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人脑关键基因,转移给猴子变聪明猴?

2019 年 4 月 15 日 生物探索


图片来源:Pixabay


人类智慧的出现是进化过程的一个重大节点,是人类数百万年前开始冲刺的结果,因此我们开始直立行走、使用工具、创造文明。但人类的近亲——灵长类还停留在树上。


基因编辑


为了探寻其中的差异,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和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及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合作,首次利用非人灵长类转基因模型,研究人类特异的遗传变异对人类智力起源的贡献及其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



https://doi.org/10.1093/nsr/nwz043


中科院昆明所宿兵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携带人类基因(MCPH1)拷贝的转基因恒河猴,成功获得了8个F0代和3个F1代转基因猴,最终5只幸存并参与了实验。


聪明猴?


研究显示,转基因猴存在明显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网络成熟延迟的现象,在认知方面,转基因猴在涉及颜色和图片遮挡的记忆测试中表现非常好,说明大脑发育的延迟对转基因猴的智力提升有益,类似于人类大脑发育的幼态持续现象。


转基因恒河猕猴在进行记忆测试


伦理问题


一些西方科学家,甚至其中一位研究的合作者,指责这些实验不计后果,而且质疑基因改造非人灵长类动物的道德规范。


科罗拉多大学进行灵长类动物比较研究的遗传学家James Sikela说:“使用转基因猴来研究与人类与大脑进化相关的基因是一条非常冒险的路。”他有两方面的担心,一是伦理道德方面以及动物权利,二是这项实验的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加极端的编辑改造。他说:“这是一个经典的问题,随着这类研究的展开,我们可以预计,这一问题将再次出现。”


2010年,Sikela和三位同事写了一篇名为《使用转基因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使我们成为人类的伦理的问题 》的论文,他们认为,人类的大脑基因不应该被添加到猿类中,例如黑猩猩,因为它们和我们太相似了。“你只是想象自己在人猿星球,”其中一位作者、科罗拉多大学生物伦理学家杰奎琳格洛弗说。“使它们人性化就是伤害。它们住在哪里,它们会做什么?它们怎么生活?”


另一方面,一些科学家认为这项实验没有产生太多新信息,其中之一就是北卡罗来纳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兼MRI专家Martin Styner,他是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Styner说,他在这项实验中的角色仅限于训练中国学生从MRI图像中提取脑容量数据,但是他考虑从论文中删除他的名字,因为他被西方的出版社抵制了。


“在美国,这项研究很多方面是不能做的,” Styner说。“这其中包括关于研究类型和动物是否得到妥善照顾的问题。”


在他看来,他并不期待对转基因猴进行更多的进化研究。“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方向,”他说,“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让它们诞生了。当我们进行实验时,我们必须明白我们想学到什么,从而帮助社会。”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转基因猴子的创造和照顾费用昂贵。目前只有五只转基因猴,很难得出关于它们在大脑大小或记忆能力方面是否真正与正常猴子不同的确定结论。“他们正试图了解大脑发育。而且我认为他们没有达到目的。” Styner说。


回应


宿兵在邮件表示他也同意不应该改变猿类的大脑,因为它们与人类如此接近。但猿类和人类共享祖先是2500万年前的事儿,从这个角度来说减轻了宿兵的道德压力。他说,“尽管它们的基因组与我们的基因组很接近,但也存在数以千万计的差异”。他认为猴子永远只是猴子,“通过引入几个人类的基因就变成人是不可能的”。


他同意实验动物少是一种限制,因此他准备制造更多的猴子,并且还在测试新的大脑进化基因。他关注的另一个基因是SRGAP2C,这是一种大约在两百万年前南方古猿将非洲大草原遗弃给早期人类时出现的DNA变种。该基因被称为“ 人性转换 ”和“ 缺失的遗传联系 ”,因为它可能在人类智力的进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End

参考资料:

[1] Chinese scientists have put human brain genes in monkeys—and yes, they may be smarter

[2] Monkeys Genetically Edited to Mimic Human Brain Development

[3] 宿兵研究组发现人类大脑进化幼态持续现象的分子机制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须在正文前注明来源生物探索。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ICML2020】持续图神经网络,Continuous Graph Neural Networks
专知会员服务
151+阅读 · 2020年6月28日
最新《Deepfakes:创造与检测》2020综述论文,36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63+阅读 · 2020年5月15日
专知会员服务
28+阅读 · 2020年3月6日
【学科交叉】抗生素发现的深度学习方法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0年2月23日
Science:脂肪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发挥调节功能
外泌体之家
19+阅读 · 2019年3月7日
这种有序神经元,像你熟知的循环神经网络吗?
机器之心
6+阅读 · 2018年12月20日
浅谈外泌体抑制剂——鞘磷脂酶抑制剂GW4869
外泌体之家
8+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人工智能能够预测地震吗?
人工智能学家
7+阅读 · 2018年12月10日
外泌体相比干细胞的优势是什么?
外泌体之家
43+阅读 · 2018年11月15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心理学与脑科学:进展、思考和展望
科技导报
9+阅读 · 2017年10月27日
已删除
将门创投
6+阅读 · 2017年7月6日
Bivariate Beta LSTM
Arxiv
6+阅读 · 2019年10月7日
Arxiv
8+阅读 · 2018年5月21日
Arxiv
5+阅读 · 2018年5月1日
VIP会员
相关资讯
Science:脂肪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发挥调节功能
外泌体之家
19+阅读 · 2019年3月7日
这种有序神经元,像你熟知的循环神经网络吗?
机器之心
6+阅读 · 2018年12月20日
浅谈外泌体抑制剂——鞘磷脂酶抑制剂GW4869
外泌体之家
8+阅读 · 2018年12月19日
人工智能能够预测地震吗?
人工智能学家
7+阅读 · 2018年12月10日
外泌体相比干细胞的优势是什么?
外泌体之家
43+阅读 · 2018年11月15日
AI情绪识别技术背后:一场悄然来袭的“暴政”
大数据文摘
7+阅读 · 2018年10月11日
心理学与脑科学:进展、思考和展望
科技导报
9+阅读 · 2017年10月27日
已删除
将门创投
6+阅读 · 2017年7月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