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再度调涨,硅片内卷永不停歇|氪金 · 新能源

2022 年 2 月 19 日 36氪
“大逃杀”会再次到来吗?


文|刘艺晨

编辑|郑怀舟

来源 | 36氪财经(ID:krfinance)

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光伏2022年故事的第一页,由隆基、中环两大巨头率先执笔。

1月27日,中环股份发布业绩预增报告,交出其上市以来最好的一份答卷。公司2021年预计实现收入400亿-420亿元,同比增长109.9%-120.4%;净利润达38亿-42亿元,同比增长248.95%-285.68%。

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因其半导体光伏210产品的产能加速提升。同时,硅片出片率及A品率大幅提升,较大程度改善单位产品毛利;面对多晶硅原料价格波动,该公司合理控制了库存。

此前在26日,中环股份继续全线上调旗下硅片价格。以160μm产品为例,不同规格的硅片价格上调0.4元/片-0.92元/片,最高上涨12.3%。就在中环宣布涨价后的第三天,隆基宣布本月第二次调涨硅片价格,涨幅在3.7%-4%之间。其第一次上调幅度则在2.4%-5.1%之间。

随着两大巨头再度调涨价格,去年年底一度引起担忧的“价格战”与产能库存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但随着产业链扩产的持续推进,在微妙的供给跷跷板上,新老玩家真的能全员迎来平稳落地吗?


“价格战”始末

根据国家能源局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我国2021年新增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约53GW,低于55-65GW的全年装机预期,为2021年光伏大戏落下了意料之内的句点。

光伏产业链自上而下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及电站开发五个环节。在整个链条中,硅料的扩产周期长达12至18个月,产能爬坡需要3至6个月,整体产能释放约需要两年时间,相比之下,硅片的产能周期只需要6个月。

2021年春节过后,光伏产业整体迈入上升通道。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数据,2021年全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50.5万吨、227GW、198GW、182GW,分别同比增长27.5%、40.6%、46.9%、46.1%。其中,扩产周期漫长的硅料凭借其稀缺性占据了强势的主导地位,为产业链全年的动态博弈埋下了基调。

PVInfoLink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晶硅致密料价格由年初约84元/千克的低点一路上行,最高上探至268元/千克,年内累计涨幅高达219%。相比之下,单晶硅片全年均价最高涨超40%,电池片和组件的最大涨幅约20%,而光伏玻璃价格年内最高下跌近50%。

在这个过程中,弱势的组件和电池厂商无力承接上游高价,叠加能耗双控、电力供应紧张导致的限电影响,最先触碰到成本价格上涨的临界点,生产一度被迫踩下刹车键。PV InfoLink信息显示,四季度初部分一线组件厂家相对原先计划产出下调15-20%,二三线厂家因物料成本与采购不易、开工率也逐渐萎缩。

压力顺着产业链层层累积,下游装机的积极性大受打击,反过来又制造了上游的“库存危机”。隆基股份2021年三季度存货价值高达199.51亿元,以光伏组件为主;存货周转率则从2020年同期的4.62次缩水至2.82次。晶澳科技和天合光能的存货分别同比增长112.09%和115.36%,存货周转率同样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部分光伏企业截至2021年三季度的存货情况

36氪据公告制图

尤其是随着硅片企业扩产计划的陆续出台,为保上游供应稳定,硅片生产商纷纷与多晶硅供应商签订长单锁定协议固定产能,进一步推高了硅料的稀缺性,将供需推向彻底失衡。

2021年11月30日,隆基股份率先打响降价第一枪,试图给过热的光伏产业“灭火”,下调幅度最高至9.8%。两天后,中环股份紧随而下,M6硅片降价幅度高达12.48%,“价格战”之说甚嚣尘上。

短短一个月内,由两大巨头掀起的硅片价格内卷传导到整个行业,硅片厂商集体降价出库存,上游硅料价格出现小幅松动,12月硅料价格由每公斤人民币270元水平快速跌至230元水位。

