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来源:知乎
编辑: 永上、白峰
付向东教授指出杨辉团队是在听了付的报告之后才着手实验,并且报告之后杨辉详细询问了付教授实验的细节。
杨辉团队的引物是什么时候订的?这个体外实验是否在汇报后才开始做的?按照付向东教授的说法,在他去ION汇报之前,杨辉研究员完全不知道 PTBP1是什么。
而杨辉团队只要贴出真实的采购发票单据就能自证清白,但杨辉团队的回应中却没有提供相关证据,只是给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日程表。
我们看到在7月12日,付教授分享报告后,才做出了关键性的结果,之前的实验相关性不大。
而关于谁先得到的这个突破性的研究结果,从杨辉团队提到的专利问题中也能得到答案。
「专利公布日是申请日18个月之后,付教授的专利虽然是2019年10月公布的,但是早在2018年4月就递交了申请。也就是说,付老的实验结果在2018年初甚至更早的时间就做出来了。」而杨辉团队此时还未开始相关的研究。
知乎原文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825939/answer/1318000815
也有知乎匿名网友对杨辉「吹毛求疵」的回应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杨辉的回应中称「公开发表5年的位点就不允许其他人用新的技术来尝试吗」?这是暗示付教授是学界大佬霸道地不准其他人做类似课题吗?然而去Pubmed上搜PTBP1的文章,2010年起有252篇,2013年后有217篇。
在pubmed上搜索PTBP1的相关结果
此外网上各种时间线表明付教授从2017年就开始在学术论坛上多次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甚至还受邀到杨研究员所在的研究所作学术报告并面对面交流。而且这种在文章未发表前就积极开放、主动交流的态度和做法,显然和所谓不允许其他人跟进研究是截然相反的行为吧。况且付教授一直以来对很多年轻PI提供mentor式的帮助和鼓励,这也是有口皆碑的。
杨研究员为什么避重就轻地大谈一些自己在实验技术层面的研究创新,而不提自己受到付教授研究思路特别是主要靶点的启发而导致的实验战略「雷同」呢?
虽然的确有「Idea is cheap」这样的观点流行,但是一个灵光一闪的idea,和一套完整严谨的研究思路+研究靶点+研究设计还是有本质上的不同,后者往往是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思考去试错才能得出的。如果有幸提前知道后者,恐怕是能节省下时间「弯道超车」的。
知乎回答链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4537874/answer/1314554210