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半个世纪之前,医生们发现了一种叫做蠕虫(Helminth)的寄生虫,能够刺激人体生产大量的免疫球蛋白E(IgE),后者正是过敏反应最重要的标志物,因此有人猜测过敏最初是为了对付蠕虫而被进化出来的,可惜这个防御机制太容易脱靶,于是导致了过敏。
几乎与此同时,一位名叫罗斯兰·麦兹托夫(Ruslan Medzhitov)的俄罗斯研究生来到美国耶鲁大学,师从该校著名的免疫学教授查尔斯·詹韦(Charles Janeway)。后者认为抗体虽然很有用,但生产抗体是需要时间的,所以人体应该另有一套防卫系统专门用来对付紧急情况。只要入侵之敌的外表长得和以前遇到过的敌人有某种相似之处,这套系统便会立即对它发起攻击。
《罗曼史是别册附录》剧照
麦兹托夫举出了四个理由:
第一,常见的过敏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拉肚子和呕吐等,和排毒的过程很相似。
第二,过敏反应的发生速度非常快,甚至在接触过敏源几秒钟之后就有反应了,这一点也更符合排毒过程,不太像是为了对付寄生虫。
第三,过敏者对过敏源的灵敏度非常高,只要环境中有痕量的过敏源就会中招。要知道,即使是对付病菌和病毒这样的传染病因子,人类的免疫系统都没有如此高的灵敏度,更不用说蠕虫了。
第四,过敏源的成分极其多样,既可以是青霉素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又可以是动物毒液中的复杂蛋白质,这一点也是蠕虫理论无法解释的。
这篇论文发表后,陆续有多家实验室找到了更多的理由,证明这个解释很有可能是正确的。比如,人体对于环境毒素的认知是在婴儿时期形成的,现代社会的过敏者之所以越来越多,很可能就是因为小时候生活的环境太干净了,没怎么接触过脏东西。再比如,现代人旅游的机会多了,去的地方也越来越远,更容易接触到小时候不太可能接触到的新东西,人体一时适应不了这种新的生活方式,于是导致了更多的过敏反应。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9年第35期)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