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Training】关于 Transformer 那些的你不知道的事

2020 年 7 月 28 日 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

作者:小莫

来自:阿泽的学习笔记

1.引言

本博客 主要 是本人在学习 Transformer 时的「所遇、所思、所解」,通过以 「十六连弹」 的方式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该问题。

2.十六连弹

  1. 为什么要有 Transformer?
  2. Transformer 作用是什么?
  3. Transformer 整体结构怎么样?
  4. Transformer-encoder 结构怎么样?
  5. Transformer-decoder 结构怎么样?
  6. 传统 attention 是什么?
  7. self-attention 长怎么样?
  8. self-attention 如何解决长距离依赖问题?
  9. self-attention 如何并行化?
  10. multi-head attention 怎么解?
  11. 为什么要 加入 position embedding ?
  12. 为什么要 加入 残差模块?
  13. Layer normalization。Normalization 是什么?
  14. 什么是 Mask?
  15. Transformer 存在问题?
  16. Transformer 怎么 Coding?

3.问题解答

3.1 为什么要有 Transformer?

为什么要有 Transformer? 首先需要知道在 Transformer 之前都有哪些技术,这些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 RNN:能够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但是无法并行;
  • CNN: 能够并行,无法捕获长距离依赖信息(需要通过层叠 or 扩张卷积核 来 增大感受野);
  • 传统 Attention
    • 方法:基于源端和目标端的隐向量计算Attention,
    • 结果:源端每个词与目标端每个词间的依赖关系 【源端->目标端】
    • 问题:忽略了 远端或目标端 词与词间 的依赖关系

3.2 Transformer 作用是什么?

基于Transformer的架构主要用于建模语言理解任务,它避免了在神经网络中使用递归,而是完全依赖于self-attention机制来绘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全局依赖关系。

3.3 Transformer 整体结构怎么样?

  1. 整体结构
  • Transformer 整体结构:
    • encoder-decoder 结构
  • 具体介绍:
    • 左边是一个 Encoder;
    • 右边是一个 Decoder;
  1. 整体结构放大一点

从上一张 Transformer 结构图,可以知道 Transformer 是一个 encoder-decoder 结构,但是 encoder 和 decoder 又包含什么内容呢?

  • Encoder 结构:内部包含6层小encoder 每一层里面有2个子层;
  • Decoder 结构:内部也是包含6层小decoder ,每一层里面有3个子层
  1. 整体结构再放大一点

其中上图中每一层的内部结构如下图所求。

  • 上图左边的每一层encoder都是下图左边的结构;
  • 上图右边的每一层的decoder都是下图右边的结构;

具体内容,后面会逐一介绍。

3.4 Transformer-encoder 结构怎么样?

  • 特点:
    • 与 RNN,CNN 类似,可以当成一个特征提取器;
  • 组成结构介绍
    • embedding 层:将 input 转化为 embedding 向量
    • Position encodding: input的位置与 input 的 embedding 相加 得到 向量
    • self-attention : 将融合input的位置信息 与 input 的 embedding 信息的 输入 Self-Attention 层得到 ;
    • 残差网络: 相加后经过 layernorm 层;
    • 前馈网络:经过一层前馈网络以及 Add&Normalize,(线性转换+relu+线性转换 如下式)
  • 举例说明(假设序列长度固定,如100,如输入的序列是“我爱中国”):
    • 首先需要 「encoding」:将词映射成一个数字,encoding 后,由于序列不足固定长度,因此需要padding。然后输入 embedding 层,假设 embedding 的维度是128,则输入的序列维度就是100*128;
    • 接着是 「Position encodding」,论文中是直接将每个位置通过cos-sin函数进行映射。这部分不需要在网络中进行训练,因为它是固定。但现在很多论文是将这块也embedding,如bert的模型,至于是encoding还是embedding可取决于语料的大小,语料足够大就用embedding。将位置信息也映射到128维与上一步的embedding相加,输出100*128
    • 经过 「self-attention层」:假设v的向量最后一维是64维(假设没有多头),该部分输出100*64;
    • 经过残差网络:即序列的embedding向量与上一步self-attention的向量加总;
    • 经过 「layer-norm」:原因有两点:首先由于在self-attention里面更好操作而已;其次真实序列的长度一直在变化;
    • 经过 「前馈网络」:其目的是增加非线性的表达能力,毕竟之前的结构基本都是简单的矩阵乘法。若前馈网络的隐向量是512维,则结构最后输出100*512;

