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
版权由原作者所有
这又是哪位先锋派艺术家的画吗?
你会对它的来源大吃一惊。实际上,它是石墨颗粒,对就是铅笔里的石墨在偏振光下的样子。
在许多人眼中,地质学是一门很干巴巴的学科。大多数岩石颜色单一毫无美感,简直不能想象每天和它们打交道的地质学家该会感到多乏味。
随着电子显微镜技术的革新,这些曾在地底经历了巨大压力和高温的石头终于决定把自己深藏不露的一面揭开来给大家看看。
于是这个来自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岩石学家 Bernado Cesare 在30年的研究后,终于顿悟了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保罗·克利说过的那句话——“艺术并不描绘可见的东西,而是把不可见的东西创造出来”。
新的技术为科学带来了革命,不也同时挖掘出了平常俗物中不可见的美么?茅塞顿开的 Cesare 借助着科学研究的便利,开始迷上了用光学显微镜拍摄石头“艺术照”的这个新兴艺术门派。
Cesare 的拍摄工具是一个和光学显微镜相连的照相机。拍摄对象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岩石、矿物、化石。在拍摄前,这些岩石被批得很薄,大约只有0.03毫米厚。这些拍到的相片实际上展示的是直径约为1毫米大的区域。
一起来欣赏 Cesare 的石头记吧!
▲ 双晶堇青石(西班牙)
▲ 玛瑙(马拉维)
▲ 蠕英石(意大利)
▲ 岩浆中的闪石(西班牙)
▲ 海洋碧玉(马达加斯加)
▲ 石墨颗粒(印度)
▲ 后成合晶(加拿大)
▲ 蠕英石(南极)
▲ 带状符山石(意大利)
▲ 海洋碧玉(马达加斯加)
▲ 查罗石片岩(萨哈共和国)
▲ 玛瑙(巴西)
▲ 海洋碧玉(马达加斯加)
▲ 虎眼石(南非)
▲ 虎眼石
▲ 偏振光下在美国犹他州收集的恐龙骨化石薄片
延伸阅读
论花岗岩交代结构——来自岩相学的证据
戎嘉树,王凤岗
ISBN 9787030515414
(本期编辑:王芳)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