解读专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鼻咽癌免疫治疗的潜在价值及临床研究
开展指导纲要通往 NEJM
解读专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念永1,何振宇2,胡伟汉2,金风3,马骏2,申良方4,石梅5,孙颖2,谢方云2,杨坤禹6,张宁7,朱小东8,邹国荣9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3.贵州省肿瘤医院;4.中南大学湘雅医院:5.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6.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7.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8.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9.番禺市中心医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头颈肿瘤,特别是 HPV感染相关口咽癌和默克尔细胞瘤获得进展,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于鼻咽癌免疫治疗的兴趣。现阶段已完成的3项I~II期临床研究中,PD-1抑制剂在经多线治疗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中呈现出了可观的治疗缓解率。
为进一步推进免疫治疗在鼻咽癌领域的临床研究与探索,2018年2月27—28日在美国凤凰城召开了由美国NCI领导组织的鼻咽癌临床研究计划会议(CTPM),召集了来自全球的40位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肿瘤外科、免疫治疗专家、转化研究专家、统计学家等,对现阶段鼻咽癌的临床管理及免疫治疗与生物标志物研究数据进行了汇总,全面覆盖局部晚期、寡转移、广泛转移等多种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治疗提出了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设计建议,以期最终改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结局。2019年3月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发表评述文章,汇总了此次会议讨论的对于鼻咽癌领域进行免疫治疗研究的提议。
在本篇解读中,我们将请到参与信迪利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的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骏教授及9家中心的9位研究者进行深入解读,以飨读者。
2019年ASCO ,马骏教授代表国内12家研究中心,口头报告了一项关于吉西他滨+顺铂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对比单纯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多中心、随机对照、III期临床研究结果,研究成果在ASCO大会公布的同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同步在线发表。这是首位在NEJM 同步在线发表研究的中国大陆学者,研究成果荣获Best of ASCO。
为什么说免疫治疗对于我国鼻咽癌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放疗首席专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特种医学组)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分期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学会理事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专科医师分会
中华放射学会广东省分会常委
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三届评审委员会委员以及广东科技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执行编委
Int J Radiation Oncology Biol Phys、Yonsei Medical Journal、BMC Medical Genomics、Oncology Reviews 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GLOBOCAN 2018年数据, 我国鼻咽癌年新增例数、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的46.9%与43.0%。
2019年更新的《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新增鼻咽癌诊疗推荐,也是首次在权威临床指南层面对不同分期鼻咽癌的规范治疗方案做出明确推荐。值得关注的是,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尤其是不适宜接受铂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治疗方案较为局限;且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这一推荐依旧缺乏循证支持。而对于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一线铂类+吉西他滨标准治疗失败后,二线尚无明确推荐。由此可见,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拓展与临床获益尚有巨大的提升与改进空间。
近些年,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单抗)的出现为晚期鼻咽癌治疗带来了更多治疗可能。在几项I~II期临床试验中, PD-1/PD-L1单抗对于多程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也带来了较为乐观的治疗获益。因此,PD-1/PD-L1单抗在该治疗领域的治疗潜力亟需更多临床研究予以探索与验证。
1.Bray F,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8 Nov;68(6):394-424.
2.GLOBOCAN 2018 data:https://gco.iarc.fr/today/online-analysis-map?projection=globe.
3.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2019. V1
可否详细谈谈现阶段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方案存在哪些局限性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广东省2018年度珠江学者特聘教授
现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副理事长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从事鼻咽癌研究近20年,致力于鼻咽癌精准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策略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以第3和第10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09&2015)
调强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通过标准治疗,现阶段局部晚期患者的局部控制与治疗毒性均有所改善,这归功于影像学与放疗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此基础上给予同期化疗、伴或不伴序贯化疗的临床获益,已经多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及meta分析证实。
对于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NPC-9901/9902 十年长期随访结果证实,对比单纯放疗,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能够带来更高的局部控制率和无瘤生存率,然而却未能实现更高的远处转移控制率2。除此之外,该探索性研究进一步证实,只有在同期放化疗期间与辅助化疗期间可耐受≥2轮化疗的患者才可实现显著生存获益。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接受同步放化疗后,需要从急性治疗毒性中恢复,能够进一步接受辅助化疗的可能性较低3。因此,远端转移在临床实践中的发生率依旧较高,为20%~30%,依旧是鼻咽癌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比为所有完成同期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辅助化疗,筛选出治疗失败风险较高的高危人群是更为理想的方法。除了TN分期外,有学者探索根据放疗后循环中EBV DNA的水平来选择对同期放化疗后仍存在高危的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干预。RT-PCR检测EBV DN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一项基于血浆EBV-DNA检测决定同期放化疗后辅助治疗策略的II~III期临床研究 NRG-oncology HN001正在进行中(NCT02135042)。
在靶向治疗方面,RTOG0615研究显示,在同期放化疗+辅助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可实现90.9%的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然而总体2年无瘤生存率只有74.7%。另外两项小规模的临床研究则探索了西妥昔单抗与放疗±同期及序贯化疗的效果,但未与基于顺铂的同期放化疗标准方案做比较。因此,目前共识在鼻咽癌临床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并未将VEGF与EGFR靶向治疗作为优先治疗方案。
1.Thu Le Q,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9 Mar 26. pii: djz044.
