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投资大师都有专属的投资“圣杯”,如价值投资之于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周期理论之于霍华德·马克斯,而约翰·邓普顿(以下简称“邓普顿”)的圣杯则是逆向投资。那句著名的“牛市生于悲观,长于怀疑,成于乐观,死于狂热”便是出自邓普顿之口。
1937年,全球投资者未走出大萧条阴影而远离股市时,25岁的邓普顿却决定成立自己的投资公司。
两年后,二战爆发,他敏锐地觉察到战争有利于美国走出经济危机,便大胆借了1万美元,购买了104家公司的股票,买入价全部低于1美元。到1943年,这个投资组合的价值已经上涨至4万美元,年化回报率近50%。
20世纪50年代,他放眼全球,率先投资战败国,比如经济低迷的日本,在随后的经济起飞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在7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邓普顿为全球投资人带来了数十亿美元的收益。2006年,他与巴菲特、彼得·林奇、格雷厄姆等共同荣获《纽约时报》评选的“20世纪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
所谓知易行难,人人都知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大部分人现实中只能做到别人贪婪时也贪婪,别人恐惧时更恐惧。
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以来,伴随欧洲局势突变、美联储加息、疫情反复等诸多因素,全球股市震荡下行,A股也出现了大幅回调。
带着这个问题,36氪采访到了邓普顿家族成员劳伦·邓普顿。
劳伦·邓普顿与约翰·邓普顿
图片来源于Budget Babe官网
劳伦从小就学习投资,并获得叔祖父亲自指导。2020年,劳伦获任Solar Industry公司独立董事。她还与丈夫一起经营着投资公司Templeton & Phillips Capital Management,该公司传承了约翰·邓普顿开创的逆向投资风格,专注于猎取世界各地的便宜股。
作为约翰·邓普顿投资思想的传承人之一,劳伦与丈夫一同撰写了一本书《逆向投资:邓普顿的长赢投资法》(《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的全新修订版),揭秘邓普顿波澜壮阔的投资生涯和经久不衰的投资原则。
36氪:做投资的人都知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但是知易行难,大部分人只能做到别人贪婪时也贪婪,别人恐惧时更恐惧。为什么很少有人能真正实现逆向投资?
劳伦:
“杀跌”是一种“前意识(preconscious)”决策行为,意即大多数人明知不可为但却难以控制自己。这是人类在压力下会有的生理行为。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脑每秒处理多达 1000 万比特的信息,但只有40比特的信息被有意识地处理。
身处压力环境中,这种以感觉为基础的信息泛滥会刺激大脑中决定战斗或逃跑反应的杏仁核(amygdala)。不幸的是,这种对早期人类非常有用的进化功能,可以凌驾于你的理性思维之上。
当你看到屏幕上的红色时(美股红跌绿涨),你的杏仁核已经加快了你的心率,造成呼吸短促,甚至出汗。
你的意识思维将审视这些闪电般的症状,并得出结论,一些非常真实、可怕的事情正在发生。因此,许多投资者在这种情况下苦苦挣扎,几乎下意识地抛售股票。
36氪:在一个波动剧烈的市场中,投资者如何避免被情绪左右?
劳伦:
邓普顿有两个解决方法。首先,他会对想买入的股票设置取消前有效订单(good’till canceled, GTC订单),目标价为低于市场价格的20%。当市场抛售或恐慌来临,他会处于冷静理性的状态,因为他已经做出了预先买入的决策。其二,他常常在在抽屉里存放一份“愿望清单”,名单上的股票都是是他想买但又觉得太贵的。
当然,最重要的是实践。当你突破恐惧心理在下跌时买入,其后的回报会让人正面看待对市场下跌。多次试验后,你就会意识到逆向投资对提高长期收益的重要性,甚至期待下跌的发生。此刻,你就能理解邓普顿所说的“危中有机”。
36氪:邓普顿批评了媒体在危机传播中营造了非理性氛围,他会如何看待社交媒体时代舆论对人民情绪的影响?投资者应该如何在碎片化信息中保持自我判断?
劳伦:
社交媒体一定程度将这些问题变得更困难。25年前,当我们开启投资生涯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难以获取足够多的信息来作出投资决策。
相反的是,如今投资者需在海量信息中辨别出哪条是有用的。好消息是,这并没有听上去那么难。
首先,投资者需要将事实与观点区分开来,将重点放在事实和数据上。将时间拉长来看,基于数据(特别是当前价格与公司长期基本面的关系)的投资决策会更成功。
我们认为,如果要找到便宜股,定量分析是最有效的方式,其有助于投资者保持理性客观,过滤掉短期的恐慌情绪和短视的观点,特别是一些市场将持续走低的警告声,因为无人能精准判断市场的短期走势。
36氪:邓普顿更提倡分散投资,他本人最多的时候可能持股超过百只,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如何理解这之间的矛盾?精力、能力相对有限的投资者怎么可以在分散投资中尽可能控制风险?
