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拒绝联合国人道主义停火呼吁,对哈马斯的地面大肆进攻,考虑到加沙的人口密度,城市战必将成为冲突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沙的城市战将不会是一场灵巧的机动战,而是一场缓慢的消耗战。相对于加沙的人口密度和城市扩张,以色列国防军的规模相对较小,这将使以色列军队固有的许多不对称优势丧失。此外,还有两个因素会增加城市战的激烈程度。首先,由于加沙面积狭小,几乎没有土地可用于在开阔的侧翼地形上进行机动战。其次,即使有开阔的地形,哈马斯也会受益于在城市的狭小范围内作战,而以色列国防军则最适合在贫瘠的平原上进行机动作战。因此,冲突将在城市中进行,而且由于哈马斯士兵不会故意暴露在以色列军队的尖端武器下,哈马斯士兵很可能会紧紧抓住加沙的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活动。通过靠近基础设施,哈马斯士兵可以得到基本防护,以色列国防军可以观察、探测并精确瞄准他们的部队。

围攻是城市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当今的武装冲突分析中却常常被忽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有可能是与这个词本身有关。围攻一词会让人立刻联想到 16 世纪欧洲战场上的高射炮、弹道导弹和城堡。然而,近年来,少数学者开始涉足围攻,以更好地理解围城如何融入当代武装冲突。例如,根据对叙利亚、伊拉克、乌克兰等战争的观察,哈佛大学法学院与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和美国军事学院利伯研究所合作,于 2022 年春季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会议,讨论适用于城市战争中围攻的国际法。

此外,安东尼-金教授在其著作《二十一世纪的城市战争》中也对围攻进行了研究。他将围攻置于现代军事和地缘政治的背景下,认为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军队规模的不断缩小,使得微型围攻在武装冲突中变得司空见惯。与全面围攻相比,当代小规模部队使用微型围攻,仅将更大城市区域的一部分隔离开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围攻对困于其中的军队和平民的影响。伊拉克自由行动的萨德尔城战役就是微型围攻的一个例子,而俄乌战争中对顿涅茨克机场的围困(又称第二次顿涅茨克机场战役)则是微型围攻的另一个典型例子。

然而,围攻既不是当代武装冲突的反常现象,也不是糟糕战术或消耗战方式的结果。一项关于武装冲突的调查发现,自冷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冲突发生了 60 次不同规模和持续时间的围攻。而且,这 60 次围攻都发生在城市地区。在以色列国防军对加沙的攻势中,城市战将具有重要角色,围攻将在冲突中保持核心地位。因此,在地面进攻中可能会产生一次甚至更多的围攻。鉴于以色列国防军相对于加沙城市人口的规模,这些围攻很可能是近距离的微型围攻,以战术和战役相关的军事目标为导向,也可能是政治目标。无论如何,围攻与城市战的其他方面一样,都是肮脏、致命的行动。以色列将平衡围攻行动的目的和效果与国际社会的反应,以确定这些行动的影响。

什么是围攻?

围攻是武装冲突中战斗人员的一种多面工具。围攻通常与侵略者包围防御者有关。从历史上看,防御方是一支军事力量,但由于这支力量被困在城市地区,非战斗人员也受到围困。加沙现在就是这种情况。侵略者可以是任何行为者--国家行为者、非国家行为者、代理部队、雇佣军团体或任何其他有实力将对手围困在城镇中的战斗人员。

然而,包围并不是围攻的因果机制。在某些情况下,侵略者没有足够的兵力完全包围一个城市地区,但仍然认为有必要实施围攻。因此,侵略者故意实施多孔围攻。"坚定决心行动 "对摩苏尔的围攻(2016-17 年)就是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子。在美国领导的联盟支持下,伊拉克安全部队没有足够的兵力完全包围摩苏尔市。尽管如此,伊拉克安全部队和美国领导的联军还是将该市一分为二,进行微观围攻,以压制 "伊斯兰国 "的生存空间。然而,在许多其他情况下,精明的行动者会让围攻的一部分保持开放。侵略者这样做可能有多种原因。

首先,漏洞百出的围攻可为侵略者提供情报。进出围攻区的开放式通道使侵略者有机会观察进出围攻区的情况。这些信息反过来又使侵略者有机会更好地了解防御者的能力、资源容量和兵力部署。

其次,侵略者可能会将围攻作为一种惩罚行动。因此,打开阀门可以让侵略者保持一定量的补给流入被围困地区,使防御部队和受影响的民众能够在战斗中坚持更长时间,而不是完全切断与外界的联系。这样一来,侵略者实际上可以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对防御者造成稳定程度的死亡和破坏,来加大对被围困者的惩罚力度。顿涅茨克机场(2014-15 年)和马里乌波尔(2022 年)的围攻就是这种动态的例子。在每一次围困中,如果俄罗斯军队及其代理部队完全封闭了周边地区,乌克兰人很可能会更快地陷入困境。但是,俄罗斯军队及其代理部队在留出一条小动脉后,通过延长时间让基辅部队进行自卫并花费资源来维持部队,从而施加了更大的惩罚。

