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最经典的电脑之一,带你回顾 MacBook Pro 这 16 年的历史

2022 年 10 月 6 日 少数派
想要做 Pro ,先得有 Power
众所周知,MacBook Pro 本身的故事,开始于 MacBook Pro 之前。
苹果公司第一台与如今「笔记本电脑」概念相近的产品来自 32 年前,发布于 1989 年的 Macintosh Portable 是第一部使用电池供电的 Mac 电脑。然而从产品命名上解释, Macintosh Portable 实际上仍然属于苹果早期采用完整拼写的「Macintosh」麦金塔计算机,从外观上也可以明显看出它与 80 年代 Macintosh II 、 Macintosh SE 等等产品的亲缘关系更近,周身无不洋溢着那个年代标志性的米白色。
1989 年,苹果公司的第一台便携式电脑| sixcolors
除此之外,从 Macintosh Portable 的命名上其实很难看出这款产品的群体偏向,毕竟彼时仍然处在计算机小型化与便携化的开端,「portable」一词本身就已经足够展现出产品的最大特点。再加上当时正值乔布斯被挤出苹果创办 NeXT 和皮克斯、苹果本身产品线混乱竞争力涣散的一段时间, Macintosh Portable 并没有在市场上引起显著的反响。

但是苹果公司的第二台笔记本电脑则做出了一个急转弯。上市于 1991 年的 PowerBook 100 无论是从黝黑方正的产品外观还是直言不讳的命名方式上,都可以看出苹果这一次将目标群体明晃晃地指向了需要高强度使用电脑的专业人士,即「power-user」们,由索尼操刀的全新机身结构与设计风格更是与两年前的 Macintosh Portable 彻底划清了界限。
1991 年,看着很像 IBM 老大哥的 PowerBook 100| Wikipedia
而 PowerBook 100 本身也有一段不菲的功绩,从某种程度上说,如今我们所习惯的笔记本电脑「腕托位于键盘下方、集成指点设备(轨迹球/触控板)」的 C 面布局标准就是由 PowerBook 100 所开创的,重要性不容小觑。至此,这一套商务范十足的黑色塑料设计成为了苹果在笔记本领域的经典形象,同 1998、99 年的初代 iMac 与 iBook 圆润的半透明多彩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然而这样中规中矩的商务风格——至少从苹果的角度看——并不是完美的:距离稍微远一点,早期的 PowerBook 机型看上去就和 IBM 的 Thinkpad 没什么两样了。所幸 2001 年, PowerBook 产品线中一款「标新立异」的新品从这套已经有些乏味的商务风格中跳脱出来、在工业设计层面做出了一些极为大胆的尝试,这便是用上了钛合金机身的 PowerBook G4 Titanium 。
2001 年,横跨 OS 9 与 OS X 、塑料与金属的 PowerBook G4 Titanium| Pinterest
尽管从命名规则上, G4 Titanium 只是一次 PowerBook 框架内的迭代升级,但是它面世的 2001 年对于苹果来说却是承载着许多转变的一年——前有 Power Mac G4 Cube 设计过度导致的口碑滑坡,后有摒弃 CRT 大幅瘦身的顽皮跳跳灯 iMac G4 ,以及堪称掀起了音乐消费革命的 iPod 。甚至可以说,苹果产品在大众消费者眼中「简洁、干净、明快」的印象正始于此。
从设计角度上, PowerBook G4 Titanium 是非常可圈可点的,但是它作为一款消费产品却并不怎么出色。除了更加纤薄的机身导致了扩展性方面(比如可以不停机更换的双电池)的损失之外,初次接触钛合金加工的经验不足也让 G4 Titanium 在上市初期产生了非常多的品控问题——边框掉漆、转轴断裂、磁吸卡扣脱落等,小毛病不一而足。尽管苹果陆陆续续通过规格迭代解决掉了其中的大部分,但是钛合金加工困难的本质问题却没有办法绕开,于是在 2003 年,新款 12 与 17 寸的 PowerBook G4 通过一种非常简单的方式解决了钛合金机型的品控问题:
图| memegenerator
2003 年全系换装铝合金机身的 12、15 与 17 寸 PowerBook G4 Aluminum 同样也是比较早期进入国内用户视线的几款苹果笔记本产品之一,17 寸的机型更是得到了一个「大飞机」的昵称。你或许没有见到过 PowerBook 的真身,但是苹果邀请姚明与美国演员威勒 · 特耶(Verne Troyer)为 PowerBook G4 拍摄的宣传片《大与小》却经常出现在各类苹果广告的盘点中。
截图| Youtube
Aluminium:后 PowerPC 时代(2006 - 2008)
2006 年的旧金山 Macworld Expo 对于苹果的意义非同小可。
