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毓婵、张一
编辑|杨轩、乔芊
封面来源|IC photo
陷入最深的绝望需要多久?答案可能是:3天。
美东时间上周四、周五、 本周一,衡量中概股在美表现的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连续三个交易日每日跌幅超 10%,超过了 2008 年金融危机之际的最深跌幅。相较 2021 年 2 月创下的历史高点,该指数累计跌去超过 75%。
在这三个交易日中,中概股总市值累计损失了约 2771 亿美元(约合 1.76 万亿元人民币),仅用三天就跌没了去年上海一个季度的 GDP。
从绝望转为希望需要多久?答案可能是:3小时。
3月16日,本周三下午,随着一则中国证监会的通告,反映中国A股价格的沪深300指数、反映港股价格的恒生指数开始暴力拉升。在这天最后3小时交易时段,恒生科技指数上演绝地反击,收涨超 20%——为该指数推出以来单日最大涨幅。
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也大涨33%。截止本周五,这一指数收跌5%。
这一周,金融从业者与股民集体情绪巨震。36氪试图通过几位与此同呼吸共命运的亲历者,记录这跌宕一周。
本周开盘第一天,陈达发现,自己的私信“爆炸”了。作为一个有 10 年美股证券投资经验的从业者,他在投资社区“雪球”上有 19 万粉丝。粉丝们疯狂发来的私信,几乎都是在问“为什么股市暴跌”。
这一天,恒生科技指数暴跌11%。各大新闻和股票APP都弹跳出让人触目惊心的讯息:美团暴跌17%、腾讯暴跌10%。
究竟应该“贪婪”还是“恐惧”?这得首先搞清楚“为什么暴跌”。
与此次暴跌关系最近的新闻是,美国证监会上周四宣布,将5家中国医药公司纳入“临时被识别名单”。由此,也形成了一种传导关系:仅在美国上市、一旦退市就“无路可走”的中概股跌得最凶;在美股、港股均可交易的中概股公司次之,进而波及到所有的中国科技股和新经济公司,从港股到A股。
但是资深一些的股民也感到疑惑:关于美国SEC严抓外国公司审计底稿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很久,为什么这样的动作会引起股市雪崩式的反应?
“股市是个复杂的系统,造成涨跌的因素也是复杂的。你不知道哪个因素的权重更大,”据陈达观察,很多讨论最终都会陷于阴谋论。从前线战事到政策风向,从公司业绩到大国博弈,许多或真或假的消息在投资社区里传播。
一份标示为“JP摩根”的当日紧急会议纪要在一些股票相关的讨论群中流传。该纪要中写道:昨日(3月14日)将京东、阿里巴巴、腾讯等至少 28 家中国互联网公司评级下调至等同卖出的水平,并称它们短期内“不可投资”。
纪要还认为,“SEC不是深层原因”,市场更深的焦虑是“由于地缘政治和宏观风险上升,我们认为许多全球投资者正在减少对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投资,导致资金大量外流。”
在许许多多的猜测中,这种论调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公司基本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是外资在不计成本地坚决离场,抛压巨大但没有资本能在短期内以高价位接得住那么大的盘子,所以价格一路下跌。这种有人卖而无人买的情况被称为“流动性危机”。
