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高通首次宣布了即将搭载
第4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SA8295P
的车型。而这款车型不仅还没有名字,更是来自于一家仍未发布任何一款产品的品牌——
集度汽车。
根据规划,该车型智能座舱系统将采用集度和百度联合开发的解决方案,但基础仍来自百度Apollo,概念版预计于2022年4月在北京车展发布,2023年正式量产上市。
如今,智能座舱已经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核心产品力之一,但在愈发复杂的系统也在给芯片带来更大压力。不同于电子产品的消费级芯片,车规级芯片要达到更强的安全和可靠性标准,研发周期要明显高于前者,推出速度也要落后于手机旗舰芯片。
眼下,在诸多车企还在宣传自家产品搭载的号称「算力天花板」的高通8155芯片时,突破了「天花板」的8295芯片车型也被提上了日程。
尽管8155已有质的提升,但是仍要以「代」为单位落后于最新一代的手机、平台电脑所用的旗舰SoC,某种程度上还是限制了车机系统的想象空间。但高通却在第四代车规级芯片上实现反超,8295芯片的AI算力甚至达到了苹果A15的2倍、8155芯片的8倍,这也给集度完全发挥出百度Apollo AI能力提供了基础。
最强5nm车规级座舱芯片
8295芯片是高通第四代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中的产品,该平台在今年1月27日发布,分为三个层级对相应车型进行支持:面向入门级平台的性能级(Performance)、面向中层级平台的旗舰级(Premiere)、面向超级计算平台的至尊级(Paramount)。
集度首款
车型即将搭载
的高通8295,正是最强的至尊级芯片。
在当前已知的车规级座舱芯片中,高通8295可称划时代的产品。这款芯片相比8155在高性能计算、AI 处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预集成支持C-V2X技术的高通骁龙汽车5G平台,可以支持无缝流媒体传输、OTA升级和数千兆级上传与下载功能所需的高带宽。
具体的参数层面,8295不仅从7nm制程工艺升级到5nm,用于AI学习的NPU算力更是达到30TOPS,接近8155的8倍。即使是今秋iPhone 13系列所搭载的新一代消费级芯片A15,采用16核神经网络引擎,NPU算力也只有15.8TOPS。
据高通介绍,8295芯片还拥有最强的I/O能力。这在面对多传感器融合、多模交互及多场景化模式的趋势,也将发挥出更大优势。
从现有的情况来看,集度首款车型虽然是在2023年量产上市,但是高通8295芯片届时仍将有明显的领先优势。
今年上半年,高通8155芯片开始陆续装车,至今已有蔚来ET7、智己L7、极氪001、威马W6、零跑C11等主打智能的旗舰产品确定使用,有部分还将是在明年交付。可以有较大把握推测,这些车型到2023年都没有太大升级座舱芯片的可能,8155芯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旗舰车型使用率最高的座舱芯片。
目前已知搭载更强芯片的车型只有凯迪拉克LYRIQ,采用的是高通8195,
预计明年年中交付。但8195依旧是高通第三代汽车数字座舱平台的产品,为7nm制程工艺。
除了算力提升,8295芯片还将支持多个ECU和域的融合,包括仪表盘与座舱、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信息影音、后座显示屏、后视镜替代(电子后视镜)和车内监测服务。此外,该芯片还提供视频处理能力,支持集成行车记录与监视功能。同时,可通过高通车对云服务的Soft SKU功能,利用OTA升级让消费者在汽车整个生命周期持续获取最新特性和功能。
域控制器替代多ECU以自由调控域内硬件和高效分配算力是未来趋势,也是集度实现更为丰富座舱交互能力的基础。百度Apollo在发布百度地图汽车版2021时就曾提到,该软件已实现了和车辆硬件数据的多维融合,包括地图和摄像头结合的AR增强现实导航、利用多屏显示提升驾驶中的引导安全。
但对于高通来说,8295还不是终点,接下来还将
集中式架构的方向继续发展。
今年7月份,高通技术公司产品市场副总裁孙刚曾在Auto Byte主办的WAIC智慧出行论坛时提到:「软件架构趋同的情况下,智能座舱方案可以兼有自动驾驶的能力,自动驾驶的协议栈也可以与智能座舱功能协同。我们正在把它们底下的架构统一,最后有可能是中央计算架构,也有可能将这两个域合二为一。」
到目前为止,集度首款车型的信息还相对有限,但能确定的是百度Apollo将成为集度的核心亮点之一。但集度此前多次表示,
他们会根据产品需求在百度Apollo的基础上做定制化开发,有很多方面还是不太一样。
据集度透露,百度Apollo「智驾、智舱、智云、智图」四个智能化解决方案,都将端到端地集成到集度首款产品上,如百度高精地图将为集度自动驾驶做深度定制,还特别强调了城市以及公用停车场的覆盖。
集度还提到将在第一款车上增加自动驾驶的安全冗余,结合此前消息,这所指的是
自动驾驶将采用以激光雷达+视觉为主的感知方案。
在8月份,集度已经与国内激光传感器制造商禾赛科技建立合作。
尽管集度自动驾驶的「原型」百度ANP没有激光雷达,但是这不意味着欠缺与激光雷达融合感知的基础。百度本身就在Robotaxi上积累了充分的混合感知经验,而且其在ANP时还做出过说明,走视觉路线不意味着抛弃激光雷达,而是在激光雷达的辅助下,视觉技术缺陷暴露的不够充分。只有将其独立出来,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视觉技术难点,夯实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框架。
为了加快研发进度,集度还设计了SIMUCar(软件集成模拟样车),通过由此实现的软硬件解耦,让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系统无需等待硬件进度,利用模拟样车进行软件「前置」的研发测试,大幅缩短了整车研发周期。
集度此前表示,今年9月下旬已开始SIMUCar的动态测试,
到年底预计可实现城市域和高速域的智能辅助驾驶。
此外,集度还通过与吉利合作,基于SEA浩瀚架构进行新车的开发和研制工作,能够快速完成面向L4级自动驾驶的底盘调整,不用再做额外的MuleCar(测试硬件的骡子车)验证,快速进入到SIMUCar的开发阶段。在系统架构上,集度也在通过百度Apollo和吉利SEA浩瀚平台的融合,进行面向L4级电子电气架构JET的研发。
根据规划,
集度预计在明年2月份,首款车型的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系统、核心算力平台、相关传感器都会达到量产的状态。
在这个阶段,集度预计可以做到满足量产需求的基础点到点自动驾驶,具备城市域、高速域融通的技术能力。
到2023年,集度的软件系统和量产车将首次联合。
在这个阶段,软件更侧重广泛的应用场景、打磨核心能力,同时也将实现自我学习和自我迭代。对于这个阶段的产品,集度将其称作汽车机器人,意味着可以自由移动、自然交流和自我成长。
从品牌诞生的第一天算,集度仅给自己24个月左右的时间将首款车型量产上市,即使是背后有着百度、吉利支持,也称得上十分紧张。但正是这种压力下,集度利用SIMUCar的软件研发前置和互联网以「周」为单位的敏捷开发模式,实现了高效和质量的并行发展。如今随着与高通建立合作,又在量产前期再下一城。
Auto Byte 为机器之心推出的汽车技术垂直媒体,关注自动驾驶、新能源、芯片、软件、汽车制造和智能交通等方向的前沿研究与技术应用,透过技术以洞察产品、公司和行业,帮助汽车领域专业从业者和相关用户了解技术发展与产业趋势。
欢迎
关注标星
,并点击右下角
点赞
和
在看
。
点击
阅读原文
,加入专业从业者社区,以获得更多交流合作机会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