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已至,这里是解放军总医院国际会议中心,2018年12月21日-22日,第五届解放军总医院大肠癌高峰论坛暨2018年消化肿瘤规范化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MDT专委会“肠”伴左右北京站、2018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年会在这里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委会(PMOC)、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MDT专委会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普通外二科承办。肿瘤内科戴广海主任、普通外二科贾宝庆主任担任大会主席。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求真务实,精准前行,众多国内外大肠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议大肠癌领域的基础研究、临床进展、创新发展、前沿动态。300余名代表参与了这场学术盛会。
12月21日下午,2018年消化肿瘤规范化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在大家的期待中开幕。
大会主席之一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戴广海教授对来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班的各位嘉宾表示了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戴教授在简短的开幕致辞中说,今年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内容丰富,基础和临床兼顾,为大家在以后的临床科研上提供思路和技术支持,相信大家一定会受益颇丰。
第一部分 消化肿瘤规范化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
主持:金高娃 李 明 刘 骞 周爱萍
首先由河南省肿瘤医院的陈小兵教授带来了《如何优化胰腺癌内科治疗:进展、思考与实践》,陈教授对解放军总医院戴广海教授团队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 S-1 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胰腺癌是一个充满了高度异质性的群体,单一的规范化治疗模式,并非最佳选择,治疗方案需结合治疗目标、患者意愿来个体决策,需优化治疗,兼顾患者生命延长和生活质量改善。
解放军总医院的刘洪一教授带来了《机器人胃癌手术的进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医学事业的发展,外科手术治疗的方式已从过去单一的开放性手术,逐渐向微创化的腔镜手术转变,而在这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追求更加优良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精准度等目的,机器人微创手术系统应运而生,其中达芬奇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系统(The Da Vinci single-site surgical platform,DVSSP)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系统,在胃癌手术治疗领域有着相当大的价值。
解放军总医院的白莉教授带来了《肿瘤免疫治疗超进展》,白莉教授讲述了肿瘤免疫治疗超进展(HPD)的发生率约为4-29%,但是目前尚无准确的预测因素,而且HPD发生机制目前也并不清楚,癌基因的信号激活如MDM2的过表达,以及放疗联合IO导致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可能触发了肿瘤的快速生长。临床上对HPD应早评估、早发现、早停药和更换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沈琳教授为大家带来了《结直肠癌肺转移专家共识解读》:沈琳教授提到结直肠癌肺转移可以局部治疗时,存在一个很实际的临床问题,就是局部治疗前后的全身治疗缺少参考意见,特别是异时性肺转移时缺少标准处理流程。从现有数据看,结直肠癌肺转移和肝转移完全不同,肺转移进展比较和缓,对可以手术的患者,要先行观察,了解肿瘤转移灶的生物学行为,对药物治疗反应,然后才可做出治疗决定,其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复发,此点不同于结直肠癌其它转移病灶的治疗。
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张小田教授带来了《胃癌2018盘点》,详细系统解读了2018年胃癌相关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了2019年胃癌领域发展的方向。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设计和思路
主持:白 莉 沈 琳 张小田
来自哈佛大学的张学宏教授带来的《人群队列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应用》:张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经验和研究思路,以“钙对大肠癌发病的影响”为例,阐述了队列研究在临床上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钙蛋白受体表达高低和高钙摄入水平对大肠癌风险预测的贡献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IDEA研究的首席生物统计师,来自美国梅奥中心统计部施茜教授以《IDEA Collaborations--Are We There Yet? A Statistician’s Perspective》为题,介绍了著名的IDEA研究背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IDEA研究是目前为止肿瘤学领域最大样本数的前瞻性荟萃分析。施教授说任何一个统计学是为临床服务的,IDEA研究的结果在临床解读中要紧扣临床需求出发,而且由于研究的整体差异非常小,就要更加重视那些预设的亚组分析,例如结果中按照T、N的危险度分层。
