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砥砺,医者仁心——张嘉庆&王殊教授

2019 年 5 月 25 日 肿瘤资讯

忆往昔,展未来,

与乳腺癌大咖面对面,

见证一座城市乳腺癌几十年的风雨变迁。


北京,一座古老而沧桑却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底蕴深藏,更兼收并蓄。在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位耄耋老人与他的一位得意门生,为我们演绎这座城市与乳腺癌的“医”路历程。


他,是历经风雨砥砺,满鬓斑白却依然心态年轻的“90后”,病理学与外科学的双料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三把刀”之一。在国内率先进行人癌细胞体外培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乳腺癌细胞株Bcap-37;拍摄《癌细胞运动与分裂》“影片”,惊呆哈佛大学学者,更被世界卫生组织入选作为中国代表,向世界传播中国肿瘤领域的声音。他一手创建中国第一个乳腺疾病专业诊疗机构,开创乳腺癌综合治疗模式。他,便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名誉主任、终身高级顾问张嘉庆教授。


她,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新一代掌门人,年轻有为,巾帼不让须眉。从医近三十年,仁心仁术,精益求精。在科研工作中勤奋进取,硕果累累;在教学领域言传身教,与晚辈后学亦师亦友。她,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现任主任——王殊教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与来自北京的乳腺癌大咖——张嘉庆教授和王殊教授忆往昔,展未来。


张嘉庆 教授

张嘉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外科名誉主任、终身高级顾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创始人,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

王殊 教授

王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 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教授 、医学博士。2006年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访问学者,2007年美国UMASS肿瘤中心博士后,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G)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乳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乳腺疾病培训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肿瘤学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乳腺学组委员,《中华乳腺病杂志》编委,《ANNALS OF ONCOLOGY》中文版乳腺专刊编委。


忆往昔,“白纸”上绘蓝图


        张嘉庆教授:我是1949年大学毕业的,与病理的结缘便是从北京协和医院开始的,先后师从南北两派病理学大师胡正祥教授和梁伯强教授,受益良多。而有感于医学知识的广博深奥,促使我从病理学走向外科学。而在病理科与外科的历练使我的临床实践更加丰满、更有深度。十分受益于多学科的碰撞与交流,而这也深刻影响了我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理念。


       自1955年从广东进修回来后,我便开始了小规模的肿瘤研究。那个时期北京还没有肿瘤专科医院,全国也就只有天津的金显宅先生在从事肿瘤病理研究,而在当时也不是专业的肿瘤医院,只叫做马大夫医院。而“少不更事”的我却向医院申请建立肿瘤科,虽未获得批准,但领导却也特批给我6张病床——2张男床,4张女床。我便用这6张病床收治了大量的皮肤癌、肛门癌、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舌癌等病人,这便是人民医院从事肿瘤治疗的开端和基础了。


       那时我们国家还处在解放初期,很贫穷,晚期肿瘤的病人很多,这是当时的一大特点。在195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正式成立之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中国的第一家肿瘤专科医院),各个医院对于肿瘤的治疗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时的肿瘤治疗很粗放,那时期我们医院还有一个放射镭,是一个慈善家捐赠的,我便用它给舌癌的患者做镭放射,而镭就搁在我手指里。回想当时中国走过的肿瘤治疗历程,我们走得很原始。


       说起当时中国肿瘤学的发展,不得不说起天津的金显宅先生。那时我们就跟着金老经常学习来往。这个时期金老手下有“八大金刚”,这便是中国抗癌协会最初的一批筹备人员了。而后才有了从中独立出来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照片来自张嘉庆教授从医60周年书籍


       后来,全国的肿瘤医院迅速发展。1992年我从美国回来之后,中国的乳腺专科还处在空白状态,于是我便申请在人民医院开始成立乳腺中心,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乳癌中心。之所以叫“中心”,是集合病理、外科手术、放疗、影像诊断于一身,综合治疗乳腺疾病。而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乳腺癌的诊疗便从中独立出来了。



风雨砥砺,探索前行


       张嘉庆教授:中国乳腺癌的发展,从起步到规范化综合治疗,整整花了60多年的时间。其间也伴随着中国乳腺癌病期的变迁,一开始三期、四期占了约85%,而一期患者仅有4%~5%,而今是一期、二期患者居多。而这当中的变迁离不开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普教的功劳:早期诊断以及乳腺知识的普及,提高了人民防癌治癌的水平;而普教,便是我们经常开CSCO大会,紧跟国际指南,并且拥有了可以指导中国临床实践的乳腺癌诊疗指南。


