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详解

2019 年 4 月 12 日 极市平台

加入极市专业CV交流群,与6000+来自腾讯,华为,百度,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名企名校视觉开发者互动交流!更有机会与李开复老师等大牛群内互动!

同时提供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干货资讯汇总,行业技术交流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立刻申请入群~


作者 | 尹相楠

来源 | https://zhuanlan.zhihu.com/p/61248211(注:本文封面图误)


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的概念来源于这篇文章:Modulating early visual processing by language 。后来又先后被用在 cGANs With Projection Discriminator 和Self-Atten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本文将首先简略介绍 

Modulating early visual processing by language ,接着结合 Self-Attention GANs 的 pytorch 代码,详细分析

 categorical 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的具体实现。


太长不看版

传统的 Batch Normalization (BN) 公式为:



其中的  和  都是网络层的参数,需要通过损失函数反向传播来学习。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CBN)中,输入的 feature 也要先减均值,再除标准差;但是做线性映射时,乘以的缩放因子变为  ,加的偏置变为  ,其中  和  是把 feature 输入一个小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前向传播得到的网络输出,而不是学习得到的网络参数(网络参数独立于输入 feature,而  和  取决于输入的 feature)。由于  和  依赖于输入的 feature 这个 condition,因此这个改进版的 Batch Normalization 叫做 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下面将详细介绍 CBN 的来龙去脉。


Modulating early visual processing by language

这篇文章改进了一个基于图片的问答系统 (VQA: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系统的输入为一张图片和一个针对图片的问题,系统输出问题的答案,如下图所示:



这类系统通常是这样设计的:一个预训练的图像识别网络,例如 ResNet,用于提取图片特征;一个 sequential 模型,例如 LSTM、GRU 等,用于提取句子的特征,并根据句子预测应该关注图片的什么位置(attention);将语言特征、由 attention 加权过后的图片特征结合起来,共同输入一个网络,最终输出问题的答案。


上图左侧为传统的 VQA 系统,我们发现,LSTM 提取的特征只在 ResNet 的顶层才和图片特征结合起来,因为通常意义上讲,神经网络的底层提取的是基础的几何特征,顶层是有具体含义的语义特征,因此,应该把语言模型提取的句子特征在网络顶层和图片特征结合。然而,作者认为,底层的图片特征也应该结合语言特征。理由是,神经科学证明:语言会帮助图片识别。例如,如果事先告诉一个人关于图片的内容,然后再让他看图片,那么这个人识别图片的速度会大大加快。因此,作者首创了将图片底层信息和语言信息结合的模型,如上图右侧所示。


具体是如何结合的呢?首先,ResNet 是预训练的网络,用于提取图片特征,因此不能轻易修改里面 filter 的参数。而其中的 BN 层有两组参数  和  ,用于对 feature map 施加放缩和偏置操作。这俩参数量不大,而且从含义上讲可以解释为:强调 feature map 的某部分 channel,忽略另一部分channel。柿子捡软的捏,作者决定通过修改  和  的方式,达到有针对性地提取图片部分信息的目的。而修改的方式,就是用 LSTM 提取的句子特征。例如上图中,输入的句子问:伞上下颠倒了吗?LSTM 很大概率会提取出关键词:伞,把这个关键词的特征作为条件,输入到多层感知机 (MLP) 中,输出新权重  和  ,通过训练,这些权重最后将会有针对性地强调图片特征中与伞有关的 channel,而忽略与伞无关的channel。而由于ResNet是预训练网络,即便是里面的 BN 层的参数,也是轻易不能动的。因此,作者在文章中没有直接用 MLP 的输出作为 BN 层新的  和 ,而是把 MLP 的输出作为一个小的增量  和 ,加在 BN 层原来的参数上:



这个想法用最小的代价(只修改了 BN 层参数),在图像的底层 feature 中结合了自然语言信息,取得了很好的表现。相关的代码为:

https://github.com/ap229997/Conditional-Batch-Norm/blob/master/model/cbn.py


Categorical 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在 conditional generative model 里面,存在一个隐隐让人不安的问题:一个 batch 里面不同类别的训练数据,放在一起做 Batch Normalization 不太妥当。因为不同类别的数据理应对应不同的均值和方差,其归一化、放缩、偏置也应该不同。针对这个问题,一个解决方案是不再考虑整个 batch 的统计特征,各个图像只在自己的 feature map 内部归一化,例如采用 Instance Normalization 和 Layer Normalization 来代替 BN。但是这些替代品的表现都不如 BN 稳定,接受程度不如 BN 高。


这时我们想到了上一节中介绍的 conditional BN。CBN 以 LSTM 提取的自然语言特征作为 condition,预测 BN 层参数的增量,达到对不同的输入,都有相对应的归一化参数。既然自然语言特征可以作为 condition,用于预测 BN 参数的变化,那么图片的类别信息自然也可以作为 condition 来预测 BN 层的参数。因此 cGANs With Projection Discriminator 和 Self-Attention GANs 借鉴了 CBN 里面的 condition 的思想,稍加修改,用在了自己的 conditional GAN 模型中。


Modulating early visual processing by language 一文中,由于使用了预训练的 ResNet,不敢对预训练网络 BN 层的参数做大修改,因此 MLP 的输出为 BN 层参数的增量,而不是直接输出新的 BN 层参数。conditional GANs 没有用到预训练网络,因此没有了历史包袱,直接用图片的 categorical 信息,预测新的  和 

接下来我们将研究其具体的实现,代码来自:

https://github.com/crcrpar/pytorch.sngan_projection/blob/master/links/conditional_batchnorm.py


class ConditionalBatchNorm2d(nn.BatchNorm2d):
"""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def __init__(self, num_features, eps=1e-05, momentum=0.1, affine=False, track_running_stats=True): super(ConditionalBatchNorm2d, self).__init__( num_features, eps, momentum, affine, track_running_stats )
def forward(self, input, weight, bias, **kwargs): self._check_input_dim(input)
exponential_average_factor = 0.0
if self.training and self.track_running_stats: self.num_batches_tracked += 1 if self.momentum is None: # use cumulative moving average exponential_average_factor = 1.0 / self.num_batches_tracked.item() else: # use exponential moving average exponential_average_factor = self.momentum
output = F.batch_norm(input, self.running_mean, self.running_var, self.weight, self.bias, self.training or not self.track_running_stats, exponential_average_factor, self.eps) if weight.dim() == 1: weight = weight.unsqueeze(0) if bias.dim() == 1: bias = bias.unsqueeze(0) size = output.size() weight = weight.unsqueeze(-1).unsqueeze(-1).expand(size) bias = bias.unsqueeze(-1).unsqueeze(-1).expand(size)        return weight * output + bias 


我们看到,这个 ConditionalBatchNorm2d类,继承自 pytorch 的 BatchNorm2d类,对比这个代码和官方的 BatchNorm2d 的代码,发现其构造函数的参数和BatchNorm2d完全相同,构造函数中直接调用了基类,也就是BatchNorm2d的构造函数。而 forward函数中,多了weight和bias两个参数。forward的代码大部分也是直接 copy 自 BatchNorm2d的基类_BatchNorm的代码,无非是设置一下 moving average 的 momentum,记录一下总共读取了多少个 batch,以便在没有设置 momentum 的情况下,在全体样本上计算均值和方差。直到调用官方的底层 C 函数库 F.batch_norm,代码完全没有对_BatchNorm类的forward函数做出任何修改,其output 就是对输入的 feature map 做了一次 BatchNorm2d。 真正修改的是后面加的几行:


  if weight.dim() == 1:            weight = weight.unsqueeze(0)        if bias.dim() == 1:            bias = bias.unsqueeze(0)        size = output.size()        weight = weight.unsqueeze(-1).unsqueeze(-1).expand(size)        bias = bias.unsqueeze(-1).unsqueeze(-1).expand(size)        return weight * output + bias

