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焦李成教授一作:「深度神经网络FPGA」最新研究综述

2022 年 4 月 1 日 新智元



  新智元报道  

来源:专知

【新智元导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深度神经网络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理解、视频分析等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层数多、参数量大且计算复杂,对硬件的计算能力、内存带宽及数据存储等有较高的要求。


FPGA 作为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具有可编程、高性能、低能耗、高稳定、 可并行和安全性的特点。其与深度神经网络的结合成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应用的研究热点。


本文首先简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坎坷的七十年发展历程与目前主流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介绍了支持深度神经网络发展与应用的主流硬件接下来,在介绍 FPGA 的发展历程、开发方式、开发流程及型号选取的基础上,从六个方向分析了 FPGA 与深度神经网络结合的产业应用研究热点。


然后,基于 FPGA 的硬件结构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特点,总结了基于 FPGA 的深度神经网络的设计思路、优化方向和学习策略;接下来,归纳了 FPGA 型号选择以及相关研究的评价指标与度量分析原则;最后,我们总结了影响 FPGA 应用于深度神经网络的五个主要因素并进行了概要分析。


论文链接:https://cjc.ict.ac.cn/online/onlinepaper/jlc315.pdf


引言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作为人工智能的主要研究分支,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发展成为主导当前智能化程度的主要力量。


简单来讲,神经网络是通过模拟人脑中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来实现类脑的信息处理过程。在过去的七十年发展历史中,神经网络的发展也经历了质疑和低谷,得幸于研究者的坚持探索才使它被普遍认可并有机会更好的造福人类。为让机器更好地模拟人脑来认识世界,神经网络模型不断革新发展,经历了从浅层神经网络到深度神经网络的重要变革。


目前,深度神经网络可以利用深层的结构很好地提取和拟合数据特征,并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理解、视频分析等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研究者在追求更好精度的同时,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层数和参数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对硬件的计算能力、内存带宽及数据存储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计算能力强、可并行加速、数据吞吐高的高性能硬件平台对于模型训练和产业应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将概述神经网络的发展史和当前流行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并分析推动深度神经网络产业应用的主流硬件平台。


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历程


相比今天神经网络的发展速度,其基础理论研究初期却经历重重波折。


最早的神经网络数学模型是由心理学家 McCulloch 教授和数学家 Pitts 教授于 1943 年提出的模拟人类大脑神经元的 McCullochPitt 神经元模型,并被称为 M-P 模型。该模型是通过简单的线性加权来实现对人类神经元处理信号的 模拟,该工作被称为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起点,随后出现的神经网络模型均是以该模型为基础的。然而,其性能的好坏完全由分配的权重决定,这就使该模型很难达到最优的效果。


为了改善该模型并让计算机自动合理的设置权重,心理学家 Hebb 于 1949 年提出 Hebb 学习规则并得到诺贝尔医学奖得主 Kandel 的认可。随后,奈尔大学的实验心理学家 Rosenblatt 于 1958 年提出感知机模型,该模型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神经网络,标志着神经网络研究进入了第一次高潮期。


Minsky 和 Papert 等学者对感知机模型进行了分析,结论为该模型无法求解简单的异或等线性不可分,从此神经络的发展进入低潮甚至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并行分布处理、反向传播算法及 1982 年连续和离散 Hopfield 神经网络模型的提出为研究者重新打开了思路,开启了神经网络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此后的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开始向问题导向发展。


1985 年 Sejnowski 和 Hinton 受 Hopfield 神经网络模型的启示提出的玻尔兹曼机模型。该模型通 过学习数据的固有内在表示来解决困难学习的问题,随后又针对模型局限性进一步提出受限玻尔兹曼机模型和深度玻尔兹曼机模型。


反向传播算法于 1986 年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后续神经网络模型发展的基石,1990 年用于解决数据结构关 系的递归神经网络出现。


经过半个世纪的研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教授 Hinton 等人在 2006 年提 出了深度置信网络模型,不但提出了多隐层的神经网络,而且提出了深层神经网络在训练问题上的解决方法,该模型开启了深度神经网络的研究热潮。自此,针对特定研究问题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大量涌现。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是一种受启发于人类大脑对眼睛里接收到的信号的理解过程而提出的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典型模型之一被提出并出色地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


LeCun 等人 提出的 LeNet 模型作为卷积神经网络的雏形起初被应用于手写体识别。2012 年 Hinton 等人提出 AlexNet 模型,并应用 ImageNet 图像识别大赛中,其精确度颠覆了图像识别领域,使卷积神经网络进入大众视野。


随后出现了大量经典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如在网络层次上进行加深的 NIN,GoogLeNet,VGGNet等,通过拆分卷积核来提升效率的 Inception V2/V3,在深层网络中引入连跳结构来 缓解梯度消失的 ResNet 和 DenseNet 等。除此之外,还有建模特征通道间相互依赖关系的 SENet、基于 ResNet 进行改进的 ResNext 及 ResNeSt 等。


