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着咖啡怀个孕,准妈妈们也是要快乐的

2017 年 11 月 20 日 果壳网 游识猷

文/游识猷

编辑/小庄


《怀孕中150件需要科学对待的小事》来自“果壳阅读·第六日译丛”系列第三辑中,果壳阅读和湖南科技社联手出版这套书的本意,是想通过对新近相关科学研究的介绍,帮助我们了解人何以为人,此前既有弗朗斯·德瓦尔《共情时代》这样一线研究者的综述写作,也有玛丽·罗琦《科学碰撞性》和《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这样科学记者出身的作者的一手报道,新推出的这本《怀孕中150件需要科学对待的小事》同样来自于一位长期为《新科学家》杂志撰稿的编辑兼记者,琳达·格迪斯(Linda Geddes),育有一儿一女的美女科学作家。这本书的译者,我们专门找来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计算神经学硕士、科学松鼠会成员圆儿,她也是两个娃的母亲。而这篇书评,请的则是新晋科学妈妈、果壳网主笔之一、宾夕法尼亚大学遗传学硕士游识猷。相信这三个妈妈的强强联手,会给怀孕和哺育中的广大女性带来一本最值得一看的指导书。

——第六日译丛主编  小庄



Bumpology


怀孕中150件需要科学对待的小事


琳达·格迪斯是位科学作者,也是个妈妈。她写出来的书,因此带有了科学和母亲的双重角度。虽然中文书名为《怀孕中150件需要科学对待的小事》,但这本书其实一路从怀孕讲到了分娩,又从分娩讲到了养育婴儿。对于刚刚怀孕或者怀有好奇之心的女性来说,这本书再适时不过,可以解答许多实际疑问。对于已经走过这条路的女性来说,也能在读到某些章节时会心微笑。

怀孕这条路,是充满细节的路。无论准备得多充分,都会遭遇一些教科书上没讲、但却非常困扰你的小问题。网上一搜,这些小疑问有着各种各样的答案。其中一些答案给准妈妈们定下了诸多禁忌,而禁忌与禁忌之间又是互相矛盾的。有些建议简直无可行性;还有些建议即使勉强可行,却会给准妈妈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用本书作者的话来说:“每一周,孕妈妈都会遇到值得担心的新状况。准妈妈不能吃得太多,否则会增加婴儿肥胖或者糖尿病的概率。我们更不能节食,因为也会产生类似的结果。我们也不敢锻炼,生怕流产,光想想就能让我血压升高。同时,我们不能压力过大,这对婴儿也不好。即使我们压力过大了,也不能喝酒,或者泡温泉,甚至仰卧放松都不行!”

简直说到了心坎坎上,怀过的人都懂,孕这个东西简直能让人纠结到发狂。

不过,和一般的妈妈或准妈妈不同的是,科学作者的背景,让琳达能够判断支撑某条建议的所谓科学说法,究竟是来自“非常靠谱的大型研究”,还是只是很初步的动物研究。她在这本书中最终给出的建议,许多都是基于Cochrane协作网——一个很权威的研究者组织——所采纳的综述结果。

日饮咖灰三两杯


比如说吧,怀孕以后到底还能不能喝咖啡?这个问题估计会得到众口一词的建议,“当然不能”,多少靠咖啡因强撑一口仙气的女性,在怀孕后最痛苦的就是要跟咖啡与茶离别。的确,也有些研究发现了咖啡因与早产风险升高、出生体重降低相关。然而,综合多项研究后,Cochrane协作网得出的结论却是,孕期每天喝三杯速溶咖啡对怀孕没有任何影响——如果喝的是不太浓的茶,那大概就能喝上六杯。所以准妈妈大可不必忍痛戒掉咖啡与茶。

母乳还是配方奶

又比如说,母乳喂养。大家都知道世卫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这个建议也完全没错。然而,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世卫组织的建议是针对全世界所有育龄女性做出的。她们中有许多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找到干净的水来冲泡奶粉,没有消毒奶瓶的条件,而且由于缺乏医疗条件,腹泻就可能迅速要了婴儿的命。对于这些母亲来说,母乳,是远远好于配方奶的选择。

