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在扩大高等教育机会与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引发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学习者通过MOOC学习既可获取优质在线学习资源,又能提高自身学习成就感、学习动机和团队协作意识,进而完善学习风格,达到赋能终身学习的深层旨归(徐振国等,2017)。然而,人们对MOOC的预期学习成效,如学习投人度和学习坚持性,仍存疑虑。MOOC完成率是评判MOOC学习成效的关键指标,有助于预测MOOC学习的投人度与坚持性(张刚要等,2017)。研究表明,MOOC参与率随课程的进展显著下降,完成率通常很低,约为3%-6%(范逸洲等,2018)。这种学习坚持性偏低现象已成为削弱MOOC持续和有效发展的障碍。此外,MOOC学习的低投入度也应引起关注,因为学习者只有保持积极的主导作用,才会发生有意义的深度学习,被动接收信息则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已有研究主要通过调查影响MOOC学习的因素,考察MOOC学习的投入度和坚持性( Xiong et al.,2015)。多数研究关注学习者的动机特征如何影响MOOC学习成效,缺乏对MOOC学习生态的整体性探索(Hew& Cheung,2014)。有学者认为,当前中国MOOC研究多借鉴国外模式,对MOOC学习者情感投入关注不足,对MOOC学生一教师一平台的系统分析不够(叶金珠等,2017)。一些研究试图通过使用学习平台的日志数据,如视频回放次数或讨论区的帖子数,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投人度( Kizilcec et al.,2013; Milligan et al.,2013)。但MOOC学习涉及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 Kember,2009),仅从单一维度无法有效揭示MOOC学习持续性偏低的真正诱因( Himin et al.,2014),需全面审视MOOC学习者、教师和学习支持系统,帮助他们保持较高的投入度与坚持性(Rha,2016;赵磊,2018)。因此,本研究从学习者、教师和学习支持系统的统合视角,建立系统的研究假设模型,探究MOOC学习者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教学存在感、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对其学习投入度与学习坚持性的影响,并探讨如何有效提高MOOC学习投入度与坚持性。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MOOC学习投入度与学习坚持性
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特点是每门课程均有大量参与者,为学习者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世界一流大学课程的机会(Vetsanos et al.,2015; Hollands&Tirthali,2014)。有研究探讨了MOOC学习者的参与动机,也有研究聚焦MOOC学习成效,以期提出有效的MOOC教学策略(Fini, 2009: Reich et al., 2014)。
1.学习投入度
学习投入度指学习者参与MOOC学习,并渴望达到期望表现的精神能量与工作效率( Coates,2006)。它是衡量MOOC学习成效的关键指标,而衡量MOOC学习投入度的常用指标是学习行为投入(Hew,2016; Milligan et al.,2013),如观看课程视频的次数、论坛帖子的回帖数、参与课程的测验数量及完成学习任务数量等(Xiong et all.,2015)。MOOC学习时长是衡量学习投人度的精确指标,但MOOC学习者观看课程视频、参与讨论的行为复杂多变,无法获得精准数据,研究者建议采用微视频的播放次数、论坛的参与次数作为替代指标,并根据MOOC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修正数据,通过回归模型解释学习投入度(徐舜平等,2017)。尽管很多MOOC参与模式都得到验证,但多数研究只考量学习行为投入,尚未涉及认知投人和情感投入。为全面审视MOOC学习过程,本研究将学习投入分为学习行为投人、学习情感投人和学习认知投入。具体而言,学习行为投人指在MOOC学习中关注学习本身、提出问题和参与讨论;学习情感投入指学习者对教师、学伴或MOOC的积极情绪;学习认知投入指学习者在MOOC学习中获取复杂知识或技能的认知努力。
2.学习坚持性
学习坚持性指学习者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诱惑与不确定因素并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在学习者的动机、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You&Song,2013),可分为完成当前课程的意愿和修读另一门课程的意愿( Joo et al.,2010)。近年来,MOOC学习坚持性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有学者根据MOOC学习完成度持续学习度和学习特点,将学习者分为积极参与者消极参与者、随机访问者、爽约者和旁观者,以解释学习者的学习持续行为与持续强度(陈岚,2017)。学习者持续学习的意向揭示了其学习需求和学习目标,可为教育决策提供有效信息。研究表明,大量MOOC学习者注册了课程,却没有完成。