前一年的开发者大会中,苹果宣布了从 PowerPC 处理器转型到英特尔处理器的计划,并承诺将于 6 月初完成第一批搭载英特尔处理器产品的出货。因此在 1 月的 Macworld 大会上,乔布斯提前半年就拿出了搭载英特尔 Core Duo 处理器的 iMac ,并且宣布 OS X 10.4.4 Tiger 对于新处理器全原生运行、几乎全部的 PowerPC 架构软件都可以通过 Rosetta 转译运行时,台下的欢呼声是真真切切的。
2006 年 Macworld 大会,乔布斯与时任英特尔总裁保罗 · 欧德宁| iOSMac
等到欢呼声退去、连结束语都说完一半之后,乔布斯一句经典的「 One more thing 」才终于把整场活动推向了最高潮。
在 Macworld 大会之前,苹果在电脑产品中广泛使用的已经是 PowerPC 970(即 PowerPC G5 )处理器,比如 2005 年的 iMac G5 和 Power Mac G5 ,但是同期销售的笔记本中却一直使用的是上一代的 PowerPC G4 处理器——甚至可以说是如今 iPhone 14 搭载 A15 处理器的历史渊源了——原因也很简单, PowerPC G5 处理器尽管频率上限更高,能效比却不如 G4 ,想要直接放进笔记本产品里面是不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乔布斯在介绍使用新处理器的笔记本产品时,「Performance per Watt」的表格甚至是放在了产品名字之前。
截图| Youtube
当然,我们现在都已经知道,这款正式开启了苹果 MacBook 产品线的划时代产品,就是 MacBook Pro 。
不过除了处理器大不相同,初代的 MacBook Pro 其实在外观上与 PowerBook G4 非常相似,尤其是机身面板的拼接工艺、银色的键盘与活动式的屏幕挂钩。倘若不看屏幕底部边框上的铭文的话,它们几乎就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左:17 寸的 MacBook Pro ,右:我自己淘到的 17 寸的 PowerBook G4
不过外观原本就不是第一代 MacBook Pro 尝试发力的方向。实际上,结合乔布斯在 Keynote 期间所用的措辞,2006 年的 Aluminum MacBook Pro 其实就是苹果原计划中的 PowerBook G5 ——只不过跟着 CPU 更换了产品命名而已。
Unibody:奠基石(2008 - 2012)
Unibody 一体成型的金属外壳可以说是苹果产品中非常鲜明的特征之一。
通过在一整块金属上用 CNC 雕刻出机身框架和所有固定结构,其所带来的最直观的好处就是在缩减零件数量的同时,实现了极高的机身强度——对于需要四处搬动的笔记本电脑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当苹果终于实现了 Unibody 一体成型机身的量产之后,在 2008 年 10 月的苹果特别活动中,由乔尼 · 艾弗登台介绍的 Unibody 工艺也是排在了代表性能的新款英伟达 GPU 的前面。
截图| Youtube
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印象中最熟悉的那个使用玻璃屏幕、黑色悬浮键盘(亦称孤岛式键盘、巧克力键盘,指每颗键帽之间留有空隙的键盘类型)与完整多点触控板的 MacBook Pro 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抛开各种功能性上的细微改变,这套设计语言苹果同样坚持了近十年,一直沿用到了 2016 年末全 USB-C 接口的新模具上市。
而在 Unibody 外壳之外,这一代的 MacBook Pro 的升级重心还包括来自英伟达的显卡——并且不是一块,而是两块独立封装的显卡。
15 寸 Unibody MacBook Pro 里面独立封装的 CPU 与两块 GPU| iFixit
彼时距离英特尔将 CPU 与 GPU 集成到同一块晶片上、形成如今意义的「核心显卡」还有大概两年多的时间。为了解决高性能显卡的能耗问题,苹果采取了让显卡自己「高低搭配」的办法:同时在 MacBook Pro 里面装上了 GeForce 9400M 与 9600M GT 两块 GPU ,日常使用时让兼任北桥并且功耗比较低的 9400M 工作,碰到高负载任务后再切换到 9600M GT ——这也是为什么一部分 2011 款 MacBook Pro 出现过热导致的脱焊事故之后,「禁用掉一块 GPU」的处理措施开始流行起来的缘故。
与此同时, 2008 年的第二代 MacBook Pro 还迎来了苹果的新一代多点触控板。尽管同年早些时候发布的 MacBook Air 上面那块也叫做 Multi-touch Trackpad ,但是第二代 MacBook Pro 上的这一块触控板终于干掉了下方的机械按键、完成了视觉上的统一,成为了后续 MacBook 产品线中玻璃材质触控板的源头。