劳伦:
邓普顿共同基金的持仓方式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30或40年前,他青睐的国际市场流动性较低,这导致他难以找到足够多的流通证券,(所以他倾向大量买入)。如今,投资者们可以买入ETF或共同基金以实现分散化的目的。
36氪:邓普顿也不排斥集中投资,有时候拥有几百只股,有时候手上持有10只股票就能实现分散化投资。百只股票和10只股票对冲风险的差异体现在哪里?
劳伦:
分散投资是对风险的一种对冲,包括投资者识别风险的能力。对于拥有较少或者几乎不具投资经验的人,拥有更广泛的投资组合乃至指数都是明智的做法。
至于将投资范围缩小至10只股票这种情形,投资者需要对手中的个股拥有有足够的风险辨别能力。我们自己更倾向于集中持仓,邓普顿也要求我们如此管理他名下的基金。其区别就是研究的深度不同。投资者需要深度了解公司的财报、管理团队、竞争环境、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等等。多年穿越熊牛的投资经验同样重要,这有助于投资者对风险有足够的警惕。
36氪:什么是邓普顿眼中的好公司,是否有标准?便宜股是否需要符合价值投资者眼中的护城河理论?
劳伦:
邓普顿本人更青睐价值股,但他并不会将研究和买入的范围仅限于价值股。在他看来,好公司应具备比同行更高的利润率、资本回报率、更快的占领市场能力以及良好的管理。
他并未特别阐述过护城河这一说法,但他眼中的好公司确符合该理论的要求。在数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他极其擅长在各种情境下发现便宜股。其中最为人乐道的是在大萧条之后(二战前夕)大量购入价格低于1美元的股票。
36氪:关于买入时机,如何像邓普顿一样做到抄的精准?很多人有抄底的意识,但却总是在半山腰就将子弹用光了。
劳伦:
尽管他擅长抄底,但每次都精准踩到底部是不可能的。他说过,“最佳的投资时机是当你有钱时。”这句话就是针对苛刻择时这个错误观念,因为他知道多数人会因苛求底部而错过机会。
以我们的经验来看,择时并没有多数投资者认为的那么重要。2008年经济危机期间,我们在当年8月开始买入,但市场直到六个月后才真正见底。那一期间,我们持续寻找新的更便宜的股票,在熊市中不断更新投资组合。最终我们依然取得丰厚回报,并没有因未能精准抄底受到实质影响。
36氪:邓普顿整个投资生涯的股票平均持有期是4年,这是建立在他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之上吗?他是怎么判断经济周期的?
劳伦:
并非如此,虽然他熟知经济周期理论,但他的投资动机主要还是由狩猎便宜股驱动。事实上,对于具有竞争优势和高成长性公司,他会持有数十年。4年这个时间只是他一般情况下的持股时长。
36氪:邓普顿经历过最大回撤是多少,从中总结了什么经验和教训?
劳伦:
我并不掌握具体的数据,但他会坦然面对市场和自己投资组合的下跌,因为下跌也是机会所在。这种情形下,他会继续寻找便宜股,而不是对账面价值的蒸发患得患失。长期投资者不仅应该学会接受波动,最好还能从下跌中发现机会。
36氪:在当前复杂的宏观局势下,全球股市震荡下行,逆向投资理论会对全球资产配置有什么建议吗?中国市场亦出现大幅回调,按照邓普顿的观点,逆向投资者应该怎么做?
劳伦:
便宜股常出没在短期悲观引发抛售情绪,但公司长期的价值却被忽视了的地方。股价波动是对短期不确定的正常反应,此前中国股市的大幅下挫主要还是由疫情反复引发的。在此环境下,短线投资者自然会缺乏信心。
长期来看,疫情会退去,管控措施也会趋于平稳,公司也会在新形势中重启增长战略。对于对中国长期发展保持信心的投资者来说,这种等级的不确定性引发的股价波动正是长期投资的窗口期。
过去30年,中国创造了一个经济奇迹,我们预计这个奇迹在未来几十年还会持续下去。从人均角度,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经济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比如说,中国人均GDP为10438美元,而美国同期为63206美元。我们相信中国会持续寻求发展并保持竞争力,这些终将会转化为繁荣和财富。
36氪旗下公众号
真诚推荐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