赖克等人( Reich et al.,2014)发现,MOOC学习的平均完成率为3.2%,这与英庇等人( Impey et al.,2015)的研究结果相符。乔丹( Jordan,2014)通过对39门MOOC分析,发现这些课程的平均完成率为6.5%。可见,MOOC学习的完成率非常低,学习坚持性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研究将学习坚持性作为衡量MOOC学习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以探究学习者完成MOOC的意愿和完成率。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组织和执行特定行动以达到预期结果的主观判断和信心水平( Bandura,1977)。本研究主要关注混合学习环境下的学术自我效能感,是指学习者对MOOC学习成效自我报告的自信心,其不仅是联系学习者动机与行为的中介( Bandun,1977),也是自我调节学习和在线学习成效的关键预测因素(You,2012)。学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投人和学习坚持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Breslow et al.,2013),在多种学习环境,尤其在混合学习环境下会直接影响学习投人度和学习坚持性(Kop& Fournier,2011)。多项研究表明,学术自我效能感不但对学习投入度和学习坚持性影响显著,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Lavigne etal.,2007; Puzziferro,2008;Wang& Baker,2015;兰国帅等,2018)。米利根等( Milligan et al.,2013)发现,学术自我效能感对主动学习者及仅参加课程而未积极参与学习的潜伏学习者均有重要影响。多项研究还表明,在MOOC学习开始时表现出较高学术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者更有可能完成课程(Wang& Baker,2015; Wang Newlin, 2002)
2.教学存在感
教学存在感指学习者对教师通过设计、组织和支持学习内容促进其学习的感知度,由教学设计与组织、促进对话和直接指导三个子范畴构成( Shea et al.,2003)。教学设计与组织指学习者对教师根据课程目标组织和指导课程的感知;促进对话指学习者对教师设置学习环境、吸引参与者、引发讨论、识别共识或分歧、达成共识或理解及评估结果的感知;直接指导指学习者对教师支持其学习并给予反馈的感知。MOOC教学通常由教师实施各类学习活动并通过反馈支持课程参与者( Ross et al.,2014)。因此,本研究将教学存在感作为外生变量,预测MOOC学习的投人度和坚持性。教学存在感与学习投人的关系研究,主要关注学习者对课程设计、组织和直接指导的整体认知。休(Hew,2016)对965名性MOOC学习者进行定性分析后发现,学习者的学习投人度取决于师生互动程度、学习者对课程的热情程度及提供的学习材料。已有研究证实了教学存在感对MOOC学习坚持性有直接影响( Chang et al.,2015)。阿达莫普卢斯( Adamopoulos,2013)分析了133门课程中影响学习坚持性的因素,发现教学存在感是预测并影响学习坚持性的关健因素,特别是
课程学习活动和学习材料对学习者完成课程的可能性有正向影响。
3.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源于戴维斯的技术接受模型。感知有用性指用户对使用新技术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的感知度;感知易用性指用户对新技术是否容易使用的感知度( Davis,1989)。学习者对学习支持系统有用性和易用性的感知可理解为影响学习者继续学习新技术或使用新环境的意愿。学习环境、学习者和教师特点等因素会影响学习者使用学习支持系统的表现和体验(Kim,2005)。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会随学习支持系统的变化而变化。有研究发现,学习者对MOOC学习支持系统有用性的感知对学习投人有显著影响,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成效( Liang et al.,2014)。学习者对MOOC学习支持系统易用性的感知也是影响其学习投人的关健因素( Waite et al.,2013)。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均显著影响学习坚持性( Alraimi et al.,2015)。吴等人(Wu&Chen,2016)发现,学习者对MOOC的感知有用性直接影响其学习坚持性,感知易用性通过感知有用性间接影响学习坚持性。感知有用性有助于学习者认识学习支持系统的价值,是影响MOOC学习坚持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借助“中国大学MOOC"学习平台,调查学习者对该平台管理与支持探究学习活动的看法。因此本研究的感知有用性指学习者对“中国大学MOOC”学习支持系统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的感知度感知易用性是指学习者对能否轻松使用“中国大学MOOC"学习支持系统的感知度。
4.学习投人度与学习坚持性的关系
