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智能化引领迈入下半场 当前汽车智能化板块出现两点积极变化:1)下游汽车销量回暖,行业拐点位置显现。根据中汽协数据,5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33万辆和238万辆,环比分别提升9.4%和10.3%,同比分别提升21.1%和27.9%。我们认为此前有关汽车行业受到补贴退坡和降价等不利因素已经体现在当前市场的定价当中,行业拐点位置开始显现。2)政策催化,6月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近期的一线调研,和对重点车型软硬件配置进行跟踪梳理,我们认为智能化仍是主机厂的重点发力方向,行业维持高景气,且出现诸多新趋势。 L2+接棒,从辅助驾驶迈向高级别智能驾驶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自2021Q1以来,L2级别智能车的渗透率从不足15%提升至约30%,单季度搭载量从约60万辆提升至约150万辆,为智能驾驶板块提供了强劲的驱动力。同时,根据高工智能汽车数据,2022年1-10月,国内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L2+/L2++交付上险42.14万辆,前装搭载率为2.65%,显示出高级别智能驾驶正在逐步落地。在2023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包括理想、小鹏、蔚来、长安、长城、东风等诸多主机厂均宣布将推出L2+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我们预计后续在L2级别渗透率稳步提升的同时,L2+级别将迎来跨越式增长,智能车产业链高景气不改。 激光雷达成为主流选项,规模化量产能力成为竞争重点 根据我们的统计,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中,厂商共计展出近40款搭载激光雷达车型,其中绝大多数采用了速腾聚创、禾赛科技或图达通的激光雷达方案。我们认为,在具备高速导航辅助驾驶或城区导航辅助驾驶的L2+级别功能中,搭载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方案已成为众多车厂的主流选项。且随着激光雷达向芯片化、固态化的方向演进,激光雷达成本正快速降低。根据禾赛科技2023年Q1财报,其在Q1一共交付了34834台激光雷达,实现营收6260万美元,对应单台激光雷达产品售价已降至2000美元以下,相较于2020年8.94万元的单价显著下降。且我们预计随着搭载率的提升,产品价格有望进一步降低,后续随着激光雷达开启上车周期,对于激光雷达厂商而言,规模化量产能力成为竞争重点。 人车交互是确定性趋势,智能座舱功能持续丰富 座舱的硬件平台方面,众多车型采用了高通8155域控制器,其迎来大规模上车周期,为智能座舱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且高通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8295也陆续取得定点。此外,一芯多屏成为趋势,智能座舱屏幕正在从过去的单屏扩展到仪表、中控屏、平视显示器、娱乐屏在内的多个显示屏,多屏可独立显示内容,也可互联互动、多维交互。除了显示以外,我们也注意到了各个主机厂在智能化人车交互上发力,基于DMS的手势交互,以及基于AI和大模型的语音交互等功能也成为了智能座舱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化浪潮下,本土产业链全面崛起 芯片方面,除英伟达和高通两大全球巨头外,以地平线为代表的本土的芯片厂商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例如征程芯片已在120余款车型上取得前装定点。激光雷达方面,包括速腾聚创、禾赛科技、图达通等厂商均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具备先发优势。软件算法方面,大众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在2023年的上海车展期间宣布与中科创达建立合资公司,专注于智能互联和信息娱乐系统领域的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的研发与测试。此外,在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的选择上,如德赛西威、宏景智驾、纵目科技、华为等厂商也成为了国内主机厂的首选。总体来看,得益于国内主机厂将智能化作为弯道超车的抓手之一,各类本土智能化部件供应商在行业从0到1的过程中全面崛起,我们预计随着汽车智能化迈入下半场,上述厂商的先发优势有望进一步放大,在全球汽车产业链中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