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召回模型的前世今生(下篇)

2021 年 12 月 8 日 图与推荐

 

上一篇文章双塔召回模型的前世今生(上篇)介绍了为何双塔模型能够在海量候选低延时召回topK,归一化和温度系数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负采样的一些研究。本文会以一个形象的例子阐述多路召回的设计思路,以及在双塔大框架下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优化路线。(因为篇幅原因本文只介绍双塔相关的优化,关于图、强化学习、树、检索工程等均不在此文讨论范围内)


一些历史相关文章如下,公众号《推荐广告算法小木屋》,转载合作 or 同行交流 请加微信:937927101(如果年前想换换坑,考虑字节的话也可以加我唠唠嗑,招聘放文末了)


推荐中的召回算法—总结串讲

召回模型中的负样本构造

nearline(近线)召回在阿里妈妈的实践

借Youtube论文,谈谈双塔模型的八大精髓问题

1. 以高考录取为例,深入理解召回本质

该章节会举个形象的例子,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多路召回框架设计及优化思路。

假设A大学的精排目标是在特奖答辩时选出全国最优秀的毕业生,那么召回便是在当年全国所有高中生中筛选出能进入A大学的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A大学是这样设计召回系统的:

1.1 框架雏形

能否直接用特奖答辩标准来筛选人才呢?事实上因为大多数高中生根本没有学过本科的专业课程,也没有做过社工、学生会、科研,直接用答辩标准筛选只是选出了在高中做过这些事的人—>【即精排模型直接召回是空间有偏的,召回模型负例需要全空间随机采样】

在评估标准里科研占很大的比重,能够在专一领域深耕并取得成绩的人说明智商过硬且善于钻研,于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等竞赛召回每个学科全国最猛的数十人—>【点击、时长、相关性、地域等单召回通路,召回偏科怪】

能够在高考多个学科总分排名靠前的同学,说明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综合评分高—>【多目标加权融合,比如将点击、时长、互动进行融合打分】

某些大佬竞赛能数学、物理、信息学同时拿金牌,高考也能裸分前十—>【多路召回结果可能彼此存在重叠】

有些人高考也不错,但是裸分上不了录取线,这些人可以通过自招加分录取—>【召回目标调权,比如搜索里的相关性和个性化进行tradeoff】

等等。。。

1.2 优化思路

以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系统要多路召回,那么我们很容易会想到后续的优化手段,包括但不限于:

竞赛、高考选拔流程更加合理—>【纵向迭代召回模型结构,让模型效果更好】

分析看看当年没有被录取但是四年后成果很牛逼的人当时为啥没被录取,增加政策—>【增加召回通路,扩大覆盖面】

分析这几个政策录取的学生,四年后的成材比例,修改政策录取人数—>【动态调整召回权重】

县城高中考690的比重点高中考700的在大学成材率更高—>【召回模型debias】

某些高中就能发paper、当学生会、成绩也不错的—>【面向精排空间的一致性建模】

等等。。。

1.3 回归现实

之所以讲这么多“废话”,是因为比起单纯罗列论文,我更希望在开篇每个人能感性认识召回系统的设计思路,然后用上述逻辑思考自己的系统设计与优化方向,看看和下面要介绍的业界成果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由于篇幅我只介绍和双塔相关的模型迭代,而诸如图、TDM、业务召回通路、强化学习、nearline等都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而对比学习等在双塔大框架下的优化则会提及。

下文只列出了我看过且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作,评价也只代表我的个人观点,大体的优化思路主要有:

  • 让user和item更有效地交互

  • 让单路召回达到多路的效果

  • 面向后链路的一致性建模

  • 各种工业经验trick,包括但不限于特征、结构、loss

2. 让user和item更有效地交互

双塔召回模型的前世今生(上篇)阐述了双塔模型牺牲了精度得到了速度,最直观的缺陷是:


  • 特征受限,无法使用交叉特征

  • 模型结构受限,user 和 item 分开构建,最后只通过一次内积来交互,不利于 user-item 交互的学习


因此双塔第一个优化的中心思想是:保留更多的信息在单塔输出向量中,从而有机会和让user和item进行充分交叉

2.1 特征重要性筛选-SENet

以张俊林大佬的SENet为代表,user塔和Item侧塔的特征Embedding层上,各自加入一个SENet模块,通过SENet网络,动态地学习这些特征的重要性,对于每个特征学会一个特征权重,然后再把学习到的权重乘到对应特征的Embedding里,这样就可以动态学习特征权重,通过小权重抑制噪音或者无效低频特征,通过大权重放大重要特征影响的目的。

张俊林老师对于senet有效果的解释是:senet集成了FM和DNN双塔各自的优点,在User侧和Item侧特征之间的交互表达方面增强了DNN双塔的能力。它可以凸显那些对高层User Embedding和Item Embedding的特征交叉起重要作用的特征,更有利于表达两侧的特征交互,避免单侧无效特征经过DNN双塔非线性融合时带来的噪声,同时,它又带有非线性的作用。

我的评价:这种特征重要度学习的思路在阿里COLD和百度的GemNN都有提到,比起强化了最后的u-i交互,某种程度上我觉得和LHUC和PPnet的设计目的更相似,即不同特征组合下就理应有不同的特征重要度,甚至如果觉得senet解释性or效果不够理想,可以基于业务理解直接设计出显式gate+特征组合结构。

2.2 底层表征走捷径-ResNet

原来双塔DNN部分改成了一个类似Resnet那样skip connection的结构,也就是信号分成两路,一路还是经过两个relu层,另一路直接接到第二层relu,形成类似残差网络的结构。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把低层级的特征送到最上层进行u-i交叉。类似的结构在精排可以参考:机器如何“猜你喜欢”?深度学习模型在1688的应用实践

我的评价:该模型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带来了参数膨胀。最终我们要将最上层emd进行存储和离线构图,存储和内存压力会增大很多;同时该模型又多了很多要调整的超参数。

2.3 显式根据特征调整深度

在《Que2Search: Fast and Accurate Query and Document Understanding for Search at Facebook》中,作者不再是一股脑把所有特征concat过MLP,而是部分特征先过A结构,再在显式高维emd基础上进行融合。

如下图所示query侧的输入特征有多个通道,包括query本身的3-gram,国家和原始文本。doc侧的输入特征包括了title,description,title的3-gram,description的3-gram和图像的向量。二者通过attention做融合后分别得到query向量和doc向量,再进行点乘得到预测值。

我的评价:优势在于让某些内聚特征一起学,显式调整了不同特征的学习难度,加强了不同filed特征在最后u-i交叉的重要性。除了交互外,facebook这篇文章也介绍了两阶段训练框架+多任务学习,建议阅读原文。

2.4 美团对偶增强双塔

今年美团的一篇文章《A Dual Augmented Two-tower Model for Online Large-scale Recommendation》,设计了Adaptive-Mimic Mechanism,其中最主要的是设计了mimic loss,该loss的主要作用是让增强向量来拟合相应query或者item在另一个塔中所有正样本的输出向量表示,增强向量代表了来自另一个塔的有用信息,在训练增强向量的过程中需要使用stop gradient策略来冻结梯度。

我的评价:从论文介绍来看增强向量更多地是表征用户的历史点击序列/物品的历史点击用户,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两个序列特征进行简单池化or聚类就有不错的效果,即结构的收益也许可以通过特征来近似拿到。且论文一共有4个loss,直观感觉训练难度会比较大,但是不妨碍这篇论文结构上是比较创新的。

3. 让单路召回达到多路的效果

如果说第2章是让双塔更“深”,那么第3节则是让双塔更“宽”,甚至一个模型能够达到多路召回的效果。

3.1 按兴趣域拆分-多兴趣

召回阶段有时候容易碰到头部问题,就比如通过用户兴趣embedding拉回来的物料,可能集中在头部优势领域中,造成弱势兴趣不太能体现出来的问题。而如果把用户兴趣进行拆分,每个兴趣embedding各自拉回部分相关的物料,则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召回的头部问题,同时用单路达到多路的效果。

其中最知名的一篇多兴趣召回模型是《Multi-Interest Network with Dynamic Routing》,MIND通过引入 capsule network 的思想来解决输出多个向量 embedding 的问题,Multi-Interest 抽取层负责建模用户多个兴趣向量 embedding,然后通过 Label-aware Attention 结构对多个兴趣向量加权,这是因为多个兴趣embedding 和待推荐的 item 的相关性肯有差异。线上 serving时,用户的每个兴趣向量embedding依次通过 KNN 检索得到最相似的 Top-N 候选商品集合。