学习者的学习投人度会影响其学习坚持性。杨等( Yang et al.,2013)发现,MOOC学习行为投人减少了MOOC辍学的可能性,进而提升了学习坚持性。布雷斯洛等人( Breslow et al.,2013)研究发现,MOOC中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多数在课程论坛积极发帖。这表明,学习行为投入是预测其学习坚持性的关键指标。珀斯尔等人( Pursel et al.,2016)也发现学习投人对学习者完成MOOC学习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因此,本研究将MOOC学习投入度作为中介变量,确认其会影响学习坚持性。胡等人(Hu,2011; Kuh et al.,2008)验证了学习投人度可预测MOOC学习者的学习坚持性。此外,MOOC具有海量学习资源,学习者能够通过反思、同伴交互或师生交互等方式沟通,进而在认知与情感上参与课程。因此,本研究除了关注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投入外,同时关注其学习认知投入和学习情感投入。学习者动机、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指标表明学习者对MOOC的满意度及继续学习的意愿,是MOOC学习坚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Wise et al.,7)
学术自我效能感对MOOC学习的投人度有正向显著的直接影响。这一研究结果与先前研究结论sk(Jeong, 2012: You Song, 2013: Kop Foumier,2011; Milligan et al.,2013)。这表明学习者需要使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培养自我调节学习能力,提高学术自我效能感,以便更积极地参与MOOC学习(Shea& Bidjerano,2010)。因此,在MOOC学习初,学习者可开展与“网络自我调节学习”有关的学习,提高“互联网+"背景下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意识自我效能、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和学习技术自我效能。在MOOC学习中,教师可以嵌入有效的在线学习支持工具,鼓励学习者运用社交工具进行自我调节,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与兴趣。在自我调节学习设计时,教师首先要考虑课程的目标设计、时间安排、任务设计和评价趋向等,引导学习者向预定的生成性目标迈进,提高学习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提升课程满意度。其次,教师需注意反馈性环节的设计,既要鼓励学习者利用网络工具进行交流,也要考虑平台的技术基础,例如,可充分利用“中国大学MOOC"平台后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支持模块的在线论坛与邮件服务加强反馈。最后,教师应引导学习者对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估,帮助学习者树立自我评价意识,激励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程度设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与坚持性。学术自我效能感并没有直接影响MOOC学习者的学习坚持性,尽管该结果与先前的研究结果有出入(Wang& Baker,2015;Wu&Chen,2016),但学术自我效能感会通过学习投人度的中介作用对学习坚持性产生重要的间接影响。
2.重塑教师角色,提升教学存在感教学存在感
对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有正向显著的直接影响。这一发现也支持了休等人(Hew,2016; Liu et al.,2015)的研究结论。为增加学习者的MOOC学习投人度,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应重点支持学习者的学习反馈和有组织的学习内容( Shea et al.,2006)。这一发现与MOOC的自月主学习有关。如果学习者没有深刻体验到教学存在感,他们的学习投人度会降低,退学的可能性随之增加。因此,MOOC教师应加强对课程设计的关注,为学习者交流互动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其有归属感(兰国帅,2018)。例如,教师可利用论坛引导学习者互动和反馈,将学习者发的帖子分为技术目的帖和社会目的帖,方便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具体有效的反馈。此外,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投人度必须重塑教师角色,提升助教团队对学习者持续性学习的支持。首先,教师要从课程的参与者逐步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MOOC不能拘泥于传统课程的照本宣科,而要考虑课程实用性和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允许不同课程基础的学习者参与。教师要考虑课程独创性和学习者需求,并根据传统课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对教学流程和教学结构进行顶层设计,使学习者自愿投入学习。其次,MOOC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学习途径,MOOC设计、开发与制作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参与者协作实施。