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VIP会员码认证
首页
主题
发现
会员
服务
注册
·
登录
0
迄今最大规模新冠肺炎临床数据:男性病死率是女性3倍多,一人可传染3.77人
2020 年 2 月 14 日
THU数据派
来源:大数据文摘
本文约
3336
字,
建议阅读
6
分钟。
本文
介绍
分析了1月26日前中国疾控中心披露的、来自于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8866例患者数据.
2月12日,预印本网站Medrxiv发表了关于新冠肺炎的最新论文,分析了1月26日前中国疾控中心披露的、来自于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
8866例患者数据
,首次涵盖了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分析,这也是
迄今囊括样本数量最大的患者数据分析
。
论文作者是来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国家疾控中心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者们。
基于最新数据,论文对病毒传染性和病死率进行了重新计算,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近一半的患者年龄在50岁或以上
(47.7%)
;
男女发病率分别为
0.31/10万和0.27/10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病毒中位潜伏期为
4.75天
(四分位间隔3.0~7.2天);
重症肺炎占
25.5%
,轻度肺炎占
69.9%
,非肺炎占
4.5%
;
总体病死率估计为
3.06%
(95%可信区间为2.02-4.59%),但男性患者,
60岁以上
重症肺炎的基线诊断和延误诊断与病死率显著升高有关;
在不同潜伏期和感染期的敏感性分析中,
R0估计为3.77
(95%CI为3.51~4.05),范围为2.23~4.82。
本次研究结果基于纳入至2020年1月26日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所有2019-nCoV感染患者,比较人口统计学和基线状况之间的疾病和死亡发生率,用传播模型重新估计了病死率(CFR)和基本再生数R0。
基于最新数据分析,与SARS-CoV相比,
2019-nCoV具有较低的病死率,但更高的传染性
。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尚未经过同侪审查,须对此研究的所有数据、方法与论述等持保留态度,并关注后续论文同侪审查的进度。
论文链接: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10.20021675v1
男性发病率总体高于女性,病死率是女性患者的3倍多
这一研究中,最早期的患者出现临床表现可以追溯到2019年12月7日,截止到2020年1月26日。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9±16岁,与疑似患者相当。
在中国30个省份获取的8866名确诊病例、4021名疑似病例中,男女比例略有不同。确诊患者中女性占比45%,疑似患者中占49%。
总的来说,
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0.31/10万 vs 0.27/10万,P<0.00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武汉和其他地区的年龄性别模式不同,外来人口往往比武汉市民年轻,
性别差异仅在武汉以外的地区表现显著
,男性为0.19/10万,女性为0.15/10万(P<0.001)。
确诊患者中,重度肺炎935例(25.5%),轻度肺炎2563例(69.9%),无肺炎167例(4.5%)。与轻度肺炎(45±15岁,男性占52.71%)和非肺炎(42±16岁,男性占52.1%)相比,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年龄明显增大(55±15岁),男性占61.5%。
截止26日,根据卫健委公布的疫情数据,确诊患者达到1975,疑似病患为2684,其中58名确诊患者和18名疑似患者中出现了致命结果,前者导致观察到的CFR为1.44%(95%可信区间为1.10%-1.86%),确诊的重症肺炎患者的观察CFR为5.88%,明显高于轻型肺炎患者(0.12%)和非肺炎患者(0%)。
据此可以估计,确诊患者中的整体校正CFR为3.06%(95%可信区间2.02-4.59%)。
男性患者校正后的病死率是女性患者的3倍多
,分别为4.45%(95%可信区间2.81-6.93%)和1.25%(95%可信区间0.43-3.29%)。
60岁或60岁以上的患者调整后的病死率也比年轻患者高5.30%
(95%可信区间3.25-8.46%),年轻患者为1.43%(95%可信区间0.61-3.15%).
