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辉瑞中国支持的“2018中国肿瘤健康管理大会暨第二届乳腺癌两全管理首席专家论坛”在京召开,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与国内百余位肿瘤诊疗领域及心血管、骨科、内分泌、精神健康等跨领域专家,围绕肿瘤预防筛查、规范化诊疗、跨学科管理等多方面话题深入探讨,共同倡议肿瘤“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提升患者预后及整体健康水平。在会后,【肿瘤资讯】特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红燕教授为我们解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妇科主任
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副主任
北医三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任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腔镜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内异症专委会副主委,肿瘤专委会的委员)
ASCCP(中国阴道镜宫颈病变协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及妇科内镜协会常委
中华预防协会妇产科分会常委
医促会妇产科分会常委等多个协会的常委
北京市海淀区两癌筛查宫颈癌小组组长
肿瘤资讯:目前在中国,年轻乳腺癌患者生育需求的总体现状如何?随着二孩政策的开放,生育需求将发生哪些变化?
郭红燕教授:目前,我们国家缺乏像发达国家一样确凿的数据统计,乳腺癌患者有多少需要生育,有多少还没有完成生育的数据我们不是特别清楚。但是在临床工作、学术交流以及在不完全的文献总结中可以看到,年轻乳腺癌患者的生育要求还是一个比较严峻的问题;不单单是生育方面,还有生理方面,都是临床医生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会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的问题。
肿瘤资讯:考虑到年轻早期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需求,在治疗过程中,乳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策略有哪些?
郭红燕教授:提到保留生育的策略,我们要非常要感谢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进展。不夸张地说,我们国家现在的辅助生殖技术完全和国际接轨,国际上有的先进技术我们全都有,甚至某些地方我们比国外还要先进。因为我们的生殖中心比国外的都要大得多,病人要多得多,做的辅助生殖要多得多,所以我们的技术也是全面化的。这些全面化的技术应用在癌症身上,特别是年轻乳腺癌患者身上就有了一个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也给患者更好的、更多的保留生育功能的机会。
我们现在谈的生育问题,主要基于化疗的应用。大剂量长期的化学药物治疗对卵巢的功能有影响,会一定程度影响到生育力,可能会降低年轻女性卵巢的储备功能。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在化疗前使用GnRHa起到保护卵巢的作用。还有一个保留生育功能的选择就是,乳腺癌病人在应用化疗之前,冻存卵巢组织,因为化疗可能会对卵巢功能带来影响,虽然有GnRHa的保护,也不一定能起到一个全部的保护作用,可以在应用化疗之前把卵巢组织取出来,分成小的片,将其冻存起来,等病人化疗结束后,我们再把卵巢移植回去,卵巢如果能活下来,就可以排卵,以此来完成患者的生育功能的保护;这个技术不是特别新,但它的成功率相对于比较成熟的胚胎移植、胚胎冷冻移植、卵子冷冻技术等,成功率会低一些,但是胚胎冷冻以及卵子冷冻,我们都需要促排卵,促排卵会使得体内激素特别高,会不会影响乳腺癌的复发,我们没有确切的数据。第二,促排卵要有两周的等待时间,可能会延误疾病的治疗,所以它们不是首选。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需要个体化的处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我们辅助生殖的技术能力,在患者充分知情以后,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处理。
肿瘤资讯:我们知道,临床上很多的乳腺癌患者会因为遗传因素,可能会合并卵巢癌,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的治疗策略是怎样的?
郭红燕教授:这需要医生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乳腺癌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早期发现的,因为它是比较表浅部位的一个肿瘤,病人通过自我检查和查体容易早期发现。卵巢本身只有4×3×1cm这么大,又深居在盆腔,发病早期基本没有什么症状,所以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是一个大问题,只有70%的早期诊断率。但是卵巢癌和乳腺癌有一些共通的地方,就是BRCA1基因突变,乳腺癌是BRCA1/2都有,卵巢癌更多的是BRCA1基因突变。如果病人存在BRCA1基因突变,在发现其有乳腺癌的时候,医生一定要全面考虑,病人的卵巢和子宫是否有问题?如果患者既有乳腺癌又有卵巢癌,也要分清是双原发肿瘤还是转移。此外,乳腺癌患者很多会用到一些激素类的药物,如他莫昔芬,这些药物会有弱雌激素作用,对女性的子宫内膜有弱的刺激作用,这种刺激可能或多或少会带来内膜的增生,长期应用要注意监测子宫内膜,但是发生癌变的概率并不是特别高,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加强监测。
28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