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上中科大,17岁哈佛博士,31岁成哈佛教授,学神认识一下?

2018 年 5 月 27 日 德先生

本文来源:精彩英语演讲

尹希,1983年12月出生;1996年考入中国科大少年班;2001年赴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尹希受聘担任哈佛大学物理系副教授;2015年9月晋升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成为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教授 。去年还获得了“豪华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科学突破奖”,他是那年的唯一的获奖华裔。


科学突破奖被称为“豪华版诺贝尔奖”,旨在奖励在生命科学、基础物理和数学科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让他们能像“摇滚明星”一样得到公众的认知,单项奖金达300万美元,于2013年开始颁发。


“科学家理应得到更多奖励和关注。”科学突破奖的投资人之一、互联网投资人尤里·米尔纳说,“这正是我们让颁奖典礼和相关内容在电视上推送的原因,因为我们希望发出基础科学重要性的信号。”


未满32岁 成为哈佛最年轻华人教授


尹希9岁就读于北京八中少儿班;12岁参加高考,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7岁来到美国哈佛大学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弦论和量子场论。2008年,哈佛大学打破本校博士不得在本校继续博士后研究的惯例,破格允许尹希博士留校继续研究工作,在哈佛大学物理系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2015年9月,未满32岁的尹希任哈佛大学正教授



尹希的晋升也刷新了此前庄小威学姐保持的纪录,成为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华人教授。这也使他一度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有人称尹希为“神童”“天才”,而尹希却不以为然。


他说:“我觉得神童这个词对我来说非常怪异。称一个人为神童,这个人好像跟其他人都不一样,觉得你是一个在马戏团表演的角色。”


小学二年级 就“看”大学微积分


1983年12月出生的尹希,一路都是别人眼里的“超常儿童”。


读小学时,尹希一到周末就喜欢“赖”在家里,而不像别的孩子喜欢在外面玩。令尹希的妈妈没想到的是,她发现儿子手里捧着的书,居然是大学的微积分课本。妈妈认为,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肯定看不懂大学的微积分,就把书收起来了。可后来,她发现儿子还是对微积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尹希的父亲经常带他到实验室做一些实验。对他的兴趣做引导。尹希说:“实际上,我当时比较有兴趣的是他大学时候的一个量子力学的课本。虽然实际上当时并不是看得很懂,但我对当时课本里的薛定谔方程还有各种波函数都非常有兴趣。”


他说:“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学习的秘诀。最重要的东西是我对这个学科本身有兴趣。任何人如果有兴趣,你觉得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都会专注地学。如果你没有兴趣的话,感觉是被逼着学这个东西,这是很不成功的事情。”


大学期间 他总是最早到教室


1996年,不到13岁的尹希从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实验班(简称少儿班)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6级少年班,成为该校最小的一名学生。


尹希在中科大学习很刻苦。在大二,他每天6点半左右就起床,跑到教室去占座。在随后的三年大学时间,他几乎每次上课都是最早到教室的学生。


不少同龄人17岁时还未上大学,而17岁的尹希已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五年制本科学业。2001年,尹希去美国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也是当时学校年龄最小的学生。



尹希(图源网络)


留学哈佛 留校任职


正是尹希的“任性”吸引了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弦论领军人物安德鲁·施特罗明格的注意,并欣然同意作他的博士导师。施特罗明格教授曾在中国工作过,大学期间也学习过汉语。


他说:“尹希来哈佛的时间比较年轻,只有16-17岁,可是我很快发现他的能力了不得,他很快开始告诉我我不知道的知识,关于理论物理。”


“他很刻苦,也很聪明,记忆力超强。但只有这三点是不够的,”施特罗明格教授评价道。“他也非常大胆,创新。他不太介意别人在一些物理问题上的评价和想法。他会自己尝试解决,独立思考。”


2013年2月15日,尹希荣获2013年美国斯隆研究奖,他的研究工作包括:量子引力中的黑洞熵、弦论中的超对称束缚态等。


“我觉得他的学术风格是永远都找最难的题目去研究,”尹希博士班的学生邵书珩说。“我觉得他是非常专注的、耐心的、抽丝剥茧的,把一个题目由大化小,把每个细节一步一步做出来以后,每次都是在这个研究project接近尾声的时候,你就突然发现有一丝曙光,最后一切都解决了。