国金证券认为,从产业链微观动态看,随着2021年四季度中期行业对硅料价格见顶形成一致预期,12月行业顺畅完成一波主动降开工、去库存,年底中下游库存普遍处于低位。

也正是因为如此,进入今年1月以来,硅料价格重现涨势。硅业分会表示,在一季度国内外装机增量的预期下,开工率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硅料采购需求持续;且硅片价格上涨幅度已覆盖其成本,对目前价格有相对较高的接受度。

至此,由供需错配引起的周期性波动暂告一段落,在全产业尽力狂飙的一年里,除了赚的盆满钵满的硅料企业,很难说是否有其他参与者同样分享到了胜利的果实。

扩张,然后呢?

在本轮“拥硅为王”的周期中,扩产成为行业的主旋律的同时,“过剩”的倒影始终在水面下阴魂不散。

开源证券11月研报称,2022年拥有扩产计划的厂商至少有12家,预计未来硅片新产能超299GW。而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乐观来看,到2025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上限也才不过330GW。

图源:中国光伏行业协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中国主要硅片企业产能合计约235.2GW,而最终的产量仅为167.7GW,产能利用率仅约七成。而这并没有阻挡硅片企业们前进的步伐,新老玩家扩产的情绪依旧火热。

2021年上半年,中环股份抛出了50GW(G12)太阳能级单晶硅材料智能工厂的扩产计划,江苏美科紧随其后,宣布扩产35GW大尺寸硅片;与此同时,新进企业的份额仍然不容小觑,双良节能、金阳新能源、京运通等扩产规模都达到了20GW以上。 

夹在在扩产大潮之中的,还有隆基、中环背后两大阵营的“路线之争”。

2020年,主打182mm规格的隆基股份与主打210mm规格的中环股份各自联合光伏企业,分别组成了“M10”联盟与“600W+光伏生态”联盟。前者除隆基外,还包含晶科、晶澳、阿特斯、潞安等等六家企业;后者则涵盖了上中下游全产业链的39家企业,中环、天合、东方日升、晶澳、通威、爱旭都是其中的成员。

两大阵营中,“M10”成员具有较大规模的存量硅片产能,共同倡导M10规格硅片,并在行业标准组织中将这一尺寸纳入标准规范文件,减少资源浪费,代表着传统硅片厂商利益;而600W+光伏生态”则受到新势力的广泛拥护。

根据中环的测算数据,210尺寸在电池片端及组件端都实现了更低的单瓦成本,与M2(72半片版型)相比, M12(60半片版型)电池片成本可降低7.9分/瓦,组件成本可降低12.6分/瓦。

通俗来讲,M10规格对现阶段硅片、电池、组件产线的兼容性更强,更易获得;而尺寸更大、效率更优的M12则更接近硅片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这一点上来看,后发的“硅片新势力”未必不能从变化的产业中分到属于自己的蛋糕。

在此前提下,头部企业的动作便格外值得揣摩。事实上,在产业链供需错位的大背景下,上游成本高企,去年隆基股份已经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前三季度,隆基实现总营收562.06亿元,同比增长66.13%;实现归母净利润75.56亿元,同比仅增长18.87%;毛利率分别为23.21%、22.73%和21.35%,持续下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何况后来者向前赶超的速度往往超乎预期。

去年6月18日,高景太阳能年产50GW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一期工程点火投产,较原定计划提前约半个月。年底,江苏美科完成12亿元B轮融资,料将会加大其35GW大尺寸硅片项目的扩产马力。

去年年底的最后一次调价中,中环股份首次推出182mm、218.2mm两种尺寸产品,在涉足隆基股份主打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推高芯片尺寸,双方之间“火药味”浓郁愈发的同时,也隐隐透露出排挤二线厂商的意图。


前车之鉴

光伏行业遵从制造业的发展逻辑,上下游产品始终处于“短缺——扩张——相对过剩”的动态平衡中。产业后进者共同对着诱人的利益蛋糕前赴后继,供需错配的故事并不新鲜,扩产又破产的故事曾多次上演。

