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27国领导人已就《2030年防务准备路线图》达成共识,该计划旨在十年内实现军事安全战备状态与战略自主。该方案于十月获得通过,将从2026年开始启动重大防务投资,旨在使欧洲具备全方位(空中、陆地、海洋、网络与太空)威慑及应对任何侵略的足够能力。
路线图优先事项清单首列四项旗舰项目,其中两个被赋予特别紧迫性:欧洲无人机防御计划与东翼监视计划。该优先排序直接源于俄罗斯采用的混合战争手段,包括有人驾驶飞机与无人机屡次侵入爱沙尼亚、波兰和罗马尼亚等国的欧盟-北约空域。此类行动被视为测试欧洲防空战备水平的同时,制造广泛公众不安并施加经济压力的手段。
欧洲无人机防御计划是拟议“无人机墙”的官方名称,这是一种多层次、技术先进的反无人机能力组合体系。该计划设想于2027年底投入运行,要求采用360度全方位方案,利用传感器、雷达与声学探测器追踪无人航空系统。随后将依靠机枪、激光、小型导弹及拦截无人机等多元要素实施中和。
然而,这一构想立即遭到不切实际、成本高昂以及过度关注低威胁空中目标而忽视导弹等高阶威胁的质疑。
无人机防御计划被纳入更广泛的东翼监视计划框架,该计划是覆盖波罗的海与黑海地区的综合性防御网络。这项全面方案将防空系统与地面防御系统及海上安全相结合,以构建应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所用常规、网络、混合及海上威胁的韧性与响应能力。实施计划于2026年启动,2028年底实现全面运行。
最终,路线图的倡议虽宏大,却面临内在的战略冲突。自然,那些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国家视这些项目为迫切必要,但远离前线的欧盟成员国则质疑其成本、可行性,以及布鲁塞尔将防务决策强加于他们眼中的国家主权范畴。因此,欧盟委员会的目标注定面临多重挑战(今年三月已详述),包括各国国内政治、能力差距,以及各成员国首都普遍认为防务工业主权应由本国自主决定的观念。
欧盟试图通过“欧洲安全行动”资金机制提供超过1500亿欧元(175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以预先解决资金问题,并在下一个多年财政框架中悬置更多资金。此外,为提供统一监管,成员国将依托欧洲防务局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并避免重复建设。该计划还寻求培育“能力联盟”——由国家组成的小型集团——以打破壁垒,取代一刀切的做法。
然而,尽管纸面上采取了合理措施,各国立场分歧仍构成干扰。对于将欧盟防务规划置于北约(包含23个欧盟成员国)之上,以及欧盟军事参谋部对国家敏感军事事务的介入担忧持续存在。资金支持与集中监管可能不足以超越国家自主决策的特权。更关键的是,若长期出现其他国内政治或经济问题,对潜在对手的恐惧或不足以维持决议的稳定性。
参考来源:d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