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今天(6月8日)是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4.1-1970.6.8)逝世48周年,作为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他的“需求层次理论”至今仍被我们广泛运用。
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马斯洛生命的最后十年中,他对于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真知灼见应用到美国的工厂中越来越有兴趣。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马斯洛的思想开始影响新一代的管理理论家和实践者。
作为“开明管理”的创始人,马斯洛对人格与动机的乐观主义视角,吸引了当时正处于管理理论研究初期的众多研究者,其中就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麦格雷戈在1960年出版的里程碑著作《企业中的人性面》一书中介绍了两种不同的管理理论:
X理论,认为人天生是懒惰和自私的
Y理论,认为人天生是富有创造性和合作性的
在介绍Y理论时,麦格雷戈显然认同了马斯洛对于人性的看法。
以德鲁克《管理的实践》和麦格雷戈的《企业中的人性面》为理论前提,马斯洛写出了一系列关于管理的笔记,这些笔记于1965年整理出版,正是《优心态管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对管理学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可以说,这些贡献都是马斯洛在不知情或无意识的情况下所产生的。
《优心态管理》则完全不同,它是马斯洛直接从管理学角度研究企业经营的著作,是一本关于人本管理、开明管理的著作。
▲当年的《优心态管理》重新命名为《马斯洛论管理》,绝版几十年后,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收录再版。
在《优心态管理》出版到马斯洛突然去世的5年之间,马斯洛享有广泛的国际声誉。1966年他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而后他又建立一个新的理论:Z管理理论。
从本质上讲,马斯洛认为麦克雷格所描述的X理论和Y理论都是不正确的。相反,随着人们向着自我实现的发展,他们在工作中的心理需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单纯的工资增长对于那些受更高层次需要(马斯洛将个体对于创造性、新颖性、自主性以及自我表达的需要称为超越性需要)驱动的个体而言已经没有多少意义。
在1969年6月写的这篇从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中,作为驻加利福尼亚萨加公司的学者,马斯洛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沟通和反馈”对组织健康运作的影响作用上。
以下是他的论述原文,大师文章,原汁原味分享给你:
01 高度集权会加剧无助和愤怒
近期“萨加”报纸全系使得我不得不在“优心态”与改革类别下增加了一个新的副标题,即“大与小”。
对规范的社会心理学家而言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有必要去整合“大与小”的优势并避免“大与小”的劣势,我也会把这一问题补充到我关于乌托邦的文章里面。
这项任务已经开始在尝试,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因此肯定可以完成并取得巨大的成功。我们要从正在进行的这项重要工作中学习很多东西,也许我可以把当前高等院校在这一问题上所采取的方法作为一个最简单的模式来加以介绍。
首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是这样一个例证。这所学校是一个巨大的、畸形且高度集权的官僚机构,几乎没有任何的反馈和客户满意度。只有从少数高级管理人员到成千上万学生和教师的下行沟通,而从来没有有效的上行沟通。
这样一个巨大且没有任何人情味的官僚组织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使人产生无助感、诉求得不到倾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沦为棋子而无法主动作为的感觉。哥伦比亚大学的情况也是如此。
这里曾发生了严重的学生造反事件。也许这种情况还会更糟糕,因为其校长、委托人、大部分管理人员和教师完全不知道他们的顾客(即学生)正在想什么、做什么。
在国家政治层面上,我们可以将法国和苏联政府作为巨型官僚组织的例子。在这两个国家,权力几乎完全集中,各种各样随之而来的低效和愚蠢导致公民强烈地无助和愤怒。
在这里所缺乏的还是有意义的上行沟通,即来自客户的反馈。顾客的满意度或愿望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关注。
02 个人自主选择很重要
在我看来有趣的是,这两个国家的主导体制尚未很好地运行就已然完全奔溃。现在正在取代它们的体制几乎不可避免的都有更好的上行沟通、更强的地方控制、更多的权力下放,并且只有在收到客户的反馈才会制定计划。
我认为这一方法整体上用一个短语来概括非常恰当:个人自主选择。
对管理人员而言,重要的一点是保留“小”的优势,从而让个体具有多种选择,并鼓励他们通过购买、注册特定的课程或通过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用脚“投票”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偏好。
我之前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但是整个民主管理方法,无论我们称之为Y管理理论还是开明管理理论,都具有实质参与、本地化、权力下放,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良好的顾客反馈以及对个体和基层加以控制的特点。
本期萨迦报纸上有一篇非常有趣的关于调查法在管理中应用的文章。它为我提供了非常好的例子,让我可以对管理、政治、民主以及社会改良等从概念上进行归纳。
萨迦公司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从一开始,也就是从1948年在霍巴特学院从事食品服务开始,萨迦公司就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来获得他们的反馈。
这种通过口述的面对面的非正式方法进行评估的传统还在继续,而且被扩展为了范围更大、意识参与程度更高、更有效率的计算机系统。
