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后悔的,是没有早点学会标准化

2021 年 11 月 10 日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很多人在写文案的时候最痛苦的是不知道怎么开始写,交稿前就会有不祥的预感,结果就是一遍遍地修改。本文作者分析了出现此类状况的两种原因,有些许现实,但是很真实,推荐各位文案阅读。


作者:谢金钟

微信公众号:谢金钟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全文共 5654 字,阅读需要 12 分钟

——————/ BEGIN /——————

20万年前的某天,一片干涸的河床旁,羚羊瞪着铜铃般的大眼,四下张望,周围除了虫鸣,只剩安静。

它低下头,继续舔舐水坑。

突然,一阵“咻”声传来,不等它做出任何反应,肉体已经一阵剧痛,

它仰倒在地,隐约瞥见一根“长蛇”笔直的“咬”在自己身上……

这是它临死前的最后一个画面。

很快,几个猿人手舞足蹈飞奔而来,自从有了这根木矛,它们最近的捕猎都成功了。

这是石器时代非洲大草原上的再普通不过的一幕,唯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新角色“木矛”。

距今500万年前,人类出现,尔后又用了整整480万年的时间,人类才堪堪学会制作简单的木、石工具。

直到这时,人类才真正在非洲大陆上站稳脚跟。

从此之后,在这场进化的长跑中,人类就像打开了加速器,把大草原上的其它物种远远甩开,飞速进化。

仅用了20万年,人类社会就已经发展成现在的程度,高楼大厦互联网,而草原上的其它动物,500多万年过去了,依然还在茹毛饮血,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你看,工具把人类进化的速度提高了20多倍!

为什么工具有这么大的威力?

1. 工具极大提升了效率

直立行走最大的好处是解放了双手,而空出来的手就有了制作工具的机会,虽然牺牲了奔跑速度,但提升了生产效率。

比如:

  • 石矛的产生,让捕猎的效率大大提升

  • 石斧的产生,让处理食物的效率大大提升

  • 石锤的产生,让改造居住洞穴环境的效率大大提升

要知道人类没有尖利的爪牙,别说捕猎,撕开猎物的毛皮都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

2. 工具极大提高了确定性

工具的诞生,不仅提高了效率,还保证了效果。

捕获到猎物原本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但是拥有了石矛、弓箭这样的工具,人类捕获到猎物的概率大大提高了。

3. 更容易复制和传播

除了效率和确定性的提高,最关键的是,拥有工具之后,捕猎这门“手艺”,更容易复制和传播了。

为什么这样说?

想要捕猎羚羊,有经验的猿人要教会新手猿人这些:

  • 怎么挑选合适的猎物

  • 怎么潜伏不被发现

  • 怎么靠近不被觉察

  • 攻击哪里才能一击毙命

  • 如果没有一击毙命,怎么和猎物周旋搏斗?

这里面的任何一项,都需要大量的经验,才能保证不出差错,不仅解释成本、教育成本极高,

而且任何一步稍有差错,代价都是惨痛的。

如果有石矛了呢?年长的猿人只需要教他:

如何挑选猎物,如何瞄准,如何投掷。

不仅教育成本变低了,失误后的代价也小了很多。

这样,原来需要凭借大量经验才能习得的技能,新手也更容易学会了。

个体的进化并不能带来群体的进化,除非这种进化可以复制和传播。

你看,原来只是个体的优势,很难复制,通过工具,却变成了集体的优势,开始加速进化。

说了这么多,那和今天的主题,标准化有什么关系呢?

工具其实就是一种标准化的手段。工具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效率,提高确定性,让这件事更容易做到、可复制,标准化也是。

我知道,你一定觉得标准化这个词高大上,是企业管理才需要关心的问题,对吧?

但其实:

  • 个体,需要把经验标准化,方便复用,才能获得生存优势;

  • 产品人,需要通过标准化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才能留住用户;

  • 教育者,需要通过标准化内容,让技能可复制可落地,才能教会学员;

  • 生产者,需要通过标准化流程,提升生产效率,才能压缩成本规模化;

  • 管理者,需要通过标准化业务,提高团队协同效率,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于我而言,标准化简直就是区分普通员工和管理层的关键,是所有管理者的大杀器。一个人在职场,能不能给人一种“精英感”,就取决于他会不会做标准化。

那标准化怎么做呢?

