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 儿 篇
其实这个观念,我很久以前看郑渊洁老师的书,就已经感觉很荒谬了。郑老师说我们对一个孩子最高的评价是乖,但如果说一个民族和国家“很乖”,这难道是夸奖吗?肯定不是。可如果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人都是由一些特听话的人组成的,那这个民族和国家怎么可能不乖呢?
脱不花:变形的还有“真听话”之类的。
张立宪:我们希望一个孩子“乖”,肯定不是为了这个孩子好,而是他乖了,他听话了,就方便你的管理,你就省事儿了。当然,你也可能觉得一个“乖孩子”日后走向社会能少吃苦,少走弯路,可就是这个“乖”,造就了多少人根深蒂固的讨好型人格、表演型人格。
如今我对“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源自看克尔凯郭尔老师的书。他提到人生有三大绝望,“不知道有自己”,“不愿意有自己”,“不能够有自己”,克老师觉得这三大绝望是逐级上升的,我一直想,这三大绝望,哪种绝望最让人绝望呢?我觉得可能跟年龄有关,在不同的年龄对绝望的体会不一样。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有自己反倒无所谓,老了才忽然发现世界上居然还有自己这回事才是最绝望的。仔细想想,这三种绝望,都跟“乖”有关系。
脱老师在育儿方面想分享的是什么?
脱不花:我第一个直觉就是流行了三十多年的一句话,“不要输起跑线上”。这是我每次听就挺生气的,原因特别简单,我们都在试图用一个工业化的方式量产孩子,让这个孩子无限达到你质检线上全优的标准。
而且现在的家长也真的挺焦虑的,从孩子一个月、两个月开始去体检、打疫苗开始,医生就会给你看一张表,生长曲线对比图,瞬间出来两条曲线,告诉你说你们家孩子在这两条曲线的这个位置,是同龄小朋友的78%还是48%。你就会很难受,我觉得我是心特别大的人,但是有一次我们家闺女掉到了所有小朋友的48%,真的觉得天塌了。
我是生完孩子三十天就去上班了,所以一出现曲线上的变化,就立刻回家跟保姆开会、复盘,但这还是一个生理上的指标,有指导性。再往后,大家也知道,这种焦虑真的不是制造出来的,你要去上国际幼儿园和小学,要会多少个英文单词,会解多少道数学题⋯⋯反正我最近按照上海的标准自测了一下,就很绝望,因为我发现我肯定考不上上海的小学。
张立宪:说到上海,我的好朋友夫妇俩就是上海人,他们的小孩转学时就经历了这个。现在的学校还要对家长面试,让家长说你小孩是什么水平,他们发现,学校要求一年级小孩的水平,默认值是要达到三年级,你得三年级的水平,才允许你来读我的一年级。
我听他们俩给我描述,觉得很崩溃,他如果已经三年级的水平了,你让他读一年级有什么用呢?前几年就闲着荒着吗?还是一年级就直接读四年级呢?那到四年级怎么办?但朋友说他也没办法,因为其他的小朋友都已经到三年级的水平了,如果你的孩子达不到,就会被孤立,甚至会格外挫败。
脱不花:更离奇的是,孩子四岁时如果不抓紧找学校,七岁时就升不到更好的小学。这已经不是“输不输在起跑线”的问题,而是整个起跑线一直在前移,不仅如此,很多家长还在抢跑。小孩的精细运动能力其实很弱,六七岁开始才能握得住笔,但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在家里一个字都不会写,升入小学一年级由老师教写字的话,就意味着是落后分子。每个人都在抢跑时,正常起跑的孩子反倒难以融入。
张立宪:再这样聊下去,在座未婚未育的朋友们都不敢生了。
脱不花:我是发自内心地觉得,现在的父母如果没有一个特别强大的主见,养孩子这件事真的挺难的,因为身边所有的声音都在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你们家娃都四岁了,怎么只会十个英文单词,这是不行的。
张立宪:关于成长曲线,我听到医生说过一句公道话:“孩子睡得怎么样,状态好吗?睡得好、拉得好、精神状态好就够了,你别太在乎这个表格。”我一想,对呀,我们原来没这个表的时候,不也过来了。记得当年浙江某地说十年后要量产二百个乔布斯,我想,靠这样的状态,最后也不可能量产几百个乔布斯,所以我就没想那么多了。
情 场 篇
我跟读库的小伙伴开会探讨业务时,说做编辑的最怕的就是这种心态,因为编辑需要冲上去“主动示爱”。我自己内心一直是贱嗖嗖的人生观,特别喜欢《天龙八部》里段誉那样的,喜欢一个人,就要把自己的爱勇敢地表达出来,甭管对方爱搭不理,哪怕她表哥在旁边,也要说出来。我觉得这是一种真正的、主动的、贵族一样的爱。
我们今天试着来分析一下这句话,到底怎么不对。先看“爱搭不理”,现在心理巨婴这么多,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人际方面从强关系到弱关系的过渡没做好。你在家都是强关系,家人肯定都对你好,可一旦走向社会,没有人有义务哄你、陪你,于是强大的失落感就产生了。
如果你只认可或者只接受搭理你的人,我觉得会很成问题。极有可能被人利用,如果对方知道你只搭理爱搭理你的人,你就太容易被人家搞定了。所以我觉得一个人应该有主动意识,我喜欢、我认可的东西我要主动去追求。
