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为《走进人工智能》:第1讲 从机器人偶到图灵机模型:迈向自动计算时代
《走进人工智能》
你好,这里是吴飞的数字专栏《走进人工智能》。在专栏的第一讲,我为你准备的内容是“从机器人偶到图灵机模型:迈向自动计算时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经写道,人的“当前”中包含着从“过去”拔萃出来的投影,即时间的选择累积。回望历史,人工智能的曲折发展也体现出人类对智能行为的不懈模拟和精心构造,它在今天犹如水和电一样赋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这一讲中我将介绍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很轻松,我们聊聊机器人偶的故事;第二部分比较硬核但非常重要,我试图帮助你了解可计算思想以及其中最重要的图灵机模型,它构成了计算的理论基础,使我们迈向自动计算时代;最后一部分可能你会非常感兴趣,就是经常被谈及的图灵测试。
古希腊机器人偶与先秦偃师造人
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可追溯到古希腊机器人偶(Automaton)。机器人偶指的是模仿人和动物的行动而做成的机器器械,这个机器器械将按照人的意志行动。古希腊诗人荷马(Homer)在长篇叙事诗《伊利亚特》(Iliad)中第一次使用机器人偶,描绘天后赫拉策马扬鞭,施发指令,命令由时光女神看守的天门自动开启。同样在这篇叙事诗中,荷马描绘了火神赫菲斯托斯(Hephaestus)用黄金“铸造”了两个机器女仆,这两个黄金女仆可以用语言与人类交流,完成洗衣做饭等重复性低水平工作。这些神话故事中出现的“机器人偶”可理解为古希腊人对用机器来代替人类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美好憧憬。令人感叹的是,400年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这本书中引述了黄金女仆的故事,并深入思考了“黄金女仆”若能实现将引发的社会影响,到时候人类就可以实现平等而不需要奴隶,从而废除奴隶制!
无独有偶,中国古代文明中也记录了诸多机器人偶的故事,比如《列子•汤问》中描绘的“偃师造人”的故事。偃师在周穆王向西巡狩时,上献给周穆王一个与真人外貌极为相像的偶人,可以曼声而歌、翩翩起舞。表演完毕,偶人向周穆王的近臣抛媚眼,这让周穆王勃然大怒,认为这是不折不扣的真人,当场便要将偃师处决。偃师在情急之中将偶人拆开,展示偶人是由皮革、木头、胶漆、黑白红蓝颜料组成的器械。周穆王大叹偃师技法高超,发出了“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的感叹。春秋时鲁班制造的“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的木制飞鸢,三国时诸葛亮设计的 “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的木牛流马,都栩栩如生地记载了古人对拥有智能器械的美好憧憬和生动实践。
产品名称:走进人工智能∣有声通识十五讲
主理人:吴飞
出品机构: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合作机构: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智能教育中心
出品时间: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