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也出现大量经典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如致力于全景分割的 UPSNet、FPSNet 和 OANet 等,致力于目标检测的 Faster-RCNN、YOLO v1/v2/v3、SSD、EfficientDet、LRF-Net等,致力于目标跟踪的 SimeseNet、MDNet。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卷积神经网络的各种变型模型已经被应用于无人驾驶、智能监控和机器人等领域。


胶囊网络是 Hinton 团队于 2017 年为弥补卷积神经网络在物体空间关系上认知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网络体系结构。


其与卷积神经网络的区别在于,该网 络是一种由含有一小群神经元的胶囊组成新型的神经网络,这些胶囊之间通过动态路由来传递特征。胶囊网络独特的数据表示方式使其考虑了目标的位置、方向、形变等特征,并能对提取的特征进行理解。


随后,为提升胶囊网络的性能,对胶囊进行优化和对动态路由进行优化的方法被提出。目前,胶囊网络的成就主要有抵御对抗性攻击、结合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图像分类、结合注意力机制进行零样本意图识别等。


深度强化学习是一种集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为一体的神经网络模型,其应用成果真正进入大众视野是在 Alpha Go 出现后。


Google DeepMind 公司提出的深度强化学习模型 Deep Q-Network 让这一更接近人类思维方式的模型得到更多学者的青睐。随后,针对 Deep Q-Network 计算方法、网络结构和数据结构进行改进出现了 Double DQN、Dueling Network 和 Prioritized Replay 三种强化学习模型。另外,Deep Q-Network 加入了递归思想生成了 Deep Recurrent Q-Network。田春伟等人将强化学习思想用于目标跟踪领域并提出了 ADNet 模型。


除此之外,继 Alpha Go 之后,DeepMind 又推出基于强化学习的 AlphaZero 和 MuZero,提高了深度神经网络的智能化水平。生成对抗网络(GAN)是由 Goodfellow 等人在 2014 年提出的,是采用博弈对抗理论的一种新型神经网络模型。


该模型打破了已存的神经网络对标签的依赖性,一出现就受到业界的欢迎并衍生出许多广泛流行的构架模型,主要有:第一次将 GAN 和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 DCGAN 模型、利用 GAN 刷新人脸生成任务的 StyleGAN 模型、探索文本和图像合成的 StackGAN 模型进行图像风格转化的 CycleGAN、Pix2Pix StyleGAN,首次可生成具有高保真度低品种差距 图像的 BigGAN,用于解决视频跟踪问题中样本不均衡问题的 VITAL 网络模型。


图神经网络是针对图结构数据发展而来的一种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可以对可转化为图结构的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分析,它克服了已有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处理不规则数据时的不足。


图神经网络模型最早起源于 2005 年,随后由 Franco 博士在 2009 年首次定义了该模型的理论基础,提出之初,该模型并没有引起很大波澜,直到 2013 年图神经网络才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图神经网络得到广泛应用,同时结合已有网 络模型. 图神经网络的不同拓展模型被不断提出, 如图卷积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s)、图自编码器(Graph Auto-encoder)、图时空网络 (Graph Spatial-Temporal Networks)、图强化学习、图对抗网络模型等。


目前,图神经网络模型应用比较广泛,不仅被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推荐系统、社交网络、智能交通等领域,还被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和知识图谱等领域。


轻量级神经网络是在保证模型的精度下对神经网络结构进行压缩、量化、剪枝、低秩分解、教师学生网络、轻量化设计后的小体积网络模型。


2015 年之前,随着神经网络模型性能的不断提升,不断增大的网络体积和复杂度对计算资源也有较高的需求,这就限制了当前高性能的网络模型在移动设备上的灵活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保证精确度的基础上,一些轻量级网络应运而生。从 2016 年,SqueezeNet、ShuffleNet、NasNet MobileNet、MobileNetV2、MobileNetV3轻量级网络模型相继出现,这些轻量级网络的出现使一些嵌入式设备和移动终端运行神经网络成为可能,也使神经网络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自动机器学习(Automatic Machine Learning,AutoML)是针对机器学习领域对机器学习从业者和 所需经费的需求不断增长而提出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机器学习系统。


AutoML 代替人工进行自动的网络模型选取、目标特征选择、网络参数优化和模型评价。也就是说,AutoML 可以自动构建具有有 限计算预算的机器学习模型结构。


AutoML 通过 2017 年 5 月的 Google I/O 大会进入业界视野并得到 广泛关注。随着神经网络深度和模型数量的不断增加,大部分的 AutoML 研究将重点关注在了神经网 络搜索算法(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algorithm, NAS),NAS 的开创性工作是 GoogleBrain 于 2016 年同时提出的。