第二句话的“高攀不起”,我认为更荒谬。但事实上对方没那么在乎你,你在成长,人家也在成长,很少说等你飞黄腾达了之后,人家那儿已经低到尘埃里了。即使你飞黄腾达了,照样是除了你的爸妈,或那些想占你便宜的人,就没别的人稀罕,甚至投入一点点关注。而且在你走向成功的过程中,你的修行会提高,你会忘掉这种非常狭隘的报复心理,如果你忘不掉,你永远不可能让对方高攀不起。
脱不花:我特别认同这个观点,但我一直以为是说职场的,因为我通常见到别人转这句话都是在工作不顺的时候。这句话特别容易让人失焦,把你的焦点变成我怎么让他高攀不起,而不是自己该怎么样。当焦点变成了要让别人如何如何看自己,你就变成了在表演。
张立宪:如果一个人所有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扬眉吐气,那很可怕。这句话确实用在职场上也挺好的,如果你应聘读库,又被读库拒绝了,千万别说以后读库的书就不订了。
脱不花:大家都很怕被拒绝,觉得被拒绝是很没面子的事,尤其是应聘和相亲。我自己是个相过一百多次亲的人,在这件事上特别有发言权。相亲通常是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你觉得对方特好,人家对你爱搭不理,一种是人家觉得你挺好,你觉得完全不行,很少有相互看上眼的。本质上讲,相亲不容易成功,是因为人在这种情境下特别容易表演,表演一个不存在的自己。
相亲对偏内向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建立社会资源的好机会。把心态放缓一点,认识一个年龄差不多的同龄人,大家都漂在北京,相亲不成仁义在,交个朋友也是可以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做自己,别人怎么看一点不重要。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五十岁之前,我一直特别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但过了五十岁生日,我才知道别人从来不看我。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张立宪:你想的情场毒鸡汤是什么?
脱不花:我觉得情场上最容易出现的一个毒鸡汤叫“人人都有自己的Mr. Right”,你要找到那个最对的人,包括还有一些变形的鸡汤,“不要找,你要等”啦,其实都有道理,因为你再心态平和,也不可能出门碰见一人就跟他建立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陈海贤老师说,“找到Mr. Right”最大的问题就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投资人,满世界海选项目,不成就换下一个,及时止损。其实,我们要把自己当成创业者,项目碰到什么问题都要想办法解决,得对它负责到底,不能项目有问题就不干了。这句话的本质是不愿意对一件事情负责任。
人生不一定非得有个Mr. Right,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有,多数人的伴侣肯定也不是当时建模的样子,但仍然过得挺好。人会在婚姻的过程中成长,从伴侣身上学到很多,如果没有亲密关系,就不会有这种经验。
婚姻、生娃不是必选项,只是游戏路上的一关,这关可以过,也可以不过,但过的话会很有意思。婚姻、生孩子和创业一样,也会让人的韧性变好。
职 场 篇
脱不花:说到职场,我想到一句话,在歌里面特别好,特别美,叫作“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经常看到有人辞职或者跟老板吵架,工作不痛快的时候会把这句话放出来;我也经常碰到有小朋友跟我说最近不太痛快,想出去玩儿。
这么多年下来,以我自己的观察,如果你眼前有苟且,那你到哪儿眼前都是苟且。这是你看待世界的模式所造成的,而且往往远方会带来更多的苟且,因为你更陌生,更没有能力。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挺害人的。
张立宪:我觉得这可能还是那种特别委屈的心态,老觉得外面或者他人没有自己想象得那么好,所以认为自己活得“本来不应如此”,或者觉得自己是在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卑微活着的那种悲壮感。可能诗和远方、苟且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苟且中就有诗和远方。
脱不花:包括我面试的时候碰到一些小女生,我特别喜欢她们,就问你有什么目标吗?我最怕听到的一种答案就是“我就要成为你这样的人”。
她在对未来建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是她输入了一些假的数据建出来的,所以她会认为我到哪天就不求人了,然后再往下哪天就财务自由,可以享受人生了,其实根本不存在。现在我们见过世界上最有钱的那波人,从巴菲特到李嘉诚,都还上班呢。
张立宪:成为一个脱不花这样的人,还算好一点的目标,我见过很多小孩说:我要做我喜欢的事情。
脱不花:可他喜欢什么呢?