3.5 Transformer-decoder 结构怎么样?

  • 特点:与 encoder 类似
  • 组成结构介绍
    • masked 层:其目的确保了位置 i 的预测仅依赖于小于 i 的位置处的已知输出;
    • Linear layer:其目的是将由解码器堆栈产生的向量投影到一个更大的向量中,称为对数向量。这个向量对应着模型的输出词汇表;向量中的每个值,对应着词汇表中每个单词的得分;
    • softmax层:这些分数转换为概率(所有正数,都加起来为1.0)。选择具有最高概率的单元,并且将与其相关联的单词作为该时间步的输出

3.6 传统 attention 是什么?

  • 注意力机制是什么呢?
    • 就是将精力集中于某一个点上
    • 举个例子:你在超市买东西,突然一个美女从你身边走过,这个时候你会做什么呢?没错,就是将视线【也就是注意力】集中于这个美女身上,而周围环境怎么样,你都不关注。
  • 思路
    • 输入 给定 Target 中某个 query;
    • 计算权值 Score:计算 query 和 各个 Key 的相似度或相关性,得到每个 Key 对应 value 的权值系数;
    • 对权值 Score 和 value 进行加权求和
  • 核心:
    • Attention 机制 是对 source 中各个元素 的 value 进行加权求和,而 query 和 key 用于计算 对应 value 的权值系数

其中 代表 Source 的长度

  • 概念:
    • attention 的核心 就是从 大量信息中 筛选出少量的 重要信息;
    • 具体操作:每个 value 的 权值系数,代表 其 重要度;
  • 具体流程介绍

    • 公式介绍:计算结果 即为 对应的权重系数,然后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到Attention数值
    • 原因:首先,score 值分布过散,将原始计算分值整理成所有元素权重之和为1 的概率分布;其次,可以通过SoftMax的内在机制更加突出重要元素的权重;
    • 公式介绍
    • 采用不同的函数或计算方式,对 query 和 key 进行计算,求出相似度或相关性

    • 采用的计算方法:

      向量点积:

      Cosine 相似度计算:

      MLP 网络:

    • step 1:计算权值系数

    • step 2: softmax 归一化

    • step 3: 加权求和

  • 存在问题

    • 忽略了源端或目标端词与词间的依赖关系【以上面栗子为例,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美女身上,而没看自己周围环境,结果可能就扑街了!】

3.7 self-attention 长怎么样?

  • 动机
    • CNN 所存在的长距离依赖问题;
    • RNN 所存在的无法并行化问题【虽然能够在一定长度上缓解 长距离依赖问题】;
  • 传统 Attention
    • 方法:基于源端和目标端的隐向量计算Attention,
    • 结果:源端每个词与目标端每个词间的依赖关系 【源端->目标端】
    • 问题:忽略了 远端或目标端 词与词间 的依赖关系
  • 核心思想:self-attention的结构在计算每个token时,总是会考虑整个序列其他token的表达;
    • 举例:“我爱中国”这个序列,在计算"我"这个词的时候,不但会考虑词本身的embedding,也同时会考虑其他词对这个词的影响
  • 目的:学习句子内部的词依赖关系,捕获句子的内部结构。
  • 步骤

    • 权值 score 和各个上下文字的 V 向量 的加权求和
    • 目的:把上下文各个字的 V 融入目标字的原始 V 中
    • 经过 Softmax 归一化;
    • 乘以
    • 目的:起到调节作用,使得内积不至于太大。实际上是Q,K,V的最后一个维度,当 越大, 就越大,可能会将 Softmax 函数推入梯度极小的区域;
    • 查询向量 query 点乘 key;
    • 目的:计算其他词对这个词的重要性,也就是权值;
    • Q:查询向量,目标字作为 Query;
    • K:键向量,其上下文的各个字作为 Key;
    • V:值向量,上下文各个字的 Value;
    • embedding层:其目的是将词转化成embedding向量;
    • Q,K,V 向量计算:根据 embedding 和权重矩阵,得到Q,K,V;
    • 权重 score 计算:
    • scale 操作:
    • Softmax 归一化:
    • Attention 的输出计算:
  • 举例

