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总有印记,那是生活给出的答案

2022 年 4 月 27 日 36氪
未来生活的想象,可以更大胆一点。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生活方式,藏在时间的缝隙里、流动的日常中。
与长辈们熟悉的电报、留声机以及手写信不同,成长于八九十年代人们对大院或胡同生活,则保留着这样的记忆:全院子的人们准时围坐在一个小电视机前,热烈讨论着《渴望》或者春晚小品。
很快,技术加快了生活节奏,也无限拓展了活动半径。按下电源键,主机上的指示灯迅速闪烁,屏幕上亮起了硕大的「Windows」,点击五颜六色的指示图标就能触达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这是大多数人们对互联网的第一认识,实际上在个人电脑普及之前,计算机早已出现了几十年。
改变世界和人们生活方式的,除了技术创新,还有观念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Facebook、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公司,均是打破了传统软硬件的概念,从人们的需求变化出发,不断衍生出科技类产品,渗透到生活点滴里去,
CBD的商场里总有星巴克和苹果旗舰店,两者的方便、简洁、稳定完美契合快节奏的商务人士。抖音会猜到你肯定喜欢下一个视频,甚至比你还了解你自己。风头浪尖上的新经济公司离不开抢占用户心智。如今除了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公司,绿城中国也正在向这个方向努力。
时代总是滚滚向前,总有人要看得更远一些。2022绿城中国生活开发者大会线上发布,我们发现「造房子」的逻辑也在回归用户本身。在技术创新之外,绿城在用户居住体验上的创新和尝试,已经初步描摹了行业转型的底层逻辑:住宅开发不仅仅是在空间上解决居住问题,而要重塑每个家庭的生活体验。

「无边界」的如意生活

乔布斯用滑动方式解锁初代iPhone,一秒进入未来世界。茑屋以书店之名提供了集家电、咖啡、室内公园、美术馆等生活方式提案。绿城则用一扇任意门打开「无边界」的如意生活。
以家为名的「房子」,是生活永不停歇的CPU。人们自然希望它能够符合审美和生活需求,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和新鲜感。然而除非换房,否则家庭结构的不断成长变化很难与之匹配。
关于对生活的深刻认知方面,绿城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此前如意宅满足了用户对空间“千人千面”的想象,这次,绿城把如意生活扩展到了架空层。
架空层原本指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绿城的策略是将这些看似空白无用的空间,分解成一个个功能性的如意盒子,将生活的选择权归还于用户。
打开如意盒子,可以是一个亲子伴读盒。对孩子来说,世界的起点是家和社区。父母与孩子一起在亲子伴读盒里共读绘本,陪伴成长。如意盒子也可以是健身瑜伽盒,融入日常的运动空间,让保持健康这件事儿也变得更容易。
亲子伴读盒


若与用户对话,要使用用户的语言,而不是自己习惯的逻辑。绿城的如意盒子做到了用户思维下「千园千面」的场景感。
青年社区里这些盒子空间更多是年轻活力的空间功能,比如24小时健身房、瑜伽室、轰趴聚会厅。颐养社区则会出现颐乐教室、健康小屋。有些社区的盒子可以根据兴趣,定制成亲子活动室、亲子阅读室、共享厨房、断舍离集市等。
共享交流盒

这些如意盒子并没有脱离日常,而是构建了符合用户特性的使用场景,并为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一个个解决方案。可以说,如意盒子是绿城从产品价值向用户价值的再延伸。
功能先行、自定义化、场景感……这一个个如同任意门的如意盒子,既是家之外的家庭空间,也是家与社区的边界;既是可进入的活动场所,又是社区里的景观亮点。单一的边缘空间转换为复合式的无边界空间,人与空间在此产生互动回响,而生活的角落里随处构建立体的精神花园。

「氛围感」点亮生活街角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如何能与钢筋水泥的建筑产生有机、有情感的连接,只有社区有着天然的优势。从一栋栋冷冰冰的相似建筑物到一片温暖、明亮、生机勃勃的社区,「氛围感」的营造是重塑的关键。
绿城深谙此道,并从《清明上河图》里汲取了灵感。绿城设计师称汴梁城里烟火气和繁盛感,正是开放生活街区形态的展现。现代人渴望的理想社区也与之相似,只不过茶馆变成了咖啡店,酒肆门口招揽顾客的旗幡幻化成为霓虹灯。
围墙消失是物理属性的改变,绿城以人的需求出发延伸出相关业态,让种种日常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冬日清晨冒着热气的包子铺、转角就能消磨时间的小公园、24小时便利店照射出一抹暖黄色的灯光。不局限于一店一铺,而是萦绕在食物、颜色、气味等氛围,关联着记忆里家的美好画面。
生活街角

看似微不足道的生活街角营造出了独特的「在地属性」,改变着社区乃至城市空间的面貌,扩展着人们有关城市空间的想象。
同时,绿城又从日常的生活里找到非日常的事情。在社区与城市原本界限分别的场所,设置了以书屋、美学花店、艺术馆为载体的24小时常亮玻璃盒子,创造「书与生活」、「艺术与城市」的现实场景,人们习以为常的角落也得以短暂闪耀出迷人的光芒。
生活街角

