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免疫先行

2019 年 10 月 30 日 肿瘤资讯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小细胞肺癌(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肺部肿瘤,70%左右的患者确诊时即已发展为广泛期(ES-SCLC)。虽然ES-SCLC一线化疗的效果可观,但极易复发转移,中位总生存时间(OS)仅8~12月。由于PARP抑制剂、DLL3抑制剂、AURKA抑制剂等药物的相继折戟,SCLC的一线治疗可谓名副其实的靶向“禁飞区”。随着以CTLA-4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在各瘤种中均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它们没理由不挑战SCLC这一“禁飞”领域。而经过多次尝试,免疫治疗不负众望,终于改变了SCLC几十年来未曾被撼动的标准治疗策略。

               
刘雨桃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 

副主任医师 肿瘤学博士 硕导

卫计委《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5年版)》学术委员会 学术秘书

中国老年学会老年肿瘤分会肿瘤与微生物学专委会秘书长 常委

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肺癌医学青年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全国中西医肿瘤防治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兼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北京肿瘤学会肺癌专委会 常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疗专委会 常委 

北京肿瘤防治研究会转化医学分委会 常委 

《JCO杂志》中文版肺癌专刊编委 

《中国肺癌杂志》青年编委

CTLA-4抑制剂单药

首先在ES-SCLC领域尝试的免疫治疗药物为ipilimumab(ipi)。作为首个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于SCLC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Reck等发表在《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上的结果令人失望。该研究按1:1:1的比例分为紫杉醇+卡铂(PC)同步ipi,PC序贯ipi和单纯化疗3臂。结果表明,无论同步还是序贯ipilimumab治疗,即便是对比单纯PC方案,也没有观测到OS的获益,图1。

图1

随后2016年Reck等的另一项对比ipi联合EP方案 vs 单纯化疗的临床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分别为4.6月 vs 4.4月和11.0 月 vs 10.9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这两个结果的公布无疑给了免疫治疗踏入SCLC领域一个“下马威”。

PD-1/PD-L1抑制剂的后线治疗

作为诺奖药物,PD-1/PD-L1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成绩不菲。CTLA-4抑制剂在小细胞战场铩羽而归后,PD-1/PD-L1单药或与CTLA-4联合的方案无疑是随后探索的重要方向。然而,备受大家期待的帕博利珠单抗却表现平平。去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上报道的帕博利珠单抗二线治疗的单臂研究KEYNOTE-158研究中,帕博利珠单抗的客观缓解率(ORR)仅为18.7%,中位PFS和OS分别为2.0和8.7月,这一成绩显然没达到及格水平。无独有偶,去年ESMO报道的纳武利尤单抗对比拓扑替康的Ⅲ期研究,CheckMate 331研究也没有取得阳性结果,而这一研究结果的中国数据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上也由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院长公布,两组相比也没有显著差异。

图2

幸好,在之前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有报道,纳武利尤单抗+ipi对比纳武利尤单抗的CheckMate 032研究得出了较好的结果:双免疫组相比PD-1单免疫组的ORR有显著提升(23% vs 11%),2年OS率达26%,明显优于单免疫组的14%,图2。因为该研究,纳武利尤单抗+ipi在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SCLC诊疗指南后线方案推荐中取得了一席之地。

PD-1/PD-L1抑制剂的一线治疗

免疫治疗真正在SCLC领域掀起浪潮的两个研究来源于两个PD-L1抑制剂——durvalumab和atezolizumab。2018年的ESMO上,atezolizumab率先公布了其一线联合EC方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的临床研究——IMpower 133研究的结果。该研究结果表明,一线应用atezolizumab联合EC方案化疗较单纯EC方案化疗相比,可显著提升患者的OS(mOS:12.3月 vs 10.3月; HR, 0.70 ),图3。

图3

继IMpower 133研究公布阳性结果以后,另一项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联合化疗应用于SCLC一线治疗的大样本Ⅲ期临床研究——CASPIAN研究于今年的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了其第一次中期分析的结果。首次公布的结果表明,应用durvalumab+EP/EC方案化疗一线治疗SCLC患者显著提升患者的OS(mOS 13.0月 vs 10.3月;HR, 0.73),图4。