这里用到了forward函数参数中的 weight和bias。由于是在图像 feature 上操作,需要对 weight 和 bias 的维度做一些改变,使其与 feature map output的维度相同。最后代码返回weight*output+bias 。似乎很 naive,可是说好的 condition 呢?说好的 categorical 信息呢?别着急,它们都隐藏在 weight和bias中。这个类只不过是个基类,下面的类才是真正要用到的类:


class CategoricalConditionalBatchNorm2d(ConditionalBatchNorm2d):
def __init__(self, num_classes, num_features, eps=1e-5, momentum=0.1, affine=False, track_running_stats=True): super(CategoricalConditionalBatchNorm2d, self).__init__( num_features, eps, momentum, affine, track_running_stats ) self.weights = nn.Embedding(num_classes, num_features) self.biases = nn.Embedding(num_classes, num_features)
self._initialize()
def _initialize(self): init.ones_(self.weights.weight.data) init.zeros_(self.biases.weight.data)
def forward(self, input, c, **kwargs): weight = self.weights(c) bias = self.biases(c)
return super(CategoricalConditionalBatchNorm2d, self).forward( input, weight, bias)

这个类的构造函数中比它的基类多加了一项num_classes。构造函数中,首先调用了它的基类,也就是ConditionalBatchNorm2d的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大部分参数。接下来设置了两个网络层:


self.weights = nn.Embedding(num_classes, num_features)        self.biases = nn.Embedding(num_classes, num_features)

nn.Embedding层的作用是,把图片的 label 转换成 dense 向量,而不像 one-hot-encoding,只能把 label 转换成稀疏向量。nn.Embedding的第一个参数表示总共有多少个类,第二个参数表示每个 label 映射成多少维的向量。这个网络层的好处是,可以任意指定 label vector 的 dimension,它的本质是一个 num_classes行num_feature列的矩阵,这个矩阵的参数随着网络的训练不断更新。前向传播时,label 是几就取第几行的向量出来,用以表示这个 label。其实这个 Embedding 相当于把 one-hot encoding 输入一个 bias 为 0 的 linear layer。


在构造函数的最后,通过调用 self._initialize初始化 self.weights 和 self.bias,分别把它们初始化为全 1 和全 0。这样在网络训练的初期,这俩相当于不存在一样,整个类就是一个BatchNorm2d。


接下来看前向传播函数:


   def forward(self, input, c, **kwargs):        weight = self.weights(c)        bias = self.biases(c)
return super(CategoricalConditionalBatchNorm2d, self).forward(                     input, weight, bias)

这个函数也很简单,输入 feature map input和类别标签c,注意c 应该是 LongTensor 格式的,否则会报错。接下来,根据 c 挑出 weights embedding 层和 biases embedding 层中的第c行,作为 weight 和 bias 输入基类的前向传播函数,最终得到 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的输出。这个 categorical condition 发挥作用的阶段,就是 embedding 的阶段。


这个类的实现,对原始 Modulating early visual processing by language 论文做了几点改动:


  1. 原始论文中,基于的条件是 LSTM 提取的自然语言信息,而在这里的条件是图片的类别信息。

  2. 原始论文中把 LSTM 提取的信息通过两个小神经网络(每个小网络都是 2 层 linear layers,中间夹着一个 ReLU),映射为  和  。这里的 categorical 信息,直接通过 embedding layer 映射到向量,由于 embedding layer 本身相当于一个 one-hot-encoding+linear layer的组合,因此,这里实际上是把原文中的 linear+ReLU+ linear 小网络变成了一层 linear layer,原因大概是,比起自然语言的信息, categorical 信息太稀疏了,没有映射两遍的必要。


  3. 原始论文中,MLP 的输出为  和  的增量: 和 。原因上文也提到过,是因为不能轻易改变预训练的 ResNet 中 BN 的参数,只能针对具体的 condition ,在预训练 BN 的参数上做小改。而 Categorical 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没有历史包袱,可以直接预测  和  。


  4. 原始论文中,输出的  和  代入公式(2) 和 BN 参数整合到一起,做一遍映射就好了。而这里,  和  是在原始的 BatchNorm2d映射之后,又做了一遍映射,我猜主要是为了实现起来比较方便,毕竟求 moving average 设置 momentum 这些杂活,实现起来比较麻烦,不如直接借用 pytorch 在 BatchNorm2d里的官方实现。