来自南京鼓楼医院的魏嘉教授为我们带来了《CRISPR-Cas9介导的PD-1基因敲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治疗在EBV阳性晚期恶性肿瘤的I/II期临床研究》:EBV相关恶性肿瘤具有高水平的PD-L1基因扩增及蛋白水平的表达。这一类型的肿瘤患者有望成为PD-1、PD-L1免疫卡控点阻断治疗的优势人群之一。研究结果证实,PD-1敲除的EBV抗原特异性CTL有着更强的免疫应答水平;对EBV阳性的肿瘤细胞株有着更强的杀伤作用;动物试验证实体内安全性较好。基于此一项针对EBV阳性的晚期胃癌、鼻咽癌、淋巴瘤患者一线药物治疗失败后采用CRISPR-Cas9介导的PD-1基因敲除的CTL免疫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期待通过该新技术实现对体内残余肿瘤细胞的杀伤,延长晚期胃癌、鼻咽癌、淋巴瘤患者的预后,使免疫治疗更加个体化、精细化。
来自重庆大坪医院的2018国家优青获得者王斌教授《肿瘤干细胞与抗癌新靶点初探》:王斌教授介绍了近几年团队所做的工作,成绩斐然,让笔者汗颜。肿瘤干细胞研究已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无论在肿瘤患病风险评估,早期诊断,靶向治疗,靶向预防,还是肿瘤药物研发及疗效评估方面,肿瘤干细胞理论都将带来新的启示。如何有效的针对肿瘤干细胞而不损害正常细胞或干细胞将是肿瘤靶向治疗的难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河南省肿瘤医院 陈小兵教授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朱骥教授
杭州中医药大学 谷满仓教授
武汉协和医院 刘红利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王畅教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吴涛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李明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 石燕教授
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各地医院的青年才俊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热烈的讨论将会议推向高潮,结束时依然意犹未尽。
晚上进行了简短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外科专委会全体委员会,主委贾宝庆教授对专委会委员的支持表示了感谢,秘书长刘洪一教授总结了2018年专委会的工作,并对2019年的工作进行了规划。
经过前一天下午消化肿瘤继续教育培训班的预热,第五届解放军总医院大肠癌高峰论坛在今天隆重开幕。解放军总医院任国荃院长在会前接见了与会专家,并表示了热烈欢迎。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于启林主任、叶光荣政委出席了开幕式,并为普通外二科贾宝庆主任团队授予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普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
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前任主委来自浙江二院的张苏展教授和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蔡三军教授作为与会嘉宾致辞,他们在致辞中讲到:解放军总医院大肠癌高峰论坛经过五年的沉淀,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会议,在国内的大肠癌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业界前辈,他们也希望戴广海教授和贾宝庆教授的多年的精诚合作能够一直延续,造福更多患者。
作为开幕式主持人,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戴广海教授表示,本次论坛恰逢军队卫勤改革的关键阶段,总医院目前包括了八个医学中心和一个海南医院,号称宇宙最大的航母战斗群已然集结完毕,踏上新的征程!接下来更加深入具体的改革即将全面展开,我想无论医院怎么变化,无论我们个人军队身份如何转换,我们努力攻克和战胜大肠癌的初心不会改变,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在各位大佬的全力支持下,积极努力,求真务实,精准前行,为延长大肠癌患者的生存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努力奋斗!
第一节 精准基础和转化研究
主持:金高娃 刘云鹏 潘志忠 沈 琳
IDEA研究的首席生物统计师,来自美国梅奥中心统计部施茜教授就前一天的内容对IDEA研究进行了更深入更透彻的解读,并告诉我们研究不应该只关注研究结果,更应该深思其给予我们什么启示。IDEA研究虽然是一个阴性的结果,但是两组间的实际差异非常小,且缩短化疗时间带来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的下降非常明显。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仍需等待长期总生存结果。
来自哈佛大学的张学宏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转化营养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促进临床实践》,从营养流行病学的角度,以大肠癌为例,去尝试解决这个研究问题,并如何实现向临床实践转化。