2.Lee AWM, et al. Cancer. 2017 Nov 1;123(21):4147-4157.
3.Ng WT, et al.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18 Aug 1;101(5):1078-1086.
对于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PD-1/PD-L1单抗提供了哪些治疗可能?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院长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
卫生部鼻咽癌早诊早治项目专家组成员
国家质控中心放射治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治疗设备与技术分会常务委员
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委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西医师协会副会长
广西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广西抗癌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等杂志编委
鼻咽癌本身即存在免疫学相关的疾病特征——“免疫易感”特征。比如非角化EBV+鼻咽癌瘤体存在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因此存在免疫治疗的巨大潜力。然而鼻咽癌又具有免疫逃逸的特征,故而重新激活免疫系统,使其恢复肿瘤查杀作用是合理的具有前景的治疗方向。现有的针对鼻咽癌免疫治疗的注册临床研究,多集中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
在《鼻咽癌现阶段治疗概览及评估免疫治疗价值的潜在临床研究》评论中,参会专家就局部晚期鼻咽癌研究人群达成一致,认为应该无偏倚的将III~IVA期所有患者,及≥30%失败率或5年无瘤生存率<70%的患者纳入研究考量范围,应考虑纳入 T3N2,T4N1-3,或者T1-3N3分期患者(AJCC/UICC第8版分期),可以将肿瘤负荷大于30cm3,乳酸脱氢酶水平>150U/L,EBV DNA>1500拷贝数/ml 作为高危因素。各机构可以根据自行选择同期放化疗的化疗方案。
对于PD-1/PD-L1单抗的临床研究价值给出了三个考察方向:
(1)在总体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中验证同期放化疗+ PD-1/PD-L1单抗 vs 单纯同期放化疗的价值。
(2)在高危患者(如诱导化疗后EBV DNA阳性患者,T4N2-3患者) 完成治疗后,给予PD-1/PD-L1单抗辅助治疗 vs无辅助治疗。
(3)混合考察模式,综合(1)(2)进行随机分组考察。
可以发现,整合PD-1/PD-L1单抗的治疗模式对于打破现阶段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对于一些预后差的局晚期患者(EBV DNA,或T4N2-3等),这一部分患者治疗失败率较高,长期生存率差,如果能通过临床研究证实PD-1/PD-L1单抗在这一部分患者中的临床获益,将是局晚期鼻咽癌治疗的一大突破。
目前,马骏教授正在领导一项信迪利单抗联合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让我们拭目以待该研究结果(NCT03700476)。
1. Thu Le Q,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9 Mar 26. pii: djz044.
广泛转移鼻咽癌患者存在哪些治疗困境?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 主任医师、教授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80篇,曾经承担多项科研项目:“鼻咽癌放射治疗对视路功能的损伤的研究”获得中山大学1996年度中青年科学论文二等奖
参加完成“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研究与应用”,团队获2014年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参加完成“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研究与应用”,团队获2015年广东省科技一等奖;参加完成“鼻咽癌个体化治疗研究与应用”,团队获2015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完成“鼻咽癌诊疗关键策略研究与应用”,团队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参与编写《鼻咽癌研究》(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年)、《耳鼻咽喉肿瘤》(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年第)、《实用临床放射肿瘤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
研究方向包括鼻咽癌合并皮肌炎;放射治疗引起眼睛视路功能的损伤;鼻咽癌临床TNM分期;局部晚期鼻咽癌与头颈肿瘤放化疗联合生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等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放疗专委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委员
湖北省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放射治疗学会常委
对于这一部分患者,其治疗目标一般是尽可能提高肿瘤控制率与症状控制率,在保证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延长生存期。
在目前国内外鼻咽癌治疗指南中,这一部分患者的一线治疗有着明确的推荐,即顺铂+吉西他滨方案。
但在一线治疗中,在一部分患者达到肿瘤缓解或肿瘤稳定后,为实现对疾病的持续控制,在临床实践中有部分医生可能会选择维持治疗,但对于维持治疗方案尚缺乏临床共识。
此外,最大的问题是,与其他头颈肿瘤不同,这一部分鼻咽癌患者一线治疗失败后,目前尚无明确的挽救治疗方案。临床一般会选择使用一线治疗未使用的药物。
PD-1/PD-L1单抗为一线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已完成3项I~II期临床结果显示,PD-1/PD-L1单抗单药治疗可实现20.5%~34%的客观缓解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可达19.3%~33%,1年总体生存率可达59%~63%,具有乐观的前景。
1.Thu Le Q,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9 Mar 26. pii: djz044.