图4

CASPIAN研究进一步夯实了PD-L1抑制剂+化疗一线治疗SCLC的标准地位。比较CASPIAN研究和IMpower 133研究在设计和结果上的差别,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从研究设计上看,CASPIAN研究为开放标签试验,而IMpower 133研究为双盲试验,究其原因,是因为CASPIAN研究的对照组可以接受最多6个周期的EC/EP方案化疗,而实验组仅接受4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另外,CASPIAN研究的对照组可以接受选择性的预防性全脑照射(PCI)治疗,试验组基于PCI和免疫治疗联合的安全性不确定,所以不允许患者接受PCI治疗。但IMpower 133研究中,无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4周期EC方案化疗,并且均允许PCI治疗。所以CASPIAN研究虽然无法进行双盲设计,但是CASPIAN研究对照组的入组标准更为宽泛。

从研究结果数值上来看:短期疗效方面,CASPIAN研究和IMpower 133研究,两项研究中实验组的ORR分别为67.9%和60.2%,对比起来durvalumab的短期疗效提升更为显著。长期随访数据方面,两项研究中实验组的中位OS分别为13.0月和12.3月,而对照组数值相同。值得关注的是,CASPIAN研究公布的18月OS率结果可达33.9%,能在SCLC中取得这样的结果实属不易。所以无论是短期疗效还是长期生存,CASPIAN研究的数据均略优于IMpower 133研究。安全性方面,CASPIAN研究实验组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发生率也较IMpower 133研究实验组低(19.6% vs 33.9%)。当然,两项研究的横向比较仅可以起到一些提示作用,无法确认两药在SCLC疗效上的优劣,需要头对头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今年刚刚结束的ESMO年会上,两项研究均公布了SCLC中患者根据PD-L1表达的亚组分析数据。令人遗憾的是,两项研究均表明PD-L1表达水平不是预测SCLC疗效的有效生物标志物。在IMpower 133研究中,以PD-L1表达1%为Cut-off值的后续分析甚至得到了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图5。另外,该研究中关于肿瘤突变负荷(TMB)的亚组分析也颇存争议。所以,探索能够预测SCLC中PD-L1抑制剂疗效的生物标志物迫在眉睫。

图5

总结

经过多年探索后,SCLC的诊疗地图终于被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撼动。虽然CTLA-4抑制剂单药/联合化疗,PD-1单药陆续失败,但CheckMate 032研究利用双免疫联合方案敲开了大门。随着IMpower 133研究及CASPIAN研究的结果公布,SCLC的免疫治疗逐渐向一线挺进,PD-L1抑制剂+化疗成为SCLC一线治疗的新标准和新选择。当然,帕博利珠单抗与纳武利尤单抗也在进行后续的临床研究,对免疫治疗+化疗这一方案进行探索。另外,PD-L1和TMB在SCLC患者的免疫治疗中的预测作用尚存争议,如何找到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尤为重要。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刘雨先生,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全面负责管理美中互利外科、医 疗美容产品部、技术服务部、商务运营部和香港办公室的运营工作,现任复星医药医 疗技术管理委员会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刘雨从 2008 年 7 月再次加入美中互利公司至今,一直全面负责达芬奇外科手术 机器人的销售及市场工作,自 2016 年起达芬奇机器人的维修售后服务,物流商务工 作也由其全面负责。他全面参与和经历了中国大陆地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从仅有一台 到目前 65 台装机、年手术量几十台到两万台以上、中国大陆外科医生利用达芬奇手 术机器人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的全过程,见证了中国大陆微创外科手术迈入人工智能 机器人辅助微创外科时代的全过程。
【快讯】KDD2020论文出炉,216篇上榜, 你的paper中了吗?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0年5月16日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2020年3月6日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广东疾控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65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9+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2019年人工智能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报告,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24+阅读 · 2019年10月10日
2019中国肿瘤免疫治疗会议(附最新版日程)
肿瘤资讯
11+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W-net: Bridged U-net for 2D Medical Image Segmentation
Arxiv
19+阅读 · 2018年7月12日
Arxiv
4+阅读 · 2018年3月14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1月18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月14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