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这是古代哲学家对数学美的高度评价。而“科学计算在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研讨会的众位嘉宾也有着“沉浸于数学之美”的情怀:
在朱一明看来,科学计算预测的精准性是数学之美;
在周爱辉看来,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之美;
科学计算带你领略数学之美,架起从数学到应用的桥梁,教会你如何化繁为简,如何用科学计算解决工程问题,如何打破思维定式不断思考创新。
兆易创新董事长,未来论坛机构理事代表朱一明做开场致辞
F²科学峰会“科学计算在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研讨会邀请到美国布朗大学Theodore B.Stowell应用数学讲席教授舒其望、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爱辉,以及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冯珑珑做主题演讲;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教授高卫国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徐岩参与对话环节。
他们从不同学科领域围绕本场主题,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就计算方法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不同角度的介绍和讨论,从方向、技术路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嘉宾一 舒其望观点:科学计算模拟解决方案
美国布朗大学Theodore B.Stowell应用数学讲席教授舒其望在回答“如何让科学计算成为我们认识自然和造福人类的前提引擎?”这一问题时表示,科学计算要做的事情是模拟计算,使得这个模型最后的效果可以展现出来,而这个模型本身准不准则需要其他的试验和观测的验证,但是科学计算至少提供了很有力的工具。比如,全球变暖有多种学说,把二氧化碳往地底下打,效果怎么样?可以通过科学计算的方法给出答案,科学计算一定能给解决方案的提出和选择提供很大的协助。
嘉宾二 周爱辉观点:对多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爱辉表示,我个人觉得数学之“美”是别的学科难以取代的。我希望更多人参与科学计算,而从事科学计算和计算数学是交叉科学,要懂物理和计算机,这给我们的人才培养带来很多挑战。我们希望又快又好的出成果,然而在调查科学里是不能快的。
嘉宾三 冯珑珑观点:自主研发计算平台
很多科学家、工程师和年轻的学生直接利用现成的软件,科学计算研究发挥的作用是不是越来越小?作为学界和科学计算的同行,我们怎么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中山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教授冯珑珑表示,软件都跟平台有关。国内有很多自主研发的超级计算机像“太湖之光”,是不可能利用现有的大型软件发展高速运算的。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主张在国内大的平台要自主去研发比较好的计算的平台,在研发的同时,我们在计算方法上希望用最先进的。目前现状是做软件的工作是很累人的,我自己还比较喜欢编程,觉得是一种享受,而很多年轻学生都不愿意做。
嘉宾四 徐岩观点:科学计算“算计”天气
科学计算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预测我们的地球之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徐岩指出,天气预报是科学计算在预测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专门的方向。以气象观测资料为初值条件,通过巨型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再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的方程组进行求解,进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段的大气运动状态。对于天气预报而言,很大程度是利用科学计算的手段来进行高效预测。然而以现在的科学计算及其他手段进行的预测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地震实际上是很难预测的。
嘉宾五 高卫国观点:降维算法应对大数据带来的计算挑战
科学计算在大数据领域能起到多大作用?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教授高卫国表示,首先计算方式不同,一种是基于模型的计算密集型计算,另一种是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密集型计算,两者未来可能会融合;第二平台不同;第三,计算目的不同,从问题角度讲,有工程上的或者物理化学上的,甚至天文学上的驱动即问题驱动,新出现的数据驱动,导致了新的计算方式的产生。大数据时代,不同的平台带来了新的计算挑战,但是科学计算可以通过环境的变幻进行应用,科学计算的方法都是降维。
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暨F2科学峰会
已于2018年11月17-18日圆满闭幕
地点:中国·北京中国大饭店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