标准化三要素

标准化有三个要素:流程、标准和工具。

很多人以为以为标准化,就是定标准、定指标的事,其实片面了,那只是其中的一环。

只有流程、标准、工具三个要素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确保一件以前需要靠经验才能完成的事,变成人人都能做到,才能最大程度上实现标准化的目的。

那这三个要素怎么理解呢?

1. 流程:让事情变得可落地、可复制

什么是流程?把一件事情拆解成不同的步骤,并给这些步骤排上序,这个有顺序的步骤,就是流程。换人话说就是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流程让事情变得可落地,可复制,因为你只要跟着步骤来做就不容易出错。当然,流程也有好坏,任何事情,都存在一个正确的顺序。好的流程,一定是步骤最少的可行方案。

如果一件事步骤极其繁琐,或经常返工重来,那一定是顺序不对。找到这个正确的顺序至关重要,因为一旦找到,很多非常困难的事,都会变得轻松和简单。

但是流程是那么好制定的吗?

制定流程其实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逻辑:分类和排序能力。

分类:识别事物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将相同的合并,不同的分开;

排序:发现事物间的连接关系,是并列还是递进关系,对它们进行优先级排序;

我们是做内容产品的,因为岗位特殊,所以需要文理能力兼备。

为了更快找出合适的候选人,在面试候选人的时候,除了了解他专业能力和业务相关的经验,一般还会做一个基础测试,考核候选人的分类能力:随机说一些物品名称,让候选者给它们分类,看他能想出多少种分类体系。

这样做为的是考核他能否找出多个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局部共同点,当然,我会尽量找规律没那么明显的物品,对于逻辑好的人来说,万物皆有规律。

如果他的回答OK,我会再问:如果让你策划一场主题分享,分享的内容要与刚才讲到的物品有关,并且必须全都涉及到,你会讲什么主题?

(要求这些物品在分享内容中出现得合情合理,听众还能愿意为这次分享付费。)

这里其实测试的是他能否找到所有物品之间的共同点,一旦他想清楚这个共同点,主题就很好想了。

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分类,却难倒了不少人,大多数人的逻辑能力,远比你想象的差。

分类能力,是逻辑最基础的底层能力,这项能力强的人,能轻松把一件事拆解成不同的版块,然后才有下一步做优先级排序的可能,否则流程这关根本过不了,更不谈把知识点教得落地。

2. 标准:提高了确定性

标准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确定性。

1931年,教育家陶行知在他编辑的科普读物里讲了个“笼统哥”的故事,说他是混沌国,含混省,糊涂县,囫囵村人。

有一天,“笼统哥”到公园去玩。

有人问他:“你多大年纪?”

他说:“几十岁了。”

那人又问:“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他说:“不是很多。”

那人继续问:“你一顿吃几碗饭?”

他说:“很不少。”

再问他:“贵国离这里有多远?”

他说:“很远很远。”

什么叫没有标准?这就是。

虽然故事是虚构,但想想这样的“笼统哥”,你在生活中是不是也没少遇到过?

前面我们说了流程,但光有流程和步骤还不够,这个流程里,每一个步骤,到底应该做成什么样?你得给参考标准。好比做饭,不能你光告诉我要加调料,但是不告诉我加多少调料吧?是加半勺,一勺,还是一包?

标准也有好坏之分,给的参考标准越具体,越容易感知和衡量,这个标准就越好。

举个最生活中的例子,你们试过参考小红书上的教程去做菜吗?

我试过,我做过可乐鸡翅、蒜香排骨、雪花肥牛……

可我根本没学过厨艺,不仅做出来色香味俱全,还没毒死人。

放在10年前,做菜可是一件多么需要经验的事啊,厨艺好的厨师,叫做掌勺,还有帮工帮忙打下手的,工资待遇比我们打工人高多了,每个餐馆都得供着。

过去我们经常在电视广告上看到,学厨艺,就来新东方的广告,现在,一套几百字的图文教程、一分钟的小视频,就能给你教得明明白白,还学什么厨艺?自己在家就能做。

为什么做菜变简单了?

因为,做菜这门技能,已经被“一定程度”标准化了。

有流程,第一步干嘛,第二步干嘛,还有标准,腌制多长时间、蒸多长时间,每个食材大概准备多少。

如果不看这个菜谱,你会做蒜香排骨吗?是不是两眼一抹黑?看到标准化的威力了没?

但是我也遇到了困扰,是什么呢?

就是它给我的标准,还不够具体:

适量的色拉油,到底多少是适量?一勺还是一杯呢?