另一项有趣的事实在于,尽管与第二代 MacBook Pro 一同在 2008 年的特别活动中亮相、并且硬件配置十分接近,使用 Unibody 机身的 13 寸 MacBook 却并不属于 MacBook Pro 系列,而是对于之前聚碳酸酯机身的纯白色无印 MacBook 、昵称「小白本」的升级款。直到 2009 年的 WWDC ,苹果才宣布将 13 寸的 Unibody MacBook 并入 MacBook Pro 系列,自此将 Pro 系列扩充为 13/15/17-inch 三条产品线。
仔细看!这时候的 13 寸机型还不叫 Pro| WayBackMachine
尽管 13 寸的 MacBook Pro 比起 15 和 17 寸的机型算是「赶了个晚集」,却意外成为了全部 Unibody MacBook Pro 产品线中生命力最长久的一款——从 2009 年一直销售到了 2016 年末,横跨了 OS X Tiger 到 macOS Catalina 整整九个系统大版本更新,最终成为了苹果销售的最后一款带有机械硬盘、实体光驱、火线和以太网口的笔记本电脑,于 2016 年 10 月才光荣退市。
苹果官网直到 2016 年 9 月都还在销售 13 寸的 Unibody 机型| WayBackMachine
Retina:永远的经典 (2012 - 2015)
时至 2012 年, MacBook Pro 已经在面向图片与音频创意领域的专业用户之间树立了相当的口碑,因此当用户们看到 2010 年伴随 iPhone 4 一起发布的 Retina 屏幕技术仅仅在一块 3.5 寸的小屏幕上都能带来如此明显的显示效果提升之后,将 Retina 屏幕搬上 MacBook 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因此在 2012 年的 WWDC 上,苹果顺势发布了新一代使用 Retina 屏幕的 15 寸 MacBook Pro ,屏幕边框缩窄的同时分辨率一举跃升至 2880 * 1800 ,并于同月停产了 17 寸的非 Retina 机型——直到整整七年后才又一次对屏幕尺寸进行了变动。
在 Retina 屏幕之外,第三代 MacBook Pro 又一次对机身模具进行了一些改动。除了 Unibody 工艺没有变之外, Retina MacBook Pro 的机身造型与 2010 年末楔形机身的第二代 MacBook Air 更加接近,15 寸机型的厚度相比上一代 Unibody MacBook Pro 更是减少了近四分之一、已经十分接近 MacBook Air 的厚度了。
Retina 与 Unibody MacBook Pro| Endgadget
更加苗条的机身同样带来了一些接口方面的改动。原本的第一代 MagSafe 接口在 Retina MacBook Pro 收窄的边框上已经放不下了,因此在 WWDC 2012 上伴随 MacBook Pro 与 Air 闪亮登场的还有瘦身成功的 MagSafe 2 。上一代 Unibody MacBook Pro 上的以太网口、火线 800 和 mini-DP 接口也一并被去除,取而代之的是两个雷雳接口与全尺寸的 HDMI 接口,以及 SD 卡槽。
外部结构大改的同时, Retina MacBook Pro 更显著的进化在于去掉了机械硬盘与光驱,全面使用闪存芯片,显著提升读写性能的同时告别了之前那个可以由用户自行升级 MacBook Pro 硬件的时代——不过尽管内存被焊死在了主板上,用户还是可以通过转接口更换硬盘的。
科技黄图(十年陈)| WayBackMachine
如果说之前的 Unibody MacBook Pro 奠定了 MacBook Pro 经典造型的基础,那么使用 Retina 屏幕的 MacBook Pro 毫无疑问就是大家眼中最经典的造型本人了。作为最后一代仍然维持着一点点用户升级空间、同时保留主流接口并且硬件(尤其是屏幕)不落伍的机型, Retina MBP 几乎可以说是最历久弥新的一代 MacBook 。甚至很多我们今天已经习惯的小功能,比如风扇的非对称扇叶、多麦克风阵列,甚至是 Force Touch 触控板,最早都是出现在 Retina MBP 上面的。
USB-C:步子太大了(2016 - 2021)
从今天的视角回头看 2016 年的全新款 MacBook Pro ,最合适的一句评语或许是「生不逢时」——在前一年的 12 寸 MacBook Retina 机型上,苹果尝试了一些非常激进的设计理念,并且有些冒然将这些激进的理念直接套用在了任务更加繁重的 MacBook Pro 上面。而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包含 Touch Bar 的机身模具主销的 2016 至 2021 年,成为了或许是 MacBook Pro 风评最差的几年。
然而回到技术本身来讲,包含 Touch Bar 的全 USB-C 机型所包含的进步其实是相当显著的。苹果向来很少回顾自己曾经发布的产品,但是 2016 年 10 月 27 号的媒体见面会上,蒂姆 · 库克罕见地以 1991 年的 PowerBook 170 作为开场、甚至用上了「再次定义笔记本电脑」的陈述来介绍新款的 MacBook Pro ,足可见当时苹果对于这套新设计所寄予的厚望。
