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如何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上)

2018 年 11 月 23 日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编者按

纵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发展历程,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工程教育领域的崛起与美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密不可分。MIT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对教育质量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全球教育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和前瞻性布局,都是该校在世界工程教育领域保持长久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


着全球范围的科技合作与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应对全球化发展的能力,是各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挑战。MIT长期注重国际化培养对于工科学生发展的意义,早在1991年就发布了第一份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报告《MIT在全球化技术竞争中的国际关系》(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of MIT in a Technologically Competitive World),至今已经发布了八份与工程教育国际化相关的报告。


本文将概述MIT在工程教育国际化方面的思考和举措,重点介绍MIT面向本科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希望对国内高校推进国际化办学、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所启发。

1

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工程教育因其培养环节的严密衔接性,因此工程教育国际化面临诸多挑战。MIT在其发布的《2006本科核心教育工作组报告》(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l Commons to the President of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6)中对此进行了总结:

1

海外学习难以融入正常的教学环节

因为工程教育课程量大的特殊性,学生的培养方案制定伊始,教师就针对本院系学生四年的教学环节设计了一套无缝的系列课程。而传统的海外学习计划不仅影响学术的连续性,还极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培养方案的课程,从而无法按时毕业。

2

MIT学生参与海外学习的悖论

MIT有世界上最好的工程教育。对于MIT的学生而言,校园里已经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学习资源,他们一入校就积极安排了学习与实践计划。因此,是否要打断从大一就开始的安排,抽出时间去其他国家进行工程学习,是学生们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作为必要条件,这些海外交流项目至少要和校园里的学习项目同样优质。

3

工程教育缺乏出国学习的传统

在以往的海外学习案例中,许多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的满意效果:学生在国外院校最多完成学习任务而并没有其他收获进展,甚至有的项目沦为旅游观光。大多数高校的海外学习模式并不适合MIT的学生,但是有个例外——海外实验室项目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如果将海外学习环节与现有的工程教学有机结合,很自然地嵌入到教学计划中,学生们将会收获更多,同时更容易得到授课教师们的认可。


2

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认识与支持政策


针对上述挑战,MIT发布的2006年报告从总体思路到具体教学活动,从学校到院系层面,都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和措施。


工程教育国际化

意义和目标

1

更好地在全球视角上理解问题,不但从自身文化背景理解专业问题,还要了解其他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解决方案。

2

有机会在其他文化背景下理解专业问题,理解其他文化关注问题的不同方面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3

接触不同的教育和研究体系,理解这些体系同样可以提供对问题的探索方法。

4

离开MIT一段时间,从不同角度看待他们日复一日的教育并理解其深刻价值。

MIT基于对世界发展和未来人才需求的前瞻性认识,提出了支持境外学习的六项政策



01

立即采取措施,促进学生参与境外学习,包括评估这些项目的最佳容量、支撑目标实现的资源,以及达成目标的策略。

02

本科教育教务长召集委员会制订实现目标的具体策略,确保五年内实现任何想去国外学习、工作和实习的学生可以如愿以偿,不会因为财务和学术要求受阻,不会因为出境而延期毕业。

03

本科教育教务长要为拓展MIT国际化培养资源提供指导,同时拥有一定必备资源,鼓励教职员工与同类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从而促进学生出境进行学习和研究交流。

04

本科项目委员会给所有院系发布提议,要求他们为所有希望开展海外培养环节的专业提供指导。每个专业公布一个可行的路线图,为愿意参与海外学习的学生指明实现路径。敦促院系通过灵活的专业要求,或者与海外大学发展教育伙伴关系等措施来为学生海外学习提供便利,特别是疏通学生暑期项目和IAP(Independent Activities Period)计划获得国际经历的渠道。各院系应确保所有指南每年更新并汇编成册,发给在校生和即将入学的学生。

05

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学院院长要牵头调研当前和今后MIT对外国语教学的需求,并做出具体计划。

06

学生生活主任与各学院院长一起加强“国际主题馆” (International Theme Houses)的国际化使命,并强化它们与学术部门的联系。

从上述政策意见可以看出:MIT的工程教育国际化,是从学校层面提出的国际化目标、建议和行动措施;尊重院系主体办学事实,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对不同院系和专业的学生,设计更加精细化、更有成效的国际化培养方案。

来源:“清华大学国际教育”微信公众号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深入学习的成功来自于三个方面:高效的算法、强大的硬件和大规模的数据集。我们的实验室针对前两个方面,麻省理工学院汉实验室正在寻找有动机的学生在深入学习和计算机架构领域来解决有影响的人工智能问题,具有较轻的模型和较高的计算效率。
专知会员服务
144+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192+阅读 · 2020年5月3日
【精益】精益生产与智能制造的联系和支撑
产业智能官
36+阅读 · 2019年9月14日
重磅发布|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长三角项目今年正式启动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
7+阅读 · 2019年9月2日
国内第一部AI本科教育体系书籍出版!周志华等人著
大数据技术
29+阅读 · 2019年5月15日
国内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现状如何?
大数据技术
9+阅读 · 2018年4月24日
Arxiv
4+阅读 · 2019年12月2日
Efficiently Embedding Dynamic Knowledge Graphs
Arxiv
14+阅读 · 2019年10月15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专知会员服务
144+阅读 · 2020年6月15日
人机对抗智能技术
专知会员服务
192+阅读 · 2020年5月3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