2. CSCO.头颈部肿瘤诊疗指南, 2019. V1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2018年被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广东省医学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2018年被广州日报报业集团评为”实力中青年医生“
广东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青年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放疗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学青年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防治研究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
中国抗癌协会CSCO执行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老年学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
贵州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贵阳市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放射肿瘤杂志》《中华放射与防护杂志》编委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的确,目前PD-1/PD-L1单抗在难治性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中已有几项I/II期临床研究证实其治疗获益:在这些研究中,PD-1/PD-L1单抗单药治疗可实现20.5%~34%的客观缓解率,1年PFS率可达19.3%~33%,1年总体生存率可达59%~63%,具有乐观的前景。
实际上,未来PD-1/PD-L1单抗在广泛转移鼻咽癌治疗中仍具“大有可为”的空间。在“评论”中,专家组提出了两种相关设计方案:
(1)随机化III期临床研究,在复发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设定中进行治疗方案的比较,其主要研究目的是考察在标准治疗方案上加用PD-1/PD-L1单抗可否改善治疗结局。对照组治疗方案可设定为铂剂+吉西他滨治疗6~8个疗程。研究组治疗方案可在双药化疗基础上同步给予PD-1/PD-L1治疗6~8个疗程,随后进行1年的PD-1/PD-L1单抗维持治疗。专家组一些成员亦提出了交叉设计的方案,允许对照组部分患者在疾病进展时接受PD-1/PD-L1的治疗。主要研究终点建议设定为总生存,次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治疗缓解情况以及毒性。在既往nivolumab的研究中,PD-L1阴性表达患者也可见临床获益,因此建议,表达状态不作为预设的入组标准,但可纳入post-hoc分析。
(2)“伞形”框架的研究设计,同时考察多种基于PD-1/PD-L1单抗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从而选出最佳的联合治疗方案。联用药物可以是分子靶向药物或其他免疫治疗药物。患者入组标准为二线及以上治疗的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尚未接受过PD-1/PD-L1治疗,可关注对于免疫治疗敏感的群体。该研究设计框架中每组均可作为一项单臂、两阶段II期临床研究。客观缓解率可考虑作为最合适的主要终点。
• Thu Le Q,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9 Mar 26. pii: djz044.
对于局部复发、新发寡转移鼻咽癌的治疗,可否谈谈存在哪些复杂性与未及治疗需求?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头颈肿瘤科主任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专家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分会委员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精确放疗技术分会头颈部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放射肿瘤医师分会会长
四川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等著名大学从事肿瘤及免疫研究8年,擅长头颈部肿瘤、乳腺癌、淋巴瘤及骨软组织肿瘤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
研究方向: 肿瘤的精准放疗及技术与原理,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机制与干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及转化,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及省部级等课题12项。完成包括美国NIH项目和美国国防部重大科学项目、国家863子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
西京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
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
现任中华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放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军放射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军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西部肿瘤放射治疗协会副理事长
西部放疗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以第一负责人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3项、省重点课题1项。近5年发表SCI收录30余篇,其中红皮和I区文章6篇
医疗特色:头颈部肿瘤(含鼻咽癌)、CNS肿瘤、乳腺癌等精确放疗及综合治疗
研究方向:辐射致肿瘤干性转化等机制研究
局部复发这部分患者在完成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的群体中占 10%~15%,由于无远处转移,复发患者可通过手术或再放疗达到 60%以上的局部控制率。两种治疗方式适合于不同分期与临床情况的患者,较小的复发病灶(rT1- 2)可实施挽救性手术。对于较大的复发灶(rT3-4),特别是邻近重要器官的病例,再程放射治疗。近期一项 meta 分析结果提示,IMRT 再程治疗后5年无局部治疗失败生存率为72%,然而相关的5级毒性反应(死亡)发生率为 33%,因此总体生存率只有 41%。
对于寡转移患者(影像学证实单个器官或多器官转移灶<5个),虽然为 AJCC M1 期,但仍有机会接受根治性治疗。2016 年一项纳入 263 名ⅣC 期鼻咽癌患者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潜在的根治性治疗使寡转移患者获得的 5 年总生存率,明显高于广泛转移患者(38.7% vs 7.0%)2。
因此对于这两类患者,治疗目标应是进一步提升疾病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率,降低治疗毒性,提升生活质量。
1.Thu Le Q,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9 Mar 26. pii: djz044.
