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东方IC。国产动画已成一支劲旅,高口碑、高票房,说明只要有制作好故事好,中国观众是特别宽容的。尽管和曾经辉煌的上美影出品相比,它们还相去甚远。希望假以时日,我们能够从模仿跟随再到独树一帜。
微信公众号:枪稿(QiangGaooooo)
1
哪吒提起的那口气,并未随着夏日过去而消逝,恰当的时候,“罗小黑战记”把这口气给续了起来。
短暂沉寂了一阵的中国动画电影,好像突然精气神都来了。
比较相对美式的“哪吒”,脱胎于网剧的“罗小黑”更具日式风格,无论开篇的宫崎骏遗迹美学,久石让式的恢宏配乐,以及后半部浓浓的“火影忍者”既视感,都凸显着这部动画的二次元属性与精神师承。
电影讲述了猫妖罗小黑因家园被毁,开启的一段流浪之旅。
它的出现再次印证了中国动画电影的进步,至少是遵循着国际通行的制作标准在不断向顶尖水平靠近。
虽然为了延续原作风格,电影依然使用了粗线条、大色块的美术风格,但动作、分镜与角色设计上都可圈可点,画面流畅,音乐悦耳,节奏感的把控亦堪称优秀。
文本也工整,角色的性格构建,人物的关系互动,都有足够细节,互动上也火花四射。
热血、搞笑、呆萌,且不失整体感。延续了原著的风格,又做出了大电影应有的格局,对路人也非常友好。方方面面,“罗小黑”都足够讨巧。
呆萌的人物+可爱的主题曲“早安喵,午安喵,晚安喵,喵喵”足够让观众萌得嗷嗷叫。
大的故事框架说不上创新,但也没有太多瑕疵,完全架空的世界观,粗暴也真是粗暴,似曾相识感多少都有,然而台词写得讨巧,笑话全不尴尬,甚至还在仙侠类型里嵌套了公路片模式,也算是“不一样”。
对于一部没有什么大资金背景和电影经验的工作室作品,已没法要求更多。
宽容的国内观众,迫不及待给出了高分。截至当前,“罗小黑”在豆瓣的分数高悬于8.7,一个漂亮得刺眼的好成绩。
相信即便无法复制“哪吒”爆炸式的商业表现,“罗小黑”在高口碑的支持下,依然会发生“破圈效应”,吸引更多观众走入影院,并获得不错的票房收入。
这也证明,在中国,动画未必只有3D化一条路可走,也不是只有好莱坞一个标准可以参照学习。“罗小黑”所践行的,是另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罗小黑战记》全员向大家问好!
2
我仍不敢据此高喊“国漫复兴”,严格地说,“哪吒”与“罗小黑”在制作水准与商业表现上将国产动画电影提升到了全新的水准,但它们并未真正从创作层面去印证“国漫”的复兴或是中兴。
两部电影甚至都在架构上采用了最流行的“双主角CP”设计,利用角色性格的反差与略显“暧昧”的表述,来激发年轻观众的兴趣。
将角色的外化特征放置于内涵和丰富性之上,抽象简化为所谓的“软萌、酷帅、亦正亦邪”。这些面孔固然充满特色,也难免流于寻常的窠臼。他们像从不同的作品中跑来,在一部电影里聚头,任务清晰、分工明确。
不少观众都喜欢傲娇+霸总的CP设定。
无论美学风格、叙事方法,甚至精神内核,这些成功的国产动画电影都还是纯粹的学习者与跟风者。
这样的表述没有任何贬义,甚至可以说这是目前阶段中国动画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们的跟随与借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一些附着于电影之上的亢奋的“崛起、赶超、屹立”之类的表达,则大可不必。”哪吒”与“罗小黑”的确在沿着不同路径向世界最顶尖的水准发展,可无论表现形式或者叙事方式,它们依然欠乏足够特点,还未到开宗立派的时候。
过往上美厂所建立的美学标杆,这些作品依然难望项背,甚至“南辕北辙”。
上美1979年动画《哪吒》的艺术审美和立意都令当前的国产动画望尘莫及。
国内口碑与票房的高企源自观众们宽厚的“故土情深”,自然少不了主场作战的情感加成,但把这些作品放到国际上,就很难产生同样的震撼与成功。
因为拨开这层情感,电影在制作水准上并没有达到真正的世界领先,也无法让所有观众都感到心满意足。
这点,已有的“大圣”与“哪吒”,甚至非动画的“战狼2”和“流浪地球”,都是佐证。他们的成功,只是中国化的商业成功,他们也有自己的“圈”。
《哪吒》已于北美、澳洲等地上映,绝大多数去看的观众仍是中国人。
3
复盘国内近年来成功的动画电影,除了剑走偏锋的《大护法》,大部分在故事上都没有显著亮点,人物关系与矛盾结构都套用了已被好莱坞反复验证过的最经典的模式。只是因为它们最大程度抑制了短板,在叙事上没有出现太多瑕疵,再加上与某个传统文化符号的关联,才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较之下,完全原创的“罗小黑”更为难得。虽然FLASH式的笔触,大色块的铺陈让电影画面看上去没有那么“精致”,但情感上却做到了足够的充沛和细腻。好看之外,它开始具有更多层次的情感,也开始学着“松弛”下来。
“哪吒”的联动堪称意外惊喜,既增加了电影的趣味性,又展现了中国动漫电影的一份传承。
遥想几个月前,“哪吒”的意外成功,激发了大半个中国动漫圈的欢欣鼓舞,为几乎奄奄一息的行业注入了一口元气。
《哪吒》爆火无疑给国产动画创作者注入一针强心剂。
当下,整个行业有了转变,心气也不可同日而语,但大量人才依然不断向更加多金的游戏行业流失,资金匮乏的情况没有本质改善,中国动漫还未真正走出困境。
“罗小黑”的成功当然是另一剂强心针,中国动画还需要更多这样优秀的作品站出来,源源不断地为行业续上这口气。
在谈论文化特色与中国风之前,我们首先关心的,还是作者们要“吃饱饭、活下来”。
我们并不缺乏有想法、懂审美,甚至热爱和精通传统文化的作者,只有这个行业发展强大,为创作者们提供更加丰饶与开阔的土壤,才会有朝一日结出真正具有中国气质的果实。
《哪吒》《罗小黑》们虽然不能代表国漫的复兴,但足以让人看到希望。
大洋彼岸,《蜘蛛侠:平行宇宙》开启了动画电影全新的艺术理念与审美风格,游戏与互联网的介入让动画的创作语态变得更加复杂。网飞的“爱死机”则在暗示,他们还有大量类型化的题材和创作人才储备,随时可以拿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引领者还在不断迭代与进化,如果只是亦步亦趋地跟随,这个追逐的过程或许会变得无比长久。
所以在不断吸收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之时,如何从内部寻找到属于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叙事方法,启发和创造真正中国美学,或许是中国动画在能够挣到钱、挣大钱之后,下一步需要研究思考的事情。
真正的“国漫复兴”,急不来。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该来的,一定会来。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hezuo@huxiu.com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