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疗市场,近年来已获得很多的创业者和投资人的关注。他们有的做儿科诊所、有的做儿童随访市场。
在儿童随访市场,有一家名叫千合医疗,它是目前唯一一家可以大规模切入儿科公立医疗体系、广泛对接医院HIS系统,并与院内医疗服务流程深度融合的诊后管理服务方案提供商,诊后管理已经成为医疗全流程管理的核心环节,为治疗期和康复期儿童提供完善的诊后服务。
自2017年9月上线以来,已签约10家医院,另有17家潜在签约医院,平台拥有10000余名患者用户、注册医生近500人,平台咨询人数达200+人/周。
由此,动脉网专访了千合医疗创始人何玲颖和前阿里巴巴数据专家刘磊,进一步发掘千合医疗如何立足于诊后随访市场。
千合医疗瞄准儿童随访是一个空白市场
在采访中,何玲颖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康复随访环节一直是诊疗环节中尚未完善的部分,各院医生也做过诸多尝试,主要方式包括上门寻访、电话回访、Email等形式与患者建立院外链接,但受场景、情绪等多方因素影响,效果和效率都很差。
而对于患者来说,定期去医院复查、开药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虽然这样的复诊可能医生几分钟就能看完,但由于医生每天巨大的门诊量,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再给复诊病人诊疗。
图为千合医疗团队向张金哲院士汇报实景图
因此,医生很希望有一款产品帮助他们做随访,尤其是在儿科领域。拿北京儿童医院的张金哲院士来说,他现已97岁高龄,仍坚持在临床一线,行医40余年间救助过很多患者,但后来这些患者都消失了,康复如何,有没有复发?有没有并发症,他一无所知。这种情节就像自己的孩子遗失了一样,无形中成为他一生的牵挂。
为此,她希望创立一个高效便捷的康复随访工具,也就是千合医疗的雏形。她认为康复随访市场并非简单的随诊市场,而是一个诊后市场,包括随诊复诊及诊后康复的过程。
目前国内儿童医学资源极度稀缺,到医院复诊对患者和医疗资源都造成负担。根据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患者在医院的花费和院外康复的花费比例为1:1。但国内系统化、商业化的诊后市场却是个空白。诊后市场需求迫切,但医院单方面并不足以把触角延伸至院外康复中,迫切需要一个连接院内诊疗和院外康复环节的桥梁。
孵化成长于北京儿童医院,是北儿数十年诊后管理经验的产品转化
何玲颖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儿童医院集团骨干,曾任同仁医院产业集团副总经理、昆明同仁医院副院长,拥有丰富的医疗经验,深度理解诊后康复管理。
因为何玲颖的关系,所以千合医疗的诞生雏形是在北京儿童医院内,产品最先从随访需求强烈的重病慢病科室切入。在北儿,儿科的重大疾病集中度非常之高,在北京儿童医院接待的门诊和住院患儿中,外地患者分別占60%和70%;全国将近一半的血液病儿童患者、1/3的肿瘤儿童患者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因此千合医疗在北京儿童医院即可覆盖大量的儿童重慢病患者。
同时,北京儿童医院医联体还有21家合作单位,千合医疗也与这医联体系内签订了合作关系。
但是光有医疗资源远远不够,千合医疗还需寻求技术层面的支持,组建一个完整的团队。去年8月,前阿里巴巴数据专家刘磊作为患儿家长带孩子就诊于北京儿童医院,此次诊疗过程结识何玲颖。当时刘磊本在找寻新项目,与她的初步沟通发现千合医疗的愿景和前瞻度很好,自身的技术力量恰能弥补企业的短板,故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合作。
目前千合的团队共计17人,涉及技术研发、管理、商务拓展、商业保险等领域。
何玲颖具有医疗行业人脉及医疗管理经验,主要负责医疗领域管理工作;刘磊作为联合创始人,拥有丰富创业经验,前阿里巴巴数据专家,主要负责互联网及产品运营工作;现东软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区销售总监周春艳,具有多年医疗行业销售经验,主要负责商务拓展工作;现华保乐群医疗创始人姚广,具有多年大型保险公司经验,担任千合医疗商业保险顾问。
智能跟踪模式数据库,打通公立医院系统壁垒,零成本拓展
自此,在北儿专家们数十年的宝贵经验基础之上,千合医疗正式从北京儿童医院内部孵化成公司。在成立之前,他们团队历时3年做项目调研,建立起广泛覆盖儿科2785种疾病的医疗跟踪智能模型数据库,该数据库设计通用医疗跟踪指标167项,专病医疗跟踪指标409395项,平均每种儿科疾病跟踪指标147项。