我的评价:多兴趣确实是一个能拿收益的方向,据说MIND已经成为了手淘召回占比最高的触发通路,除了MIND外,还有一些论文也是多兴趣建模:

  • 《Controllable Multi-Interest Framework for Recommendation》- ComiRec模型 2020 KDD 阿里

  • 《Octopus: Comprehensive and Elastic User Representation for the Generation of Recommendation Candidates》- Octopus模型 2020 SIGIR MSRA

  • 《Sparse-Interest Network for Sequential Recommendation》- SINE模型 2021 WSDM 阿里

3.2 按时间跨度拆分-长短期兴趣

历史行为序列通常可以反映用户短期的兴趣,而长期兴趣则可能随着模型的学习逐渐忘却。在精排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超长行为序列建模如SIM建模用户的长期兴趣,而对于时延敏感的召回而言超长行为序列是无法使用的。通过同时建模用户短、长期兴趣,用单路召回达到多路的效果。

在《SDM: Sequential Deep Matching Model for Online Large-scale Recommender System》中,作者将最近一个session定义为短期行为,利用LSTM+多头自注意力层+用户注意力层捕捉短期兴趣序列;发生在最近一个session前7天内的session定义为长期行为,通过用户注意力层+DNN得到用户长期兴趣。最终利用fusion gate来控制长短期的影响。

我的评价:实时、短期、长期兴趣建模也是一个被验证能拿收益的方向,具体实操时要结合特征、优化器、模型结构一起迭代,同时也可以结合灾难性遗忘做些优化。除了SDM外,与长短期兴趣相关的召回模型还有《Embedding-based Product Retrieval in Taobao Search》和《Next Item Recommendation with Self-Attention》

3.3 PDN

一般来说I2I和U2I分别是两路召回,I2I对共线少的pair难以泛化,缺乏准确和个性化;U2I无法建模用户每一个行为和打分item之间的关系,召回结果缺乏多样性。《Path-based Deep Network for candidate item matching in recommenders》做了联合建模,采用一个TriggerNet建模用户对每一个交互过商品的喜爱程度,采用Similarity Net建模交互商品与目标商品的相似度,利用两次相似度关系传播同时近似表征了U2I和I2I的信息。

我的评价:严格来说这并不是双塔结构,不过我觉得整体思路嵌入着向量化的思想,同时这种不同触发方式融合建模也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不过原文只将PDN对比了纯U2I和I2I证明有收益,其实应该加一组PDN对比U2I+I2I,看联合建模是否能给系统带来增量。

3.4 特征组合大乱炖-并联双塔

上面介绍了物理意义的单路拆多路,当然也会有同一目标单模型拆多模型,比如腾讯的“并联”双塔,尝试通过"并联"多个双塔结构(MLP、DCN、FM、FFM、CIN)暴力出奇迹;并引入 LR 进行带权融合

我的评价:整体价值不大。第一,该模型单纯是增加参数换一些精度,能否打平线上serving机器资源的增加也是未知数;2.原文对比效果的时候甚至都没有打平参数量对比,而原有模型可能增加emd维度本身就能带来auc提升;3.既然不共享底层embedding,直接训四个召回效果是不是也差不多,而且这个LR就等价于调召回weight,难调又不好解释收益来源。不过也确实算是单路拆多路,所以放在这个专题下。

4. 面向后链路的一致性建模

以视频推荐场景为例,一般排序模型会综合多种目标进行综合打分,比如a * ctr+b * staytime + c * 点赞 + d * 转发 + e * 关注...,如果我们只搞ctr、staytime、点赞等召回,就造成了召回和排序目标不一致(比如只用竞赛选拔人才,那高考状元也进不了清北),显然不利于全链路的优化。

