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关键蛋白抑制创面修复过程中瘢痕形成的机制研究

项目编号: No.81401599

项目类型: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立项/批准年度: 2014

项目学科: 医药、卫生

项目作者: 武艳

作者单位: 牡丹江医学院

项目金额: 24万元

中文摘要: 严重创伤后不良愈合所产生的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间充质干细胞(MSCs)被证实对皮肤创面有促愈合效应,然而对愈合后瘢痕的形成是否产生影响尚无报道。申请人前期研究初步证实了MSCs在移植小鼠渐进性皮肤瘢痕模型后抑制瘢痕形成的可能性,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特别是移植后的细胞在创面存活时间较短,不足以分化成皮肤细胞改变创面微环境。基于此,申请人认为MSCs移植后很有可能是通过其分泌的活性因子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发挥了抑制瘢痕形成的功效。本项目首先探查MSCs分泌成分对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基因沉默和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分泌成分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主要活性因子,依托小鼠渐进性皮肤瘢痕模型和基因敲除鼠验证分泌的关键因子的作用,阐明其抑制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的分子机制。本项目立足于明确MSCs在创面愈合过程中抑制瘢痕形成作用机制,为皮肤创伤后的抗瘢痕修复策略提供研究基础。

中文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因子;皮肤瘢痕;创伤修复;

英文摘要: hypertrophic or keloid scarring afer severe skin trauma are still the unsolved problems in clin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to possess the effect on promoting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However, it is no clear whether MSCs hav

英文关键词: mesenchymal stem cells;bioactive factor;skin scar;wound healing;

成为VIP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0

相关内容

AI药物研发发展研究报告(附报告)
专知会员服务
87+阅读 · 2022年2月11日
【干货书】引擎顺序: 算法技术机制,353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42+阅读 · 2021年7月16日
专知会员服务
105+阅读 · 2021年4月7日
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计算研究综述
专知会员服务
61+阅读 · 2021年2月9日
【Cell 2020】神经网络中的持续学习
专知会员服务
59+阅读 · 2020年11月7日
Nature重磅:“饿死”癌细胞,又添新线索
学术头条
0+阅读 · 2021年10月21日
Science:脂肪细胞外泌体对巨噬细胞发挥调节功能
外泌体之家
18+阅读 · 2019年3月7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5日
Arxiv
18+阅读 · 2021年3月16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5月13日
小贴士
相关论文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20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7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4月15日
Arxiv
18+阅读 · 2021年3月16日
Arxiv
11+阅读 · 2018年5月13日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