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2022 年 2 月俄罗斯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战争一直受到可消耗廉价无人机以及快速增长的无人驾驶和机器人系统的影响。总体而言,这些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军队发动现代战争的方式。由于战争双方都急于确保技术优势,战场正在转变为以越来越多的自主和遥控系统为后盾的常规部队之间的冲突。乌克兰和俄罗斯都不断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来开发这种技术,以求领先对手一步。
战场经验反映出,在最危险的任务中,以及在面对愿意派遣越来越多的人力进行大规模正面攻击的敌人时,乌克兰正在转向使用无人系统来增强或试图取代人类操作员。基辅部队在过去三年中投入使用了大量自主系统和机器人系统,乌克兰官员开始将自己的国家描述为 “未来战争实验室”--这向盟国和合作伙伴强调,由于这些技术将对未来战争产生重大影响,乌克兰正在进行的战斗为此类系统的持续测试、评估和改进提供了最佳环境。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公司都在乌克兰测试过自己的无人机和其他系统。在冲突的这一时刻,这些公司正努力为自己的产品争取 “在乌克兰经过实战检验 ”的资格。
例如,美国国防科技公司 Anduril 于 2024 年 10 月在乌克兰成功进行测试后,最近开始销售其新型自主无人机。乌克兰和西方无人机制造商已开始在无人机和某些类型的人工智能开发方面开展更紧密的合作。美国军方正寻求通过其 “复制者”计划加快廉价自主系统的部署,并与私营部门密切合作,在乌克兰测试可能用于未来冲突的系统和技术。
近日,美国陆军参谋长兰迪-乔治上将指出,俄罗斯乌克兰战争 “证明了小型、可隐蔽无人机在战场上的价值”。这种相对廉价平台的实战应用为五角大楼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它看到如何在整个美国国防部内将尖端软件与可扩展的无人机技术相结合,从俄乌战争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未来潜在的冲突做好准备。
2024 年 12 月,乌克兰部队首次仅使用无人地面战车和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成功对俄军阵地发起攻击,进一步发展了乌克兰在战场上利用无人技术的方式。据参与此次攻击的 Khartiia 旅中士 Volodymyr Dehtiarov 称,在哈尔科夫以北的 Lyptsi 附近部署了数十个机器人和无人系统,包括配备机枪的地面无人战车和第一人称视角空中无人机。虽然这些都是遥控系统,仍然需要大量人员操作,但这是乌克兰逐步部署更多作战机器人并最终将更多自主系统带入战场的第一步。此前,乌克兰还在 2024 年 9 月对库尔斯克州的俄罗斯战壕进行攻击时使用了地面机器人,还有许多其他例子表明,此类系统正在迅速建造并投入实战。乌克兰只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因为在长达八百英里的战争前线,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人力差距仍然很大。
虽然在这场战争中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很明显,将整个部队中不同单位对不同系统的联合研究、开发、测试、评估和使用系统化是至关重要的。因此,2024 年 2 月,乌克兰总统沃洛德梅尔-泽连斯基签署了一项法令,成立了国家无人系统部队,2024 年 6 月,瓦迪姆-苏哈雷夫斯基上校被任命为指挥官。2024 年 12 月,俄罗斯军方紧随其后,宣布成立无人系统分部,以更好地整合其部队对自主和机器人技术的使用,并确保不同军种能够吸收和编纂在乌克兰作战的经验教训和战术。
两国还声称各自军队在无人机以及其他战场系统和战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多项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抗击俄罗斯的战争已经打响三年,乌克兰已开始构思大规模开发和应用不同领域和不同任务集的不同无人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预计在 2025 年,乌克兰将装备人工智能赋能的无人机群和大量地面车辆,以对抗俄罗斯军队。一位乌克兰官员所说 “我们计算人,我们希望我们的人离前线越远越好"。
乌克兰的私营部门已加紧加快自主和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以增强瞄准能力,TAF Drones 等公司在 “勇敢者 1”(Brave1)组织的帮助下引领了这一方向。“勇敢者 1 ”是乌克兰政府建立的一个协调平台,在帮助私营部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乌克兰的计划是确保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作战无人机能够确保该国在战场上对俄罗斯军队的优势。俄罗斯军方对其在这场战争中的军事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也提出了同样的要求。