可对于另一些女性来说,她们处于经济较好的环境中,在产假过后迫切需要回去工作,因此母乳喂养比较困难的状况,但她们所拥有的卫生条件和医疗条件相对较好,是值得信赖的。当这部分女性在无法母乳喂养的愧疚感里挣扎时,本书就会告诉她们:其实很多关于“母乳的长远好处”的研究,还比较初级。而一项大型长期追踪调查却发现,跟配方奶喂养的孩子相比,母乳喂养的孩子在6岁半时,肥胖、身高、高血压、过敏、哮喘几个方面的风险并没有降低。这不是说母乳喂养不能提供长远好处,而是说,从长远来看,母乳喂养所能提供的保护,跟其他风险因素相比可能是微不足道的。

养育是一项长期任务,母亲和孩子的最终状况才是判断的标准。如果现在有办法给孩子提供安全的配方奶,未来能以更好的状态照顾孩子,那么妈妈们实在没必要在母乳喂养的阶段先把自己逼到心力交瘁。


要快乐,不要抑郁

还有个研究,关注的是母亲在面对孩子时的大脑反应。研究者露丝·费尔德曼(Ruth Feldman)发现,其实女性在面对孩子时,大脑的活动是各不相同的。有些母亲大脑里与奖励机制与上瘾相关的脑区更加活跃,这部分母亲可能是最享受与孩子相处互动的母亲。她们也更注意宝宝的需求,更倾向于有求必应,这类母亲被称为“同步妈妈”。还有些母亲的大脑里,与感情处理和共情相关的脑区更加活跃,这部分母亲更想要保护宝宝,更注意警惕环境中的危险,她们是“入侵妈妈”,由于太想要保护宝宝而比较容易焦虑。还有一类母亲的大脑里,上述两块脑区都不活跃,这部分母亲往往不幸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只有25%的抑郁妈妈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在中国,寻求帮助的数据只会更低。一般而言,育儿书的重点往往放在如何照顾婴儿身上,事实上,母亲自己也非常需要照顾,而琳达的这本书,既有对科学的解读,也有对妈妈们的关怀,她在提醒人们注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妈妈也都是独特的,结合有趣易懂的科学,才能帮助妈妈更好地理解自己、照顾自己。要记住,怀孕不是生病,生子不是坐牢,正在经历这个过程的人有权快乐。而一个快乐的妈妈,就是最好的妈妈。


--- 本书作者:琳达·格迪斯 ---

琳达·格迪斯出生于剑桥,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利物浦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后从事科学写作,主要方向包括生物、医学和科技,获得过包括英国科学作家协会最佳新闻调查奖在内的多种奖项。


购买本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ICML2020-华为港科大】RNN和LSTM有长期记忆吗?
专知会员服务
73+阅读 · 2020年6月25日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4+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实用书】Python数据科学从零开始,33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0+阅读 · 2020年5月19日
【Nature论文】深度网络中的梯度下降复杂度控制
专知会员服务
38+阅读 · 2020年3月9日
姿势服装随心换-CVPR2019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吴恩达“官宣”荣升准爸爸~
AI100
4+阅读 · 2019年1月18日
95后“过控”专业转行AI工程师打卡!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6月1日
一杯咖啡背后的拓扑 | 顾险峰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7+阅读 · 2018年2月2日
关于医学影像背后的科学,你都知道多少?
中科院物理所
3+阅读 · 2017年12月14日
Implicit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rxiv
7+阅读 · 2018年9月24日
Arxiv
3+阅读 · 2018年4月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ICML2020-华为港科大】RNN和LSTM有长期记忆吗?
专知会员服务
73+阅读 · 2020年6月25日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4+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实用书】Python数据科学从零开始,330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40+阅读 · 2020年5月19日
【Nature论文】深度网络中的梯度下降复杂度控制
专知会员服务
38+阅读 · 2020年3月9日
姿势服装随心换-CVPR2019
专知会员服务
34+阅读 · 2020年1月26日
相关资讯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吴恩达“官宣”荣升准爸爸~
AI100
4+阅读 · 2019年1月18日
95后“过控”专业转行AI工程师打卡!
人工智能头条
5+阅读 · 2018年6月1日
一杯咖啡背后的拓扑 | 顾险峰
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7+阅读 · 2018年2月2日
关于医学影像背后的科学,你都知道多少?
中科院物理所
3+阅读 · 2017年12月14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