第三,漏洞百出的围攻让侵略者有能力向国际社会和国际人道法的规定提供名义上的善意。然而,与第一种方案类似,这也为侵略者提供了获取有关防御方部队状况、整体局势和部队位置信息的机会。

如果包围不是围攻的因果机制,那么什么才是呢?简单地说,行动者之所以使用围攻,是因为围攻会加速对手的疲惫,而正如凯瑟-诺兰教授(Cathal Nolan)所写的那样,战争的输赢就是通过消耗来实现的。衰竭是指行为体在物质上和/或认知上不愿意继续战斗。与正面交锋不同,围攻是行为体有效地将物资损失强加给对手,同时抵消对等损失的最佳方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围攻不仅仅是一种战术考虑。围攻可以发生在战斗中,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围攻更多的是作战和战略军事活动。时间是一个有用的自变量,可将围攻分为战术、作战和战略考虑。时间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标准,因为它反映了资源消耗、补给、作战和战略资源以及各级军事活动资源分配之间的紧张关系。换一种说法,时间是一个有用的指标,因为它将军事活动与耗竭紧密联系在一起。

将这一思想发散,可以将 30 天或更短时间的围攻归类为战役,将一个月至六个月的围攻归类为行动,而将任何超过六个月的围攻归类为战役。回溯本文前面提到的冷战后的 60 次围攻,可以得到有趣的结果。战术围攻(即战斗)占 18%。战役级别的围攻,即持续时间在六个月到一年之间的围攻,发生率为 35%。战略围攻,即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围攻,占冷战后围攻事件的 47%。在这 47% 的围攻中,有 18 次围攻持续时间大大超过一年。从这些数据来看,尽管许多政策、学术或国防界人士并不承认,但围攻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单纯的攻城战。

谁会赢?

在收集围攻数据时,从冷战后时期开始,这比从更早的历史时期来研究这个问题更贴近当今国际体系的状况。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战争和战事往往反映了其起源的时代。因此,举例来说,如果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或 19 世纪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围攻信息纳入其中,有关现代围攻的数据就会出现偏差。

研究梳理了冷战后时期的武装冲突,确定了 60 次围攻。发现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南斯拉夫战争到今天的马里和苏丹冲突,围攻几乎发生在每一场冲突中。通过研究,试图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 围攻中最常见的胜利者是侵略者还是防御者?以国家、非国家行为者和主要代理双方作为衡量标准,哪个行为者在围攻中表现突出?时间在围攻中起什么作用?

如下所述,在围攻中,侵略者确实比防御者更经常获胜。然而,他们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赢得那么一致。其次,在大多数围攻中,非代理联盟国家占上风,代理联盟次之,非代理联盟非国家行为者最后。就时间而言,在持续 30 天或更短时间的围攻中,代理阵营和非国家行为者占 80% 的优势。另一方面,在持续一至六个月的围攻中,52%的情况下是国家获胜,而在持续六个月至一年的围攻中,82%的情况下是国家获胜。令人吃惊的是,在持续一年以上的围攻中,国家的主导地位有所退让。在持续时间超过一年的围攻中,国家占上风的比例为 39%,而非国家行为者占上风的比例为 28%,其次是代理方,占 17%。虽然没有数据来解释为什么国家在围攻时间连续线的中间段最为突出,而在短线和长线的两端却不显现,但假设是,中间段--一个月到一年之间--更适合国家的后勤网络。少于一个月,可能表现不佳,因为它们很快就会被突发事件击垮。而长期,即超过一年,国家的力量可能会因政治或国内支持的减弱而减弱。尽管如此,要对这一问题提出更有见地的见解,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在对冷战后武装冲突中的围攻进行分析后,围攻局势中谁最常获胜?在冷战结束至今记录在案的 60 次围攻中,60% 的胜利者是侵略者,30% 的胜利者是防御者,其余的则是停火、多方胜利和僵局,还有少数正在进行中的围攻。围攻方--即侵略者--通常(61%)是国家,但并不总是。而非国家行为者在 34% 的情况下是侵略者。剩下的 5% 则分布在其他非传统战斗者身上,如原生国家和主要-代理人。

根据行为体的类型,战争结果的统计数据如何?国家在 48% 的围攻中获胜。最重要的是,主要委托代理组合的获胜率位居第二。非国家行为者紧随主要代理方之后,在 18% 的情况下取得胜利。其余的百分比则分布在僵局、停火和持续围攻中。

