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战场正在向数字化、网络物理领域演变,在这一领域中,无线电频谱作战将发挥关键作用。虽然光纤网络将成为安全通信的关键,但移动无线电系统仍然是前线作战不可或缺的。
连级或营级指挥所仍将依靠移动无线电链路与光纤连接范围以外的部队进行通信。商业移动网络,包括重新利用的基站和退役的电视基础设施,将被纳入北约的无线电作战系统,为民用和军用通信提供双重用途。
电磁战将主导这场频谱战,利用射频(RF)信号监控和破坏敌方行动。人工智能(AI)增强型监视、干扰和欺骗技术将提供实时态势感知和反制措施,确保作战优势。
军用无线电设备涵盖范围广泛,包括野战通信站、雷达、卫星接收器和电磁战(EW)系统。任何发射或接收电磁信号(从兆赫兹到千兆赫兹频率)的设备都与现代战争密不可分。传统上,这些系统作为孤立的单元运行,但射频技术的融合正在重新定义它们的功能。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引领了这种融合,将依赖硬件的系统转变为通过软件和固件编程的多功能工具。现在,只要天线和射频组件兼容,同一设备就能执行从通信到侦察的各种任务。例如,认知型野战无线电可进行频谱分析,不仅能提高网络效率,还能动态抗干扰。
未来的战场无线电将作为北约统一无线电作战系统的一部分发挥作用。这一系统中的系统将把以前不同的国家和军种系统--指挥通信、雷达、信号情报和电子战--整合为一个单一的大型网络。移动网络、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和通信卫星等民用基础设施也将纳入这一总体框架。
多域作战(MDOs)代表着一种模式的转变,它使陆、海、空、天和网络环境中的军事行动同步进行。电磁频谱日益被视为一个独特的作战领域,是在其他环境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未来的作战需要在频谱上占据优势,以破坏敌方的通信,同时保持对态势的感知。
在战术层面,无线电技术的融合增强了多功能性。现代军用无线电可根据作战需要发挥从频谱分析到电子干扰等多种作用。先进的系统将实现带内全双工操作,允许在同一频段内同时发射和接收。这种功能将成为下一代软件定义无线电的标准配置。
频谱兵力的概念反映了无线电系统与北约更广泛防御战略的整合。这些部队将捍卫成员国对电磁频谱的主权,就像陆海空三军保护其物理领域一样。在密集的光纤网络和先进的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支持下,北约的频谱部队将依靠自主无线电设备进行快速决策。然而,人类操作员始终需要考虑道德问题。
无线电频率系统的融合和多功能军用无线电的兴起预示着多域作战中电磁作战的新时代即将到来。北约的统一无线电作战系统将模糊民用和军用基础设施之间的界限,为实时协调和防御创建一个无缝网络。在未来战场上,技术融合不仅能确保在频谱上的优势,还能确保适应快速变化情况所需的作战灵活性。
参考来源:nordicdefence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