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君说
- 文丨小饭桌新媒体记者 王艳 -
国内的校园贷市场陷入一个“民不举官不究”的怪圈里:公众讨伐校园贷,国家明令禁止校园贷,网络借贷机构纷纷撇清和校园贷的关系,但是只要没有人举报,这些机构依然在给大学生放贷。
张丹盯着ipad上十几个下载好的借贷APP,第一次尝试着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钱。这些借贷的APP主要来自刷剧时的软性植入,还有线上线下无处不在的广告轰炸。下载完几个耳熟能详的借贷APP后,App Store又推荐了几家同类型的借贷产品。
打开趣店首页上“闪电借款,急速借款到账”的入口,张丹发现如果想要借贷的话,根本不需要身份证相关信息,也没有验证借款人是否为学生,只需要输入淘宝常用的收件地址即可。
自去年裸贷风波之后,张丹所在的学校便在液晶演示屏上滚动播放字幕:请各位学生警惕现金借贷,保护个人财产安全谨防受骗。各种警示横幅也挂满了校园。
而张丹在输入学校宿舍楼的收件地址后,趣店直接批下1600元的借贷额度,大约三分钟后手机上的支付宝弹出一条消息:贷款到账。
随后张丹又试了另外几个借贷APP发现虽然自己是学生身份但是在借贷中依然畅通无阻。
去年6月,银监会等机构曾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小饭桌记者发现,目前国内的校园贷市场陷入一个“民不举官不究”的怪圈里:公众讨伐校园贷,国家明令禁止校园贷,网络借贷机构纷纷撇清和校园贷的关系,但是只要没有人举报,这些机构依然在给大学生放贷。
校园借贷为何屡禁不止,借贷机构为什么一边喊着“赔钱”一边又咬住校园市场不愿退出呢?
“改头换面”的校园贷
赴美敲钟回来后的第二天,面对公众对于趣店“校园贷原罪”的质疑,罗敏决定回应一切。
首先是道德上的质疑。
“2015年以前我们主要借钱给学生。后来政府叫停了,我们就撤出了。现在我们一旦发现一个人是学生,就拒绝借钱。”
是迫于政策不敢明着做吗?
“现在是真心不想做。2014和2015年做校园贷,利率很低,亏了几亿。后来市场乱了,怪事很多,政府叫停,我们就不想这个事了。”
罗敏的回应引来群嘲,对于趣店以校园贷起家,上市后依然没有退出校园市场的质疑铺天盖地。
距离罗敏的回应半年多过去了,小饭桌记者发现,即使政府明令禁止“一律不准给在校大学生借贷”,国内众多没有资质的网络贷款机构依然在玩一场“猫鼠游戏”不愿退出校园贷市场。
校园贷第一次被推上舆论风口来自去年那场“借贷宝10G裸贷照片外泄”风波。事件持续发酵时,学生不堪校园贷重负自杀等字眼也频频见诸报端。
舆论压力下,去年6月,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曾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对于存量业务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小饭桌记者发现,目前国内的校园贷市场陷入一个“民不举官不究”的怪圈里:公众讨伐校园贷,国家明令禁止校园贷,网络借贷机构纷纷撇清和校园贷的关系,但是只要没有人举报,这些机构依然在给大学生放贷。
当越来越多像张丹这样的大学生一路绿灯借到钱时,罗敏的那句“一个人填的地址是学校宿舍,就拒绝。一个人填的地址跟学校有关,比如人民大学东门外的小巷居民楼,也拒绝。”便格外响亮。
不需提供身份证信息,只需要一个淘宝收货地址就能借贷,主要是因为蚂蚁金服曾7500万美元领投了趣店的D轮融资,在趣店借贷时接入芝麻信用。按照昆仑万维董事长周亚辉的说法,趣店一天可以给芝麻信用带来10万量级的新增用户。而罗敏也说,因为接入了芝麻信用,趣店的坏账率不到0.5%,远低于同行。
且不说0.5%坏账率的真实性,单是用户借贷时趣店没有去验证学生身份,即便常用收货地址为学校这样明显的身份暗示下,学生依然可以顺利拿到贷款,就让人对趣店2015年后退出校园贷市场的说法产生质疑。
随后张丹打开人人贷,在输入自己的手机号之后激活额度,输入详细的居住地址和常用联系人信息、借款用途、月收入、还款来源、其它网络平台借款数量等信息后显示,只要再次提交自己的征信报告,就可以激活最高6万元的贷款额度。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并没有对借贷人的学生身份进行核实。
除了像趣店、人人贷这样直接给学生借贷的平台,更有一些平台为了避开监管开始上演“掩耳盗铃”的戏码。
打开一款名为贷上钱的借贷APP,该名大学生在借贷的入口上传了自己身份证的照片后开始填写居住地址、借款用途等,当在职业一栏选择学生时,该平台显示不向学生提供服务。但是当该学生退出页面重新填写为自由职业者,并随便输入一个工作单位地址和月收入之后便一路畅通无阻通过了初审,平台并没有对所填信息的真实性做进一步的核实。
不愿放弃的校园市场
有没有更简单的方式鉴别一个人是不是学生?比如,身份证号查询?
