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来源|pexels
有媒体报道,素有“接盘侠”之称的高瓴最近就旗下一些项目“频繁寻找买家”。6月9日傍晚,36氪获得高瓴的回应:“S基金是我们的新策略。对于高瓴长期看好的领域,我们既做股权投资,也购买二手资产。目前,我们正在与地方引导基金合作,推进S基金落地。” 高瓴还表示,“这是正常的S交易,市场潜力巨大,推动创投活水。”
36氪此前也从多位一级市场人士处获悉,高瓴的确有部分资产的出售计划,主要为超越基金期限的项目。与此同时,高瓴也在以买方身份接触多个资产包,“基本都是硬科技方向,之前在看的一个(资产)包里有数个机器人项目,价格大概是3亿。”
S交易近来进入活跃期。一位做S业务中介机构告诉36氪,今年以来他们接到的交易需求数不胜数,“整个4、5月都没有放过假”。“市场上几乎没有一家头部基金,不在看S交易的机会,而且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据36氪了解,一家VC2.0机构,采用新老基金打包的方式做S交易,即将老基金中部分份额出售,捆绑售卖给新LP;而另一家头部机构,打包了近8亿的新能源资产尝试进行S交易。
S基金,全称“Secondary Fund”,一种中途转手交易的投资方式,依托私募股权份额转让的需求存在于私募二级市场。与一些GP传统理解的“做S就是卖资产"不同,S交易的本质是资产接续而非单纯的资产出售。以最简单的方式来看,出售份额的卖家并非投资机构。资产包交易的前后,GP份额不变。也就是说,媒体报道的“高瓴出售资产”,本质上,卖家并非高瓴。
S基金在海外一直被狂热追捧,30多年来已成为欧美调节一级市场的重要武器,主要参与者完整地包含大量的卖方、买方、中介机构,并且经历了三波增长浪潮。最近一大新闻是,全球最大PE之一、管理规模达1200亿美元的S基金Ardian正在准备上市——Ardian曾在2020年完成一笔190亿美元全球最大规模的S基金募集,轰动行业。
而2021年,海外独立S基金正式迎来并购时代,包括Lexington、Landmark在内的多家知名海外S基金管理公司均被国际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战略收购,独立的S基金都在寻找一个更大的靠山和战场。
中国的私募股权市场经历30多年的发展,已经超过20万亿市场规模。但囿于过去多年VC/PE对IPO退出的唯一路径依赖,S基金在中国始终处于边缘位置。因此,私募股权基金一直饱受退出之虞的困扰,折叠在其中尚未退出的资金总量之大超乎想象。
但在2021年,很多人认为S基金在中国也进入了拐点。
一位S行业资深人士告诉36氪,在2021年的私募股权二级市场中,存量资产规模继续上升。受资管新规影响,金融机构亟待退出转换,国资所持未退出份额逐步累积,叠加大量基金进入尾盘期等多重因素驱动,资产供给意愿逐渐形成。同时专门设立的S基金和各类金融机构等构成了2021年最大的买方资金,并转化成大量实际的交易。
以险资、券商、银行等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参与S市场投资,多起超大额S交易诞生。与此同时,以IDG、深创投、君联资本等头部GP主导的人民币转美元基金重组,人民币结构重组接续基金等复杂交易提供了案例;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作为全国首个正式持牌的私募基金份额转让平台也投入使用。
从探索期跨入高速成长期,S市场资产的规模化与资金的多元化正在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