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需求已讨论多年,但既未引发重大投资,也未形成系统性概念框架。能力提升的需求似乎同样未受重视。
MQ-9 "死神"无人机操作员。照片:Jasper Verolme
UAS(日常俗称"无人机")长期以来被视为改变战争形态的技术。最初作为防空与战斗机靶标的无人机,已演变为情报、监视、侦察(ISR)与武器投送平台。其发展历经多年,直至美国在反恐战争(GWOT)及冷战后的维稳行动中启用武装无人机,才引发实战关注。藏身美国本土指挥掩体的新型"飞行员",可遥控数千公里外的致命平台,以极高精度"清除"高价值目标。尽管存在"附带损伤",但此举挽救了许多生命——尤其是美国人的生命。地面部队的"靴子"并非必需。然而,这未能说服"有人战机"支持者相信该技术将改变国家间高强度冲突的战争形态。在挪威,短期内无人机也未被视作有人平台的真正竞争者。
阿塞拜疆2020
2020年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战争突然凸显无人机威力。冲突一方是配备装甲、火炮与密集地面防空的"苏联式"部队。通过广泛使用土耳其"巴伊拉克塔尔"等战斗无人机,阿塞拜疆成功摧毁大量亚美尼亚地面战车。亚美尼亚防空系统效能低下,阿塞拜疆最终凭借无人机、导弹与远程火炮赢得战争。
乌克兰遭袭
真正的觉醒时刻是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行动。俄军试图通过空降部队、特种部队、空中打击与装甲集群的"震慑"式组合,在数周内迫使乌克兰屈服。但初期对基辅的特种行动失败,装甲纵队陷入停滞,俄军被迫调整战略。
此后,众多分析家基于乌克兰战事提出未来战争预测。共识是过早定论尚不成熟,但三年战事已显现某些趋势。
挪威《长期防务计划》(LTP)中纳入大型海上监视无人机采购,是提升无人系统整体能力的重要举措。
前国防司令斯韦勒·迪森在其新著《战争、冲突与军事力量》中写道:
"传感器——所有移动目标皆可见" 与 "效应器——所有可见目标皆可打击"。
当然,这些"真理"近年来已在多场冲突(如2020年纳卡战争)中显现。但乌克兰战争首次在欧洲高强度冲突中验证此点。此背景下,兼具传感器与效应器功能的无人机尤为重要。乌军将无人机与HIMARS、ATACMS等远程火箭炮结合,在对俄军部队的拦截行动中效果显著。尽管对俄本土的战略打击军事效果有限,但此类无人机攻击对民众士气与未来谈判筹码具有重要意义。
夺取空中优势
在乌克兰,由于现代防空系统效能与压制/摧毁敌方防空(SEAD/DEAD)能力不足,双方均未建立制空权。因此,作战更侧重于"空域拒止"而非夺取空中优势。西方空军拥有具备隐身能力的五代机,以及空中/地面协同的先进SEAD/DEAD手段。现行条令仍强调夺取制空权(或至少空中优势)。乌克兰的"空域拒止"实践是否要求修改该条令,是未来作战的有趣课题。若一方建立空中优势,无人机的进攻使用可能因平台脆弱性而受限?但无人机恰可避免飞行员损失,且数量优势可饱和防御系统,确保部分无人机突防成功。
能力亟待提升
挪威对无人机的讨论多年未转化为重大投资。在北约内,挪威在无人机采购与概念构建领域绝非领先。能力建设需求亦未受重视。军用无人机现涵盖手持设备至小型客机尺寸,功能覆盖侦察、监视、近距支援、拦截与战略打击。无人机集群、自主性与人工智能同样重要——这在陆海领域皆然(如乌克兰海上无人机对抗俄黑海舰队)。提升国防军无人系统作战能力已刻不容缓。
大型海上无人机需求
早在2015年前国防司令布伦-汉森提交的军事专业建议中,无人系统已获重点关注。文件指出:
"无人系统发展催生新型作战概念,涵盖水下、海上、空中与陆地。国防军将采购新型无人航空器(UAS)。"
挪威在北约内无人机采购与概念构建领域绝非领先
彼时因故未落实采购。此后,无人机在监视与打击任务中的应用显著增加。纳卡与乌克兰战争经验清晰表明:无人机已成为现代战争关键要素,挪威需从政治与军事专业层面正视此现实。
采购LTP中的大型海上监视无人机是提升无人系统能力的正确方向,且契合"空海一体战"的联合作战讨论。挪威已采购配备可打击陆海目标的远程巡航导弹JSM的F-35战机,海军舰艇装备NSM导弹。这要求空军与海军在目标选择与打击方面深化协同。随着P-8海上巡逻机列装与未来海上直升机采购,反潜战协同需求增强。大型监视无人机与卫星、巡逻机构建态势感知能力,为联合作战奠定基础。
中高空无人机本质差异
有观点称大型无人机易受攻击,不适用于高强度冲突。但需区分中空长航时(MALE)与高空长航时(HALE)无人机。现役MALE系统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HALE更易受攻击。在5.5-6万英尺高度作业的HALE无人机可超越敌方防空覆盖,同时保持对目标区的传感器覆盖。大型无人机并不比北约AWACS、P-8、加油机等战略平台更脆弱。这些平台在战时不会如平时般运作,各国须根据威胁调整部署。乌克兰防空系统已证明可击落数百公里外的加油机与运输机,这将是未来冲突中所有国家需面对的现实——此类脆弱性不仅限于大型无人机。海上监视无人机在和平与危机时期(如近年频发的海底电缆破坏事件)的态势感知中至关重要,正如空军监视雷达提供实时空情支持决策——尽管这些部署在山顶的静态雷达易在冲突初期遭袭,但其价值毋庸置疑。
现役MALE系统飞行高度低、速度慢,比HALE更易受攻击
总之,无人系统、自主性与人工智能正日益塑造现代战争。
国防委员会报告指出:
"无人系统在军事行动中愈发重要……发展趋势指向更多具备自主功能的独立无人系统……近年来,具备精确监视与打击能力的遥控系统已更廉价、高性能且普及。这不仅扩大无人武器使用范围,更挑战昂贵武器平台的价值。多国正测试协调/协作的廉价无人机集群。"
挪威防务研究所(FFI)2025防务分析强调:
"无人机深刻影响乌克兰战争,进而重塑现代战争认知。创新应用将挑战对军事力量、基础设施与民用目标威胁的传统认知,同时表明可通过新平台/技术实现军事目标。"
参考来源:luft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