因此,数据表明,无论侵略者是国家行为者还是非国家行为者,都有可能在围攻中获胜。然而,防御方 30% 的胜率表明,侵略者成功围攻并非板上钉钉。如果以色列在加沙发起围攻或一系列围攻,从统计学角度看,以色列很可能会获胜。但与此同时,如果哈马斯招募代理人,或作为伊朗等更大国家的代理人开展行动,则很有可能大大增加获胜的几率。

以色列和哈马斯在人口稠密城市的狭小战场上相互竞争的战略表明,一场可怕的消耗战正在进行之中。此外,消耗战不仅限于军事力量,还将消耗平民的生命。

围攻的合法性

在国际人道法的保护下,军队在围攻行动中获得了惊人的自由度。根据国际人道法,军事必要性、相称性和区别性为指挥官提供了围攻的法律自由。1899/1907 年《海牙公约》第 23(g)条概述了根据军事必要性原则可以接受的情况。第 23(g)条规定,战斗人员不得破坏或扣押敌方财产,除非破坏或扣押财产是战争需要所要求的。此外,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必须考虑到国际人道主义法的其他要素。此外,军事必要性不能作为被禁止行为的辩护理由。

另一方面,相称性规定,考虑到预期获得的有形军事优势,伴随攻击而来的生命损失和财产破坏不得过度。

区别是与围攻有关的国际人道法最重要的要素。《第一附加议定书》禁止任意的攻击。该议定书第 51 条概述了在战区保护平民的问题。第 51 条规定,应保护平民人口和平民个人免遭战争固有的危险。此外,平民和公民个人不应成为军事攻击的目标。此外,禁止攻击或威胁使用暴力恐吓平民或公民个人。重要的是,第 51 条还对主动拿起武器的平民或公民个人做出了规定。该条规定,个人或群体一旦直接参与敌对行动,即失去受保护的地位。

此外,由于可能发生任意性攻击,因此在考虑围攻时必须加以区分。第 51 条对任意性攻击做出了三项定义:不针对军事目标的攻击、使用不能针对特定军事目标的方法或手段的攻击,以及其方法或手段不能局限于军事目标的攻击。此外,第 51 条记录了两类被明确定义为任意性攻击,因此违反了区分原则。这两种情况是:将一个有多个军事目标的城市作为一个集体军事目标进行轰炸,以及造成平民生命损失、非战斗人员伤亡和民用基础设施的破坏超过军事目标的攻击。

《第一附加议定书》第 51 条还规定,禁止对平民人口、平民个人和民用物体进行报复。军事部队不得在战场上将平民人口或部队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以掩护部队免受战斗的影响。换言之,禁止使用平民人口和公民个人作为人盾。

《第二附加议定书》除其他外规定,战斗人员必须保护平民人口,平民人口和平民个人不得成为攻击的目标。《第二附加议定书》还禁止饿死平民。虽然该议定书禁止使平民挨饿,但并未明确指出使军队挨饿是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行为。关于饥饿,《第二附加议定书》还规定,严格禁止毁坏平民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品,如粮食、水、作物、牲畜、农田和灌溉工具。需要注意的是,军事部队也不在这一条件之列。

还有其他几项协定也对国际人道主义法做出了规定。《日内瓦公约》规定了与围攻合法性有关的其他一些区别。此外,《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将《第一附加议定书》和《第二附加议定书》以及《日内瓦四公约》中的许多规定进一步编纂成一套连贯的国际人道主义法规则。

国际人道法中的措辞非常宽泛,因此为军事指挥官及其政治领导层提供了进行围攻的自由,只要平民人口得到适当照顾即可。国际人道法的措辞有选择地将军事部队排除在战场受保护人员之外,从而使围攻等行动在国际人道法中成为合法行为,因为它涉及到国际武装冲突和非国际武装冲突。

此外,国际人道主义法确实禁止将饥饿作为战争手段,但并不将围攻等同于饥饿。因此,只要战斗人员顾及并保护冲突军事行动区内的平民人口和平民个人,战争中的围攻是允许的。

然而,以色列国既没有签署《第一附加议定书》,也没有签署《第二附加议定书》。以色列的理由是,这两项议定书并不反映习惯法,因此不具有约束力。然而,附加议定书被认为是习惯国际法的准则,因此对冲突各方都具有约束力,无论其是否为签署国。

尽管如此,正如包括美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和英国在内的一些国际社会成员最近指出的那样,以色列可以在国际法的范围内,采取行动是因为出于保卫自己免受恐怖主义和进一步的恐怖袭击。以色列似乎确实遵守了与国际人道主义法有关的法律条文。以色列已多次呼吁平民和公民个人暂时撤离加沙已知的热点地区。然而,这种行动的合法性仍然存在问题,因为大规模驱逐群体可能被认为是过度的,与以色列打算行动的交战地区不相称。此外,以色列允许向加沙境内的巴勒斯坦人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以色列会犯错误,无意中伤害无辜平民。这是武装冲突最不幸的方面之一。必须指出,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并不意味着平民伤亡和附带损害不会成为以色列自卫权的附带结果。此外,国际人道法中使用的语言有时自相矛盾,而且措辞非常理论化,可以用来为参与冲突的任何战斗人员的行动辩护,或对其进行指责。无论冲突各方如何努力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平民伤亡和附带损害都是战争的不幸部分。