亚历克斯·卢普萨斯卡是哈佛大学物理系研究生。他说:“我记得我第一次见到尹希是听了他的一堂课。我那时是个资历较浅的研究生,感觉尹希上课时有点儿令人生畏,因为他讲课速度太快了。”


“你知道,我在08年的时候刚成为助理教授之后开始上课,试图把最多的东西放到最短的时间讲完,”尹希回忆道。“当时的课讲得非常难,也非常快,甚至有同学觉得完全跟不上,然后哭着进了系主任办公室抱怨。系主任找我谈话,说你不能这样讲课。后来我发现,如果我讲得越慢,学生越喜欢。所以我尽量少花时间备课,因为如果我备课时间太多的话,就对这些东西太熟悉,就会讲得很快。”


邵书珩说:“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讲课非常清楚。一旦你能够跟上那个速度,你会觉得他每一个重点,每一个细节都会提到。这个尤其对于像我这样的学生,还在学习某个领域的时候,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所有该注意、该知道的细节都包含进去。”


身在物理系 并非“书呆子”


整日埋头于符号与公式的海洋里,尹希是否也像美剧《生活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里的物理学家谢尔顿,Sheldon那样“书呆子气”?在与尹希平日的接触中,他的同事和学生都不这样认为。


卢普萨斯卡说:“尹希玩‘脸书’,也有智能手机,也是一身学校的运动装备。我觉得他虽然在一个历来被称为‘书呆子’的领域里,但他本人一点儿也没有给人那种书呆子的刻板印象。”


他补充说:“尹希非常认真,对自己做的事情精益求精。但他同时也很风趣,让人很喜欢和他在一起,跟他聊天。”


邵书珩同意这样的观点。他说:“我觉得他是非常专注的人,而且非常享受于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当中。不管是物理、还是数学、还是下班会从事的各式各样的运动或是休闲活动。”


生活叛逆的运动达人 被赞纯爷们


“虽然现在已经30多岁了,但是我还是一直有这种年轻时候的叛逆感,”尹希说:“我不喜欢做别人都做过的事情,我最有兴趣的都是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东西。”


除了工作,这位年轻的物理系教授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呢?


我比较喜欢运动。在有几年的时间,我花很多时间跑步,有些时候甚至并不是运动的本身,而是我需要在工作之外,有一个能够把我的精力集中放在上面的东西。所以我当时把跑马拉松,提高我的成绩当作我工作之外最重要的目标,”尹希说。“我30岁之后,当时脚也有伤,觉得跑步很难再提高了,所以我就改变做其他的运动,比如攀岩。”


之所以喜欢攀岩,是因为他“想做大部分人做不到的东西”。


他说:“我觉得我从小就非常善于在有压力的环境下工作。我甚至会觉得大学之后,考试,如果抢时间做题,非常难的考试,我反而觉得很刺激。实际上在某些程度就和攀岩一样。所谓那种lead climbing(先锋攀登),你会往上爬的时候,绳子在你的下面,你如果掉的话就会掉很多,会有很大的风险,但是这时候,你需要相信你自己的能力。我很喜欢在这种有压力的环境下做成东西。”


亚历克斯·卢普萨斯卡是哈佛大学物理系研究生,听过尹希的课,也与尹希一同共事。谈到尹希的攀岩水平,卢普萨斯卡赞不绝口:“他能只用一只胳膊就把自己整个人拉上去,简直不可思议。不过他也给我了一些指点,人挺好的。他有个小女儿,叫美美(音译)。他们一起去攀岩。我也跟着他们去了几次,他都帮助我。”


“家的感觉”很重要


尹希的女儿今年七岁,由妻子全职照顾。


他说:“我和妻子是在网络的dating website认识的。03年之后,我们谈了一个月,发邮件之后,我就飞去看她。她在肯塔基州,住在离辛辛那提很近的地方。”


这样的人,为什么会考虑去交友网站征友?