即使认同了“流动性危机”这个解释,不同的人也有不同阐释。一位投资人对36氪表示,不同于2015 年那一轮人为加杠杆导致的股灾,本次“流动性危机”总有解决的一天。在美联储加息的契机下,他认为“抄底”的机会就在眼前。
而那份投行纪要则认为,下跌还将继续,远没有到“抄底”的时机。
中概股之外,A股与港股也一路下挫。在一个名为“散户抱团取暖”的微信群里,股民们找到了向战友展示伤口的机会,不少人主动报告手里的持仓,换来“我比你更惨”的安慰。在不断的发问与劝解声中,他们目睹港股恒生指数倾泻而下,2 万点大关失守。
群里重仓腾讯的股民率先破防,用一个每人 0.1 元的红包,报告了腾讯股价当天跌破 300 港元的消息。
到了这天,陈达的私信箱来信,已经从“为什么”,转为充满了恐慌的求助。
“如果从 0 到 10 为投资者情绪打分,0 是世界末日,10 是绝对乐观。我认为现在很多中概股投资者只有 1-2 分的水平。”陈达说。“不是一点的恐惧,而是非常恐慌。我听到最多的 4 个字就是‘不会做了’。不卖出也不抄底,躺平算数。”
回头来看,这天是所有基金经理、二级市场研究员、中国股民最难熬的一天。
3 月 15 日,张宏伟开始紧急调仓。作为一名专业的基金经理、微博上有60余万粉丝的股市大V,在这之前,关于是否加减仓他已经纠结了半个月。
“平常我们可能一年都不动。每次大调整的时候,我感觉就像生了场病。表面是调仓,实际背后是一种信仰的转化。你一定是非常信仰它,才会投资它。”张宏伟说。“割舍掉自己原本非常看好的东西,心里是很难受的,我甚至会胃痉挛。”
有客户打电话给张宏伟说,眼看着钱袋子每天少个一两百万很难受。“但基金经理管理 100 个亿的规模,一天回撤 5 个点,那就是少了 5 个亿。”张宏伟心理压力巨大。“别人可以轻飘飘地说一句行情不好然后转移注意力,但基金经理亏了钱就没办法向客户交代。个人投资者可以逃避,但基金经理必须得面对。”
不凑巧,3 月 15 日正好是他妻子的生日,张宏伟很难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扮演一个轻松愉快的丈夫角色。他时不时打开手机查看大盘数据,向交易员下达调仓的命令。数字增增减减,上千万资产如同暗流在平静的水面下奔涌,其中的一部分像水蒸气一样迅速消失不见。
“这几天我们的基金波动比较大,可能一天就回撤一两千万。”张宏伟对太太说。“所以最近这几天你可能会感觉我精神有点恍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甚至影响家庭生活。你别看我跟你在一块,但是我满脑子想的都是基金。现在是特殊时期,希望你能理解。”
好在张宏伟的客户没有给他太大的压力。他们大多是跟着他从四年前开始投资新能源,智能电车和芯片的老客户,此前基本有稳定的收益,投资组合也相对成熟,所以即便在亏钱的情况下也没有太大的怨气。但并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有这么好的处境。
基金经理林兰和她的同事们最近已经被骂习惯了。她所管理的港股相关 ETF 正好在 3 月中下旬上市,因为需要提前建仓,所以正好赶上这波疯狂下跌。即便基金经理已经极力安抚客户,但随着价格走低,几个客户群的气氛逐渐躁动,有人开始发脾气:“你们基金经理的水平不行啊,回去再练练吧!”