“互联网+”时代教育内容的不断更迭,要求团队成员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更新课程资源,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人工智能时代强调教育产品服务先行,要求开发团队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设计与开发理念;大数据时代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赋能开发团队探寻针对性点对点服务,提高学习者对教学存在感的感知度,从而激励学习者的学习投入与持续学习( Wise et al.,2017)。此外,本研究发现教学存在感会通过学习投人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MOOC学习者的学习坚持性,这与先前研究相符( Adamopoulos,2013;Wang& Baker,2015)。因此,为提升学习者对“高”教学存在感的感知度,教师可将教学设计原则用于学习活动,并在MOOC中使用持续反馈机制(Rha,2016)。
3.促进多形式与全流程交互,优化学习支持MOOC学习支持
系统的感知有用性对学习投入度有正向显著的直接影响,这一研究结论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Gung&Kuxu,2014;Kim&Oh,2005;Kim,2006; Liang et al.,2014)。这表明“中国大学MOOC"学习支持系统是中国网络学习环境中的创新,本研究的学习者可以被视为创新者或早期采用者(Cho,2015)。在技术接受模型中,当早期采用者被认为某技术具有相对优势时,创新就会传播开来,正面评价的因素即为感知有用性( Rogers,2003)。这说明“中国大学MOOC"的学习者能积极接受创新,学习支持系统具有相对优势。然而,学习者使用MOOC学习支持系统时的感知易用性对其学习坚持性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学习投人度的中介作用对学习坚持性产生间接影响,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不符( Ross et al.,2014; Waite et a.,2013)。这一发现意味着自愿参加MOOC学习的学习者可能已经熟悉网络学习或者是MOOC的早期采用者( Christensen et a.,2014)。此外,本研究的学习者为在校大学生,相对年轻,对使用平台的容易程度并不介意。然而,学习者使用MOOC学习支持系统的感知易用性直接影响学习坚持性,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 Unary,2014;Wu&Chen,2016)。这表明,当引入新的信息技术时,感知易用性可有效预测系统的持续使用。换言之,了解学习者对学习支持系统的使用模式和期望对提高他们的感知易用性至关重要。研究还发现,交流渠道较单一致使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兴趣度下降,不少学习者无法完成课程学习。因此,不断优化学习支持系统可提升感知有用性和易用性,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投人度与坚持性。首先,增加线上交流方式,如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或微信公众号,拓宽师生即时交流渠道。其次,教师还可通过问卷收集、分类与整理学习者的共性问题,并以菜单导航、邮件推送和首页置顶的方式予以解答。课程支持与交流要贯穿于学习者MOOC学习全过程,教师可通过定期沟通、评价的方式提供及时干预和指导。在具体实施环节,教师可根据学习者需求,以在线视频的形式开展任务报告师生交流会等,增加师生交流次数,改善学习者对学习平台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投人度和学习坚持性。
4.升级教学理念,关注学习者学习投人度与学习坚持性
MOOC学习投人度对学习坚持性有正向显著的直接影响。这一发现与之前的研究结论一致(Yanget al.,2013; Pursel et al.,2016;Hu,2011)。因此,为了提高M00C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度,教师有必要及时收集学习者的需求,提高其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而不仅仅是提交作业或观看课程视频。以往研究对学习投入度与学习坚持性的关注与理解大多聚焦于课程完成率(讨论、发帖和作业完成)(Hone&Said,2016),但课程完成率主要强调完成课程的动机导向,忽略了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多样性以及对技术的感知度与熟练度,无法关照学习者的过程性投入与生成性学习。因此,仅以课程完成率考察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人度与学习坚持性有失偏颇,还应考虑学习动机、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MOOC学习者的学习投人度对学术自我效能感、教学存在感、感知有用性与学习坚持性之间的关系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为了鼓学习者参与学习,MOOC设计必须考虑外部动机。此外,为了促进MOOC学习投人度和学习坚持性,相应的教学设计应统筹考虑学习者、教师和学习支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