随后 MIT 和 GoogleBrain 又在其基础上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工作,加入了强化学习、 基于序列模型的优化、迁移学习等更多合理的逻辑 思路,随之依次出现了 NasNet、基于正则化进化的 NasNet、PNAS 和 ENAS 等。贺鑫等 将目前神经网络搜索算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总结。


Google 推出了 Cloud AutoML 平台,只需上传你的数据,Google 的 NAS 算法就会为你找到一个快速简便的架构。


AutoML 的出现降低了部分行业对机器学习尤其是神经网络的使用者的在数量和知识储备上的要求,进一步拓宽了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的适用范围。


深度神经网络的主流硬件平台


随着硬件技术和深度神经网络的发展,目前形成了以「CPU+GPU」的异构模式服务器为主的深度神经网络的研究平台,如英伟达的 DGX-2。其具有 16 块 Tesla V100 GPU,可以提供最高达 2 PFLOPs 的计算能力。


面对复杂的实际应用需求和不断加深的神经网络结构,多样化的深度神经网络硬件平台也不断发展起来,形成了以通用性芯片(CPU、GPU)、半制定化芯片(FPGA)、全制定化芯片(ASIC)、集成电路芯片(SoC)和类脑芯片等为主的硬件平台市场。计算性能、灵活性、易用性、成本和功耗等成为评价深度神经网络硬件平台的因素和标准。


GPU


GPU(Graphic Processing Unit)起初专门用于处理图形任务,主要由控制器、寄存器和逻辑单元构成。GPU 包含几千个流处理器,可将运算并行化执行,大幅缩短模型的运算时间。由于其强大的计算能力,目前主要被用于处理大规模的计算任务。


英伟达在 2006 年推出了统一计算设备构架 CUDA 及对应的 G80 平台,第一次让 GPU 具有可编程性, 使得 GPU 的流式处理器除了处理图形也具备处理 单精度浮点数的能力。


在深度神经网络中,大多数计算都是矩阵的线性运算,它涉及大量数据运算, 但控制逻辑简单。对于这些庞大的计算任务,GPU 的并行处理器表现出极大的优势。自从 AlexNet 在 2012 年的 ImageNet 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以来GPU 被广泛应用于深层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推理。


大量依赖 GPU 运算的深度神经网络软件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Caffe、Theano 和 Paddle-Paddle 等)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 GPU 的使用难度。因此它也成为人工智能硬件首选,在云端和终端各种场景均被率先应用,也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灵活度最高的 AI 硬件。


FPGA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它允许无限次的编程,并利用小型查找表来实现组合逻辑。


FPGA 可以定制化硬件流水线,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应用或在不同时刻处理不 同应用,具有可编程、高性能、低能耗、高稳定、可并行和安全性的特点,在通信、航空航天、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测试测量等领域取得了很大应用市场。


人工智能产品中往往是针对一些特定应用场景而定制的,定制化芯片的适用性明显比通用芯片的适用性高。FPGA 成本低并且具有较强的可重构性,可进行无限编程。因此,在芯片需求量不大或 者算法不稳定的时候,往往使用 FPGA 去实现半定制的人工智能芯片,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从算法到芯 片电路的成本。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FPGA 在加速数据处理、神经网络推理、并行计算等方面 表现突出,并在人脸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网络安 全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 


ASIC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是专用集成电路,是指根据特定用户要求和特定电 子系统的需要而设计、制造的集成电路。


相比于同样工艺 FPGA 实现,ASIC 可以实现 5~10 倍的计算加速,且量产后 ASIC 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不同于可编程的 GPU 和 FPGA,ASIC 一旦制造完成将不能更改,因此具有开发成本高、周期长、门槛高等问题。例如近些年类似谷歌的 TPU、寒武纪的 NPU、地平线的 BPU、英特尔的 Nervana、微软的 DPU、亚马逊的 Inderentia、百度的 XPU 等芯片,本质上都属于基于特定应用的人工智能算法的 ASIC 定制。


与通用集成电路相比,由于 ASIC 是专为特定目的而设计,GoogleBrain 具有体积更小、功耗更低、性能提高、保密性增强等优点,具有很高的商业价值,特别适合移动终端的消费电子领域的产业应用。


SoC


SoC(System on Chip)是系统级芯片,一般是将中央处理器、储存器、控制器、软件系统等集成在单一芯片上,通常是面向特殊用途的指定产品,如手机 SoC、电视 SoC、汽车 SoC 等。


系统级芯片能降低开发和生产成本,相比于 ASIC 芯片的开发周期短,因此更加适合量产商用。


目前,高通、AMD、ARM、英特尔、英伟达、阿里巴巴等都在致力于 SoC 硬件的研发,产品中集成了人工智能加速引擎,从而满足市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需求。


