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荷凤院士:妇科肿瘤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殖干预---早期介入是关键
“四海寻芳万里天,一笑重逢二十年。秋月夜,浦江边,把酒言欢又新篇。”2018年11月9日-11日,第二十届现代妇科肿瘤临床诊疗规范与进展研讨班暨妇科肿瘤精准医学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知名学者着重围绕精准医学背景下妇科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及“个体化治疗”,以多学科、多角度形式讲解和探讨常见妇科恶性肿瘤的诊疗规范及最新研究进展。【肿瘤资讯】将持续为您带来相关报道。
本次大会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市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主办。本次大会由妇科肿瘤精准医学论坛、宫颈癌规范化治疗、卵巢癌个体化治疗、子宫内膜癌个体化治疗与妇科肿瘤诊治新进展以及手术演示五部分组成。开幕式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大会主席吴小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陈震教授、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院长、科学院院士黄荷凤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工程院院士马丁教授先后进行开场致辞。11月9日的会议内容由妇科肿瘤精准医学论坛及宫颈癌规范化治疗两部分构成。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部分嘉宾
学员热情高涨
妇科肿瘤精准医学论坛
黄荷凤院士:妇科肿瘤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殖干预---早期介入是关键
首先,黄荷凤院士带来题为《妇科肿瘤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殖干预》的报告,妇科肿瘤是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的重要疾病,随着当前肿瘤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国内二胎政策的开放,妇科肿瘤患者对生殖干预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另外,随着近年来对遗传性肿瘤认识的加深,携带遗传致病基因突变的肿瘤发病高危人群亦亟需生殖方面的指导。黄荷凤院士针对不同妇科肿瘤的特色详细讲述了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及相应的辅助生殖技术适应症及干预策略,并且,结合自身临床实践经验介绍了肿瘤发病高危人群的基因检测及家系阻断。最后,黄院士指出生殖医生早期介入是年轻妇科肿瘤患者生育力保存的关键。
马丁院士:妇科肿瘤的转化研究进展---转化研究是创新之源
随后,马丁院士向大家介绍了肿瘤转移的机制与特点,重点介绍了许多原创、创新的研究工作,比如TMTP1分子靶向肽的临床转化应用、TALEN分子剪辑特异切割清除HPV整合逆转宫颈癌前病变的的转化应用等众多已经完成或正在开展的研究。严谨、创新的试验设计,喜人的研究成果,让与会听众感受到转化研究bench-to-bed的魅力。
Levine教授: 妇科肿瘤的体系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充满机遇与挑战
来自纽约大学兰贡医疗中心、劳拉/艾萨克珀尔穆特癌症中心的Douglas A. Levine教授则结合自身临床经验介绍了妇科肿瘤的体系基因检测及靶向治疗。Levine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个精准治疗成功的卵巢癌病例,并从该病例进一步引出实现精准治疗的基础是针对肿瘤组织进行体系检测的二代测序技术。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卵巢癌的分子分型研究进展、基因组学研究在临床中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泛癌种基因检测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并指出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实现跨癌种off-label个体化用药在当下的临床实践中仍面临多方挑战。
Konstantinopoulos教授:PARP抑制剂的联合治疗-协同作用,疗效更优
Panagiotis A. Konstantinopoulos教授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国际著名的NOVA试验,这是PARP抑制剂Niraparib治疗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大型临床试验,然后又向大家介绍了两项PARP抑制剂联合用药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其作为研究PI所开展的TOPACIO研究,该研究通过联合Niraparib和帕博利珠单抗(PD-1抑制剂)在铂耐药患者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此外,还介绍了PARPi与化疗、PARPi与其他靶向制剂联合用药的初步结果。
Kim教授:韩国遗传性妇科肿瘤的管理—检测及干预应成为常规
约20%的上皮性卵巢癌及一部分子宫内膜癌是具有遗传倾向的,遗传妇科肿瘤已成为今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医院、JGO杂志主编Jae-Weon Kim教授则向大家讲述了韩国遗传性妇科肿瘤的基因检测、预防性手术开展的现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韩国已制定了预防性手术的相关指南,并且遗传性肿瘤基因检测及预防性手术均已纳入韩国的医疗保险。
