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
1.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水雷战进行研究,以探讨世界各国基于 UUV 的各种反水雷措施。
历史
2.海军水雷或海雷是指埋设在通航水域的自给式爆炸装置,其目的是摧毁或破坏敌方潜艇和水面舰艇。北约也将其定义为 “埋设在水中、海床或其底土上的爆炸装置,其目的是破坏或击沉船只或阻止航运进入某一区域”。因此,海雷可用于限制敌方进入易受攻击地区以及将敌方限制在某些地点。
3.水雷战的首次使用发生在 1585 年左右,当时比利时正在与西班牙作战。数年后的 1776 年,一位名叫大卫-布什内尔(David Bushnell)的美国科学家推出了 “布什内尔水雷”(Bushnell's Keg),向世界首次介绍了水雷战的概念。1777 年,乔治-华盛顿将军批准将这种新型水雷用于对付英国舰队,以便在美国革命战争期间摧毁敌方船只。这种水雷由一个装满火药的木桶和一个原始的接触式引信以及浮动木体组成。虽然这种水雷并不十分可靠,也不成功,但它在战争中对对手起到了有效的心理威慑作用。
4.罗伯特-富尔顿在 1797 年至 1812 年期间发明了几种水雷。但他的水雷无法说服美国、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海上强国。俄国的塞缪尔-索默林引爆了第一枚电雷,此后他的实验被巴伦-帕维尔-席林发现。经过多次实验后,俄国在 1853 年至 1855 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针对英国部署了第一枚接触式水雷。1842 年,美国的塞缪尔-柯尔特(Samuel Colt)研制出第一枚电击雷,并在 1862 年至 1865 年的美国内战期间得到广泛应用。他们还开发了一种名为 “辛格 ”的接触式水雷。
5.在 1904 年至 1905 年的日俄战争期间,也成功地使用了水雷。两国都装备了完善的接触式水雷和水雷层。由于俄国人在公海布设水雷,许多中立商船受损,这一问题导致了 1907 年《海牙公约》的制定。
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在奥克尼岛和挪威海岸之间 230 海里的海域布设了约 7 万枚水雷,这是历史上最大的雷场。在此期间,英国于 1917 年开发出第一枚有影响力的地面水雷,而德国则首次将潜艇用作布雷层。
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水雷被用作进攻性武器而非防御性武器。共布设了近七十万枚水雷,大部分船只因此受损。1940 年,德国海军能够部署有影响力的水雷。纳粹和轴心国军队都有效地布设了水雷,有资料称约有 3000 艘船只沉没/受损。
机载地雷解除系统(AMNS)是美国海军机载扫雷系统的标准,它是一种远程消耗性装置。AMNS 可在 MH-60S 直升机上从海上和陆地清除锚定水雷和海底水雷。利用直升机作为中心平台,扫雷工作变得更加安全。地雷首先由 AN/AQS-20A 声纳系统或其他反雷设备识别。然后由 AMNS 确定地雷的位置并使目标失效。AMNS 包括以下可移动任务设备
a. 发射和处理系统
b. 普通中和航行器
c. 共用控制台显示器
d. 运输、水流、拖曳和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