2017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速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中国光伏装机总量创历史的达到了53.5GW。同年,以通威、协鑫、中环、隆基等为代表的12家大型光伏企业用于扩张的总资金过千亿。产能上,2016年国内单晶硅片产能尚不足20GW,但在2018年却已经突破了60GW。

与此同时,补贴资金的压力在全产业链蔓延。2018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三家联合发布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降低补贴强度。

“531”新政的落地给行业当面泼下一盆冷水,该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超过43GW,同比下降18%。需求下降带动供应链价格大幅下滑,行业发展进入低谷,硅料价格接近腰斩,下游的硅片、电池片、组件,供应链各环节无一幸免,同样面临着30-40%的价格滑坡。

政策“黑天鹅”到来,投资者们竞相抛出离场。新政出台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市企业股价集体跳水,当日A股市场中未停牌的16支光伏个股,市值蒸发合计约为285亿元,其中隆基股份损失约118亿元、通威股份损失约77亿元、阳光电源损失约39亿元。

而在此之前,产能过剩的压力已经在上游有所显现。由于此前预期过于乐观,许多企业集中进行大规模扩产,致使下游压力倍增,多晶硅价格迈入下行通道,全产业链利润都有所缩水。

据界面新闻报道,2018年年一季度,3GW以下的单晶小厂于春节期间开始关停,部分大厂库存有所下降;多晶小厂关闭一半。二季度,单晶小厂没有恢复,大厂持续降负荷,消化库存;多晶小厂基本关停,4-5GW中等规模厂家开始压缩负荷。

图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如今,相似的故事开头再度上演。双碳目标之下,新能源新增装机的预期清晰可见,光伏行业长期发展的确定性仍旧坚挺。在未来利益的巨大诱惑下,没有人能够轻易抵挡。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硅料的产能扩张计划达到了164.5万吨,相当于现阶段产能的2倍有余,扩产同比增幅超过了5倍。 若产能得到全部释放,则可支撑超过600GW的装机量。随着硅料产能逐步释放,下游电站拿到最终的话语权,很难断定“内卷”的价格战何时会真正到来。

没有人知道这一轮周期将会迎来怎样的结尾,但可以肯定的是,下一次大洗牌到来前,桌子前的玩家们将永不言弃。



来个“分享、点赞、在看”👇
「大逃杀」会再次到来吗?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产业(Industry)指一个经济体中,有效运用资金与劳力从事生产经济物品(不论是物品还是服务)的各种行业。 一般而言,产业可分为三或四类:
  • 第一产业包括一切直接从地球开采资源的行业;
  • 第二产业包括所有进行加工的行业;
  • 第三产业指一切提供服务的行业;
  • 第四产业指进行学术研究探索,维持秩序的工作,服务对象为社会。
1026页ppt!《智能电动车》投研大全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2年4月14日
5G赋能,民用引领,无人机产业迎来新变革,35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2年3月20日
《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能源转型》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2年2月23日
36氪研究院 | 2021年中国医疗AI行业研究报告,4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21年12月22日
2021年中国线性驱动系统行业短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17+阅读 · 2021年11月26日
专知会员服务
15+阅读 · 2021年9月29日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2021年5月10日
《2020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专知会员服务
113+阅读 · 2020年9月1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9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1026页ppt!《智能电动车》投研大全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2年4月14日
5G赋能,民用引领,无人机产业迎来新变革,35页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2年3月20日
《利用人工智能加速能源转型》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2年2月23日
36氪研究院 | 2021年中国医疗AI行业研究报告,4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82+阅读 · 2021年12月22日
2021年中国线性驱动系统行业短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17+阅读 · 2021年11月26日
专知会员服务
15+阅读 · 2021年9月29日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2021年5月10日
《2020人工智能医疗产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专知会员服务
113+阅读 · 2020年9月11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