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并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设为星标
每天早 07 : 45 按时送达
网络用语往往红极一时就会过去,大部分人却反复被卷入这场洪流中,这时候需要抽身出来,思考一下如何不再被“话语”操控,明明我们才是说话的人。
作者:有饭蛋包饭
微信公众号:有饭研究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全文共 3994 字,阅读需要 8 分钟
——————/ BEGIN /——————
2021的元宇宙人太忙了。
上半年忙着碰瓷Roblox和Facebook,下半年就开始做各家特色,着急上火的已开始内卷。
这里有追求“高效变现”的,比如“秃力富房地产公司”,他们号召年轻人来元宇宙买数字房产,两天内就卖了300套单价上万元的“不秃花园小区”。
赚信息差价的“知识商人”,买几本书、念一念基本概念和大佬观点,6节元宇宙网课速赚百万。
从游戏圈漂移到白酒的中青宝,也能拿一条“正在研发元宇宙游戏《酿酒大师》”的公告换来500多倍市盈率。
还有一部分,是没想好干啥,先占个坑位的。
比如恺英网络注册了“恺英元宇宙”“996元宇宙”等商标,肉制品大厂双汇注册了“原生宇宙”商标,张家界景区成立了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
据某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员工透露,几乎从未涉及数字产业的他们也在准备一款“元宇宙概念产品”,原因是“公司战略部门要求紧跟市场趋势,给生产和销售赋能”。
这之外,是众家名企、财富偶像们的暧昧或质疑。
腾讯,没怎么提过“元宇宙”,但说要建设“超级数字场景”,他们拿下了Roblox国服,投了些Ultraleap这样做交互技术的企业。
网易,丁磊在Q3财报会议上说,“目前谁都没有接触到元宇宙”,但“在技术和规划各个层面上,网易已经做好准备了”。
招联金融,他们注册了“招联金融元宇宙”商标,发了“买它消费金融”的金融元宇宙计划,不过3个小时后又把相关公告删了个净。
在友商们积极布局、新华社发文科普的同时,11月底,周鸿祎又在央视《对话》开炮,直言元宇宙就是个炒股概念,这玩意儿要是未来,那人类就废了。
可以看见的是:不管元宇宙到底是不是未来,是不是一个更好的未来,它都火了,且火到了各个行业里。
元宇宙概念进入中国后,搜索和资讯指数一直很高。
它近半年的百度资讯和搜索平均值约是1万和1.7万,近3个月的是2万和9万,约等于1/2个王一博,1/3个肖战。
但尽管讨论的人这么多,元宇宙的基础概念、模式在中国并没有得到明显的丰富,现阶段所谓的特色主要是拆解、规避和选用,或者说取其精华。
拆解基础概念,规避部分风险元素,然后选用部分元素、技术去和各行业的需求、资源结合。
比如基础概念里的要素,RobloxCEO David Baszucki说有8个,偏向于内容,分别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Beamable创始人JonRadoff说有七个,偏向于技术,分别是:体验、发现、创作者经济、空间计算、去中心化、人机交互、基础设施。
到2021年底,腾讯和百度说法均是“在基础元素里尽可能不提文明塑造和去中心化。”目的是“减少恐慌,数字内容道德、法规风险”。
再比如元宇宙产业技术构成的定义。
按照海外理论,元宇宙的技术构成主要分作四个部分:内容创作、区块链、显示、操作,这四个结合,最终形成全息平台。
到国内第一阶段,技术构成细化到6个,也就是最广为流传的“BIGANT”——区块链、交互、游戏、人工智能、网络、物联网。
但现实是,绝大多数头部企业不提区块链,同时,也更少有头部企业直接提“创造一个独立虚拟世界”的宏图——他们更务实一点,做什么事,就说什么话。
在政府部门没有明确指出逆鳞位置的情况下,这些国字头企业和巨头们的选择可以是个参考。
在这种依据国情做的拆解、规避之后,是目前各行业和元宇宙的结合,大多是用元宇宙的几种主要技术去升级现有业务,可以理解为业务的“元宇宙化”。