图| Youtube
遗憾的是,苹果这一次的眼光并不是很准。
尽管 Touch Bar 本身的理念非常有创意,但是用户们基于二三十年的键盘使用习惯最终被证明是无法通过一个单独的功能改变的。因此原本是 2016 款 MacBook Pro 主打功能的 Touch Bar 最终还是收获了大多数用户「鸡肋」的评价,远没能如同苹果预期的那样成为革命性的全新交互方式。
而在主打功能没能打动用户的同时,新模具在专业产品上过分追求轻薄还引发了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尽管「发热」从 MacBook Pro 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一部分 Unibody 与 Retina MBP 甚至还出现过由于过热导致的芯片脱焊最终不得不修改售后政策甚至召回的问题,但是近十年的消费者们已经与之前很不一样了——被机身体积极大限制的散热模组、缝缝补补两三年也没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蝶式键盘,最终在带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机型上催生出了比如「梦幻单热管」「键盘敲钢板」等一系列经典笑话。
截图| bilibili
但是在笑话之外,不可否认的是带 Touch Bar 的 MacBook Pro 仍然带来了很多的确非常实用的进步,比如这是第一款带有 Touch ID 的 MacBook ,机身双侧可用的雷雳 3 接口尽管高估了 USB-C 规格的普及速度,也的确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然而不合时宜的进步往往并不能带来正面的效果,如同当年设计过度、实用性向美观度过分妥协的 Power Mac G4 Cube 那样,全系列使用 Touch Bar 的这段时间不可不谓是 MacBook Pro 的一段低谷。
幸运的是,2019 年 11 月,彻底与蝶式键盘决裂的(英特尔处理器) 16 寸 MacBook Pro 最终还是向着正确的方向迈开了步伐。
Apple Silicon:回到正轨(2020 至今)
不得不说,无论是哪个时候的 MacBook ,其中的 13 寸机型或许不是配置最好的那一个,但总是卖得最久的那一个。
截图| Apple
从 2020 年 11 月苹果的自研 M1 系列处理器落地,到 2021 年 10 月使用了新模具的 14 寸与 16 寸 MacBook Pro 伴随着 M1 Pro 和 M1 Max 发布,我们原本以为会跟随着「M1 试验田」的职责一起退役的 13 寸 Touch Bar 机型不仅没有退役,反而还凭借着比 M2 MacBook Air 更大的电池一举拿下了目前苹果笔记本的续航冠军,在极客湾的 续航测试 中跑出了接近 15 个小时的傲人成绩。
但是毫无疑问,目前 14 寸和 16 寸的 MagSafe MacBook Pro 才是系列的中流砥柱。与 2016 款模具不同的是,这一代机型浑身上下都洋溢着对与十年前的致敬与回归:
换句话说,这也是对 MacBook Pro「工具属性」最明显的那段时间的追思——平顶圆角的机身设计来自跨界两代 CPU 的 Aluminum MacBook Pro ,手感优秀的剪刀脚键盘来自更新生产工艺与键盘样式的 Unibody MacBook Pro ,素质大升级的屏幕和久别重逢的接口来自经久不衰的 Retina MacBook Pro ……如此种种,我非常愿意相信它们将会是下一个十年的「Retina MBP」,成为那个标杆一样的存在。
作者:PostMeridy
责编:Tp

/ 更多热门文章 /

登录查看更多
1

相关内容

苹果公司旗下笔记本电脑系列之一。
【干货书】预测原理与实战,Forecasting: Principles & Practice
专知会员服务
92+阅读 · 2022年4月11日
贝叶斯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的概率图模型概述
专知会员服务
67+阅读 · 2021年10月17日
【经典书】图论第四版,18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6+阅读 · 2021年7月2日
【经典书】Linux UNIX系统编程手册,155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45+阅读 · 2021年2月20日
【经典书】精通Linux,39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2+阅读 · 2021年2月19日