    • 答案就是文章中的Q,K,V,这三个向量都可以表示"我"这个词,但每个向量的作用并不一样,Q 代表 query,当计算"我"这个词时,它就能代表"我"去和其他词的 K 进行点乘计算其他词对这个词的重要性,所以此时其他词(包括自己)使用 K 也就是 key 代表自己,当计算完点乘后,我们只是得到了每个词对“我”这个词的权重,需要再乘以一个其他词(包括自己)的向量,也就是V(value),才完成"我"这个词的计算,同时也是完成了用其他词来表征"我"的一个过程
  • 优点

    • 捕获源端和目标端词与词间的依赖关系
    • 捕获源端或目标端自身词与词间的依赖关系

3.8 self-attention 如何解决长距离依赖问题?

  • 引言:
    • 长距离依赖问题 是什么呢?
    • 为什么 CNN 和 RNN 无法解决长距离依赖问题?
    • 之前提出过哪些解决方法?
    • self-attention 是如何 解决 长距离依赖问题的呢?
    • 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们提到 CNN 和 RNN 在处理长序列时,都存在 长距离依赖问题,那么你是否会有这样 几个问题:

下面,我们将会围绕着几个问题,进行一一解答。

  • 长距离依赖问题 是什么呢?

    • 介绍:对于序列问题,第 时刻 的 输出 依赖于 之前的输入,也就是 说 依赖于 ,当间隔 逐渐增大时, 的信息将难以被 所学习到,也就是说,很难建立 这种 长距离依赖关系,这个也就是 长距离依赖问题(Long-Term Dependencies Problem)。
  • 为什么 CNN 和 RNN 无法解决长距离依赖问题?

    • RNN 主要 通过 循环 的方式学习(记忆) 之前的信息

    • 问题:但是随着时间 的推移,你会出现「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这种问题使你只能建立短距离依赖信息。

    • 举例:RNN 的学习模式好比于 人类 的记忆力,人类可能会对 短距离内发生的 事情特别清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 会对 好久之前所发生的事情变得印象模糊,比如,你对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印象模糊一样。

    • 解决方法:针对该问题,后期也提出了很多 RNN 变体,比如 LSTM、 GRU,这些变体 通过引入 门控的机制 来 有选择性 的记忆 一些 重要的信息,但是这种方法 也只能在 一定程度上缓解 长距离依赖问题,但是并不能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CNN 主要采用 卷积核 的 方式捕获 句子内的局部信息,你可以把他理解为 「基于 n-gram 的局部编码方式」捕获局部信息

    • 问题:因为是 n-gram 的局部编码方式,那么当 距离 大于 时,那么 将难以学习 信息;

    • 举例:其实 n-gram 类似于 人的 视觉范围,人的视觉范围 在每一时刻 只能 捕获 一定 范围内 的信息,比如,你在看前面的时候,你是不可能注意到背后发生了什么,除非你转过身往后看。

    • CNN:捕获信息的方式:

    • RNN:捕获信息的方式:

  • 之前提出过哪些解决方法?
    • 增加网络的层数:通过一个深层网络来获取远距离的信息交互
    • 使用全连接网络:通过全连接的方法对长距离建模;但这样会产生两个问题:1.无法处理变长的输入序列;2.不同的输入长度,其连接权重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 引言:那么之前主要采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呢?
    • 解决方法:
  • self-attention 是如何 解决 长距离依赖问题的呢?
    • 解决方式:利用注意力机制来“动态”地生成不同连接的权重,从而处理变长的信息序列
    • 具体介绍:对于 当前query,你需要 与 句子中 所有 key 进行点乘后再 Softmax ,以获得 句子中 所有 key 对于 当前query 的 score(可以理解为 贡献度),然后与 所有词 的 value 向量进行加权融合之后,就能使 当前 学习到句子中 其他词 的信息;

3.9 self-attention 如何并行化?

  • 引言:
    • 在上一个问题中,我们主要讨论了 CNN 和 RNN 在处理长序列时,都存在 长距离依赖问题,以及 Transformer 是 如何解决 长距离依赖问题,但是对于 RNN ,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无法并行化问题
    • 那么,Transformer 是如何进行并行化的呢?
  • Transformer 如何进行并行化?
    • 核心:self-attention
    • 为什么 RNN 不能并行化:原因在于RNN 在 计算 的时候,需要考虑到 的 信息,使得 RNN 只能 从 计算到 ;
    • 思路:在 self-attention 能够 并行的 计算 句子中不同 的 query,因为每个 query 之间并不存在 先后依赖关系,也使得 transformer 能够并行化;

3.10 multi-head attention 怎么解?