从目前各路玩家的动作看,说要做“元宇宙”的,目的无非就是三个:
蹭热度,做品牌宣传,这个通用
吸引VC,拿故事换融资,这种公司不少,但一点都不值得说
升级现有业务,让产品买得更多、提高利润率,这才是有价值的
以这三种目的出发,国产生意人已经讲成了许多国产元宇宙故事。
作为一种商品而言,游戏追求的主要是三点:更多用户、更长用户时间、更多收益。前两个是实现第三个的前提。
所以游戏业的特色元宇宙,就是在现有多平台、多市场、多品类,配合赛事、衍生品、线下活动的盈利模式之上,让游戏利用元宇宙的技术去成为一个新场景,并进入别的场景。
作为场景,已有的如MC里的毕业典礼、《逆水寒》开会或者《堡垒之夜》里开演唱会、发布会等等,想占用户更多时间,吸收更多人,一方面要升级交互技术,比如AR、VR;同时,要保证新交互形式、内容的流畅体验,也就是升级算力。
玩家在《我的世界》中举办毕业典礼
另外一种形式,是作为创造场景。
《MC》《迷你世界》和代码乾坤的《重启世界》都在这一范畴内,标准再降低一点,《穿越火线》《王者荣耀》的地图创意工具也是。
代码乾坤的《重启世界》,玩家可以在平台上开发游戏、体验别人的游戏
这种模式通过提供工具和用户群,让专业玩家做游戏内容的部分生产,让他们获利。
但受制于国内版号政策,和各游戏平台本身的扶持力度,这些UGC内容很少有能真正成为“产品”的,这种模式的主要价值也只在聚集开发者、保持游戏更新、做IP衍生内容积累几个方面。
此外,游戏也希望借助元宇宙的技术进入其他场景。
过去几个月,腾讯已经申请了“和平精英元宇宙”、“王者元宇宙”、“绿洲元宇宙”等数十个游戏名+元宇宙的商标,官方并未公布这些商标代表的业务方向,但没否认会往影视、衍生品、线下乐园、演出一类的方向上做。
比起“元宇宙”,这些动向更像是要给游戏IP做一个经纪公司,带它去其他场景、市场里赚钱,本质上来看和之前的泛娱乐、新文创没什么区别。
如今的从业者普遍认为,游戏需要的元宇宙应该是在新基建之上,用新技术实现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尽管有不少人觉得游戏是最有可能做出元宇宙、做好元宇宙的行业,但现实是,元宇宙这个大概念是先有算力和显示基础,才能有内容爆发,单纯的游戏公司不太容易做到。
就算元宇宙真是“未来”,这个“未来”也铁定不会交给只做游戏的人来做,在于缺少算力打底,也在于某些懂的都懂的原因。
元宇宙目前还没解决什么问题,但元宇宙的几个主要技术可以。这块儿,医疗和零售业都有了想法和案例。
于医疗,元宇宙技术中的交互、游戏、人工智能、网络能直接解决传统医疗行业里诊断、看护、培训、治疗等方面的问题。
在2021年初,海外就有了Surgical Theatre和美敦力合作的颅骨手术增强现实平台。通过穿戴设备和AI成像,医生可以之间看见病患颅内隐藏的解剖结构和血管结构,直接获得病理和治疗方案。
在国内,北京某三甲肿瘤医院称已经引入了少数穿戴设备和医疗“元宇宙”研发项目。
通过AR\VR穿戴设备,院方可使用虚拟实景培训医务人员;高精度的手术机器,可以辅助医生做一般肿瘤的微创切除;同时,智能机器人可辅助医护人员设计康复、护理方案,并提供如送药、提醒等服务,智能诊断系统,可以从症状、化验结果直接分析出病理和推荐的治疗方案。
此外,一位和三甲医院有战略合作关系的交互设备研究人员称,他们已经开始研究如《黑镜》中的疼痛传感技术,如果研发成功,投入使用,那么医生可直接感受病人症状,解决老幼和表达障碍医患的痛点,提高诊断效率。
不过这个项目目前还在“初步探索阶段”。
和医疗相似的是零售业,他们要给到用户更便捷、更个性化、沉浸的购物体验,降低储备、销售成本,以及在C端零售外,做点B端生意。
在2021年,大型零售商纷纷发布各自的“元宇宙”服务升级:用户可在线上平台获得周围门店信息,然后线上选购,线下配送,和外卖一个道理。
借助平台基于AR、VR、3D渲染、智能感知等技术提供的全景方案,用户还能通过穿戴设备或AR投影看到产品在自家空间里的真实形态。
服务C端同时,这套服务也可以to B,为电商、旅游、房产、汽车等企业提供方案支持。
同样在解决问题的还有旅游、教育和广告营销几个产业,元宇宙对他们的意义更在于新交互和数字内容更能说服他们的主力消费者——年轻人。