结论

鉴于国际人道主义法为国家和军队提供了开展一系列军事行动的自由,围攻在现代武装冲突中的频繁发生,以及加沙有利于围攻的条件,可以认为,如果以色列发起对加沙的大规模入侵,那么围攻将是进攻的一个关键部分。此外,如果哈马斯转入地下,并利用报道中的隧道网络将加沙的不同地区相互连接起来,那么围攻很可能会频繁出现在隧道行动中。

此外,许多国家的军队认为围攻属于可接受的作战方法,但前提是平民和平民个人得到适当保护。例如,以色列规定,只要允许平民离开城市,围攻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以色列将试图关闭进入加沙地带的通道,同时控制人道主义援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流动。一旦以色列和以色列国防军确定了他们的辅助军事目标,最有可能的目标是一个城市、一个驻军或一个城市内的一支部队,他们将采取行动建立一个微型围攻,或对该目标进行近距离包围和进攻行动。由于维持一次围攻需要大量兵力和后勤,更不用说多次围攻,以色列人很可能会分解对加沙的大规模围攻,以便集中兵力和资源进行微型围攻。视情况而定,以色列可能会保持对加沙的小部分大围攻,如果这样可以拒绝外部行为体的支持或增援的话。

因此,国际社会应做好最坏的打算。不幸的是,一旦敌对行动开始,对平民人口、平民个人、民用物体和资源的保护往往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程度。结果,平民陷入相互竞争的各方之间可怕的敌对行动之中。由于加沙面积狭小,平民人口和平民个人在撤离战场方面几乎没有任何求助手段。因此,如果以色列全力进攻加沙,会有大量平民伤亡和民用基础设施受损。精确弹药在抵消平民伤亡和附带损害问题方面不会提供太多帮助。在密集的城市地形中作战时,精确性很快就会失效。

以色列对加沙发动的任何旨在实际控制领土的进攻都可能伴随着围攻。围攻可能会加速军事伤亡、平民死亡和民用基础设施的破坏。从表面上看,围攻将使加沙境内平民、非战斗人员的医疗护理以及食品和水的获取等问题复杂化。国际社会,包括专注于照顾战区非战斗人员的非政府组织,应该积极主动地为不可避免的情况做好准备。

参考来源:War on the Rocks

作者:Amos Fox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24

相关内容

人工智能在军事中可用于多项任务,例如目标识别、大数据处理、作战系统、网络安全、后勤运输、战争医疗、威胁和安全监测以及战斗模拟和训练。
人工智能与日益加快的战争节奏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3年12月20日
俄乌战争与加以冲突:人工智能走向战场
专知会员服务
121+阅读 · 2023年11月27日
改进舰队设计和海上战略:一场争取优势的综合海军战役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3年10月26日
多域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23年10月24日
以色列:背景与美国关系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3年10月16日
未来士兵系统
专知会员服务
67+阅读 · 2023年10月15日
《城市环境中的作战艺术》2022美陆军52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23年1月4日
无人作战体系在登陆场景中的运用
无人机
37+阅读 · 2018年7月3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08+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148+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Arxiv
21+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Arxiv
45+阅读 · 2022年9月19日
Learn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rxiv
11+阅读 · 2020年3月12日
On Feature Normalization and Data Augmentation
Arxiv
15+阅读 · 2020年2月2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人工智能与日益加快的战争节奏
专知会员服务
50+阅读 · 2023年12月20日
俄乌战争与加以冲突:人工智能走向战场
专知会员服务
121+阅读 · 2023年11月27日
改进舰队设计和海上战略:一场争取优势的综合海军战役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3年10月26日
多域作战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
专知会员服务
81+阅读 · 2023年10月24日
以色列:背景与美国关系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3年10月16日
未来士兵系统
专知会员服务
67+阅读 · 2023年10月15日
《城市环境中的作战艺术》2022美陆军52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23年1月4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相关论文
A Survey of Large Language Models
Arxiv
408+阅读 · 2023年3月31日
Arxiv
148+阅读 · 2023年3月24日
Arxiv
21+阅读 · 2023年3月17日
Arxiv
45+阅读 · 2022年9月19日
Learning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rxiv
11+阅读 · 2020年3月12日
On Feature Normalization and Data Augmentation
Arxiv
15+阅读 · 2020年2月25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