  • 思路:
    • 相当于 个 不同的 self-attention 的集成
    • 就是把self-attention做 n 次,取决于 head 的个数;论文里面是做了8次。
  • 步骤:
    • step 1 : 初始化 N 组 矩阵(论文为 8组);
  • step 2 : 每组 分别 进行 self-attention;
  • step 3:
    • 每次self-attention都会得到一个 Z 矩阵,把每个 Z 矩阵拼接起来,
    • 再乘以一个Wo矩阵,
    • 得到一个最终的矩阵,即 multi-head Attention 的结果;
    • 问题:多个 self-attention 会得到 多个 矩阵,但是前馈神经网络没法输入8个矩阵;
    • 目标:把8个矩阵降为1个
    • 步骤: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完整的流程:

换一种表现方式:


3.11 为什么要 加入 position embedding?

  • 问题:
    • 介绍:缺乏 一种 表示 输入序列中 单词顺序 的方法
    • 说明:因为模型不包括Recurrence/Convolution,因此是无法捕捉到序列顺序信息的,例如将K、V按行进行打乱,那么Attention之后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序列信息非常重要,代表着全局的结构,因此必须将序列的分词相对或者绝对position信息利用起来
  • 目的:加入词序信息,使 Attention 能够分辨出不同位置的词
  • 思路:
    • 在 encoder 层和 decoder 层的输入添加了一个额外的向量Positional Encoding,维度和embedding的维度一样,让模型学习到这个值
  • 位置向量的作用:
    • 决定当前词的位置;
    • 计算在一个句子中不同的词之间的距离
  • 步骤:
    • 将每个位置编号,
    • 然后每个编号对应一个向量,
    • 通过将位置向量和词向量相加,就给每个词都引入了一定的位置信息。
  • 论文的位置编码是使用三角函数去计算的。好处:
    • 值域只有[-1,1]
    • 容易计算相对位置。

注: 表示当前词在句子中的位置; 表示向量中每个值 的 index;在偶数位置:使用 正弦编码 ;在奇数位置:使用 余弦编码

3.12 为什么要 加入 残差模块?

  • 动机:因为 transformer 堆叠了 很多层,容易 梯度消失或者梯度爆炸

3.13 Layer normalization。Normalization 是什么?

  • 动机:因为 transformer 堆叠了 很多层,容易 梯度消失或者梯度爆炸;

  • 原因:数据经过该网络层的作用后,不再是归一化,偏差会越来越大,所以需要将 数据 重新 做归一化处理;

  • 目的:在数据送入激活函数之前进行normalization(归一化)之前,需要将输入的信息利用 normalization 转化成均值为0方差为1的数据,避免因输入数据落在激活函数的饱和区而出现 梯度消失或者梯度爆炸 问题

  • 介绍:

    • 归一化的一种方式
    • 对每一个样本介绍均值和方差【这个与 BN 有所不同,因为他是在 批方向上 计算均值和方差】
  • 公式

    • LN 计算公式
    • BN 计算公式

3.14 什么是 Mask?

  • 介绍:掩盖某些值的信息,让模型信息不到该信息;
  • 类别:padding mask and sequence mask
    • 作用域:只作用于 decoder 的 self-attention 中
    • 动机:不可预测性;
    • 目标:sequence mask 是为了使得 decoder 不能看见未来的信息。也就是对于一个序列,在 time_step 为 t 的时刻,我们的解码输出应该只能依赖于 t 时刻之前的输出,而不能依赖 t 之后的输出。因此我们需要想一个办法,把 t 之后的信息给隐藏起来。
    • 做法:产生一个上三角矩阵,上三角的值全为0。把这个矩阵作用在每一个序列上,就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 作用域:每一个 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 中
    • 动机:输入句子的长度不一问题
    • 方法:短句子:后面 采用 0 填充;长句子:只截取 左边 部分内容,其他的丢弃
    • 原因:对于填充的位置,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对于模型学习作用不大,所以 self-attention 应该 抛弃对这些位置 进行学习;
    • 做法:在这些位置上加上 一个 非常大 的负数(负无穷),使 该位置的值经过 Softmax 后,值近似 0,利用 padding mask 标记哪些值需要做处理;
    • padding mask
    • sequence mask

注:在 decoder 的 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 中,里面的 attn_mask = padding mask + sequence mask;在 encoder 的 scaled dot-product attention 中,里面的 attn_mask = padding mask。

3.15 Transformer 存在问题?

  • 引言

    • 居然 Transformer 怎么厉害,那么 是否也存在不足呢?
    • 答案: 有的
  • 问题一:不能很好的处理超长输入问题?