英特尔旗下子公司 Movidius 在 2017 年推出了全球第一个配备专用神经网络计算引擎的 SoC(Myriad X),芯片上集成了专为高速、低功耗的神经网络而设计的硬件模块,主要用于加速设备端的深度神经网络推理计算。


赛灵思推出的可编程片上系统(Zynq 系列)是基于 ARM 处理器的 SoC,具有高性能、低功耗、多核和开发灵活的优势。华为推出的昇腾 310 是面向计算场景的人工智能 SoC 芯片。


类脑芯片


类脑芯片(brain-inspired chip)是仿照人类大脑的信息处理方式,打破了存储和计算分离的架构,实现数据并行传送、分布式处理的低功耗芯片。


在基于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芯片中,计算模块和存储模块分离处理从而引入了延时及功耗浪费。类脑芯片侧重于仿照人类大脑神经元模型及其信息处理的机制,利用扁平化的设计结构,从而在降低能耗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计算任务。


在人工智能火热的时代,各国政府、大学、公司纷纷投入到类脑芯片的研究当中,其中典型的有 IBM 的 TrueNorth、英特尔的 Loihi、高通的 Zeroth、清华大学的天机芯等。


目前,深度神经网络芯片正在不断研究开发中,每种芯片均是针对一定的问题而设计的。因此,不同的芯片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通过上述对不同芯片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相比 GPU,FPGA 具有更强的计算能力和较低的功耗。相比 ASIC 和 SoC, FPGA 具有更低的设计成本和灵活的可编程性。


相比类脑芯片,FPGA 的开发设计更简单。综合当前深度神经网络芯片的特性可知,FPGA 的设计性能更适合应用于深度神经网络在普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随着 FPGA 在深度神经网络领域的应用,相关学者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本文从 FPGA 应用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设计原理、型号选择、应用领域、加速器及具体加速原理、实验评估指标到最后的 FPGA 应用与深度神经网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对 FPGA 用于神经网络加速进行全面的介绍,为读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参考资料:

https://cjc.ict.ac.cn/online/onlinepaper/jlc315.pdf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深度神经网络(DNN)是深度学习的一种框架,它是一种具备至少一个隐层的神经网络。与浅层神经网络类似,深度神经网络也能够为复杂非线性系统提供建模,但多出的层次为模型提供了更高的抽象层次,因而提高了模型的能力。
「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 」最新TKDE2022研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2年3月29日
深度神经网络 FPGA 设计进展、实现与展望
专知会员服务
56+阅读 · 2022年3月26日
深度神经网络FPGA设计进展、实现与展望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2年3月21日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缺损修复方法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1年12月18日
FPGA加速深度学习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66+阅读 · 2021年11月13日
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注意力机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75+阅读 · 2021年10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21年3月30日
专知会员服务
112+阅读 · 2020年8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20年8月4日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20年6月20日
「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 」TKDE 2022研究综述
新智元
5+阅读 · 2022年4月8日
「深度神经网络 FPGA 」最新2022研究综述
专知
3+阅读 · 2022年3月26日
FPGA加速深度学习综述
专知
3+阅读 · 2021年11月13日
注意力机制综述(中文版)
专知
23+阅读 · 2021年1月26日
最全综述 | 医学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life
55+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硬件加速神经网络综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4+阅读 · 2019年2月1日
图神经网络综述:模型与应用
PaperWeekly
194+阅读 · 2018年12月26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08年12月31日
Arxiv
29+阅读 · 2020年3月16日
Arxiv
17+阅读 · 2019年4月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 」最新TKDE2022研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100+阅读 · 2022年3月29日
深度神经网络 FPGA 设计进展、实现与展望
专知会员服务
56+阅读 · 2022年3月26日
深度神经网络FPGA设计进展、实现与展望
专知会员服务
33+阅读 · 2022年3月21日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缺损修复方法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1年12月18日
FPGA加速深度学习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66+阅读 · 2021年11月13日
卷积神经网络中的注意力机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75+阅读 · 2021年10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21年3月30日
专知会员服务
112+阅读 · 2020年8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20年8月4日
专知会员服务
78+阅读 · 2020年6月20日
相关资讯
「深度学习注意力机制 」TKDE 2022研究综述
新智元
5+阅读 · 2022年4月8日
「深度神经网络 FPGA 」最新2022研究综述
专知
3+阅读 · 2022年3月26日
FPGA加速深度学习综述
专知
3+阅读 · 2021年11月13日
注意力机制综述(中文版)
专知
23+阅读 · 2021年1月26日
最全综述 | 医学图像处理
计算机视觉life
55+阅读 · 2019年6月15日
硬件加速神经网络综述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4+阅读 · 2019年2月1日
图神经网络综述:模型与应用
PaperWeekly
194+阅读 · 2018年12月26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阅读 · 2008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