4.1 样本变换

可以基于各种目标进行样本加权,比如同样是点击样本,时长较长、点赞较多的给更大的权重,方法简单直观可解释性强,缺点就是又又又一大堆超参数要调。

4.2 蒸馏

腾讯《Distillation based Multi-task Learning: A Candidate Generation Model for Improving Reading Duration》论文中也提到了如何在召回中同时将点击和时长融合。模型结构和常规的蒸馏一致(不了解的可以看蒸馏技术在推荐模型中的应用(附内推)),用一个多任务精排模型学习ctr和staytime,并将ctr*staytime蒸馏到双塔网络中。

我的评价:蒸馏肯定是一种多目标召回的范式,但是本文很多细节包括实验我个人觉得有待改进。1.精排和召回空间是不一致的,直接真实样本训肯定有问题 2.虽然原文说是想建模时长,但最终卡了时长>50s转换为了二分类,其实损失了很多时长信息,比如50s和500s样本权重理应不一样,时长60s的视频和600s的视频看50s也应不一样,没做消偏 3.实验结果中,拿多目标召回和单目标召回比auc + 和ctr召回比avg staytime不是很公平,而且业界也不会直接拿原始staytime做mse loss的。综上,本文虽然思路是对的也可以借鉴,但是细节自己落地还是要深挖。

4.3 人工构造样本

以百度的《MOBIUS: Toward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Query-Ad Matching in Baidu’s Sponsored Search》为例。传统多层的漏斗,首先召回时保证一定的相关性,然后通过rank层预估ctr,ctr较高的内容最终得以展现依然是召回排序目标不一致,导致match层召回的很多广告cpm不高,不会被展现,从而影响商业收入。mobius的思路是把召回层和rank层融合,兼顾相关性和商业指标。具体思路是人工构造出`低相关性且高ctr`的bad case样本,再通过在模型的目标函数中加上bad case率这个目标来进行学习。

我的评价:只要我们理解“模型的目标是拟合数据的分布”,就能明白fake instance为什么能起到作用。本文的模型工程侧也需要做一些配合,同时因为召回引入了bid信息,后面线上也需要关注生态相关的指标。

4.4 学习后链路的序

在信息流推荐里由于目标众多,很难用上述几个方法把一大堆目标融合在一起,所以往往会采用拟合序的方式。这里以阿里广告技术新突破:面向最终目标的全链路一致性建模的LDM模型为例。引入同一次请求内精排阶段的参竞日志,在构造样本pair的时候把展现样本做为正样本,参竞未展现样本作为负样本,让模型学习将展现集合排在最前面,通过交叉熵loss进行学习。为了解决SSB问题,引入了随机负采样loss,以展现作为正样本,batch内随机采的作为负样本,同样额外构建了另外一个双塔网络,和原双塔网络前几层参数共享,新网络以交叉熵loss的方式进行学习。

我的评价:原文对于设计思路讲的蛮清楚的,这种学序的方式也已经成为了一种范式,至于SSB问题、pairwise等可以在自己业务尝试看看是否有效。

5. 其他

除了以上大框架的优化外,我们要牢记召回是一个非常吃业务+细节的环节,这里介绍三篇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浓浓工业风的论文,其中很多细节都是实践出来的经验,强烈建议通篇阅读

5.1 对比学习优化长尾分发

谷歌的这篇《Self-supervised Learning for Large-scale Item Recommendations》很经典地利用对比学习辅助训练双塔召回模型,从而让冷门、小众item也能够学好embedding表征。

5.2 流式纠偏与softamx

Youtube的《Sampling-Bias-Corrected Neural Modeling for Large Corpus Item Recommendations》使用batch softmax进行双塔的训练,并且针对batch内采样的热度问题提出了频率预估的采样纠偏方案,论文整体有不少细节,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 借Youtube论文,谈谈双塔模型的八大精髓问题

5.3 样本+特征+模型+全链路的实战经验

EBR是很经典的一篇工业界论文,是facebook发表在KDD2020上的一篇关于搜索召回的paper,可贵之处在于全面,包括了特征、样本、模型、全链路等各种细节知识,一些关键但容易忽视的点可以参考我之前的一篇文章《Embedding-based Retrieval in Facebook Search》论文精读