    • 处理方式一:截断句子方式(Transformer 处理方式);

    • 处理方式二:将句子划分为 多个 seg (Vanilla Transformer 处理方式);

      思路:将文本划分为多个segments;练的时候,对每个segment单独处理;

      问题:因为 segments 之间独立训练,所以不同的token之间,最长的依赖关系,就取决于segment的长度 (如图(a));出于效率的考虑,在划分segments的时候,不考虑句子的自然边界,而是根据固定的长度来划分序列,导致分割出来的segments在语义上是不完整的 (如图(a));在预测的时候,会对固定长度的 segment 做计算,一般取最后一个位置的隐向量作为输出。为了充分利用上下文关系,在每做完一次预测之后,就对整个序列向右移动一个位置,再做一次计算,这导致计算效率非常低 (如图(b));

    • 处理方式三:Segment-Level Recurrenc ( Transformer-XL 处理方式);

      思路:在对当前segment进行处理的时候,「缓存」并利用上一个segment中所有layer的隐向量序列;上一个segment的所有隐向量序列只参与前向计算,不再进行反向传播;

    • 介绍:Transformer 固定了句子长度;

    • 举例:例如 在 Bert 里面,输入句子的默认长度 为 512;

    • 对于长度长短问题,做了以下处理:短于 512:填充句子方式;长于 512:

  • 问题二:方向信息以及相对位置 的 缺失 问题?
    • 举例:如下图,“Inc”单词之前的词很有可能就是机构组织(ORG),“in”单词之后的词,很有可能是时间地点(TIME);并且一个实体应该是连续的单词组成,标红的“Louis Vuitton”不会和标蓝的“Inc”组成一个实体。但是原始的Transformer无法捕获这些信息。
    • 动机:方向信息和位置信息的缺失,导致 Transformer 在 NLP 中表现性能较差,例如在 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
  • 解决方法:可以查看 TENER: Adapting Transformer Encoder for Name Entity Recognition 【论文后期会做总结】

  • 问题三:缺少Recurrent Inductive Bias

    • 动机:学习算法中Inductive Bias可以用来预测从未遇到的输入的输出(参考[10])。对于很多序列建模任务(如需要对输入的层次结构进行建模时,或者在训练和推理期间输入长度的分布不同时),Recurrent Inductive Bias至关重要【可以看论文The Importance of Being Recurrent for Modeling Hierarchical Structure】
  • 问题四:Transformer是非图灵完备的:非图灵完备通俗的理解,就是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

    • 动机:在Transformer中,单层中sequential operation (context two symbols需要的操作数)是 time,独立于输入序列的长度。那么总的sequenctial operation仅由层数 决定。这意味着transformer不能在计算上通用,即无法处理某些输入。如:输入是一个需要 「对每个输入元素进行顺序处理」的函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任意给定的深度 的transformer,都可以构造一个长度为 ;
  • 问题五:transformer缺少conditional computation

    • 动机:transformer在encoder的过程中,所有输入元素都有相同的计算量,比如对于“I arrived at the bank after crossing the river", 和"river"相比,需要更多的背景知识来推断单词"bank"的含义,然而transformer在编码这个句子的时候,无条件对于每个单词应用相同的计算量,这样的过程显然是低效的。
  • 问题六:transformer 时间复杂度 和 空间复杂度 过大问题

    • 动机:Transformer 中用到的自注意力与长度n呈现出 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
    • 解决方法:Linformer

3.16 Transformer 怎么 Coding?

  • 最后的最后,送上 whalePaper 成员 逸神 的 【Transformer 理论源码细节详解】;

  • 理论+实践,干活永不累!