Levine教授: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基于分子分型个体化治疗的时代已来临
Levine教授第二场报告详细讲述了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的研究及基于分子分型的个体化治疗的新进展,最后介绍了子宫癌肉瘤分子分型的相关研究。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分享了一例分子分型为MSI-H患者行个体化免疫治疗的成功案例。
主持风采:吴小华、周晓燕、鹿欣、王静、程玺
宫颈癌规范化治疗
Köhler教授: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根治性宫颈切除仍是保育手术金标准
Christhardt Köhler教授德国汉堡阿斯克勒匹奥斯医院,首先分享了自己在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领域所做的临床及研究工作,并进行了手术视频的展示。Köhler结合临床研究数据对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不同术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仍然是目前宫颈癌保育手术的金标准。全腹腔镜、机器人保育手术以及缩小手术范围的宫颈癌保育术因复发率高,仍有待商榷。
颜婉嫦教授:宫颈癌的开腹及微创手术治疗—合适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香港大学玛丽医院的颜婉嫦教授结合临床指南,讲述了不同分期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具体术式。结合最近报道的LACC试验结果对宫颈癌不同手术方式的研究进行了文献回顾,她认为对于IA1期的患者,微创治疗是可行的。对于IA2期以上的患者,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仍存在争议,目前全盘否定微创手术仍为时过早,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应结合医生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颜笑健教授:LACC试验结果分享及复发病例分析
本次大会还特邀LACC研究中国作者之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颜笑健教授,她结合自身参与LACC试验的体会,详细介绍了LACC试验开展的情况,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享,对复发病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学员则借此机会与LACC试验的参与者进行近距离的讨论。
周琦教授: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进展—因地制宜,避免盲目使用
中国抗癌协会妇瘤专委会主委、重庆肿瘤医院周琦教授详细向大家介绍了目前不同指南对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意见以及临床试验开展的情况。周教授认为,放疗前新辅助化疗有害无益,而化疗前的新辅助化疗则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虽不应作为常规治疗,但在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仍有其应用的一席之地。
专题讨论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了专题讨论环节,多位教授现场登台表述自身观点,将本次会议带入一次次的高潮。
专题讨论I-宫颈癌手术入路的选择
在第一次专题讨论环节,王玉东教授、朱笕青教授、刘开江教授、李子庭教授、杨慧娟教授、梁志清教授和颜婉嫦教授对早期宫颈癌手术入路的选择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讨论从LACC试验结果对真实世界临床实践的影响、影响微创手术疗效的潜在因素及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LACC试验结果的客观性及真实性均获得专家们的一致肯定。并且专家们表示,LACC试验已经对其临床实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从不通角度分析了微创手术疗效欠佳的因素及目前正在进行的改进措施。专家们表示目前全盘否定微创手术为时过早,希望未来能够在中国患者中开展类似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以明确微创手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真正地位
专题讨论II—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中的应用
刘青教授、李琎教授、李科珍教授、柯桂好教授、娄阁教授、高雨农教授、程静新教授和蔡红兵教授参与了第二次专题讨论。讨论围绕根治术前新辅助化疗、根治性放疗前新辅助化疗以及保育患者中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及潜在风险展开。讨论嘉宾对根治性放疗前新辅助化疗一致表达出反对的意见。对于根治性手术前新辅助化疗则分为两派,各自列举相关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讨论十分热烈,但多数专家最终仍表示出不应把新辅助化疗作为宫颈癌常规治疗的手段。对于保育患者中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则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李琎教授向大家分享了此方面的临床经验。
主持风采:朱笕青 刘开江 高雨农 滕银成
41本肿瘤患者指南丛书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免费阅读
70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或识别图片二维码即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