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005字,建议阅读6分钟
本文介
绍
了OpenAI训练了一个系统可以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目前该方法在同样的问题上可以拿到55分,已经达到了人类小学生90%左右的水平。
【导读】近日,OpenAI训练了一个系统可以解决小学数学问题。一个9-12岁的小孩子在测试中得分为60分,而OpenAI的新方法在同样的问题上可以拿到55分,已经达到了人类小学生90%左右的水平!
还记得上小学时,被「口算天天练」里面的应用题绕晕的阴影吗?
「小明每半小时喝一瓶水。一个普通的数独难题要花他45分钟。一个极难的数独需要4倍的时间。做一道极难的数独那段时间他喝了多少瓶水?」
但这回,OpenAI要拿这些应用题去考考自家的当家模型,GPT-3。
新方法可以解决小学数学问题,60亿参数的GPT-3采用新方法,准确率直接翻倍,甚至追平了1750亿参数,采用微调方法的GPT-3模型。
更重要的是,一个9-12岁的小孩子在测试中得分为60分,而采用新方法的GPT-3在同样的问题上可以拿到55分,已经达到了人类小学生90%左右的水平!
OpenAI的GPT-3以1750亿参数的「大」这一特点,让人印象颇深。
GPT-3「文采出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模仿名家的写作风格,展示一下广博的知识,这都不在话下。
然而,GPT-3这种「大」模型却是典型的偏科生,擅长文,但不擅理。
要是指望他们能够完成精确的多步推理,比如,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那还是别指望了。
其实,问题就在于,尽管GPT-3可以模仿正确解决方法的规律,但它经常会在逻辑上产生严重错误。
所以,人类要想教会大语言模型理解复杂的逻辑,就必须得让模型学会识别它们的错误,并仔细选择他们的解题步骤。
目前,要想让大模型掌握一个领域,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大模型在指定领域微调。
微调通过更新模型参数进行,最小化所有训练token的交叉熵损失。显而易见,1750亿参数的模型性能要优于其他更小的模型。
在对不同规模的训练集进行微调后,各种GPT-3模型的测试性能
假设在对数线性趋势下,使用完整的GSM8K训练集时,需要一个具有10^16(10万亿)个参数的模型来达到80%的解决率。
然而,模型的性能并不遵循对数线性趋势,对于175B模型来说,则需要至少增加两个数量级的训练数据才能达到80%的解决率。
在GSM8K训练集上对6
B模型进行微调后,当模型被允许进行1次猜测(左)或100次猜测
(右)时,回答的正确率
其中,test@N来表示在允许模型对每个问题进行N次单独猜测时,至少正确解决一次问题的百分比。
test@1的性能近似单调递增,而对于test@100来说,当增加epoch的数量时,其性能比test@1的性能下降得更快。
选择一个具有良好覆盖率的模型是成功训练验证器的关键。从经验上看,test@100的性能在最初的几个epoch内达到了顶峰。
此外,在输出最终答案之前,让模型生成完整的自然语言解决方案是很重要的。如果把6B模型调整为直接输出最终答案,而不经过任何中间步骤,性能就会从20.6%急剧下降到5.2%。
很明显,「微调」是无法让GPT-3学会逻辑推理的。
那这次,OpenAI是如何让GPT-3拥有「逻辑」的呢?
训练这个验证器(verifier),就是为了使用验证器从许多候选的解决方案中选择出最佳方案。
同时,为了评估「验证器」的表现,OpenAI收集了全新的「GSM8K数据集」并将其开源以方便研究。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2110.14168.pdf
GSM8K数据集地址:https://github.com/openai/grade-school-math
验证器(verifier)可以判断模型生成的解决方案正不正确,所以在测试时,验证器会以问题和候选解答为输入,输出每个解答正确的概率。
验证器(verifier)训练时,只训练解决方案是否达到正确的最终答案,将其标记为正确或不正确。但是在实践中,一些解决方案会使用有缺陷的推理得出正确的最终答案,从而导致误报。
-
先把模型的「生成器」在训练集上进行2个epoch的微调。
-
从生成器中为每个训练问题抽取100个解答,并将每个解答标记为正确或不正确。
-
「生成器」只训练2个epoch是因为2个epoch的训练就足够学习这个领域的基本技能了。如果采用更长时间的训练,生成的解决方案会过度拟合。
测试时,解决一个新问题,首先要生成100个候选解决方案,然后由「验证器」打分,排名最高的解决方案会被最后选中。
GSM8K由8500个高质量、高多样性、中等难度的小学数学问题组成。当然了。OpenAI表示,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数据集中的每个问题都需要计算2到8个步骤来得出最终答案,涉及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
高质量:GSM8K中的问题都是人工设计的,避免了错误问题的出现。
-
高多样性:GSM8K中的问题都被设计得相对独特,避免了来自相同语言模板或仅在表面细节上有差异的问题。
-
中等难度:GSM8K中的问题分布对大型SOTA语言模型是有挑战的,但又不是完全难以解决的。这些问题不需要超出早期代数水平的概念,而且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不明确定义变量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
自然语言解决方案:GSM8K中的解决方案是以自然语言而不是纯数学表达式的形式编写的。模型由此生成的解决方案也可以更容易被人理解。此外,OpenAI也期望它能阐明大型语言模型内部独白的特性。
在GSM8K数据集上,OpenAI测试了新方法「验证」(verification)和基线方法「微调」(fine-tuning)生成的答案。
在完整的训练集上,采用「验证」方法的60亿参数模型,会略微优于采用「微调」的1750亿参数模型,性能提升大约相当于模型规模整整增加30倍!
但大模型也不是一无是处,采用「验证」的1750亿参数模型还是比采用「验证」方法的60亿参数模型学习速度更快,只需要更少的训练问题,就能超过微调基线。
OpenAI发现,只要数据集足够大,大模型就能从「验证」中获得强大的性能提升。
但是,对于太小的数据集,验证器会通过记忆训练集中的答案而过度拟合,而不是学习基本的数学推理这种更有用的属性。
所以,根据目前的结果进行推断,「验证」似乎可以更有效地扩展到额外的数据。
理论都讲完了,不如来一波实操,对比一下新方法「验证」(verification)和基线方法「微调」(fine-tuning)生成的答案。
问题:「Richard,Jerry和Robert三个人分60个樱桃。如果Robert有30个樱桃,比Richard多10个,那么Robert比Jerry多几个?」
可见,新方法「验证」(verification)比基线方法「微调」(fine-tuning)在回答数学应用题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验证」的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有它做不对的问题。毕竟还要考虑6B小模型的局限性。
「John每半小时喝一瓶水。一个普通的数独难题要花他45分钟。一个极难的数独需要4倍的时间。做一道极难的数独那段时间他喝了多少瓶水?」
当然,如果问题再难一点儿,语言模型们就集体躺平了。
「Debra正在监测一个蜂巢,看一天中有多少蜜蜂来来往往。她看到30只蜜蜂在前6个小时内离开蜂巢,然后她看到1/2的蜜蜂在接下来的6个小时内返回。她看到两倍于第一次离开蜂巢的蜜蜂在接下来的6个小时内飞出蜂巢。然后,之前离开的每只蜜蜂,如果还没有回来,在接下来的6个小时内都会回到蜂巢。在这一天的最后6个小时里,Debra看到有多少只蜜蜂回到了蜂巢?」
https://openai.com/blog/grade-school-math/
https://arxiv.org/pdf/2110.1416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