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朱骥教授《研究者发起临床研究的统计学考量》从研究可行性评估、随机时间点的选择、优效性还是非劣效设计、分层随机和亚组分析四个方面阐述了IIT设计中统计学考量。帅气的朱骥教授作为“医统江湖”的创建者,认为: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往往缺少资金、人力等支持,但不能以此作为降低研究质量的理由。围绕临床实际问题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并设法提前解决,在热点领域,充分考虑研究所需资源,避免研究完成时已无实际价值。在研究设计时可以选择对终点影响较大或可能有亚组效应的因素分层,并预设亚组分析,探索更多发现。朱教授最后表示,要充分考虑可能存在的困难,医统携手,将研究成功概率最大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部主任张学敏院士在《肿瘤防治的国际前沿与挑战》中详细分析了国内外肿瘤防治的要点和情势。张学敏院士从肿瘤防治的三大问题“为何发生、如何发生、如何干预”入手,围绕炎症与肿瘤发生关系,阐述了开展肿瘤方向研究的国际前沿和挑战等内容,提出了自己对于基础科学研究、学术评价、人才培养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年轻人提出了寄语:科研是一条艰辛的旅程,科学研究很像竞技体育,一个是突破人类智力极限,一个是突破人类体力极限,都非常残酷,需要杰出人才心无旁骛,才有胜出的机会。
讨论嘉宾:刘 莉 王 斌 魏 嘉 张小田
第二节 名家论肠
主持:孙凌宇 邢宝才 周爱萍
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蔡三军教授的题目《大肠癌围手术期的治疗》,在讲课最后,蔡教授告诫大家:作为大肠外科医生,不仅仅要会做手术,还要关心围手术期治疗,要规范执行结肠癌辅助化疗、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肝转移的辅助、新辅助、转化性化疗,还要关心新探索:结肠癌新辅助化疗、直肠癌的新辅助化疗、直肠癌的全新辅助放化疗等。
来自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的张苏展教授以《2018精准医疗:拿什么奉献给结直肠癌》为题,为大家全面阐述了2018年结直肠癌在精准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以及未来发展之路。
来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刘云鹏教授的《大数据时代肿瘤医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中,从临床应用角度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将给医疗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革。刘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是一种不断成长进步的技术,尚未达到人类预期的准确性。但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达到了可应用的初级阶段,在应用过程中将不断自我完善,希望医生及患者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受人工智能技术,使其成为生活及工作中的助手。笔者认为沃森机器人不具备人类的情感,无法体会患者的心情,无法从人文的角度对患者进行关怀。
讨论嘉宾:姜立新 李 明 杨 波
刘云鹏教授在现场和讨论嘉宾互动
第三节 肿瘤抗血管治疗专场讨论
在肿瘤抗血管治疗专场讨论中,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贾宝庆教授、戴广海教授、杜楠教授从不同方面就晚期结直肠癌的抗血管治疗的整体策略、研究解读、治疗进展进行了专场报告。
第四节 大咖肠谈
主持:黎 功 韦 烨 徐 烨
这个环节,五位讲者从结直肠癌的肝转移、局部进展期肠癌新辅助治疗的策略、MR评估、腹腔镜技术以及基因检测等方面对肠癌进行了深入探讨。
北大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数目与外科决策》,认为现代系统治疗下,消失病灶达到pCR的明显提高,消失病灶中近45%,是病理上的完全反应,这类病人不可能达到R0的状态,但是,可以通过产生消失病灶,获得达到NED的机会,要主动争取通过高强度的转化治疗,产生消失病灶。依据肝转移生物学行为,而不是单纯依靠肝转移数目制定治疗决策,不同的肝转移数目,应该采取不同的外科治疗手段。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陈功教授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治疗新策略》的演讲中为大家带来了全程新辅助治疗(TNT)的深入解读。
来自解放军总医院的王海屹教授从核磁的影像分析方面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MR评估》
来自浙江大学附属二院丁克峰教授为大家展示了《腹腔镜技术给结直肠外科带来的变革》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潘宏铭教授以《基因检测指导肠癌的精准治疗》为题,为大家解读了肠癌需要进行的基因检测,以及基于基因检测结果的治疗策略,未来发展的方向。
讨论嘉宾:金伟森 邱 萌 孙凌宇 陶 敏
五位讲者结束后,现场专家对授课专家的内容展开热烈讨论。
第五节 百家争鸣-MDT大讨论
主持:陈 功 陈小兵 李 明 徐忠法
MDT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二科孙鹏教授和肿瘤内科的千年松教授分别汇报了两个晚期肠癌的病例。
四个讨论团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MDT团队、北京协和医院MDT团队、吉林大学第一医院MDT团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MDT团队,以及点评专家就两个病例进行了充分讨论。
第六节:微创手术录像展播
主持:程龙伟 孔大陆 李虎成 程 勇 张素云
六位讲者分别对手术录像进行了精彩的讲解。贾宝庆教授、刘洪一教授、孔大陆教授、张素云教授分别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本次大会已圆满落幕,这场学术盛宴进一步促进了结直肠肿瘤的发展,提升了解放军总医院大肠癌综合治疗的水平,巩固了在大肠癌领域的领先地位。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精彩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