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纵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发展历程,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工程教育领域的崛起与美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密不可分。MIT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对教育质量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和前瞻性布局,都是该校在世界工程教育领域保持长久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随
着全球范围的科技合作与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应对全球化发展的能力,是各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挑战。MIT长期注重国际化培养对于工科学生发展的意义,早在1991年就发布了第一份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报告《MIT在全球化技术竞争中的国际关系》(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of MIT in a Technologically Competitive World),至今已经发布了八份与工程教育国际化相关的报告。
本文将概述MIT在工程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思考和举措,重点介绍MIT面向本科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希望对国内高校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1
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工程教育因其培养环节的严密衔接性,因此工程教育国际化面临诸多挑战。MIT在其发布的《2006本科核心教育工作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l Commons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中对此进行了总结:
1
海外学习难以融入正常的教学环节
因为工程教育课程量大的特殊性,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伊始,教师就针对本院系学生四年的教学环节设计了一套无缝的系列课程。而传统的海外学习计划不仅影响学术的连续性,还极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培养方案的课程,从而无法按时毕业。
2
MIT学生参与海外学习的悖论
MIT有世界上最好的工程教育。对于MIT的学生而言,校园里已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一入校就积极安排了学习与实践计划。因此,是否要打断从大一就开始的安排,抽出时间去其他国家进行工程学习,是学生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必要条件,这些海外交流项目至少要和校园里的学习项目同样优质。
3
工程教育缺乏出国学习的传统
在以往的海外学习案例中,许多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学生在国外院校最多完成学习任务而并没有其他收获进展,甚至有的项目沦为旅游观光。大多数高校的海外学习模式并不适合MIT的学生,但是有个例外——海外实验室项目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如果将海外学习环节与现有的工程教学有机结合,很自然地嵌入到教学计划中,学生们将会收获更多,同时更容易得到授课教师们的认可。
2
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与支持政策
针对上述挑战,MIT发布的2006年报告从总体思路到具体教学活动,从学校到院系层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措施。
工程教育国际化
意义和目标
更好地在全球视角上理解问题,不但从自身文化背景理解专业问题,还要了解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解决方案。
2
有机会在其他文化背景下理解专业问题,理解其他文化关注问题的不同方面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3
接触不同的教育和研究体系,理解这些体系同样可以提供对问题的探索方法。
4
离开MIT一段时间,从不同角度看待他们日复一日的教育并理解其深刻价值。
MIT基于对世界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前瞻性认识,提出了支持境外学习的六项政策:
从上述政策意见可以看出:MIT的工程教育国际化,是从学校层面提出的国际化目标、建议和行动措施;尊重院系主体办学事实,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对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学生,设计更加精细化、更有成效的国际化培养方案。
来源:“清华大学国际教育”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