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演变的战争形态中,技术革新始终扮演决定性角色——从铁制兵器到核武器皆然。但21世纪正催生一股更隐蔽、智能且无形的力量重塑战场:算法。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不仅作为工具崛起,更成为战略级行为体:自主制定决策、创造战术体系、重新定义力量投送的本质内涵。
算法是为执行特定任务设计的规则序列。当与海量数据集及高算力结合时,其从简易计算器蜕变为决策引擎。在战争领域,这种进化标志着指挥结构从"人主导"向"数据驱动型作战"的范式迁移。
传统战争依赖层级化决策:将军下达指令,士兵执行命令的"自上而下"模式。算法化战争引入去中心化架构——决策可由机器在战术边缘动态生成。该模式支持更快速反应、自适应规划及实时战场优化。
现代战争产生巨量数据:卫星影像、无人机画面、社交媒体流、战场传感器信息等。算法以远超人类的速度解析、分析并响应这些信息。其消化数据越多,预测精度与决策准度越高。
生成式AI指能基于大数据模式生成新内容(文本、图像、模拟场景或代码)的AI系统。与传统AI的分类预测功能不同,GenAI的核心能力在于创造。这种特性在战争语境中具有深远影响。
战场模拟生成
生成式AI最具价值的应用之一是创建沉浸式真实战场场景。军事战略家可在无需部署兵力的情况下测试新战术或模拟敌方行动。经生成模型强化的模拟可涵盖多变地形、气象条件、平民分布乃至不可预测的敌方行为。生成式AI还能根据实时战场情报动态调整模拟复杂度,确保决策者与自主系统始终针对最相关威胁进行训练。
武器设计与测试加速
传统武器研发周期长达数年,生成式AI显著压缩该进程。通过生成设计蓝图、结构模拟及材料成分方案,生成式AI助力工程师在实体模型建造前完成武器系统数字化原型设计。生成设计还能提出人类工程师难以构想的新型配置方案——例如具备自适应编队能力的无人机群,或通过仿生学优化隐身性能的水下潜航器。
网络战与AI生成恶意软件
在网络领域,生成式AI可编写恶意代码或动态调整既有代码以应对防御体系演进。对抗性生成式AI能开发多态恶意软件——通过持续变更特征签名规避检测。该技术还可批量生成社会工程脚本或深度伪造内容,用于操纵目标对象、散布虚假信息或破坏军事通信网络稳定性。
心理与信息战
生成式AI成为信息作战强力工具,可大规模生成虚假新闻、逼真深度伪造视频及合成虚拟身份。这些产出物能针对特定受众定制,用于激化社会分裂、引导舆论走向或在冲突期间制造混乱。例如生成模型可创建数千条本土化内容,通过算法优化叙事潜移默化影响民众、士兵或决策层。
自主决策支持
生成式AI为战场决策提供辅助:基于敌方位势、部队战备、地形约束等参数生成战术选项序列,预判行动结果并推演多步后续影响。高压环境下指挥官可将AI生成的作战方案作为建议起点。随着数据流持续输入,这些模型实时更新参数,构建出在战斗进程中动态演化的决策树。
尽管生成式AI不直接操控武器,其在提升现代作战系统自主性与精确性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AI生成集群行为
无人机或无人地面载具常以集群模式运作。生成式AI可实时生成适应威胁的集群行为模式——包括运动轨迹、协同机制与决策逻辑。这些算法赋予集群集体智能,使其能自主规避障碍、躲避攻击或精确打击目标。
自适应伪装与欺骗手段
通过分析传感器数据、雷达特征与环境参数,生成式AI可生成迷惑敌系统的伪装图案或电子信号。其还能运用诱饵生成算法在雷达上模拟虚假部队部署或"幽灵军团"。
人类士兵与军官同样受益于生成式AI。军事教育训练体系因AI生成的模拟环境、游戏化训练场及想定规划工具而变革。
语言文化训练
生成模型可创建含外语及文化细节的实景角色演练。受训者与模拟真实行为的AI生成角色互动,为陌生地域作战预做准备。
情感伦理模拟
现代冲突不仅是物理对抗,更是心理与道德较量。生成式AI构建伦理困境模拟场景:士兵需在涉及平民、盟友或道德悖论的生死抉择中训练。这些沉浸式环境不仅磨砺战术技能,更培育道德判断力。
幻觉与可靠性
生成式AI核心风险在于"幻觉"现象——系统生成看似合理实则错误的信息。战场此类错误可能误导指挥决策、引发友军误击或升级冲突。
人类控制权丧失
随着决策权向机器转移,核心问题浮现:人类操作员应保留多少控制权?若自主武器系统基于AI生成指令行动,人类意图与机器执行的界限将危险模糊。
合成暴行与战争罪行
生成式AI伪造战争罪行的风险引发关切——深度伪造技术可虚构未发生的暴行。此类内容可能触发报复、损毁声誉或破坏和谈。验证机制难以匹配AI输出的复杂程度。
不可预测的升级风险
生成模型常以概率化机制运行,其在新环境下的行为难以预判。战争迷雾中,AI可能生成攻击性机动、缺陷谈判策略或挑衅行动等意外后果,且责任归属机制缺失。
战争领域生成式AI的治理机制仍处萌芽阶段。现有条约未能充分涵盖算法化战争或AI生成作战的范畴,亟需建立以下体系:
军事透明度需与国家安全达成平衡,但若缺乏清晰框架,生成式AI的无序使用恐将引发超越外交遏制速度的冲突升级。
生成式AI在战争领域的崛起标志新时代开启——其核心特征非火力规模,而在于信息掌控、决策速度与合成智能。战争算法已非未来概念,而是嵌入无人机系统软件、导弹制导逻辑、信息战代码及国防战略推演的现实存在。
此时代的根本转变在于:制胜关键从毁灭能力转向认知优势。战争胜负或将不再取决于兵力规模或坦克数量,而取决于谁掌握更智能的算法体系——谁能运用生成式AI在战略构思、战术机动与创新维度超越对手。
当人类踏入此新领域,挑战已超越技术层面而深入哲学本质:我们能否构建战争机器而不被其奴役?能否将伦理准则编入算法?能否在发动智能战争时不丧失道德罗盘?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定义战争形态的未来走向,更将塑造人类文明的终极图景。
参考阿来源:Prof. Ahmed Bana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