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纳米所仿生人工肌肉研究获进展

2018 年 3 月 5 日 中国生物技术网 苏州纳米所

  仿生人工肌肉材料是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的一类新型智能材料,正不断地掀起全球科学家的研究热潮,在航空航天、仿生机器人以及生物医疗等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 IPMC),也称为电化学驱动器,是一种典型的仿生人工肌肉材料。它是由两层电极与离子聚合物组装而成的三明治结构,在电场作用下,依靠离子在电极界面的可逆脱嵌过程,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因其低电压驱动、柔性大变形等特性,在软体机器人、智能穿戴以及医疗器械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学术界公认的IPMC材料驱动机制是电容致动机理,在驱动电压刺激下,一定数量的离子在电极层中的预膨胀、嵌入、嵌出,引起电极材料的可逆膨胀与收缩效应,这种效应导致驱动器的宏观应变。换言之,电极材料储能越大,驱动效应越强。基于此机制,各种高储能的纳米材料都被尝试用作IPMC电极,驱动性能相比于传统IPMC材料得到大幅提升,但较实际应用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曾一度成为人们难以理解的困惑。究其原因,储能与驱动性能之间并不总是正相关的,它们之间存在一个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经过大量的调研与探索,研究发现电极的能量转换效率主要由材料的电学特性、孔道构型、分子结构以及力学特性等复杂因素决定。因此,想要在驱动性能和应用上取得突破,就必须发展新型纳米结构活性材料,探索新的储能-转换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陈韦课题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李玉良,与香港理工大学教授陶肖明等合作,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石墨炔新材料的电化学驱动器,并从石墨炔材料微观分子驱动机制的发现,到宏观驱动器件的高能量转换效率驱动特性,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新型分子驱动机制——石墨炔烯炔互变效应,该机制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电容驱动机制,它是基于可逆配位转换效应引起的材料结构变化,如图1所示。由于常规检测手段(如:拉曼、红外等)难以捕捉这一分子尺度的配位转换效应,研究人员创造性的利用高灵敏的原位和频共振光谱技术,从实验上验证了这一分子驱动机制,如图2所示。正是由于这种活性功能单元的作用,石墨炔IPMC柔性电极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储能特性,也表现出电-机械能量转换能力。石墨炔驱动器比电容高达237 F g-1,倍率特性良好,换能效率高达6.03%,远高于同类电化学换能器件,能量密度高达11.5 KJ m-3, 与哺乳动物生物肌肉能量密度相当,将电化学驱动器的性能提升到了新水平,如图3所示。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等的资助。

图1.基于石墨炔材料的烯炔互变分子驱动机制示意图

图2.利用原位和频共振光谱技术验证石墨炔材料烯炔互变分子驱动机制

图3.石墨炔电化学驱动器性能表征

中国生物技术网诚邀生物领域科学家在我们的平台上,发表和介绍国内外原创的科研成果。

注:国内为原创研究成果或评论、综述,国际为在线发表一个月内的最新成果或综述,字数500字以上,并请提供至少一张图片。投稿者,请将文章发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众号由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办

微信公众号:中国生物技术网

回复关键词热点”可阅读热点专题文章,包括“施一公”、“肠道菌群”、“肿瘤”、“免疫”和“健康”

近期热文TOP15(统计周期:2017.2.1-2017.12.20)

直接点击文字即可浏览!

1、补牙或将成为历史?

2、科学你慢慢学,中医我先治病去了

3、科学告诉你应该多久洗一次澡

4、新证据:喝咖啡能延长寿命! 

5、据说,这是生物医学硕士博士生的真实的生活写照
6、一顿早餐到底有多重要?
7、情商也是把双刃剑!高情商或让你更脆弱
8、施一公: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鼓励科学家创业!
9、“科学禁食法”真能降低重大疾病风险
10、睡眠科学家揭示出8种睡好觉的秘诀

11、有志者事竟成!2型糖尿病成功被逆转

12、每周两半小时,任何形式的锻炼都可以使你更长寿

13、喝醉以后,你以为睡一觉就没事儿了?!

14、仰卧起坐等或将成为延寿运动? 

15、冥想、瑜伽、太极等不仅能够改善身心健康...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智能材料(Smart Materials或Intelligent Materials),又称为响应材料或敏感材料,由日本高木俊宜于1989年首次提出,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智能材料是具有一种或多种特性的合成材料,这些特性可以通过外部刺激以受控方式显著改变,例如应力、温度 、湿度、声音、电磁场、光照或化学物质等。外部刺激发生后,材料体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响应,产生分析、处理、判断等智能行为。简而言之,智能材料是对刺激和环境变化做出反应,并根据变化激活其功能的材料。智能材料具有传感、反馈、信息识别与存储、响应等功能,这些特性使其成为许多应用的基础,是现代高技术新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成功研制和大规模应用将加速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向高度智能化方向发展。
深度学习可解释性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96+阅读 · 2020年6月26日
最新《可解释深度学习XDL》2020研究进展综述大全,54页pdf
【天津大学】知识图谱划分算法研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05+阅读 · 2020年4月27日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标签生成研究进展
专知会员服务
140+阅读 · 2020年4月25日
2019中国硬科技发展白皮书 193页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19年12月13日
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重识别研究进展,自动化学报
专知会员服务
38+阅读 · 2019年12月5日
最全综述 | 医学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life
56+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发展路线政策及示范环境研究
【学科发展报告】无人船
中国自动化学会
26+阅读 · 2019年1月8日
机器视觉技术的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7+阅读 · 2018年7月24日
红外弱小目标处理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之声
17+阅读 · 2017年11月19日
心理学与脑科学:进展、思考和展望
科技导报
8+阅读 · 2017年10月27日
李克强:智能车辆运动控制研究综述
厚势
20+阅读 · 2017年10月17日
HAQ: Hardware-Aware Automated Quantization
Arxiv
6+阅读 · 2018年11月21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10月3日
Learning to Importance Sample in Primary Sample Space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资讯
最全综述 | 医学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life
56+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发展路线政策及示范环境研究
【学科发展报告】无人船
中国自动化学会
26+阅读 · 2019年1月8日
机器视觉技术的农业应用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
7+阅读 · 2018年7月24日
红外弱小目标处理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之声
17+阅读 · 2017年11月19日
心理学与脑科学:进展、思考和展望
科技导报
8+阅读 · 2017年10月27日
李克强:智能车辆运动控制研究综述
厚势
20+阅读 · 2017年10月17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