透明橱窗,可以成为城市里绝佳街景「画板」,更多创意、设计、艺术及奇妙灵感的注入,甚至能孵化出乐队、画家、策展人。
对于居民来说,不必驱车一个小时去看别处的网红馆,这是一件穿着家常衣服下楼就能顺便完成的事情。艺术家、设计师也好,普通参观者也罢,参与其间的人都有了新的机会,重新思考、体验自己与世界的连接。
社区不再只是「归家」,成为了一个个对城市产生影响的磁场。通过公共资源的独特性,在社区便形成了价值观的对话碰撞、文化的认同共鸣,并把人们连接在一起。这才是社区的意义所在。

可共享的城市「向上客厅」
城市如同一种复杂、多系统、巨大的有机体,基于空间及社会规则之上动态生长。实际上人们总是习惯性忽略与「人」紧密相关的场所营造,小花园飘来的市花气味、沧桑会馆的旧时记忆、传统小店的古早味,这些才是城市的精神所在。在绿城生活开发者大会上,绿城用未来的视角来更新过去,并提出了「向上客厅」的概念。
当以向上生长的姿态看待社区时,绿城发现,这个最基础的社会单位,也能成为城市地标。未来城市的地标可能不是寸土寸金的写字楼,而是居住熟悉更为强烈的公寓。「向上客厅」的高层是有着私家花园、大阳台、极佳景观视野的栖居之所。
向上客厅

而以往人们所理解的配套设施,则成为一个能够「弹性生长」的共享空间。市集、演出、沙龙、公园……所有你能够想到的生活体验,可能就在你家楼下,足不出屋即可达到。「欢迎来我家看展。」可能会成为现实。即便你想去任何地方,底层的TOD交通枢纽,可以无缝衔接到城市的洪流中。
在融合了地域基因与人文精神后,「向上客厅」是建筑根植于城市肌理之内的在地化表达。当地历史文化的氛围烘托下,结合所在地形或新旧交融的特质,从而创造出一种有机更新的「场所感」。既有新式里弄的烟火气,又有着跨越时代的亮眼。即有差异化体验,又保留了城市文化的厚度。
相比如今的社区,「向上客厅」更为立体动感。从某种程度来说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了社交和功能层面都极其生动的空间,无疑能成为一个城市核心的生活场景、文化IP。
向上客厅

当建筑美、空间美与文化美被人感知,将唤起城市的记忆与公共情感的共鸣。其背后绿城对文化根脉的重塑力,也是城市运营能力的进阶,更是其人文关怀的深切体现。
人海茫茫,生活与城市永在更迭。想要看到海潮的方向,总要站在江口。幸运的是,总有人会能带来更值得期待的美好生活。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称中国,是一个位于东亚的社会主义国家,由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首都位于北京市。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取得绝对优势后,于北京市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则在同年底败退台湾。 维基百科
2022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22年5月9日
企业如何探索元宇宙,如何驾驭炒作和现实?(附报告)
腾讯:2022年十大数字科技应用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2年1月13日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观察报告(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1年12月17日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1年6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1年5月7日
多样性算力技术愿景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76+阅读 · 2021年4月29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你的家,就是你的生活
36氪
0+阅读 · 2022年6月8日
海尔李华刚:让科技有「生活的味道」
36氪
0+阅读 · 2022年4月29日
这10个关键问题,创业女性会如何回答?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4月1日
未来的中国厨房,应该长什么样子?
36氪
0+阅读 · 2022年3月31日
如何挽救「买大件」正在消失的快乐?
36氪
0+阅读 · 2022年3月31日
我为自己的猫猫打造了专属「数字生活」
少数派
0+阅读 · 2021年11月25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0年12月31日
Arxiv
0+阅读 · 2022年6月23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2022年中国虚拟人产业发展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74+阅读 · 2022年5月9日
企业如何探索元宇宙,如何驾驭炒作和现实?(附报告)
腾讯:2022年十大数字科技应用趋势
专知会员服务
80+阅读 · 2022年1月13日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观察报告(附下载)
专知会员服务
51+阅读 · 2021年12月17日
专知会员服务
41+阅读 · 2021年6月22日
专知会员服务
37+阅读 · 2021年5月7日
多样性算力技术愿景白皮书
专知会员服务
76+阅读 · 2021年4月29日
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专知会员服务
69+阅读 · 2020年1月18日
相关资讯
你的家,就是你的生活
36氪
0+阅读 · 2022年6月8日
海尔李华刚:让科技有「生活的味道」
36氪
0+阅读 · 2022年4月29日
这10个关键问题,创业女性会如何回答?
创业邦杂志
0+阅读 · 2022年4月1日
未来的中国厨房,应该长什么样子?
36氪
0+阅读 · 2022年3月31日
如何挽救「买大件」正在消失的快乐?
36氪
0+阅读 · 2022年3月31日
我为自己的猫猫打造了专属「数字生活」
少数派
0+阅读 · 2021年11月25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1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0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