截至目前,千合医疗的“超级随访”APP投入临床使用2年,已服务患者5000余名,得到了医院与患儿家长的一致好评。
细节处理上,“超级随访”APP贴近诊疗环节实际需求,视频复诊功能在医生端嵌入美白效果,患者端采用原生色彩画质,保证疾病信息准确传达;支持医疗单据人工智能读取,提高复诊便捷性;将医生的专业性术语用漫画、语音、视频讲座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患者易于接受。
与市场上其他做随访的产品相比,何玲颖表示千合医疗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通医院HIS系统,有效实现信息资源双向沟通,完成信息资源整合。医院的数据是患者的院内数据,而“超级随访”APP是收集大量的院外数据,并把数据传回医院作为患者信息的补充,两个系统对接之后医生能够掌握患者全部医疗数据。
复诊的医生不论在何处都可以掌握患者的诊疗信息,包括患者在家的服药依从性、临床症状等均可通过系统了解,这样就完成整个院内诊疗院外康复的信息闭环。同时,系统可提前安排好慢病患者出院后2至5年的康复随访计划,并按计划督促患者在院外有效实施,评估其康复效果,完成院外医患间的双向沟通。
第二,零成本的团队商务拓展,已签约10家医院,待签17家医院。一直以来,千合医疗定位于助力医院,切进并融合大型公立医院,协助医院进行改革和整合管理,为医院提供一整套成长方案。
合作的过程中,联合医疗机构将服务半径扩大至院外,对现有医疗服务进行改善,同时挖掘更多更好的增值服务来为医院创收,平台按比例收取一定信息服务费,达到医院与平台的双赢。各大医疗机构对此运营模式给予广泛认可,此为千合医疗进一步实现商务拓展的有利条件。
第三,建立细分市场中唯一打通远程诊断及电子处方模式。电子处方从院内HIS系统里开,与院外的互联网医院不同,不需要互联网医院的资质。患者通过该平台买药付款,药品物流配送,后续再做康复随访。
第四,依托有效的术后随访服务体系,开展保险定制化服务。根据场景做费率精算,设计保险产品,提高医院的毛利率。目前千合医疗与小雨伞保险公司合作,基于患者医疗大数据,提供诊后管理构筑场景,协助产品设计。每家医院采用定制化的产品,提供不同的手术包,设计不同的保险产品。这是作为手术服务包嵌入医疗服务环节,不是直接给医院或医生推销保险,公司现已接洽泰康保险。
第五,C端患者管理、知识分享、第三方海外就医等患者运营模式持续挖掘中。目前公司已经尝试了捐随访小课堂活动,未来将收取一定的费用。将其作为知识变现的一种途径。
2020年拓展200家医院,TO B和TO C实现盈利
在何玲颖看来,其实所有疾病都需要康复,只是不同疾病康复周期有长短的差异,但现有医疗资源匮乏,康复随访的覆盖面还不够完善。
基于此现状,未来千合医疗的发展方向将重点放在康复随访的普及面上,拟建立全国性儿童就诊网络体系,达到各级医院信息数据共享。
同时,建立每个孩子的健康医疗档案,进一步将儿童成长过程的诊疗信息带到成人医院,完成每个孩子儿童期至成人期的诊疗信息无缝连接。
截至目前,千合医疗自2017年9月上线以来,注册患者10000余名,注册医生500余名,平台咨询人数达200+人/周,已签约医院10家,储备待签医院17家。
未来,“我们希望2020年拓展200家医院,实现B端和C端的盈利。”何玲颖坦言,并深度探寻变现方式。
比如说,在TO B业务方面,今年建立围绕“商保融合”与“增值收费”的商业模式并尝试单点盈利,明年在大型医疗体系内实现商业模式盈利复制,在一个医疗体系内形成垄断地位,拓展1-2条新的大型医疗体系服务。
在TO C业务方面,优化C端流程与使用体验,围绕1-2家C端合作商进行盈利合作。比如更多的增加付费模式。
其他方面主要是围绕诊后数据进行大数据/AI初步探索,利用诊所数据辅助B端商业化运作,参与医院科研、商保深度定制产品。
做好儿童诊后市场,是千合医疗一直以来坚持的长远规划的首要策略。此前已经获得了数百万的融资,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
文|罗美
微信|qwe2012520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 CVS、信诺等公司正掀起一场医药供应链“革命”,瞄准低效、不透明痛点
★ 电子处方、处方外流、并购整合……决定连锁药店未来的7大变数
★ 电子病历新政激活医疗信息化两大百亿市场,医院达标应如何选择
植发专题
★ Histogen
“医药数字化转型”专题
★ 阿斯利康 ★ Oscar health
★ Verge Genomics ★ Veeva
“心理健康+案例”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