尹希回答:“首先,我那个时候在社交上很拘束,我觉得在网络上更加能够和人沟通,所以就这样。”


尹希不仅在物理方面有所建树,还在绘画方面略有所长。



“可能5-6岁或者7-8岁的时候,我母亲一直让我学绘画,当时我非常反感。但后来发现,画画还是有好处,”他说。“因为在我03年的时候,刚刚遇到我现在的妻子的时候,我就给她画了一张画,圣诞节给她做了一个礼物。所以说,我这个小时候学的技能,过了20多年之后就用上了。”


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生活丰富多彩的人,为什么年纪轻轻就组建了自己的家庭?


尹希说:“我父母的关系自从在我上小学时就非常不好,基本上在我上中学之后我的父母就属于半离婚状态。实际上我经常喜欢在学校待着,不想回家,因为回到家里就觉得父母不在一起很没意思。见到我的妻子之后,我觉得她对我来说就是给我一个新的家庭这种感觉,我觉得这点对我来说很重要。”


尹希说,他的父亲从来没有见过他的妻子和女儿。


“我父亲在03年之后去世了。而且就是我从来美国之后就一直没有机会再一次见到我的父亲,”他说。“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最遗憾的事情。”


尹希平时是怎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呢?


他说:“我并不会教育她,因为教育她是送她去学校的目的。我主要只是晚上在睡觉前陪她读书,有时候陪她去玩,带她去外面爬山,攀岩,这些平时有兴趣的东西。”


尹希说:“人的成功有很多种不同的方式,并不是你的职位有多重要,也不是你能挣多少钱,生命中这都是不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你能做你想做的东西,生活上能很开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做即所爱才能更好地发挥所长,这大概是尹希等人最想传递的信息吧。




【扫码进入德先生学术交流群,定期推送干货文章,解读学术动态,助力登顶学术科研高峰】


扫描二维码,即刻报名参与IV2018





📚往期文章推荐

人工智能名人堂第49期 | 斯坦福研究院名人堂成员:Peter E. HaAI+区块链丨区块链如何解锁人工智能新领域

🔗人称中国居里夫人的中科院首位女院士:不喜欢被介绍为钱三强夫人

🔗今年第二篇!施一公研究组再发一篇Science

🔗先当博导,再读博士,来看这位长江学者的学术逆袭之路

🔗深度挖掘:让百度蒸发一千亿的陆奇是何方神圣?

🔗【ASSIA】『深度与宽度强化学习』前沿讲习班

🔗清华硕士集体逃离北京!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

🔗王飞跃团队深度剖析:马化腾要建立的“智联网”,有什么来头?

🔗从中美对比看我国智能硬件“独角兽”企业发展

🔗46岁开始科研,71岁成为武大唯一女院士: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李德毅院士:人机共舞的新时代,人类将始终是领舞者


德先生公众号 | 往期精选


在公众号会话位置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德先生往期文章!


人工智能|机器崛起|区块链|名人堂

虚拟现实|智能制造|专家智库|科技快讯

名人轶事|峥嵘岁月|专题探讨|学术活动

……

更多精彩文章正在赶来,敬请期待!


点击“阅读原文”,移步求知书店,可查阅选购德先生推荐书籍。

登录查看更多
9

相关内容

人类世界能够赋予的最高学历,一般被视为进入科研领域和学术圈的门槛。
【硬核课】统计学习理论,321页ppt
专知会员服务
138+阅读 · 2020年6月30日
还在修改博士论文?这份《博士论文写作技巧》为你指南
【纽约大学】最新《离散数学》笔记,451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28+阅读 · 2020年5月26日
【哈佛《CS50 Python人工智能入门》课程 (2020)】
专知会员服务
111+阅读 · 2020年4月12日
台湾大学林轩田机器学习书籍《从数据中学习》,216页pdf
普林斯顿大学经典书《在线凸优化导论》,178页pdf
专知会员服务
184+阅读 · 2020年2月3日
清华大学两名博士生被开除:你不吃学习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机器学习算法与Python学习
25+阅读 · 2019年9月16日
清华美女学霸数学笔记曝光, 精美程度无与伦比
算法与数学之美
7+阅读 · 2019年3月22日
吴恩达“官宣”荣升准爸爸~
AI100
4+阅读 · 2019年1月18日
大学数学不好,或许是数学教材的锅?
算法与数学之美
15+阅读 · 2017年8月1日
VIP会员
Top
微信扫码咨询专知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