2.Tian YH, et al. Head Neck. 2016 Aug;38(8):1152-7.
对于局部复发或新发寡转移鼻咽癌患者,PD-1/PD-L1单抗提供了哪些治疗可能?
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政协委员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学研究室主任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委
湖南省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学青年委员会主委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鼻咽癌学组组长
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4项,在国际及国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4篇,以第一完成人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获湖南省医学科技奖2等奖1项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头颈肿瘤专业组组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种医学评议组副召集人
主要研究方向是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放疗及综合治疗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山大学临床医学研究5010计划项目等多项课题
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Ann Oncol, Br J Cancer,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Lancet Oncol 等杂志发表SCI论著30余篇
尽管放疗可改善局部复发患者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结局,但如何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降低治疗毒性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基于前期复发转移性非鼻咽癌头颈鳞癌或鼻咽癌的多项临床研究结果,PD-1/PD-L1单抗在局部复发鼻咽癌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有望通过临床研究予以证实。未来研究可考虑将完成根治性放疗的患者随机分为PD-1/PD-L1单抗辅助治疗组(疗程4~6个月)或观察组,在随机阶段将高危因素、已接受的治疗方案作为分层因素,随后对无进展生存率等指标进行对比。
对于初治寡转移鼻咽癌患者,“评论”中建议通过Ⅱ期临床研究设计证实PD-1/PD-L1单抗的临床获益。通过3~6轮的诱导化疗筛除治疗缓解不佳的患者(这部分患者<10%)。随后随机分组为单纯同期放化疗或在同期放化疗与辅助治疗后给予PD-1/PD-L1单抗。研究终点设计方面,无瘤生存可作为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可包括生活质量、毒性和免疫相关研究。研究预期可检测到35%~55%的3年无瘤生存率临床相关改善。可以看出,这一研究设计方案较为激进,旨在为此类患者尽可能提供根治性治疗机会。
Thu Le Q,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9 Mar 26. pii: djz044.
在PD-1/PD-L1单抗治疗其他肿瘤的研究中,生物标志物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那么对于鼻咽癌的PD-1/PD-L1单抗治疗未来会有哪些研究方向?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鼻咽放疗一科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鼻咽癌学组成员
广州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佛山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
专业方向:鼻咽癌、头颈肿瘤等的放射治疗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肿瘤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
广州市番禺区肿瘤研究所副所长
广州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州医师协会番禺肿瘤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盆腔肿瘤专业委员(国家级)
广东省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放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胸部肿瘤乳腺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抗癌协会头颈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州市抗癌协会番禺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ARSTRO会员,CSCO会员
这些探索性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探索出能改善鼻咽癌预后的下一代免疫治疗单药或联合策略。
目前已被广泛研究的免疫治疗标志物如PD-L1表达水平、肿瘤突变负荷等同样也会是鼻咽癌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但考虑到一些PD-1单抗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对于PD-L1阴性肿瘤亦有临床缓解,因此PD-L1表达水平不建议作为鼻咽癌免疫治疗研究的入组标准,而应与其他一些预后影响因素(如转移病灶的数量和位置等)作为分层因素之一。
由于绝大多数鼻咽癌患者伴EBV感染,且EBV DNA 负荷往往与不良预后相关。如能通过临床研究证实,ctEBV DNA动态变化水平可指导PD-1/PD-L1单抗的治疗。
除了这些较为经典的分子标志物,未来通过外显子组、转录子组的测序与基因组分析,有望发现并明确更多的、与鼻咽癌免疫治疗相关的预后因素。对于生物标本充足的患者,参会专家建议进行基于广泛基因组测序分析技术品平台的全面分析,以了解患者的RNA-测序基因标记(如 INF-γ)、瘤内免疫表型的异质性、HLA-多态性相关基因与免疫治疗应答的关系。对外周血循环免疫细胞的分析能够获得免疫表型与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随着治疗发生动态改变的规律。基于免疫浸润细胞分布特点进行追踪的影像学技术将提供全新的影像生物标志物信息。
Thu Le Q,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2019 Mar 26. pii: djz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