总结

提出 conditional Batch Normalization 这一思想的论文 Modulating early visual processing by language,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即在预训练 ResNet 提取的图片底层信息中,融合进自然语言信息,用于辅助图片信息的提取。


而后面的 cGANs With Projection Discriminator Self-Attenti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则是利用 condition 的思想,把图片的 categorical 信息用来指导生成 BN 层的映射参数。我们发现,网络训练完成后,同一个类别的图片,将对应同一套 BN 层参数,不同类别的图片,将对应不同的 BN 层参数。


通过这个微小的改动,我们终于可以愉快地在 conditional generative model 上使用 Batch Normalization 操作,而不必担心不同类别的图片对应不同的映射参数了。




*推荐阅读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申请加入极市目标跟踪、目标检测、工业检测、人脸方向、视觉竞赛等技术交流群,更有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实项目需求对接、干货资讯汇总,行业技术交流,一起来让思想之光照的更远吧~



觉得有用麻烦给个好看啦~  

登录查看更多
4

相关内容

【Google】平滑对抗训练,Smooth Adversarial Training
专知会员服务
49+阅读 · 2020年7月4日
自回归模型:PixelCNN
专知会员服务
27+阅读 · 2020年3月21日
【伯克利】再思考 Transformer中的Batch Normalization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0年3月21日
【北京大学】CVPR 2020 | PQ-NET:序列化的三维形状生成网络
【论文】结构GANs,Structured GANs,
专知会员服务
15+阅读 · 2020年1月16日
初学者系列:Deep FM详解
专知
108+阅读 · 2019年8月26日
轻量attention模块:Spatial Group-wise Enhance
极市平台
15+阅读 · 2019年7月3日
Spatial Group-wise Enhance算法详解
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
9+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详解深度学习中的Normalization,不只是BN(1)
PaperWeekly
5+阅读 · 2018年2月6日
【直观详解】什么是PCA、SVD
机器学习研究会
4+阅读 · 2017年11月10日
BAT机器学习面试1000题系列(第76~80题)
七月在线实验室
5+阅读 · 2017年10月13日
【原理】十个生成模型(GANs)的最佳案例和原理 | 代码+论文
GAN生成式对抗网络
8+阅读 · 2017年8月14日
Layer Normalization原理及其TensorFlow实现
深度学习每日摘要
32+阅读 · 2017年6月17日
Generative Adversarial Text to Image Synthesis论文解读
统计学习与视觉计算组
13+阅读 · 2017年6月9日
Bivariate Beta LSTM
Arxiv
6+阅读 · 2019年10月7日
Arxiv
12+阅读 · 2018年9月5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5月21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1月30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初学者系列:Deep FM详解
专知
108+阅读 · 2019年8月26日
轻量attention模块:Spatial Group-wise Enhance
极市平台
15+阅读 · 2019年7月3日
Spatial Group-wise Enhance算法详解
人工智能前沿讲习班
9+阅读 · 2019年6月13日
详解深度学习中的Normalization,不只是BN(1)
PaperWeekly
5+阅读 · 2018年2月6日
【直观详解】什么是PCA、SVD
机器学习研究会
4+阅读 · 2017年11月10日
BAT机器学习面试1000题系列(第76~80题)
七月在线实验室
5+阅读 · 2017年10月13日
【原理】十个生成模型(GANs)的最佳案例和原理 | 代码+论文
GAN生成式对抗网络
8+阅读 · 2017年8月14日
Layer Normalization原理及其TensorFlow实现
深度学习每日摘要
32+阅读 · 2017年6月17日
Generative Adversarial Text to Image Synthesis论文解读
统计学习与视觉计算组
13+阅读 · 2017年6月9日
相关论文
Bivariate Beta LSTM
Arxiv
6+阅读 · 2019年10月7日
Arxiv
12+阅读 · 2018年9月5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5月21日
Arxiv
7+阅读 · 2018年3月22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1月30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