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篇:数字经济与新兴科技加速融合 (一)科技赋能数字经济 1.新兴技术落地提速带来新机遇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以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再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流动障碍被进一步削弱,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周转,供需匹配效率进一步提升。近五年,我国的数字经济除受疫情影响有小幅波动外,整体维持稳定增长态势,且呈现从互联网向传统行业加速落地的趋势。 数字经济带来数据的流动与经济的繁荣,为技术的革新提供了资源基础。近年来,新技术的涌现和落地情况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5G、云服务、AI、IOT等技术不断升级,新技术的应用也从场景试点到产业落地推进。技术的推陈出新与加速落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生活品质,也在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变革,同时,在政策支持和环境推动下与数字经济不断融合。从技术应用带来的中国算力规模增长上看,近三年平均增速达49.6%,数字经济与新兴技术的融合加速对算力资源的大量消耗。 数字经济赋予市场韧性,新技术为创新提供更大想象空间,二者深度融合为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孕育出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数字经济与新兴技术的融合不仅带来了商业机遇,也加剧了行业内竞争,为企业成长带来更多挑战。新风口不断涌现,要求各行业内的企业对外具备更高的适应性、创新能力以及足够的行业敏感度,能根据市场动态灵活调整业务形态,同时对内运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维持盈利能力。因此,开源与提效是当下企业发展的关键词。 2.园区、交通、安防等覆盖面广、互联性强的公共事业对新技术更有需求 相比于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在数字沉淀与应用层面有先天优势,能直接通过网络实现数据的传输、调用和分析。但目前传统行业中,新技术也有一定深度的渗透,尤其在硬件设备层面,新技术让硬件的运行和交互数据得以被捕捉和传输,成为企业生产管理链路的一部分。 从当前各行业数字化渗透情况上看,互联网、零售、金融等与C端连接紧密的行业数据沉淀量大、用户对技术感知更敏感、投入回馈路径短,因此数字化和新技术落地较快,正从技术应用向技术创新迈进;制造、能源、医疗等硬件设备多、生产流程长且复杂、生产运营专业性高、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行业,新技术应用节奏较慢,应用场景也相对边缘,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从新技术渗透情况上看,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通用技术在各行业均有广泛应用。对于交通、安防、楼宇等政府公共事业,需要渗透大量边端设备、应用更精确的识别与传感技术、覆盖较大的管理面积、影响力辐射人物场,且建设运营过程涉及复杂学科专业知识,因此需要更多专业技术的赋能。 3.技术落地推进人物场互联 继续剖析新兴技术在实体经济与公共事业的落地场景,不难发现新技术主要作用于硬件自身智能性和软件管理协同性,最后通过软硬件一体化突破人力的局限,实现行业智慧化的大跃进。拆分新技术在实体经济应用的主要流程,大致可分为:设备智能化、网络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和平台整合数据孤岛。 以制造业为例,智能制造通过传感器与数字孪生分别赋能机器作业与综合管理,具体流程为: 1)设备智能化:机器人内置传感器与芯片承载部分计算需求,分摊中央控制的处理压力; 2)网络提升信息传输效率:工厂内信息实时同步,实现全流程低时延控制和精密生产; 3)平台整合数据孤岛:通过控制台联合控制中心对作业机器进行调度,实现远程实施操控生产;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工厂作业环境,进行智能化故障预警与排查。 在交通场景中,通过车辆与摄像头实现车路协同,具体流程为: 1)设备智能化:车辆、行人、道路通过摄像头与网络连接,实现车与车、车与人、车与路的同频感知; 2)网络提升信息传输效率:调度中心随车辆的运行情况切换就近计算节点,缩短车辆数据传输路径; 3)平台整合数据孤岛:基于摄像头与调度中心实现风险实时探测与智能处理,精确计算,提升安全性,规避风险,同时解放人力。 在楼宇科技场景中,通过IOT与中央控制枢纽串联办公、能源与环境,赋能楼宇管理、设备运行与员工工作,具体流程可拆解: 1)设备智能化:楼宇基础设施会与园区管理者、员工、访客发生互动,因此设施的传感与控制会更加灵敏,交互更加亲和与智慧; 2)网络提升信息传输效率:IOT控制中枢连接物与物,实现批量协同调控; 3)平台整合数据孤岛:软硬件协同升级,实现能源数据、碳排放数据、员工行为数据沉淀、综合测算与统一管理,为绿色化、智慧化楼宇建设赋能; 4)楼宇绿色化:升级管理系统的同时,引入清洁能源与环境治理方法论,推进楼宇绿色化改造进程。 在楼宇科技场景中,服务对象包含楼宇自身运营、企业管理和员工管理,同时楼宇园区内的管理元素涉及能源、资金、硬件和空间,且部分管理逻辑有共性,因此新技术应用对楼宇管理带来的变革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