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代EGFR TKI阿法替尼和dacomitinib属于不可逆的EGFR 抑制剂,理论上其疗效优于一代EGFR TKI,但因为作用范围较广,副作用也相对更大。由吴一龙教授牵头进行的ARCHER1050研究,是第一个头对头比较二代EGFR TKI和一代TKI的III期临床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报道,目前全文正式发布在《柳叶刀·肿瘤学杂志》。
背景
EGFR突变是晚期NSCLC最重要的驱动基因之一,晚期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率为10-44%。目前,一代EGFR TKI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以及二代EGFR TKI阿法替尼已经获批用于EGFR突变型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与一代EGFR TKI不同,二代EGFR TKI阿法替尼和dacomitinib属于不可逆的EGFR 抑制剂,可以抑制ERBB家族的3个激酶成员(EGFR/HER1,HER2和HER4)。既往,阿法替尼对比含铂双药化疗用于EGFR突变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研究数据显示,阿法替尼显著优于化疗,但一代TKI与二代TKI头对头比较的数据较少。
单臂II期研究ARCHER1017显示,dacomitinib用于晚期NSCLC一线治疗疗效卓越,ORR为75.6%(95%CI:60.5-87.1),mPFS为18.2个月(95%CI:12.8-23.8)。基于此,进行了III期研究ARCHER1050,在晚期EGFR突变的NSCLC患者中,评估dacomitinib对比吉非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ARCHER1050是一个国际多中心的,III期开放临床研究,在全球7个国家,71个中心进行。研究入组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IIIB/IV期NSCLC,至少有1个靶病灶,且靶病灶既往没有接受过放疗。要求患者在入组前接受了EGFR突变检测,肿瘤组织检测患者为EGFR敏感突变(exon19del或L858R突变,伴或不伴T790M突变)。主要的排除标准包括:混合型的组织学或细胞学类型,少见的EGFR突变,伴脑或脑膜转移,既往有或目前可疑弥漫性非感染性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患者随机1:1分配接受dacomitinib或吉非替尼,分层因素包括种族(日本 vs 中国 vs 其他亚裔 vs 非亚裔),EGFR突变类型(exon19del vs L858R)。主要研究终点为独立评估委员会(IRC)评估的意向性人群(ITT)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研究者评估的PFS,IRC和研究者评估的ORR,OS,30个月的OS率。其他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评估和患者报告的生活质量。
结果
2013年5月9日至2015年3月20日,研究共筛查720例患者,其中452例符合入组标准,随机分配接受dacomitinib(227例)或吉非替尼(225例),研究入组流程图见图1.
图1. 研究入组流程图。
两组的基线特征均衡,总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对比。
截至2017年7月29日,dacomitinib组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为15.3个月,吉非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治疗周期为12个月。目前,两组分别还有66例(29%)和38例(17%)的患者仍在接受治疗。ITT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2.1个月(95%CI:20.3-23.9),根据IRC的评估,dacomitinib组136例(60%)患者进展,吉非替尼组179例(80%)患者进展。dacomitinib组和吉非替尼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4.7个月(95%CI:11.1-16.6)和9.2个月(95%CI:9.1-11.0),HR=0.59(95%CI:0.47-0.74),P<0.0001,如下图2A。预计24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dacomitinib组和吉非替尼组分别为30.6%和9.6%,研究者评估的PFS和IRC评估的数据一致,见下图2B。
图2. IRC评估(A)和研究者(B)评估的PFS。
研究同时进行了不同亚组患者的PFS分析,见下图所示,亚裔患者似乎从Dacomitinib组的治疗中获益更多。
图3. ITT人群PFS的亚组分析。
两组患者的ORR相当,见下表2和图4,对于EGFR exon19del的患者,Dacomitinib组和吉非替尼组的ORR分别为76%和70%。对于EGFR L858R突变的患者,Dacomitinib组和吉非替尼组的ORR分别为73%和74%。对于治疗有相应的患者,Dacomitinib组的疗效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吉非替尼组(HR=0.40;95%CI:0.31-0.53,P<0.0001)。研究者评估的数据与IRC评估的数据一致。ITT人群中,Dacomitinib组和吉非替尼组的ORR分别为75%和70%,中位疗效持续时间分别位15.9个月和9.2个月,HR=0.55,95%CI:0.42-0.71;P<0.0001.
表2. ITT人群的最佳疗效分析
图4. ITT人群的最佳疗效(靶病灶缩小的比例)
至最后随访日期,患者的总生存数据尚未成熟,仅167例患者死亡,Dacomitinib组和吉非替尼组分别为76例(33%)和91例(40%)。
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任意级别的不良事件(AE)的患者分别为226例(>99%)和220例(98%)。Dacomitinib组最常见的AE为腹泻,甲沟炎,痤疮和口腔炎。吉非替尼组最常见的AE为腹泻,AST升高,ALT升高。两组患者3-4度AE发生率对比:痤疮(14% vs 0%),腹泻(8% vs 1%),AST升高(1% vs 8%)。两组患者任意原因的4度AE发生率相当,均为2%。治疗相关的严重AE发生率,Dacomitinib组为9%,吉非替尼组为4%。
肺癌相关的症状和总体生活质量对比:如下图5所示,在总体生活质量评估时,两组患者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一样,但无临床意义。此外,两组患者均观察到临床有意义的胸痛减轻,但腹泻和口腔溃疡的症状加重。
图5. 肺癌相关的症状和总体生活质量改变对比。
结论和讨论
ARCHER 1050研究是第一个随机III期临床研究,直接对比二代EGFR TKI和标准的一代EGFR TKI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结果显示,Dacomitinib的PFS显著优于吉非替尼组,这一研究结果支持Dacomitinib用于EGFR突变的晚期NSCLC一线治疗,为这类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Dacomitinib versus gefitinib as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GFR-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RCHER 1050):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Lancet Oncol 2017; 18: 1454–66.
28个肿瘤相关临床试验招募患者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