10克的胡椒粉,诶,10克是多少我怎么判断?我是不是要买一个天秤?

太为难我了。

可如果你告诉我大概需要一个矿泉水瓶盖的量,那我马上就明白了。

天秤不好找,矿泉水瓶盖好找啊,即便找不到,大概多大我是有认知的,这就好衡量了。

所以,现在理解我说的“给的参考标准越具体、越容易感知和衡量,这个标准就越好”这句话了吧。

3. 工具:提高完成效率

流程也有了,标准也给了,再给工具岂不美哉?这样就能极大提高我完成每一步的效率,如果给我同款勺子,我就知道每次应该加多少调料,不用找瓶盖,也不用自己苦哈哈的去掂量。

工具提高了完成效率。当然,工具同样也有好坏,好的工具自带流程和标准。

比如:

电饭煲上有刻度线,用来提示你水应该加多少,香烟烟草和滤嘴有明显的分界线,告诉你什么时候该扔掉,微软的PPT软件,每一页新建的PPT上都自带文本框,提示你哪里放标题、哪里放正文……

这些都是标准,自带标准的工具让人省心。

有一次,我找人做海报,做出来的效果我很满意。

我问他你PS很好吧?

他说一般一般,用得比较少见。

我以为他是客气,用得少还能做得这么好,必须大拇指!

哪知道他不是谦虚:这张海报不是用PS做的,是我用PPT做的。

我没听错吧——用PPT做海报?

在我的认知里,PPT是做幻灯片的,PS才是做海报的,而且听说很多玩PS的高手瞧不上玩PPT的人。

继续了解才知道,原来用PPT做海报比用PS快捷很多,让新手用PS做一张海报比他用PPT做一张海报要难好几倍。

这些让新手快速上手的标准,PS软件却没有。

PS软件的自由度太大了,对于高手来说这是好事,因为高手希望有更多发挥空间,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自由反而成了最大的阻碍。

你看,不同的人,对于标准的程度需求也是不同的。

说了这么多,总结成一句话,将事情标准化,就是:

把一件以往靠经验才能完成的事,拆解变成流程和不同的环节(模块),给每个环节配备参考标准,最好还能给些工具,提高完成效率,保证每个环节一定能完成。

标准化三步法:

标准化给我们的启示

1. 标准化对产品设计的启示

产品创新的方向,藏在标准化里。

从标准化三要素去审视一下你的产品,除了功能之外,这三样都满足了吗?

1)我有个投影仪,平时不怎么买东西的我,买它是割了肉的。

有一次我用它投影,因为房间构造,只能侧投,好在它功能先进,可以梯形矫正画面,斜着投也能自动变成矩形。

但我发现画面总是不能水平,怎么矫正都一样,就想会不会是因为三个支撑脚的伸缩长度不一致?

当我想精细调整支撑脚伸缩长短的时候,又犯难了,哪条支撑脚更长,我怎么判断呢?

只能凭感觉。

如果它的支撑脚上有刻度,那该多好!

你看,它缺了标准。

2)很多APP第一次登陆,会有新手指引,告诉你先点什么再点什么,可是大多数人会选择跳过。

很多产品还会配使用说明、使用手册,但是相信我,大多数人的选择一定是自己先捣鼓一阵,发现玩不会了,才会去看使用说明。

越好的产品需要的说明越少。

记得我们前面说的吗?好的流程是最小化可行方案,花最少的步骤,实现同样的目的。

苹果手机最颠覆的设计是Home键,在此之前,我们使用安卓机,要通过方向键、按钮选择来应用,就像打开文件夹一样一层层点进去,退出应用也是。

这个操作步骤非常复杂,需要频繁点击按键,以至于当时的手机都以键盘按压寿命作为卖点。

但是苹果手机推出全触屏的iphone之后,用户直接点击屏幕就能打开不同的应用,不再需要通过位移光标键选择。

进入应用,触屏点击就能搞定了,那用户想退出应用怎么办?