干货|书籍《百页机器学习》推荐(附最新135页PDF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61+阅读 · 2020年9月22日
【经典书】贝叶斯编程,378页pdf,Bayesian Programming
专知会员服务
247+阅读 · 2020年5月18日
真要取代电脑?苹果给 iPad 准备了史诗级更新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10月21日
苹果要推出 iPhone 14 Plus?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6月28日
最高 38 核 GPU,苹果 M2 Max 芯片曝光!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6月11日
15 英寸,苹果 MacBook Air 越做越大!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3月24日
买前必看,MacBook Pro 2021 深度解读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11月9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1月24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1月23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1月23日
Arxiv
32+阅读 · 2021年3月8日
Arxiv
15+阅读 · 2019年9月30日
Arxiv
15+阅读 · 2019年3月16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干货书】预测原理与实战,Forecasting: Principles & Practice
专知会员服务
92+阅读 · 2022年4月11日
贝叶斯迁移学习: 迁移学习的概率图模型概述
专知会员服务
67+阅读 · 2021年10月17日
【经典书】图论第四版,18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6+阅读 · 2021年7月2日
【经典书】Linux UNIX系统编程手册,155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45+阅读 · 2021年2月20日
【经典书】精通Linux,394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92+阅读 · 2021年2月19日
干货|书籍《百页机器学习》推荐(附最新135页PDF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61+阅读 · 2020年9月22日
【经典书】贝叶斯编程,378页pdf,Bayesian Programming
专知会员服务
247+阅读 · 2020年5月18日
相关资讯
真要取代电脑?苹果给 iPad 准备了史诗级更新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10月21日
苹果要推出 iPhone 14 Plus?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6月28日
最高 38 核 GPU,苹果 M2 Max 芯片曝光!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6月11日
15 英寸,苹果 MacBook Air 越做越大!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2年3月24日
买前必看,MacBook Pro 2021 深度解读
ZEALER订阅号
0+阅读 · 2021年11月9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09年12月31日
相关论文
Arxiv
0+阅读 · 2022年11月24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1月23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11月23日
Arxiv
32+阅读 · 2021年3月8日
Arxiv
15+阅读 · 2019年9月30日
Arxiv
15+阅读 · 2019年3月16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