4.参考资料

  1. Transformer理论源码细节详解
  2. 论文笔记: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Transformer)
  3. 深度学习-论文阅读-Transformer-20191117
  4. Transform详解(超详细)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论文
  5. 目前主流的attention方法都有哪些?
  6. transformer三部曲
  7. Character-Level Language Modeling with Deeper Self-Attention
  8. Transformer-XL: Unleashing the Potential of Attention Models
  9.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Recurrent for Modeling Hierarchical Structure
  10. Linformer




说个正事哈



由于微信平台算法改版,公号内容将不再以时间排序展示,如果大家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强烈建议星标我们和给我们多点点【在看】。星标具体步骤为:

(1)点击页面最上方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进入公众号主页。

(2)点击右上角的小点点,在弹出页面点击“设为星标”,就可以啦。

感谢支持,比心




投稿或交流学习,备注:昵称-学校(公司)-方向,进入DL&NLP交流群。

方向有很多:机器学习、深度学习,python,情感分析、意见挖掘、句法分析、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知识图谱、语音识别等

记得备注呦


推荐两个专辑给大家:

专辑 | 李宏毅人类语言处理2020笔记

专辑 | NLP论文解读



整理不易,还望给个在看!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EMNLP2020-清华】基于常识知识图谱的多跳推理语言生成
专知会员服务
73+阅读 · 2020年9月25日
Transformer模型-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17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3+阅读 · 2020年8月30日
【伯克利】再思考 Transformer中的Batch Normalization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020年3月21日
BERT技术体系综述论文:40项分析探究BERT如何work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20年3月1日
Transformer文本分类代码
专知会员服务
116+阅读 · 2020年2月3日
BERT进展2019四篇必读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6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从头开始了解Transformer
AI科技评论
25+阅读 · 2019年8月28日
Self-Attention GAN 中的 self-attention 机制
PaperWeekly
12+阅读 · 2019年3月6日
BERT大火却不懂Transformer?读这一篇就够了
大数据文摘
11+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从想法到实干,2018年13项NLP绝美新研究
专知
75+阅读 · 2018年12月26日
论文共读 |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黑龙江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14+阅读 · 2017年9月7日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 每周一起读
PaperWeekly
10+阅读 · 2017年6月28日
Talking-Heads Attention
Arxiv
15+阅读 · 2020年3月5日
Arxiv
15+阅读 · 2020年2月5日
Universal Transformers
Arxiv
5+阅读 · 2019年3月5日
Star-Transformer
Arxiv
5+阅读 · 2019年2月28日
The Evolved Transformer
Arxiv
5+阅读 · 2019年1月30日
Neural Speech Synthesis with Transformer Network
Arxiv
5+阅读 · 2019年1月30日
Music Transformer
Arxiv
5+阅读 · 2018年12月12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11月13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EMNLP2020-清华】基于常识知识图谱的多跳推理语言生成
专知会员服务
73+阅读 · 2020年9月25日
Transformer模型-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17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03+阅读 · 2020年8月30日
【伯克利】再思考 Transformer中的Batch Normalization
专知会员服务
40+阅读 · 2020年3月21日
BERT技术体系综述论文:40项分析探究BERT如何work
专知会员服务
139+阅读 · 2020年3月1日
Transformer文本分类代码
专知会员服务
116+阅读 · 2020年2月3日
BERT进展2019四篇必读论文
专知会员服务
67+阅读 · 2020年1月2日
相关资讯
从头开始了解Transformer
AI科技评论
25+阅读 · 2019年8月28日
Self-Attention GAN 中的 self-attention 机制
PaperWeekly
12+阅读 · 2019年3月6日
BERT大火却不懂Transformer?读这一篇就够了
大数据文摘
11+阅读 · 2019年1月8日
从想法到实干,2018年13项NLP绝美新研究
专知
75+阅读 · 2018年12月26日
论文共读 |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黑龙江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
14+阅读 · 2017年9月7日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 每周一起读
PaperWeekly
10+阅读 · 2017年6月28日
相关论文
Talking-Heads Attention
Arxiv
15+阅读 · 2020年3月5日
Arxiv
15+阅读 · 2020年2月5日
Universal Transformers
Arxiv
5+阅读 · 2019年3月5日
Star-Transformer
Arxiv
5+阅读 · 2019年2月28日
The Evolved Transformer
Arxiv
5+阅读 · 2019年1月30日
Neural Speech Synthesis with Transformer Network
Arxiv
5+阅读 · 2019年1月30日
Music Transformer
Arxiv
5+阅读 · 2018年12月12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11月13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