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时,报业大亨、美国新闻集团掌门人鲁伯特·默多克做出了一个影响全球传媒业的决定:新闻集团旗下所有新闻网站都将实施收费。
默多克单方面宣告了网络免费新闻时代的终结,他说,“有质量的新闻报道不应该是廉价的。”
就在那一年,在《财经》做了11年主编的胡舒立,带着原来的团队,成立了一家新的财经媒体:财新传媒。
一年后,《财新周刊》数字版上线,从开始就施行收费制,定价为298元/年,一年50期。它的定位是“一本社会精英与财富阶层都在看的杂志”。
在胡舒立的带领下,财新以一系列独家、重磅的报道在业界树立起口碑,而在商业化探索上,财新也一直走在前列。
如今,成立近八年的财新传媒,响应了默多克的那一句宣言,迈出商业模式转型的重要一步。
10月16日晚,财新网发布公告,宣布将于11月6日(周一)起,正式启动财经新闻全面收费。同时,推出由《财新周刊》和财新网主要新闻合成的收费产品“财新通”(498元/年)。
按照目前公布的计划,此前基本免费的、发稿量最大的财新网也将对主要新闻将实行收费或分时收费(即48小时内免费,然后转入收费)。这次财新开启的“全面付费”,主要影响到的正是财新网。目前国内的新闻网站几乎没有实行收费制的,财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价格方面,财新推出的官方收费标准显示,如果现在订阅《财新周刊》(298元/年),即可在11月6日直接升级为第一批“财新通”用户(498元/年),相当于六折价格。
财新旗下还有两款更高端的付费产品:去年底推出的、面向英文世界的新闻产品“CaixinGlobal”,定价1348元人民币;今年7月上线的数据分析产品“财新数据+”,定价1998元/年。
对于全面付费,财新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聚焦精准用户,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财新与国内一些靠流量生存的媒体,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敢大胆推行全面付费,财新确实有这个底气。
新榜创始人、CEO徐达内谈到对此事的看法时表示,“我非常期待财新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优质的内容,不论是知识还是资讯,都值得付费。坦白说,如果财新都不值得付费,我就想不出中国同类媒体还有哪家有这个价值了。”
长按二维码订阅榜哥微见
内容付费市场越来越大,
新闻付费行得通吗?
回到2009年,当默多克说完“网络免费新闻时代终结”之后,《北京商报》的记者在北京街头就这个话题做了一次街头采访,希望可以借此试探我国新闻网站收费的可能性。
当时的调查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虽然58%的民众理解新闻网站收费,但72%的民众不能接受我国新闻网站收费,还有46%的民众认为我国永远不可能接受新闻网站收费。
其实也不难理解。从新浪、腾讯、搜狐、网易开启的门户网站时期开始,网友们就习惯了在网络上接受免费的新闻资讯。况且,大部分民众对新闻的质量并不挑剔,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和谈资而已。
财新掌门人胡舒立也曾说过,在中国,培育一个收费市场是非常难的事。“媒体过去训练读者不需要花钱就可以看到精神产品,现在再收费,很多读者就难以接受。”
不过,用户没有付费阅读的意识,不代表这条路就行不通。付费意识、消费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嘛。
知识付费、内容付费,已然被列入新媒体领域里最热门的概念。语音付费产品“分答”“值乎”的出现,《李翔商业内参》在得到App上线、马东团队《好好说话》登陆喜马拉雅FM……至今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最近准备上市的阅文集团,也是迎着付费阅读的风头,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围绕内容付费的争议也有不少,但至少我们已经看到内容付费的市场越来越大,愿意付费的人并没有想象的少。这块蛋糕很诱人,变现很直接。
财新商城里,《财新周刊》数字版一年的销量是2748,这个数字看起来并不起眼。不像之前定价199/年的《李翔商业内参》一天卖出一万多份那样,让内容生产者们感到兴奋。
由于社会阶层和认识层次的差异,不同人群之间对信息质量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很多人在社交媒体、资讯App上浏览资讯只是为了打发时间,而他们当然也不能理解为何一年要花500元看新闻。
新闻付费在国内能行得通吗?这个问题之前很难回答,但如今我们有了一个可以观察的样本。
外媒的新闻付费是什么样的?
在财新的公告里有这样一句话:“借鉴国际同行经验,为寻求基业长青做出的重要探索。”在国外,付费订阅新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一方面,正是因为所有人都能在网上看到免费的新闻,导致信息冗余、真假难辨,读者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逐渐提升,外媒发现,越来越多专注于优质、深度报道的出版商开始赚钱了。在美国大选期间,新闻媒体的付费订阅量有显著提升。
另一方面,国外媒体开始对新闻收费,同样也是形势所迫。传统的广告营收下滑严重,如果不变革就只能等死。
《华尔街日报》是在线阅读收费的先行者,也是目前最成功的付费新闻网站之一。非订阅用户点开华尔街日报的付费新闻,只能看到前面一两段,紧接着就是加入付费订阅用户的贴片广告。
在长达20年的付费探索中,《华尔街日报》的付费模式有过多次调整。比如,给非订阅用户24小时的“访客权限”,在此期间他们能够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的一些文章样本。(财新的“分时收费”与此相似)
英国的媒体同样推行付费订阅制度。比如《泰晤士报》为了扩大付费订阅用户基础,在内容上做了很大调整,搁置热点新闻跟进,转向编辑精选推荐,用深度的报道和权威性的分析来吸引读者。
连Facebook也在帮助媒体实现内容付费。据今年7月的报道,Facebook将在产品加入付费墙,比如在Facebook上阅读10篇《纽约时报》的文章后,用户可能就会被连接到《纽约时报》的订阅注册页面。Facebook计划10月开始测试这项功能,如果效果良好,将在明年扩大使用范围。
无论从国内付费市场崛起,还是从国外同行的经验来看,财新这个时候推出全面付费,应该说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不管成功与否,财新的尝试,扩展了国内内容付费市场的边界。
在默多克宣告“网络免费新闻时代终结”的八年后,中国的新闻媒体终于踏上了一段意义深远的商业化探险。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新世相图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