例如,俄罗斯国防部长安德烈-别洛乌索夫(Andrei Belousov)在 2024 年 10 月表示,人工智能无人机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没有进一步阐述。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机器人和自主系统在乌克兰战斗中的应用情况,俄罗斯国防部于 2024 年 8 月启动了卢比肯中心,以帮助将经验教训系统化,包括人工智能的开发和应用。这一举措很可能成为俄罗斯组建计划中的无人系统分部的中心。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还宣布,俄罗斯将在 2024 年把军用无人机的产量提高到约 140 万架,旨在跟上乌克兰自身快速和大规模制造无人机的步伐。
乌克兰和俄罗斯军队都优先考虑尽量减少无人机操作员的参与,以便在复杂的作战环境中保护训练有素的资产。乌克兰对生存的关注往往超过了对致命自主武器系统的道德担忧。与此同时,尽管最近有消息称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使用了人工智能赋能的作战无人机,但俄罗斯的军事人工智能可能主要支持数据分析和快速决策。例如,2024 年 11 月,与俄罗斯结盟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声称,其 “顿巴斯穹顶”空域防御和电子战系统对来自多个来源的不同类型信息进行评估,以评估来袭威胁,据称是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帮助下完成的。评估后的数据被传送给军方和执法部门,以便采取后续行动。
考虑到俄罗斯军方试图了解战场的情况,此类数据分析工作很可能正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尽管有关其总体效果的公开信息相对较少。俄罗斯国防部门也在进行类似的工作,国家工业巨头俄罗斯国家技术公司(Rostec)的一家子公司声称已于 2024 年开发出用于光学无人机探测器的神经网络,据称该网络可将无人机的探测距离提高 40%。
在战争的另一方,乌克兰官员公开表示,2025 年需要数以万计的机器人地面战车来执行作战和后勤任务。这些官员还指出,乌克兰部队一直在使用数十种国产人工智能增强系统,使空中无人机能够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到达战场目标,并在受到广泛干扰保护的地区保持有效。在战争的这个阶段,大约有十家乌克兰公司在国家采购中竞争提供人工智能产品。
乌克兰官员表示,2025 年,更多具有人工智能瞄准功能的自主无人机将出现在战场上,有可能为 “真正的无人机群使用 ”让路。乌克兰在战场上使用人工智能的工作得到了西方的帮助,比如总部位于德国的赫尔辛人工智能公司。2024年12月,赫尔辛公司宣布,其指定用于乌克兰的近四千架配备人工智能的HX-2 “卡尔玛 ”无人战车中,首批几百架将交付乌克兰前线。显然,HX-2 能够在没有信号或连续数据连接的情况下搜索、重新识别和攻击目标,从而不受电子战反制措施的影响,同时允许人类操作员在关键决策时保持参与或处于环路中。
俄罗斯技术专家已经承认,“自主飞行机器人”--具有人工智能、可自行确定目标的无人机--已被用于实战,而且显然能 “杀伤”人,不过他们通常不会为这种说法提供技术规格。这种发展很可能表明,人工智能在空中无人机中的作用更加有限,比如终端制导和图像识别,一旦人类操作员批准对上述目标进行打击,无人机就能自主飞向指定目标。
虽然乌克兰越来越多地使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但许多俄罗斯专家表示担心,人工智能军事发展的步伐可能会失控,因此需要 “为了全人类的利益 ”进行全球监管,同时也指出,在战争结果悬而未决、国家利益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很难禁止为军事目的开发人工智能。尽管如此,俄罗斯军事专家,如在Arsenal Otechestva等重要军事刊物上撰文的专家,相信人工智能在军事应用方面的潜力。这些专家强调,通过快速处理大量非结构化数据,人工智能能够增强系统自主性、改善战术决策、实现战区实时作战支持、降低机组人员风险并减少不确定性。
俄罗斯决心战斗到征服乌克兰为止,而乌克兰则坚决捍卫自己的自由,因此这场战争中的技术军备竞赛仍在加速进行。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每个月都会出现新的技术发展和成果,新技术不断推动创新周期向前发展,这些新技术要么被对手复制,要么被对手反制,从而引发新一轮创新,以实现下一次突破。
乌克兰的西方支持者正在密切关注此类技术是如何开发并投入实战的。美国陆军退役上将、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Mark Milley)预测,在未来 10 到 15 年内,美国军队中可能会有多达三分之一的人员由机器人系统组成,而这一评估很可能是基于对乌克兰战争中实战技术的观察。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和俄罗斯军队使用的某些系统在充满反制措施的战场上比其他系统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但过去三年中使用的各种自主、机器人和无人技术的总和显示了快速、大规模实战化的潜力。乌克兰和俄罗斯都在不断加快研发不同类型的战场无人机和机器人系统,其驱动力是对精确性、大规模使用以压倒对手、抵御反制措施以及降低人类生命风险的需求。这些进步正在战术和战役层面对战场产生影响,并影响着未来战争的进行方式。
参考来源:Modern War Instit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