        在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发展历程中,外科的发展简单概括,便是从一开始的乳腺癌根治术,到改良术,再到后来的保乳和重建,手术越做越小。 而谈到化疗的发展,不得不说到肿瘤内科治疗大家孙燕教授,我们便是从他身上学着开始做化疗的。化疗起初使用的是氮芥,耐药后才有环磷酰胺、蒽环和紫杉类药物等。先是单线化疗,再到联合化疗。而厂家也在不断发明与创新,在知道乳腺癌与内分泌的关系之后,先是有了卵巢切除,而后又发展了芳香化酶抑制剂,使得诸多绝经后的妇女受益良多。保乳之后,放疗被提上议程。就这样一步步在探索中前行。而后Her2被发现,出现了靶向治疗,新的靶点也在不断被发现。但目前基因治疗尚未完全成熟,仅有一部分患者受益。所以目前强调综合治疗的理念,包括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手术治疗等。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了,更多的患者受益了。


      或许将来肿瘤的治疗还需要颠覆性地改变一些思路,而今走到基因治疗,也许是好事,也许就是死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继往开来,孜孜求索


       王殊教授:我1994年在人民医院做实习医生的时候初识张嘉庆教授,至今已有25个年头,他在我心目中既是一位成就卓越的医学泰斗,也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长者。他做人淡泊名利,做学问精益求精,是我们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奋斗的人生无论在哪个年代都要有好的信念,对自己的未来有预期,而后集中精力脚踏实地地走下去,这便是张教授给我们的传承。除此之外,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我们要发展与创新。例如,现在乳腺癌诊疗领域更关注综合治疗和精细治疗,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术范围微创化,化疗药物精细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患者能够从更少的毁损性治疗中取得更大收益。


        选择成为医生,就选择了奉献,我坚持把最温暖的笑容、最和蔼的语气、最贴心的关怀留给我的病人。我们治疗的不是疾病,而是病“人”,“人”才是主体!心理和功能的康复与治病同等重要,女性医生对女性病人的关爱更加责无旁贷。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有相当大数量的患者是在基层医院接受治疗的,然而中国的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发展并不平衡,许多基层医院的治疗尚需规范。自2011年起,我们开始致力于乳腺癌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规范化培训工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先后被评为吴阶平基金会国家级乳腺癌早诊早治综合培训基地、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项目实践培训基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乳腺专业等。并且每年坚持举办乳腺癌早诊早治规范化培训班和乳腺癌高峰论坛,积极将乳腺癌规范化治疗的理念和实践向基层医院推广,也将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新理念带到基层医院,几年来在业界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展未来,浓墨重彩谱写华章


       王殊教授:肩负着推动医学进步的责任,在疗效与生活质量并重的时代,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已经逐步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手术方式。然而,前哨淋巴结的示踪方法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在2010年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国内起步阶段,我们提出了用自发荧光物质示踪前哨淋巴结的方法,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率先开展吲哚菁绿示踪的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解决了国内此项技术的推广瓶颈,并在2016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坚持综合治疗与影像学诊断并重的原则,我们乳腺中心坚持外科医生亲自进行超声诊断,这使得我们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早期诊断在全国名列前茅。2016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科的外科医生们执笔翻译了乳腺影像学巨著《BIRADS分类(第五版)》,这也是国内首部由外科医生翻译的影像学专著。


       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离不开多学科间的协作配合。我们充分利用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平台,在加强多学科协作交流、优秀团队强强联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尤其是在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治疗流程方面,与骨肿瘤强势科室密切合作,不仅提早干预,使许多患者避免了病理性骨折的风险,也完善了诊疗流程,使骨转移的诊断更为精准,治疗更为规范。同时我们还开设了水肿门诊,将水肿的早诊早治纳入诊疗流程。另外,由于我们是综合医院,许多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都在我们医院得到了完善的照料,多学科的合作的概念早已延伸到乳腺疾病之外。目前多学科综合治疗(MDT)模式已经成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的常规流程,每一位患者的治疗决策都是汇集了顶级医院顶级科室集体的智慧制定而成。



后   记


       在北京城里,倾听来自北京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大咖讲述他们的“一城医事”,让人感慨无限。医者仁心,医者仁术,正是因为这些医学专家们勤学刻苦、精益求精、不断探索才有我们今天对抗乳腺癌的勇气,感谢他们无悔的付出与奉献,在此献上我们最真挚的谢意。


责任编辑:Ella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扫描二维码,关注BC新e站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求医问药之所。
普林斯顿大学经典书《在线凸优化导论》,17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4+阅读 · 2020年2月3日
周志华教授:如何做研究与写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154+阅读 · 2019年10月9日
PACIFIC试验影响了我们什么?
肿瘤资讯
19+阅读 · 2019年7月25日
Augmentation for small object detection
Arxiv
11+阅读 · 2019年2月19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12月18日
Arxiv
6+阅读 · 2018年7月29日
Arxiv
5+阅读 · 2015年9月14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相关论文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