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AI科技评论
本文约3408字,建议阅读5分钟
本文介
绍了商汤科技所提出「发展」的AI伦理观。
近日,商汤科技所提出「发展」的AI伦理观,从人的角度出发。与早期的「AI伦理」不同,商汤所提出的发展AI伦理观,不仅强调对技术负面影响的约束,还强调人工智能对社会与个人的正向价值。
更重要的是,商汤认为,在发展与落地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AI伦理」要考虑行业变革的飞快性,在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理框架,实现社会的发展平衡。
简而言之,就是:紧跟时代,以人为本,既要「扬善」,也要「除恶」。
01. AI治理的复杂性
近几年,随着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断渗入,这项神奇的技术也逐渐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正邪两面。
先看「善」的一面。
这两年,新冠疫情爆发,被广泛使用的无感测温、无感通行,便是基于感知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嫁接于各个计算机软硬件的AI技术,如智能图像处理、便捷支付、对话机器人等等,也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举个例子。此前商汤也研发智能避障眼镜,帮助视力障碍者在户外行走时获得交通信号、环境障碍物等语音提示,改善视障人士的生活。
人工智能不仅在实际的应用中带来了极为直观的价值,在学术研究上也产生了令人瞩目的影响。比如,前段时间,DeepMind用机器学习证明了两大困扰人类科学家数十年的数学猜想,登顶Nature。人工智能学家将AI与物理、生物、化学等基础研究相结合、并取得卓越成果的例子亦不胜枚举。
但与此同时,由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黑盒子」特征,以及人工智能系统在现实生活落地中所体现的不稳定性、不可控性等,误用、或滥用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小觑。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AI的伦理体系实为大势所趋。为了促进AI技术的良性发展,各方力量承担起了不同的角色。比方说,据联合国统计,全球目前一共出台了超过150份有关AI治理的报告方案,学术界也掀起了「可信AI」、「负责任AI」与「AI向善」等多个新兴话题的研究热潮。
那么,科技公司应该如何承担起AI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作为AI产业的先行者,商汤有自己的思考。
首先,AI技术要不要发展?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正如商汤科技副总裁、商汤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的主席杨帆所说:
「解决技术伦理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看起来似乎是不搞技术创新,那么自然就不会存在数字科技的诸多问题。然而,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改善。前沿科技的发展对家、国、天下都非常重要。如果有顾虑就放弃发展,就是因噎废食。」
「技术发展与技术治理,本身就是制约与平衡的关系,缰绳勒得太早、勒得太死,会制约技术的发展;在技术演进的过程中,适时地收一收绳子、收住技术的底线和边界,才能让技术发展与应用,走得快、走得远。如今,AI已经走出实验室,随着AI通用大装置的日渐发展,机器猜想将带给我们更多的可能,伦理治理由此将更为重要。」
杨帆还表示:「没有理论可以完美解释技术,但我们要了解技术应用的边界。通过AI伦理治理,既是规避AI技术的负面影响,引导技术的正向发展,推动公司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也是业内领先公司、以及所有AI从业者们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从成立之初,商汤的使命便一直没有改变: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也就是说,在商汤将AI落地的过程中,AI的服务对象不应该局限于一个特定的群体,而应该面向整个人类社会。
杨帆提出,AI治理是一个多目标、多维度的平衡过程。比如,防疫期间,保护集体利益的目标与尊重个人行程隐私的目标要权衡;健康码快速人群分类进行针对性防治与老年人数码产品使用问题要权衡等等。
多维目标的权衡,意味着AI治理的难度在增加。为此,商汤伦理委员会整理国际主流的治理观点、以及产业一线的实践经验,提出了AI治理的三大核心:技术可控、以人为本与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每个核心的表现大约如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