最后打个招聘广告,我们组是字节跳动data-推荐,主要负责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番茄小说等产品的推荐、审核算法(北京、上海双base),日常工作是利用算法提升业务指标,解决实际问题,除了模型结构迭代外,还会接触到大数据处理、工程架构等,以及培养业务和产品思维。整体架构扁平,每周会有论文分享和交流脑暴,同事也都很厉害,切磋交流对自己的思维开拓也很有帮助。有意向的同学直接知乎私信或者+wx 937927101详细沟通~

登录查看更多
0

相关内容

《面向6G的数字孪生技术》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专知会员服务
70+阅读 · 2022年4月15日
SIGIR2022 | MorsE:基于元知识迁移的归纳式知识图谱表示
专知会员服务
19+阅读 · 2022年4月9日
王晓伟:图神经网络在快手推荐召回中的应用和挑战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2年3月23日
【微信@CIKM2021 】 强化学习推荐模型的知识蒸馏探索之路
专知会员服务
5+阅读 · 2021年6月27日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1年4月22日
【WWW2021】场矩阵分解机推荐系统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1年2月27日
最新《机器学习:基本原理》2021新书,209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2+阅读 · 2020年10月24日
【SIGIR 2020】 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知识增强推荐模型
专知会员服务
89+阅读 · 2020年7月23日
DSSM双塔模型及其Pytorch实现
机器学习与推荐算法
7+阅读 · 2022年3月21日
深度学习下的京东搜索召回技术
专知
1+阅读 · 2022年3月11日
双塔召回模型的前世今生(上篇)
图与推荐
2+阅读 · 2021年12月8日
从对比学习视角,重新审视推荐系统的召回粗排模型
机器学习与推荐算法
2+阅读 · 2021年10月27日
聊聊推荐系统
夕小瑶的卖萌屋
0+阅读 · 2021年8月26日
MOBIUS:百度凤巢新一代广告召回系统
DataFunTalk
11+阅读 · 2020年10月3日
推荐召回算法之深度召回模型串讲
AINLP
22+阅读 · 2019年6月14日
推荐系统召回四模型之二:沉重的FFM模型
AINLP
23+阅读 · 2019年3月22日
推荐系统召回四模型之:全能的FM模型
AINLP
17+阅读 · 2019年3月4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8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8年12月31日
Arxiv
27+阅读 · 2018年4月12日
VIP会员
相关VIP内容
《面向6G的数字孪生技术》未来移动通信论坛
专知会员服务
70+阅读 · 2022年4月15日
SIGIR2022 | MorsE:基于元知识迁移的归纳式知识图谱表示
专知会员服务
19+阅读 · 2022年4月9日
王晓伟:图神经网络在快手推荐召回中的应用和挑战
专知会员服务
25+阅读 · 2022年3月23日
【微信@CIKM2021 】 强化学习推荐模型的知识蒸馏探索之路
专知会员服务
5+阅读 · 2021年6月27日
专知会员服务
26+阅读 · 2021年4月22日
【WWW2021】场矩阵分解机推荐系统
专知会员服务
31+阅读 · 2021年2月27日
最新《机器学习:基本原理》2021新书,209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32+阅读 · 2020年10月24日
【SIGIR 2020】 基于协同注意力机制的知识增强推荐模型
专知会员服务
89+阅读 · 2020年7月23日
相关资讯
DSSM双塔模型及其Pytorch实现
机器学习与推荐算法
7+阅读 · 2022年3月21日
深度学习下的京东搜索召回技术
专知
1+阅读 · 2022年3月11日
双塔召回模型的前世今生(上篇)
图与推荐
2+阅读 · 2021年12月8日
从对比学习视角,重新审视推荐系统的召回粗排模型
机器学习与推荐算法
2+阅读 · 2021年10月27日
聊聊推荐系统
夕小瑶的卖萌屋
0+阅读 · 2021年8月26日
MOBIUS:百度凤巢新一代广告召回系统
DataFunTalk
11+阅读 · 2020年10月3日
推荐召回算法之深度召回模型串讲
AINLP
22+阅读 · 2019年6月14日
推荐系统召回四模型之二:沉重的FFM模型
AINLP
23+阅读 · 2019年3月22日
推荐系统召回四模型之:全能的FM模型
AINLP
17+阅读 · 2019年3月4日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5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4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阅读 · 2013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0+阅读 · 2012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8年12月31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阅读 · 2008年12月31日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