罗敏的答案是“试过。目前这个方法还搞不定。”
而一位业内人士向小饭桌记者透露,网络借贷平台只需要将借贷者的身份证号、姓名、所学专业、毕业学校、毕业时间这五项信息回传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就可以验证其是否为学生身份。只是借贷平台每查询一次都要为此支付3-5块钱的第三方费用。
也就是说,如果真的完全按照监管政策去核实,对方不是学生还好,如果是学生,不仅意味着要流失掉这个潜在客户,还会白白损失3-5块钱,对于网络借贷平台来说这并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所以目前的校园贷市场处于一种“民不举官不究”的状态。除非有人举报跟借贷平台死磕到底,不然没有人愿意放弃这块市场。
按照罗敏的说法,“校园市场利率很低,亏了几亿”,为什么各大平台却依然咬住这块市场不愿松口?
在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年轻客群大概有1.5-2亿左右,其中包括3300万在校大学生,还不加上博士和博士后。这部分客群不仅体量大还具有高成长性:就像各大信用卡发卡行争夺学生市场一样,学生毕业后会成长为白领客群,如果在大学时期就锁定这个“准优质客群”就很容易产生品牌粘性。
网络借贷也是一样,虽然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但是每个月会从父母那里拿到800-1400元左右的生活费,如果再加上一些兼职,借贷机构相信在刺激起学生的一部分消费后他们依然能够还上贷款的。
“这是一潭活水,每年都有六七百万学生毕业,也会有同样数量的新增群体,客群标准而优质。”
在利率方面,大多数网络借贷机构并不会因为借贷人是学生而在利率上有所降低,虽然有媒体报道学生借贷的逾期率高达20%,但是追回率依然远高于其他借贷群体,一般M1(预期1个月)的坏账借贷机构自己就可以追回。
“学生胆子小,一催就会还钱,还不上的还有父母来还。”小饭桌记者采访了下游不良资产处置的从业者后获悉,学会群体逾期M1-M3时需要下游第三方催收机构来处理的坏账比例并不高,并且即使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下游的催收业务并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客群大、利率高、好催收,学生群体在网络借贷机构眼里一直都是不愿放弃的香饽饽。据业内人士透露,趣店IPO时公布的服务过5000万用户群体中目前依然有近1000万的学生群体。“其实只要借贷额度在1万元以下的,网贷机构一般都会去做学生市场。”
在银监会出台的政策中,像蚂蚁借呗、微信的微粒贷这样具有资质的机构是能够给大学生进行小额借贷的,为什么还有大量学生去多头借贷?这主要涉及营销和触达问题。
从去年开始,不少网络热播剧每播到精彩处就会有一段“创意中插”:演员配合剧情发展和广告巧妙融合的情景短剧。而广告主几乎是清一色的借贷平台,广告费90万元起步,一般是100多万一条,高的话300多万。热门网剧的主要受众是年轻群体,18-22岁的学生占据很大比例。财大气粗的网络借贷平台不惜烧钱搞营销,抗诱惑能力不高的学生群体自然容易在形形色色的平台借贷。
另外就是微粒贷和蚂蚁借呗的覆盖面问题,除非学生使用微信钱包和支付宝时产生很强数据交互,否则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借贷服务。再看那些具有信用卡发卡资质的约60家银行,至今也才发行了1.5亿张信用卡,而18-35岁人群中有借贷需求的大概有2.5-3亿人,网络借贷机构则主要争夺这部分被银行“漏掉”的群体,学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
小饭桌(微信ID:xfz008)记者观点:
金融业关于是否应该给学生放贷的讨论一直都在。
按理说,年满18周岁成为独立行为能力人后就可以自由借贷,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即便年满18岁依然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此时借贷机构如果大规模虚假宣传、降低借贷门槛后,学生很可能经受不住引诱超前消费过度借贷。裸贷风波过去后,校园贷改头换面重返校园或者说根本没有放弃过校园市场,虽然很多借贷机构把年利率36%作为一条高压线,但是学生多头借贷依然是一把悬在借贷机构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里斯之剑,很难保证不会有下一个不堪校园贷重负的悲剧发生。
你身边有网络借贷的大学生吗?机构是否应该给大学生借贷呢?欢迎在文章底部评论留言。
⬇点击阅读往期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