Home键!作为所有应用的唯一出口,双击就能返回桌面,变相降低着所有用户的学习、操作成本。这种一按就懂,简单到极致的交互原则,是iPhone赢得大众市场的关键所在。

你看,看起来像是功能、技术的升级,实际上是在做流程的创新。

创新有三种:流程创新、标准创新和功能创新。

真正的颠覆创新,是流程和标准的创新,是体验的升级。而大多数的功能创新,只是功能上的堆砌。

2 .标准化对教学设计的启示

内容标准化的课程,更容易成为爆款课。

做教育的人,最怕听到的评价是:“老师,我学不会。”“这课程不落地。”

尤其是认知类的课程、理论偏多的课程。

操作类的课,可以操作一遍给学员看,流程和标准都顺带就展示了,最多再提供一些素材和手册当工具。

但是认知类的课,很难展示给学员。大多数认知类的课,都是知识点的堆砌,很少有人给出思考流程、判断标准,更别说给工具了。

对于认知类的课来说,各种思考框架就是工具,比如波士顿矩阵,人才盘点九宫格。

而但凡是给了思考工具和判断标准的认知类课程,基本上都是爆款课,比如DISC的课程、星座相关的课程。

3. 标准化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你要努力成为一个定标准的人,而不是一个用标准的人。

公司前段时间招了一个课程品控,从某知名K12平台出来,你知道,大公司标准化很完善的,在那里每个环节都有非常确定的业务流程和标准,刚到我们公司的时候,他很不适应,问我有没有标准,我故意说没有,这个流程和标准,要靠你来定。

其实我们有,但我不想他一来直接套用前人留下的标准,这对理解新公司业务,对他个人能力成长没有任何帮助。

很多大公司出来的人去到创业公司,往往很难适应,甚至有些人能力还不如小公司出来的员工。

因为大公司的一切都完善了,你原有的成绩,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平台和系统,脱离这个系统,你才会发现自己的无力。

没有标准才是这个世界真实的样子,别人定的标准固然可以提升我们做事情的效率,但对你个人的能力提升来说没有任何帮助。

而且AI足够发达之后,为什么要把用标准执行这样的事,交给会受情绪波动影响的人类来执行呢?

机器就可以搞定啊?比如以前视频审核都是人工审核,现在已经变成一半AI,一半人工来审核了。

“定标准”的人,永远强过“用标准”的人。

你想成为用标准的职场工具人吗?

—————— / END / ——————

产品经理培训产品运营培训企业内训服务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培训」了解更多

▼ 喜欢请分享&收藏,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排序是计算机内经常进行的一种操作,其目的是将一组“无序”的记录序列调整为“有序”的记录序列。分内部排序和外部排序。若整个排序过程不需要访问外存便能完成,则称此类排序问题为内部排序。反之,若参加排序的记录数量很大,整个序列的排序过程不可能在内存中完成,则称此类排序问题为外部排序。内部排序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扩大记录的有序序列长度的过程。
【NeurIPS2021】学习用于分布外预测的因果语义表示
专知会员服务
17+阅读 · 2021年11月19日
【干货书】Python 数据科学学习手册,54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85+阅读 · 2021年3月14日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21年2月22日
因果图,Causal Graphs,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46+阅读 · 2020年4月19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0年3月9日
“干运营2年,一直在打杂,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老坛酸菜还能放心吃吗?
36氪
0+阅读 · 2022年3月19日
逃离大厂,回不了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阅读 · 2022年2月10日
上班了,我电脑密码多少来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7日
回老家开“网红”店的年轻人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2月4日
怎么做好新春营销?学会这个基本公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2月21日
互联网没有35岁的打工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22日
你的产品,为何没有人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4日
我不建议你写文案太舒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0月17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Arxiv
13+阅读 · 2022年1月20日
How to Fine-Tune BERT for Text Classification?
Arxiv
13+阅读 · 2019年5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NeurIPS2021】学习用于分布外预测的因果语义表示
专知会员服务
17+阅读 · 2021年11月19日
【干货书】Python 数据科学学习手册,54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85+阅读 · 2021年3月14日
专知会员服务
36+阅读 · 2021年2月22日
因果图,Causal Graphs,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246+阅读 · 2020年4月19日
Python数据分析:过去、现在和未来,52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0年3月9日
相关资讯
“干运营2年,一直在打杂,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老坛酸菜还能放心吃吗?
36氪
0+阅读 · 2022年3月19日
逃离大厂,回不了乡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1+阅读 · 2022年2月10日
上班了,我电脑密码多少来着……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2年2月7日
回老家开“网红”店的年轻人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2月4日
怎么做好新春营销?学会这个基本公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2月21日
互联网没有35岁的打工人?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22日
你的产品,为何没有人买?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1月14日
我不建议你写文案太舒服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0+阅读 · 2021年10月17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