张立宪:不知道,当然他可能知道这是我不喜欢的事情,但是什么是喜欢的事情,他不知道。
脱不花:跟这事相关的还有一句话,叫“我们多努力,你看到了吗”。我跟我的小朋友说,这句话千万不要说,因为一个足够努力的人根本不用说这句话,别人都会很尊重他。真的需要说出这句话来维护自己的时候,一定是你已经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
张立宪:我自己想说的职场毒鸡汤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我特别不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什么事儿要说反复强调,也不希望我周围的同事、朋友成为这样的人,我觉得说一遍就够了。
干我们这一行的,叫“没有标准答案的行业”,所以工作中最常见的状态叫“分歧一旦发生,彼此很难说服”,最后靠什么解决分歧呢?第一,谁职务高,听谁的,因为职务高的人承担的责任也大,听他的,最后失败了,也是他要负责。第二,谁脾气大听谁的,有的人善于甩脸色给别人看,所以大伙儿就算了,别让他发作了。第三,谁体力好听谁的,其他的兄弟们饿得不行了,他还在那儿特别亢奋地说。
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努力提高自己说服别人的能力,重要的事情说一遍,这一遍就看你能不能说好。你要相信对方是有耳朵的,对方也是有心的,你说一遍就够了。尊重对方的时间,也尊重对方拒绝你或者不认可你的权利。
脱不花:我今天还在朋友圈看一个哥们儿,可能是受到类似的伤害了,就发一条说,一个人擅自对别人抱有某种期望,又擅自因为别人没有满足期望而对别人感到失望,这是不道德的。但是在职场上,大家很容易有这种互相的期望。
张立宪:说到这里,我又想加一句应该提防的职场金句,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可能是我们许多人从小受的教育,那成为人上人之后呢?就是享福,有人觉得所谓享福就是家里管家、保姆伺候着,可这不是享福。真正的享福是享受自己干的事。
我很庆幸自己干读库以来这十几年,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真心喜欢的,让我有充分的职业快感和尊严感。我的许多同龄人已经闲了下来,处于半退休状态,大概算是“人上人”吧,只有我还贱嗖嗖地工作,可我确实乐在其中。
我常问一些小伙伴,如果所有条件都满足你,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大部分人对此没有答案。最彷徨的是你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算所有条件都满足,依旧无所适从。
你不妨先假设自己现在什么都有,在这个基础上你会做什么选择?再退回来,你会发现,虽然你不是什么都有,但想做的事依然能做。真正认准一件事后,并不是非得具备多少条件才能开始。一旦有了强大的内驱力,你会为自己创造条件。
脱不花:我想再加一句的是“坚持就是XX”。“坚持”这件事本身正确到不能再正确了,但你是否知道自己在坚持什么,以及坚持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这就变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个人的经验是,把这件事说出口时,有没有很多人来帮你。如果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但没人帮你,这件事大概率是错的,因为这事对别人没价值。而有的事说出口就会有很多人贡献力量、鞭策甚至羞辱你,因为这件事对别人有价值。
一件事对尽可能多的人有价值,成功概率就大。人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自己在与全世界为敌”的错觉,这个过程特容易给人虚无的荣耀和壮烈,但过几年回看,这件事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如果遇到一件让你痛苦和难受的事,比起“坚持就是胜利”,不妨先想想,自己的坚持是不是有意义的。
张立宪:最后,我想到有个词叫“虚无主义”。说出来都是偏见,对偏见的反驳也是偏见,就像反驳金句时,也许会诞生新的金句。
摄影:润扬,原文转载自“读库”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