于旅游,除了张家界元宇宙研究中心,其他景区其实也有动作。比如大唐不夜城做了基于唐朝历史文化背景的元宇宙项目《大唐·开元》,海昌海洋公园和Soul合作了“海底奇幻万圣季”互动,slogan是“打开年轻社交元宇宙”。
前者是景区内容数字化,通过交互、数字内容让用户随时随地逛景区;后者,是一系列线上、线下,AR、实景游乐项目的整合。核心,都是用年轻人喜爱的内容吸引年轻用户。
于教育,更好理解:一是增加概念,二是寓教于乐提高业务水平。
一方面,最近过得不咋样的教育公司们都需要一个新概念反弹,成为在线教育、ai教育之后的,元宇宙教育第一股。
另一方面,教育行业本身一直受师资限制,需要更好的降本增效,沉浸式+新交互+寓教于乐的模式再适合不过了。
已有公司在引入AR、VR课程拟开展沉浸式授课,以期提高教师的利用率、实现课程的“高效+标准化”,“后续还可能引入人工智能教学方案、培养计划和线上学习社区”。
最后,营销方面。
其实和游戏相似,一是改变自身形态,把产品做成可互动、有性格的虚拟人,直接和喜爱数字、虚拟的年轻人产生联系。比如Prada的Candy香水就做了超写实虚拟人物Candy来演广告,瞳孔有着和产品包装一样的紫色。
广告圈的管这个叫“拟人化”。
虚拟人形象Candy
二是进入新场景做营销,把品牌带进虚拟世界,吸收年轻人。比如钟薛高和虚拟偶像阿喜合作,此前加多宝、KFC植入《和平精英》等游戏合作。
在没有元宇宙这词之前,我们就管它叫“植入”或者“联动”。
除了上面说的,其实许多行业都已经从吹概念、蹭热度的阶段走出,开始用元宇宙技术和元宇宙化去解决问题,房产、家装的虚拟社区、VR看房、装修,金融的ai管家都是。
但他们还只是用了技术去解决老问题,要找一个真正可以、且似乎在做元宇宙的角色,国内可能最适合的就是网络运营商。
一方面,他们是国字头的,靠近政策,对“未来”的责任更大。
另一方面,他们是企业,也要卖货。他们的货是网络带宽、算力,想把这些卖出去、卖更多,眼前的方式就是建能力的同时做内容,并带着其他行业,一起做元宇宙。
信通院5G数字文创研究中心副主任林瑞杰称,当前5G商业化的问题主要在两点:成本高、应用场景少。只有找到更多需求、场景,让更多人分摊基建成本,企业利润才高,网络运营商亏的才少,5G才能逐渐实现商业化。
所以在线视频、智能机火了,3G才好;高清视频、直播、手游火了,4G才好。
同理的,云游戏、虚拟现实体验火了,元宇宙起来了,5G才能好。
换句话说,谁都能靠胡扯混一混元宇宙,只有运营商不行,他们是最需要元宇宙内容的人。
比如中国移动就已经投入大量资源搭建云能力,同时去做达成元宇宙所需要的、真实存在的内容。在他们的“元宇宙MIGU演进路线图”里,没有特别遥远的“世界”,只提具体的技术、资源、组织支持,能做什么实在的内容。
具体来说,中国移动把元宇宙的严谨路线分作四层。其中算力网络是元宇宙的根基,目前有的,要持续升级的是5G和ABCDNETS(网、云、数、智、安、边、端、链)技术。
这之上,要提供核心内容的开发工具、扶持计划。内容,以当前对算力需求最高的游戏为代表;工具引擎,以云技术为主,可以做云化、分布式渲染、云观战等;扶持计划是“立方米计划”,聚集硬件、运营商、云服务商等产业链环节的能量,做新内容的快速生产、分发和商业化。
再往上,是社交层面,有VR、AR技术支撑的新影音体验、社交环境。
最后,才是终极目标,混合现实。这不是元宇宙概念常提的巨大、虚幻的世界,而是细化到数智竞技、互动展出、互动演出、原生云游戏等具体应用场景。
从年初在资本圈爆火,到游戏圈的各样尝试,再到年底的花式落地,元宇宙这个外来概念已经经历了很多轮追捧和质疑,有人达成了目的,也有人被割了韭菜,期间故事可能比元宇宙本身还要魔幻。
好消息是:靠概念、信息差收割大众的剩余机会不多了,踏实干活儿的总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前进,有些企业已经开始用元宇宙创造实际价值。
—————— / END / ——————
产品经理培训|产品运营培训|企业内训服务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培训」了解更多
▼ 喜欢请分享&收藏,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