顾威的办公室变得静悄悄的。
“你推的股票跌了,那就得夹起尾巴做人。这几天大家都挺绝望,在公司不敢大声说话。”顾威3月15日晚间跟36氪交谈时说。
顾威在一家管理 150 亿元资产的私募基金公司担任高级研究员,刚转看互联网赛道。与基金经理不同,基金经理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向客户交代,而研究员的压力主要是向上汇报。他们担任参谋的角色,向基金经理提出建议。研究员的收入与行情直接挂钩。
“如果你给公司挣了一个亿,提成 1%,那么就能赚 100 万奖金。但如果你给公司亏了一个亿,公司不可能让你赔 100 万,但是会给你记一个 100 万的亏损账,等你下回再赚够 100 万奖金,把这个窟窿填上。”顾威说。在这种压力下,很多亏了太多的研究员很难还清欠账,就只能换工作,跑路找另找一个平台从头做起。
此刻,顾威深感自己是“不幸中的万幸”——他不久前刚跟老板推荐买美团,但老板没同意。这支股票在过去一个月中一度跌去了 40%——顾威与欠钱跑路的人生厄运擦肩而过。
顾威也想过等美团跌到什么水平他就可以提醒老板抄底,但这话也许不会有勇气出口。“老板肯定不会听了。他也许会说,要是真听你的,现在已经套牢了。”
“其实还是挺绝望的。我觉得一个时代结束了。”顾威说。“就像包凡说的那样。”——华兴资本集团创始人包凡上周四晚在一个群内的发言被截图:“我认为金融战争刚刚开始。一个时代过去了。”
但顾威也不想离开这条赛道。“互联网的黄金时代是过去了,但哪有那么多行业天天在黄金时代上呢?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但凡任何一个行业占其中一个效应就很牛逼了,互联网占了俩。它依然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只是不会像以前那么好了。”
这天一早醒来,张宏伟忐忑不安。16日上午大盘略有下跌,他担心自己加仓判断失误——张宏伟对36氪称,自己在15日盯着大盘踩着点断断续续加仓,一直持续到下午 14:00,重新回到了满仓状态。
但几个小时后,暴涨打消了所有疑虑,他确认自己成功抄底。
3 月 16 日下午1点多,中国证监会一则新闻发布,其中有一句“关于中概股,目前中美双方监管机构保持了良好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正致力于形成具体合作方案”。随后,股市立刻绝地反弹,以腾讯为标杆,半小时内,腾讯股价飙升20%。
当天,上证指数创三年来最大单日涨幅,港股恒生指数当天收盘上涨 9.08%,创 13 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也涨超 33%。
一轮红日突然升起,让前夜的一切梦魇都好似幻觉。
腾讯股价猛涨 25% 的好消息传来,“散户抱团取暖”微信群里的股民喜气洋洋地互相庆贺,大家纷纷截图分享当日收益。
另一种情绪也油然而生。“昨天没加仓,大腿已拍肿。”
张宏伟的朋友圈里一片红,大家都在截图分享国务院副总理、金融委主任刘鹤“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发言,紧接着,沪指红了、深成指红了、创指红了、恒生科技也红了。
“太热闹了,像过年一样。”张宏伟说。
“我买进去的时候也没有 100% 的确定,我估计赔率有三成,赢率只有七成。”张宏伟回忆这段冒险说。
恐惧的时刻暂时结束,贪婪的时刻刚刚开始。陈达的私信箱里有不少人开始询问他抄底的时机。
“抄底的机会是有的,但是我建议谨慎抄底。”陈达说。他经历过 2008 年的股灾,目睹过不少人以一块钱的价格去抄底花旗公司的股票,最后跌到 5 分钱血本无归。
而对许多个人投资者来说,没有在最低谷割肉清仓已经是最大的胜利。
林兰所推进的另一支 ETF 在春节前上市,大跌前,客户陆陆续续出手了一些持仓,但还是受到了损失。在指数一路下行的日子里,林兰劝说客户:“雷劈下来的时候你不在场,等到分肉的时候你也没机会了。现在你们手里的筹码不是带血的筹码,而是粘着骨头渣子的筹码。不要把自己这么重要的筹码交给别人。”
年轻的研究员顾威决定守住自己手里的中概互联基金,也打算继续把互联网这条赛道做下去。
“那些我看不懂的事情,我就暂时不想了。就算像一战、二战这样的大变动,其实也只影响了世界的一段时间,一切总会回归正常。”顾威说。“但人一生适合做投资的年龄可能只有 30-50 岁,在这短短的周期里,其实经历不了几次这样的大波动。我希望能在波动中抓住机会。”
“投资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信仰形成的过程。”张宏伟说。波动也许还远未结束,但阶段性危机暂时解除。太太生日后的第二天,他的紧张情绪已经一扫而空。
“过去了。”张宏伟简单地跟太太报告,对方心领神会。当天晚上,他在微博转发了一则研究报告,配文是“见底信号出现!”
信仰又回来了。
(应采访对象要求,张宏伟、顾威、林兰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