总体病死率估计为3.06%,高于50岁的成年人发病率最高
基于最新数据,重估的
总体病死率为3.06%
(95%可信区间为2.02-4.59%),但男性患者,60岁以上重症肺炎的基线诊断和延误诊断与病死率显著升高有关。
最新的这份研究中,确诊患者以30-65岁为主(2873例,占比71.45%),56岁患者以139例最多。在疑似患者中也能观察到类似的年龄分布,
高于50岁的成年人发病率最高,20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低
。
确诊患者中还有14名小于10岁的儿童。有严重症状的13例10岁以下儿童患者中,10例为轻度肺炎,3例为非肺炎。重症肺炎8(4-12)天的发病至诊断的中间时间间隔长于轻度肺炎4(2-7)天,非肺炎3(1-5)天。非肺炎发病率由早发病上升到晚发病。
武汉地区的轻度肺炎和非肺炎发病率高于武汉以外地区。
基线诊断重症肺炎
是死亡的另一个主要危险因素,调整后的病死率6.23%(95%可信区间3.87-9.79%)相关,轻度或无肺炎患者在基线检查时的校正病死率相对较低,为0.68-1.16%,这取决于基线检查时未知严重程度的患者是否被归类为轻度。
从发病到诊断的延迟超过5天,校正后的病死率也从1.34%(95%可信区间0.35-5.12%)增加到3.07%(95%可信区间2.02-4.60%)。通过一个以上的基线变量进一步分层分析可以发现,符合这三个特征中任何两个的患者,男性患者,60岁或以上,以及诊断时的严重肺炎,CFR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在确诊患有严重肺炎的老年男性患者中,校正后的病死率高达9.47%(5.34-15.99%)。
R0重新估计为3.77,传播力较SARS更强
新研究也基于最新数据,重新估计了
新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为3.77
(95%可信区间3.51-4.05)。之前发布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基于425名患者得到的R0为2.2。
R0是指在没有外力的干预下,同一个前宿主平均能传染给多少个新宿主。当R0小于1表示该传染病会渐渐自我消亡。
作为估计R0的必要输入,研究人员对125例有明确暴露时间的患者的潜伏期分布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潜伏期的中位数(IQR)持续时间为
4.8
(3.0,7.2)天,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构建了几个潜伏期和感染期的敏感性分析设置,以评估2019-nCoV的人对人传播。
使用平均潜伏期5天和平均感染期7天,研究者估计R0为3.77(95%可信区间3.51-4.05),假设2020年1月1日前初始报告率为100%。自然病史和报告率的不同设置产生了R0估计值,范围从2.23到4.82。较高的估计数与较长的潜伏期和感染期以及较高的初始报告率有关。使用所有确诊和疑似患者进行估计,得出的估计值略高,范围从2.31到5.18。
作为对比,
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R0小于1,而SARS的R0为3
。
将估计窗口从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2日移至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15日,根据确诊患者将估计值降至3.00(95%CI 2.81-3.20),根据所有患者将估计值降至3.28(95%CI 3.14-3.43),在中位潜伏期和感染期以及100%初次报告下。有效再生数Rt在2019年12月25日左右开始超过1的临界阈值,根据自然病史的设定在2020年1月3日左右达到8-15的峰值,并在2020年1月16日附近迅速下降到阈值以下。
这一下降趋势很可能是由于报告延迟,而不是传播性降低。
Rt曲线形状对潜伏期中等敏感,对感染期不敏感。与R0的结果相似,较低的初始报告率与较低的Rt曲线相关。在疫情的早期阶段,使用所有患者都会导致高Rt,但峰值相似。
使用EpiEstim软件包获得的Rt曲线呈双峰形,在2019年12月22日附近和2020年1月中旬附近有两个模式。假设平均序列间隔为9天,2019年12月25日至2020年1月12日期间的平均Rt接近3,与对R0的估计相当,平均序列间隔越长,Rt曲线越高。
全国疫情新地图:爆发趋势与节前人口流动重叠,乡镇地区地理聚集性明显
在2020年1月1日之前,该病的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临床症状的出现也是零星的,但是在1月23日后,发病率突然上升,随后呈指数增长,这一增长趋势与1月10日正式开始的春节前人口流动的行为重叠。研究期间最后三天的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诊断或报告的延迟导致。
1月17日可以看做是疫情的一个转折点,武汉以外地区的确诊患者数量开始超过武汉,疑似患者的模式与确诊患者相似,但有23天的延迟。
1月中旬,武汉病人数量迅速增加,下旬又蔓延到其他省份,特别是河南、四川和湖南等邻近省份,受农民工欢迎的浙江和广东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在分析受影响城镇的数量时,也观察到类似的趋势,受影响城镇的数量显著增加。
在乡镇,患者的地理聚集性明显,主要集中在湖北省(占全部患者的65.35%),发病率从0.75/10万到15.81/10万不等,在湖北周边省份以及北京、上海附近的长江三角洲、浙江东南部以及广州和香港附近的珠江三角洲等地区,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聚集性。
确诊病例报告越早,发病率越高。同时,在非湖北地区,首例患者的报告时间与武汉市流入各地区的人口数量呈负相关。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