03说到底,这是一种态度问题
但值得强调的关键一点是,说到底,这种方法是一种态度问题。权威主义的个体和组织不会询问、倾听或征求诚实的反馈意见,而是习惯于告知、命令或发表声明,不会去收集反馈、评价或评估客户的满意度、了解系统的真实运作状况。
而民主态度,源自个体的性格和社会现实,涉及到对他人深刻的尊重。我甚至可以将这种态度描述为同情、无条件的爱或对他人的坦诚,愿意甚至是渴望去倾听。这种态度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为他人提供了做出自我选择的机会。
因此,如果你喜欢他人,乐见他们的成长,如果你认为他们的天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如果你能从他们的成长、幸福以及自我实现中体验到真正的满意,如果你很乐意分享他们的快乐;如果你对他们有兄弟姐妹般的情谊和共同语言,那么你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创造出特定的社会组织或体制。
而相比之下,权威主义的“老板们”拒绝与“被雇佣者”、棋子以及他们所谓的下属有任何意义上的亲近感。
表达这一民主态度的另一个词汇是“道家式尊重”。它也不是源于塑造、操纵、管理或控制他人,而是源于对他人的足够尊重,允许和鼓励他们肯定自己的品味、偏好和选择。
管理中的道家式尊重还包括通过改善自我选择的方案来对所有的反馈做出积极地回应。
04 民主的反馈机制具有积极效果
这一思想还可以从其实际后果(有效性、评估并观察事物如何运行)来加以讨论。在私营企业中,已经有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反馈形式,比如损益表等。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类似于控制论的快速反馈法,它可以显示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运行的有效性。
如果个体具备这样的知识,就可以抵抗灾难和故障。比如系统中的某个部分出现红色警示灯,就表示出现了问题,可以马上去这个部分查看并及时地纠正和改进。
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反馈机制,系统中任何一个部分的任何一个故障都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当然这些故障也可能会自愈,但也可能会更加恶化并最终导致整个系统崩溃。
这里还涉及到“身体智慧”这一问题,这是一种预先假定自我选择价值的理论。我们可以引用所有生理学研究,比如对食物的偏好,也可以引用我自己关于大学生对教授学识和能力的评价研究。
例如,我发现,学生所做的评价与教授的同事所做的评价一样准确,这一发现表明,学生的“智慧”远比我们普遍认为的多得多。
心理学很多领域的数据都可以被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实际上,我相信写一篇综合关于智慧,或缺乏智慧和个人选择的所有数据的总结性文章,对于在社会科学和管理学领域建立人本主义伦理学是非常有价值的。
看来我的核心观点(至少在人本主义管理或政治方面)是,一切都源自个体的性格结构,不管是民主的还是权威主义的,都是如此。
我也坚信,人本主义会使人们感到更快乐、更加满足,能够被他人所倾听和理解,能够过着积极的生活,而不是一枚无助的棋子。积极行动者的感觉完全不同于被控制、被支配和被主导等的感觉。
权威主义个体或体制会对他人产生后面那些影响,而民主的个体或体制会产生前面那些影响。
因此毫无疑问,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几乎所有人都会选择民主的个体、组织或社会。因为这样做肯定能给个体带来快乐和幸福。
从自我发展的角度来看,强者所拥有的民主、同情、爱、尊重和享受成长的态度会促使弱势群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换句话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前提构成了开明的政治和社会变迁的基础。
05 “大与小”各有各的好处
最后,回到整合“大与小”这一主题上来。我认为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小型的、个人的、面对面的企业、学校或社会情境中,这一问题并不会出现。只有当个体企业成功的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这些问题才会出现。
如果我们意识到“小”和客户满意度的优势,并且能够从整体上了解正在发生的情况,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预警,并安排如何发展壮大,就像萨迦公司管理人员成功发展他们的公司一样。
我们可以利用技术的优势,将所有民主的、沟通性的、尊重的、爱心的、倾听的、顾客满意度的事情加以制度化,换句话说,保持“小”的所有好处,同时也利用“大”的好处。
例如,《坦普(Tempo) 周刊》同期刊登的几篇文章表明,为了改善规模较小的面对面的企业凭无意识和直觉所做的事情,大众营销、大规模采购、劳动力分工以及聘请各种专家来加以应对具有很强的优势。
我应该如何称呼这种革命性的新方法呢?Y管理理论?开明管理理论?人本主义管理理论?也许后者是最有价值的术语,因为它意味着真正的尊重、喜欢和对人类更高可能性的理解。
我希望最后再补充一点。如果客户能够即时地表达他们的看法,包括反对、愤怒和热忱,那么整个反馈系统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持续和即时地反馈是最理想的。
我听说好莱坞电影公司已经在应用这一方法了,观众在看到屏幕上的某个特定场景时,可以按下“反馈键”。如果我们能够在当前的管理中更好地模仿这种方法,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好。
关于作者:亚伯拉罕·马斯洛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等。
本文摘自《寻找内在的自我:马斯洛谈幸福》,华章管理(ID:hzbook_gl)编辑发布,转载请与我们取得授权,或联系微信:1737772115。
延伸阅读《寻找内在的自我》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及购买本书
点击文末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观点
香港理工大學 (簡稱理大;英文: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縮寫:PolyU),理大是一所應用型大學,與工商界合作緊密,關注社會和國家的實際需要。
Source: 香港理工大学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